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2015年9月28日_第1页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2015年9月28日_第2页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2015年9月28日_第3页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2015年9月28日_第4页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2015年9月28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陈建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陈建武,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20212021年年1212月月9 9日星期四日星期四目目 录录一、概述一、概述二、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二、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三、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三、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四、噪声防护措施四、噪声防护措施五、评价与改善示例五、评价与改善示例21.1 1.1 防护措施概述防护措施概述3p 工程防护工程防护p 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设施p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p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p 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管理职职业业病病危危害害因因素素职业病职业病职业病危职

2、业病危害事故害事故关系职职业业健健康康1.2 1.2 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p 定义定义u 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浓度或强度u 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设备、设施、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p 特点特点u 一般针对正常作业,非应急状态一般针对正常作业,非应急状态u 作业时需正常运行作业时需正常运行u 可用正常作业时浓度或强度进行评价可用正常作业时浓度或强度进行评价p 分类分类u 通风通风、湿式抑降尘、隔离、密闭等、湿式抑降尘、隔离、密闭等41.3 1.3 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设施p 定义定义u 监测报警装置(监测报警装置(事前预防事前

3、预防) u 强制通风设施(强制通风设施(事中控制事中控制)u 现场紧急处置设施和用品等(现场紧急处置设施和用品等(事后救治事后救治) 急救用品、冲洗设备(洗眼器等)急救用品、冲洗设备(洗眼器等) 通讯与运输设备、通讯与运输设备、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等。等。p 特点特点u 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u 应急时必须可用应急时必须可用 u 不应用正常作业下浓度或强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应用正常作业下浓度或强度进行分析和评价51.4 1.4 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基础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基础p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

4、评价u 识别:危害因素、来源、分布、影响的人员识别:危害因素、来源、分布、影响的人员u 分析:分析: 有害性分析有害性分析 接触分析接触分析接触的人员和数量、接触方式、接触频次和时间接触的人员和数量、接触方式、接触频次和时间u 评价:评价:浓度浓度/强度,发生职业病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强度,发生职业病可能性和严重程度;6危害危害因素因素目标目标疾病疾病进入人进入人体途径体途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毒理特征毒理特征接触限值接触限值职业健康体检要求职业健康体检要求评价评价单元单元工种工种工作工作地点地点危害危害因素因素危害因危害因素来源素来源接触接触人数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时间和频次和频次接触接触方式方式接触

5、接触水平水平备注备注1.5 1.5 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内容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内容7评价评价单元单元工种工种工作工作地点地点危害危害因素因素危害因危害因素来源素来源接触接触人数人数接触时间接触时间和频次和频次接触接触方式方式接触接触水平水平备注备注危害危害因素因素目标目标疾病疾病进入人进入人体途径体途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毒理特征毒理特征接触限值接触限值职业健康体检要求职业健康体检要求1.4 1.4 防护(应急)设施分析与评价防护(应急)设施分析与评价p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u 来源、进入人体的途径、目标疾病、接触方式等来源、进入人体的途径、目标疾病、接触方式等p 明

6、确设施类别和用途明确设施类别和用途u 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防尘、防毒、防高温?防尘、防毒、防高温?)u 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事前、事中、事后事前、事中、事后)p 确定对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确定对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u 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u 浓度浓度/ /强度?强度?u 全面通风量(换气次数)全面通风量(换气次数)? 有害物质、余热、余湿有害物质、余热、余湿 人均新风量、事故排风人均新风量、事故排风8目目 录录一、概述一、概述二、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二、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三、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三、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

7、价四、常见噪声危害防护设施四、常见噪声危害防护设施五、评价与改善示例五、评价与改善示例9p 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内容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内容u 设置的必要性设置的必要性 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依据?依据?u 设置的符合性设置的符合性 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 u 设置的有效性设置的有效性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u 检维修情况检维修情况2 2 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内容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内容10p 防护设施设置的条件防护设施设置的条件(发生职业病或事故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发生职业病或事故可能性和严重程度)u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发生源发生源 有害物质特性(有害物

8、质特性(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设施)u有人员接触有人员接触 人员数量、接触频次人员数量、接触频次u正常条件下浓度超标正常条件下浓度超标 急性职业损伤应急救援设施急性职业损伤应急救援设施2.1 2.1 必要性分析与评价必要性分析与评价112.1 2.1 必要性分析与评价必要性分析与评价p 必要性分析结果必要性分析结果12评价评价单元单元作业场所作业场所/地点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可能产生的可能产生的预期超标的预期超标的名称和用途名称和用途袋装水袋装水泥装车作泥装车作业地点业地点水泥粉尘水泥粉尘高温高温低温低温粉尘粉尘/局部送风降温设施局部送

9、风降温设施/*作业作业场所场所打磨粉尘打磨粉尘苯苯甲苯甲苯丙酮丙酮噪声噪声高温高温打磨粉尘打磨粉尘苯苯/噪声噪声/局部排风设施(粉尘、毒物)局部排风设施(粉尘、毒物)消声降噪设施消声降噪设施局部送风降温设施局部送风降温设施p评价依据评价依据?u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法律、法规、标准要求u是否超标:是否超标: TWA TWA、STELSTEL(或超限倍数)(或超限倍数)p 分析结果分析结果u 种类:喷雾洒水设施、减振降噪设施、通风设施等种类:喷雾洒水设施、减振降噪设施、通风设施等u 类型: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吹吸式通风类型: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吹吸式通风u 位置:布局图位置:布局图p 评价依据:评

10、价依据:法规标准专业技术知识法规标准专业技术知识p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相对合理、相对合理、综合防护综合防护设施设施2.2 2.2 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13评价评价单元单元作业场所作业场所/地点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可能产生的可能产生的预期超标的预期超标的名称名称种类种类型式型式布局布局2.2 2.2 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合理性的分析与评价1415(1) (1) 通风方式通风方式16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按空气流动动力分类按空气流动动力分类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按作用范围分类按作用范围分类全面通风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局部通风全

11、面通风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局部通风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通风(1)-1 (1)-1 通风系统分类及比较通风系统分类及比较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混合通风混合通风通通风风系系统统风机动力两者并存热压、风压、密度差(1)- 2 (1)- 2 按空气流动动力分类按空气流动动力分类1 1、毒性,、毒性,2 2、浓度,、浓度,3 3、净化处理,、净化处理,4 4、热、热全面通风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局部通风吹吸式通风吹吸式通风通通风风系系统统整个厂房整个厂房/ /车间车间进行通风、换气进行通风、换气厂房厂房/ /车间内某车间内某个局部作业场所个局部作业场所进行通风、换气进行通风、换气厂房厂房/ /车

12、间内某车间内某个区域内进行通个区域内进行通风、换气风、换气 (1)- 3 (1)- 3 按作用范围分类按作用范围分类1.1.毒性;毒性; 2.2.突然间散入空气中的量;突然间散入空气中的量; 3.3.污染源数量与分布污染源数量与分布2.3 2.3 有效性分析与评价有效性分析与评价p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u 适用于所有职业病危害适用于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因素p 通风设置通风设置u 全面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全面通风量和通风换气次数 适用于全面适用于全面通风通风u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 适用于全部通风设施,尤其适用于全面适用于全部通风设施,尤其适用于全面通风通风u 控制风速控制风速 适用于局部通风和吹

13、吸式通风适用于局部通风和吹吸式通风192.4 2.4 防护设施评价示例防护设施评价示例20评价依据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符合性符合性有效性有效性防护设施分类防护设施分类评价依据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符合性符合性有效性有效性防尘设施防尘设施防毒设施防毒设施2.4 2.4 防护设施评价示例防护设施评价示例21评评价价单单元元作业作业场所场所/地点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拟)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评价可能产可能产生的生的预期超标预期超标的的名称和用途名称和用途种类型种类型式式关键技关键技术参数术参数合理性合理性有效性有效性袋装

14、袋装水泥水泥装车装车作业作业地点地点水泥粉水泥粉尘尘高温高温低温低温粉尘粉尘/局部送风降局部送风降温设施温设施/给出理由给出理由和参考依和参考依据据*作作业场业场所所打磨粉打磨粉尘尘苯苯甲苯甲苯丙酮丙酮噪声噪声高温高温打磨粉尘打磨粉尘苯苯/噪声噪声/局部排风设局部排风设施(粉尘、施(粉尘、毒物)毒物)消声降噪设消声降噪设施施局部送风降局部送风降温设施温设施侧吸罩侧吸罩布局图布局图控制风控制风速速或关键技或关键技术参数与术参数与接触水平接触水平之间的关之间的关系系目目 录录一、概述一、概述二、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二、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三、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三、通风防护

15、设施的分析与评价u 全面通风全面通风u 局部通风局部通风u 吹吸式通风吹吸式通风四、常见噪声危害防护设施四、常见噪声危害防护设施五、评价与改善示例五、评价与改善示例223.1 3.1 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一、概述一、概述二、全面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二、全面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u 全面通风特点与评价内容全面通风特点与评价内容u 气流组织原则与评价方法气流组织原则与评价方法u 全面通风量分析与评价全面通风量分析与评价三、评价与改善示例三、评价与改善示例23p全面通风按控制机理分类(全面通风按控制机理分类(通风量和气流组织通风量和气流组织)u 稀释通风稀释通风u 单向流通风单向流通风u 均匀流通

16、风均匀流通风u 置换通风置换通风3.1.1 3.1.1 全面通风全面通风24p 全面通风系统设计思路全面通风系统设计思路u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毒性、浓度、温度、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毒性、浓度、温度、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分布情况分布情况u 确定通风类型和气流组织确定通风类型和气流组织 依据气流组织原则和工艺特征,确定进排风口位置依据气流组织原则和工艺特征,确定进排风口位置u 计算全面通风量计算全面通风量 有害物质、余热、余湿有害物质、余热、余湿 事故通风?事故通风?u 选择适宜的风机或利用自然通风选择适宜的风机或利用自然通风 风量、风压特征风量、风压特征3.1.1

17、3.1.1 全面通风全面通风25p特点特点u 稀释有害物浓度至标准限值以下稀释有害物浓度至标准限值以下u 效果取决于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通风换气量和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车间内的气流组织p评价评价u 必要性必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u 合理性合理性 种类、类型、种类、类型、位置位置u 有效性有效性 车间内气流组织车间内气流组织 通风换气量通风换气量263.1.2 3.1.2 全面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全面通风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巯基乙酸巯基乙酸相对蒸气密度(空气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3.183.18p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原则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原则u 送

18、风口靠近人,排放口靠近送风口靠近人,排放口靠近污染物,操作人员位于污染污染物,操作人员位于污染物的上风侧;物的上风侧;u 车间卫生条件比周围环境要车间卫生条件比周围环境要求高,应保持室内正压;求高,应保持室内正压;u 全面通风时进气气流应均匀全面通风时进气气流应均匀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分布,减少涡流,避免有害物积聚;物积聚;u 进排风口位置安排得当,避进排风口位置安排得当,避免气流短路;免气流短路;(1 1)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压力压力短路短路27位置位置涡流涡流p 气流组织原则应用气流组织原则应用u 热车间热车间 采用下送上排采用下送上排u 只产生粉尘,不散发有害气体车间只产生粉尘,不散发

19、有害气体车间 采用上送下排避免二次扬尘和利用粉尘重力采用上送下排避免二次扬尘和利用粉尘重力(1 1)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热车间热车间28p 气流组织检测气流组织检测u 送风口、排风口位置进行粗略判断送风口、排风口位置进行粗略判断u 发烟装置发烟装置 发烟管、烟雾发生器发烟管、烟雾发生器u 柔性材料柔性材料 细线等细线等u 纪录设备纪录设备 DVDV等等p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气流组织评价方法u 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1 1)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29(2 2) 全面通风换气量全面通风换气量p 与新风量、通风换气次数的关系与新风量、通风换气次数的关系u 三者三者关系关系u 计算方法计算

20、方法u 标准要求标准要求p 限值标准限值标准p 示例与改善方案示例与改善方案30(2)-1 (2)-1 全面通风量、新风量、通风换气次数的关系全面通风量、新风量、通风换气次数的关系p 全面通风量换气次数全面通风量换气次数房间有效体积房间有效体积p 集中集中空调系统的车间或封闭式空调系统的车间或封闭式车间内车间内不产生有害物质也要确不产生有害物质也要确保新风量保新风量。全面。全面通风量以及换气次数不能取代。通风量以及换气次数不能取代。p 全面通风量和换气次数更强调有害物质、余热和余湿的排除。全面通风量和换气次数更强调有害物质、余热和余湿的排除。31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换气次数换气次数房间体积房间

21、体积p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u 非空调工作场所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人均占用容积 20m20m3 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20m3 3/h/h 20m20m3 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0m3 3/h/hu 空气调节车间空气调节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0m3 3/h/hu 洁净室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的人均新风量应40m40m3 3/h/hp 封闭式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m30m3 3/h/h5

22、0m50m3 3/h/hp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GB50019-2003)u 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0m3 3/h/h的新风量的新风量u 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40m3 3/h/h。p 思考:思考:u 新风量标准、新风量标准、COCO2 2气体之外气体的考虑气体之外气体的考虑u 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防护设施的分析与评价(2)-2 (2)-2 新风量的要求新风量的要求32p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u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18204.1-GB/T

23、18204.1-20132013) 示踪气体法示踪气体法 非机械通风且换气次数小于非机械通风且换气次数小于5 5次次/h/h的公共场所(无的公共场所(无集中空调系统的场所)集中空调系统的场所) 风管法风管法 皮托管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皮托管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2m/s2m/s30m/s30m/s 点风速仪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为点风速仪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为0.1m/s0.1m/s10m/s10m/s (新风管断面(新风管断面平均风速)的和平均风速)的和(2)-2 (2)-2 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33p 示踪气体法示踪气体法u室内空气体积测量室内空气体积测量 V VV1-V2

24、V1-V2u示踪气体环境中存在的(示踪气体环境中存在的(COCO2 2)先测本底浓度)先测本底浓度u关闭门窗,用气瓶在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后将气瓶移至室外,同关闭门窗,用气瓶在室内通入适量示踪气体后将气瓶移至室外,同时用电风扇搅拌空气时用电风扇搅拌空气3-5min3-5min,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示踪气体的处,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示踪气体的处所浓度应至少经过所浓度应至少经过30min30min,衰减后仍高于仪器最低检出限。,衰减后仍高于仪器最低检出限。u打开测量仪器电源,在室内中心点冲击力示踪气体浓度。打开测量仪器电源,在室内中心点冲击力示踪气体浓度。u根据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情况,测量从开始至根

25、据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情况,测量从开始至30min30min60min60min时间段示时间段示踪气体浓度,在此时间段测量测试不小于踪气体浓度,在此时间段测量测试不小于5 5次。次。u自然对数对应的时间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回归方程自然对数对应的时间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计算,回归方程式的斜率即为空气交换率。式的斜率即为空气交换率。(2)-2 (2)-2 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34p 示踪气体法示踪气体法(2)-2 (2)-2 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35p 风管法风管法u 皮托管法皮托管法 管道内动压管道内动压平均风速平均风速风量风量人均新风量人均

26、新风量 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 直径直径0.3m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 气流分布对策和比较均匀的风管气流分布对策和比较均匀的风管u 风速计法风速计法 直接读取风速计读数直接读取风速计读数(2)-2 (2)-2 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36p 检测方法检测方法u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GBT 16758-2008) 罩口测量法罩口测量法 匀速移动法匀速移动法 定点测定法定点测定法 管道内测量法管道内测量法 风罩排风量计算罩口平均风速风罩排风量计算罩口平均风速 直读法(直

27、读法(管道内风速管道内风速5m/s5m/s) 间接法(间接法(管道内风速管道内风速5m/s5m/s)(2)-2 (2)-2 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新风量检测与评价方法37p 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u 根据有害物质、余热、余湿的产生量确定全面通风量根据有害物质、余热、余湿的产生量确定全面通风量u 通风换气次数通风换气次数p 事故通风事故通风u 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u 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换气次数不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换气次数不宜宜1212次次/h/h。p 通风量的确定通风量的确定u 人

28、均新风量、全面通风量取最大的人均新风量、全面通风量取最大的u 事故通风根据经常使用的和事故通风情况确定事故通风根据经常使用的和事故通风情况确定(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38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之一(计算方法之一(有害物质有害物质)(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osYYMKQ式中:式中: Q换气量,换气量,m3/h; M有害物产生量,有害物产生量,mg/h; Ys作业环境有害物浓度限定值,作业环境有害物浓度限定值,mg/m3; 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大约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大约Yo=0。 K安全系数,考虑污染物毒性

29、、污染源的分布安全系数,考虑污染物毒性、污染源的分布 及其散发的不均匀性、气流组织及通风的有效性等。查询及其散发的不均匀性、气流组织及通风的有效性等。查询设计手册确定。设计手册确定。39注:注: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时,不宜采用循环风,不宜采用循环风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之一计算方法之一u Ys(作业环境有害物浓度限定值)的选择(作业环境有害物浓度限定值)的选择(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40接触限值接触限值类型类型每天实际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时间Ys值值MACY

30、s=MACPC-TWA8hYs=PC-TWA8hYs=PC-TWA8/每天实际工作时间每天实际工作时间8hYs=下面二者中的较小者下面二者中的较小者(1)PC-TWA8/每天实际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时间(2)PC-STEL中较小者中较小者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之一计算方法之一u 某作业场所苯的产生量某作业场所苯的产生量M=30mg/hM=30mg/hu 苯的苯的PC-TWAPC-TWA为为6mg/m6mg/m3 3,PC-STELPC-STEL为为10mg/m10mg/m3 3。u 新鲜空气中苯的本底浓度新鲜空气中苯的本底浓度Y Y0 0=0=0。(2)-4 (2)-4 全面通风量的

31、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41osYYMKQ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之一(计算方法之一(余热余热)(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opttcQL式中:式中: L 全面通风换气量,全面通风换气量,m3/h; Q余热量,余热量,kW; c空气的质量比热,为空气的质量比热,为1.01kJ/(kg );); 进入空气的密度,进入空气的密度,kg/m3; tp排出空气的温度,排出空气的温度,; to进入空气的温度,进入空气的温度,。42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之一(计算方法之一(余湿余湿)(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opddGL式中:式中

32、: L 全面通风换气量,全面通风换气量,m3/h; G余湿量,余湿量,kW; dp排出空气的温度,排出空气的温度,; do进入空气的温度,进入空气的温度,。43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一计算方法一u 存在多种有害物时全面通风量确定存在多种有害物时全面通风量确定当数种溶剂(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酯类)蒸气或)蒸气或数种刺数种刺激性气体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全面通风换气量。l苯、甲苯、二甲

33、苯、乙醇、乙酸乙酯苯、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酸乙酯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u 同时放散有害物质、同时放散有害物质、 余热和余湿时,余热和余湿时, 全面通风量应按全面通风量应按其中所需最大的空气量确定。其中所需最大的空气量确定。(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44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示例计算示例u 存在多种有害物时全面通风量确定存在多种有害物时全面通风量确定( (单位为单位为m m3 3/h/h)

34、) 苯苯100,100,甲苯甲苯200200,Q Q300300 氨气氨气200200,二氧化硫,二氧化硫300300,Q=500Q=500 COCO为为600600 余热需余热需700700(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45Q Q500500Q Q600600700700p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计算方法二计算方法二u 有害物散发量无法确定时的风量计算有害物散发量无法确定时的风量计算 按经验式计算:按经验式计算:L L= =n nV V l n n为通风换气次数为通风换气次数( (次次/h/h,可查手册,可查手册) )p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

35、规范等相关行业标准规定了等相关行业标准规定了部分工业建筑的通风换气次数部分工业建筑的通风换气次数p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规定“事故通风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换气次数不宜1212次次/h/h”。l V V为通风车间有效房间体积(为通风车间有效房间体积(m m3 3)p通风车间体积设备等所占体积通风车间体积设备等所占体积(2)-4 (2)-4 全面通风量的要求全面通风量的要求46p不同全面通风系统的检测与评价不同全面通风系统的检测与评价u 稀释通风全面通风量气流组织稀释通风全面通风量气流组织u 单向

36、流通风单向流通风u 均匀流通风均匀流通风u 置换通风置换通风p不同全面通风系统的评价内容与方法不同不同全面通风系统的评价内容与方法不同(2)-5 (2)-5 全面通风量的检测与评价方法全面通风量的检测与评价方法47p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气流组织评价方法与改善方法与改善方法u 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3.1.3 3.1.3 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48p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与改善方法气流组织评价方法与改善方法u 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3.1.3 3.1.3 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49p 气流组织评价方法与改善方法气流组织评价

37、方法与改善方法u 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视频截图气流组织原则u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3.1.3 3.1.3 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50513.1.3 3.1.3 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u 通风方式?通风方式? 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p 全面通风量评价与改善方法全面通风量评价与改善方法u 检测检测/ /设计值设计值 VS VS 标准要求标准要求 改变气流组织形式,即控制原理改变气流组织形式,即控制原理 调整风机(风量风压)调整风机(风量风压)p 全面通风评价注意事项全面通风评价注意事项u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全面通风量全面通风量u 需有数据进行支撑需有

38、数据进行支撑u 单向流、均匀流、置换式全面通风评价方法不同于稀单向流、均匀流、置换式全面通风评价方法不同于稀释全面通风释全面通风u 送风口位置作用大于回风口位置送风口位置作用大于回风口位置3.1.3 3.1.3 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全面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523.2 3.2 局部通风系统局部通风系统53一、概述一、概述二、局部通风防护技术与防护设施评价二、局部通风防护技术与防护设施评价u 局部送风系统局部送风系统u 局部排风系统局部排风系统排风罩排风罩通风管道通风管道风机风机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三、评价与改善示例三、评价与改善示例3.2.1 3.2.1 局部通风设施分析与评价概述局部通风设施分析与

39、评价概述54p 分析与评价的基础分析与评价的基础u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p 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的内容u 必要性必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u 合理性合理性 种类(种类(送排风送排风)、)、类型(排风罩)、位置类型(排风罩)、位置u 有效性有效性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 控制风速控制风速 (岗位、环境)有害物质捕集效率(岗位、环境)有害物质捕集效率3.2.1.1 3.2.1.1 局部送风局部送风55p 目的目的u 降温,降温,采暖?采暖?p 局部送风方式局部送风方式u 风扇风扇u 喷雾风扇喷雾风扇u 系统式局部送风装

40、置系统式局部送风装置3.2.1.1 3.2.1.1 局部送风局部送风56p 风扇风扇u 适用调节适用调节 空间温度空间温度3535车间,辐射强度小车间,辐射强度小 产尘车间不宜采用,避免扬尘产尘车间不宜采用,避免扬尘 增加人体蒸发增加人体蒸发散热散热u 限值要求限值要求 不带水雾的气流风速,不带水雾的气流风速,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I I级的应控制在级的应控制在2m/s2m/s3m/s3m/s II II级的控制在级的控制在3m/s3m/s5m/s5m/s III III级的控制在级的控制在4m/s4m/s6m/s6m/s。u 检测、评估与改善方法检测、评估与改善方法 确定确定合理性合理性风速风速

41、仪仪检测风速检测风速与限值比较与限值比较 改变距离或更换风扇改变距离或更换风扇3.2.1.1 3.2.1.1 局部送风局部送风57p 喷雾风扇喷雾风扇u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空间温度空间温度3535,辐射强度,辐射强度1400W/m1400W/m2 2,对工艺无影响的中、,对工艺无影响的中、重作业地点重作业地点 风速降温、人造汗、蒸发降温风速降温、人造汗、蒸发降温u 限值要求限值要求 带有水雾的气流风速为带有水雾的气流风速为3m/s3m/s5m/s5m/s,雾滴直径应,雾滴直径应100m100mu 检测、评估与改善方法检测、评估与改善方法 确定确定合理性合理性 风速仪检测风速仪检测风速、雾滴直径

42、风速、雾滴直径 与限值与限值比较比较 改变距离或更换风扇改变距离或更换风扇3.2.1.1 3.2.1.1 局部送风局部送风58p 系统式局部送风系统式局部送风u 适用条件适用条件 辐射强度高和空气温度较高的经常停留作业地点,且工艺辐射强度高和空气温度较高的经常停留作业地点,且工艺不允许有水滴不允许有水滴 散发有害气体或粉尘不允许采用再循环空气作业地点散发有害气体或粉尘不允许采用再循环空气作业地点u 限值要求限值要求热辐射强度(W/m2)冬季夏季温度()风速(m/s)温度()风速(m/s)35070020251226311.537011400202513263024140121001822232

43、5293521012800182234242846注1:轻度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表中较高值,风速宜采用较低值;重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较低值,风速宜采用较高值;中度强度作业时其数据可按插入法确定。注2:对于夏热冬冷(或冬暖)地区,表中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可提高2。注3:当局部送风系统的空气需要冷却或加热处理时,其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应采用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相对湿度;冬季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3.2.1.1 3.2.1.1 局部送风局部送风59p 系统式局部送风系统式局部送风u 检测、评估与改善方法检测、评估与改善方法 确定确定合理性合理性 检测辐射热、风速、温度和劳动强度检测辐射热、风速、温

44、度和劳动强度 与限值与限值比较比较 改变改变距离、风速、温度等距离、风速、温度等3.2.1.2 3.2.1.2 局部排风局部排风60p 排风罩排风罩p 通风管道通风管道p 风机风机p 净化装置净化装置61( (一一) ) 排风罩排风罩(1) (1) 局部排风系统常见排风罩局部排风系统常见排风罩柜式排风罩柜式排风罩密闭罩密闭罩外部吸气罩外部吸气罩接受式吸气罩接受式吸气罩大门空气幕大门空气幕吹吸罩吹吸罩排风罩排风罩62p 密闭罩密闭罩u 局部密闭罩局部密闭罩: :产尘设备和传动装置留在罩外产尘设备和传动装置留在罩外适用含尘气流速度低、连续扬尘和瞬间适用含尘气流速度低、连续扬尘和瞬间扬尘不大的产尘点

45、扬尘不大的产尘点罩容积小、排风量少、经济性好。罩容积小、排风量少、经济性好。u 整体密闭罩整体密闭罩传动装置留在罩外传动装置留在罩外适用于有振动或含尘气流速度高的设备适用于有振动或含尘气流速度高的设备u 大容积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适用于多点产尘、阵发性产尘、含尘气适用于多点产尘、阵发性产尘、含尘气流流速高和设备检维修频繁的场所。流流速高和设备检维修频繁的场所。占地面积大、材料消耗多。占地面积大、材料消耗多。局部局部整体整体(1)(1)1 1 密闭罩密闭罩大容积大容积63p 密闭罩密闭罩u 密闭后,防止有害外逸,还需消除罩内正压;密闭后,防止有害外逸,还需消除罩内正压;u 排风口应设在罩内压力最高

46、的部位,罩口风速不宜过高排风口应设在罩内压力最高的部位,罩口风速不宜过高u 排风口不应设在含尘气流浓度高的部位或飞溅区排风口不应设在含尘气流浓度高的部位或飞溅区u 正压形成原因正压形成原因机械设备运动机械设备运动物料运动物料运动罩内外温差罩内外温差(1)(1)1 1 密闭罩密闭罩64p 改善示例改善示例(1)(1)1 1 密闭罩密闭罩65p 密闭罩排风量密闭罩排风量 可简化为可简化为 孔口或缝隙处控制风速孔口或缝隙处控制风速0.5m/s0.5m/s即可即可(1)(1)1 1 密闭罩密闭罩66p 柜式排风罩柜式排风罩u 罩的一面敞开。罩的一面敞开。u 通风量通风量u 有害气体风速取有害气体风速取

47、0.5m/s,0.5m/s,粉尘取粉尘取1.0m/s1.0m/su 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方法?(1)(1)2 2 柜式排风罩柜式排风罩67p 外部吸气罩外部吸气罩u 伞形罩伞形罩有热源或比空气轻的有害气体有热源或比空气轻的有害气体u 侧吸罩侧吸罩无热源或低热源无热源或低热源u 下吸罩下吸罩无热源,且比空气重的有害气体无热源,且比空气重的有害气体(1)(1)3 3 外部吸气罩外部吸气罩p 外部吸气罩设计、评估思路外部吸气罩设计、评估思路u 控制点(控制距离)控制点(控制距离) 预评价?预评价?u 控制风速控制风速 控制效果评价?控制效果评价?u 计算通风量计算通风量u

48、选择风机选择风机68p 外部吸气罩排风量外部吸气罩排风量(1)(1)3 3 外部吸气罩外部吸气罩69p 外部吸气罩改善方法外部吸气罩改善方法(1)(1)3 3 外部吸气罩外部吸气罩70p 接受式吸气罩接受式吸气罩(1)(1)4 4 接受式吸气罩接受式吸气罩71p 吹吸罩吹吸罩(1)(1)5 5 吹吸吹吸罩罩72(1)(1)5 5 吹吸吹吸罩罩73p 大门空气幕大门空气幕u 利用高速气流形成的气幕将污染物与洁净空气隔离利用高速气流形成的气幕将污染物与洁净空气隔离u 按形式分按形式分l 侧送式空气幕侧送式空气幕l 下送式空气幕下送式空气幕l 上送式空气幕上送式空气幕u 按送出气流温度分按送出气流温

49、度分l 热空气幕热空气幕l 等温空气幕等温空气幕l 冷空气幕冷空气幕(1)(1)6 6 大门空气幕大门空气幕(1)(1)6 6 大门空气幕大门空气幕75p 热空气幕的送风方式热空气幕的送风方式u 公共建筑采用由上向下送风公共建筑采用由上向下送风u 工业建筑工业建筑 外门宽度小于外门宽度小于3m3m时,宜采用单侧送风时,宜采用单侧送风 外门宽度外门宽度3 318m18m时,应经技术比较,采用单侧、双侧时,应经技术比较,采用单侧、双侧送风或由上向下送风送风或由上向下送风 外门宽度超过外门宽度超过18m18m时,由上向下送风时,由上向下送风p 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不宜高于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不宜高于50

50、50,高大外门,高大外门7070p 热空气幕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热空气幕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u 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大于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大于6m/s6m/su 工业建筑外门不宜大于工业建筑外门不宜大于8m/s8m/s,高大外门不宜大于,高大外门不宜大于25m/s25m/sp 应将有害物予以捕集,使工作区有害物浓度达到标准的前应将有害物予以捕集,使工作区有害物浓度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提下,提高捕集效率提高捕集效率,以较小的能耗捕集有害物。,以较小的能耗捕集有害物。p 可密闭的发散源,应首先采用密闭措施,可密闭的发散源,应首先采用密闭措施,尽可能将其密闭尽可能将其密闭,用较小的排风量达到较好的控

51、制效果。用较小的排风量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p 当不能将有害物源全部密闭时当不能将有害物源全部密闭时可设置外部罩,罩口应尽可可设置外部罩,罩口应尽可能接近有害物源。能接近有害物源。(2 2) 排风罩设计原则排风罩设计原则p 当排风罩不能设置在有害物源附近当排风罩不能设置在有害物源附近或罩口至有害物源距离较大时,可或罩口至有害物源距离较大时,可设置吹吸罩。设置吹吸罩。对于有害物源上挂有对于有害物源上挂有遮挡吹吸气流的工件或隔断吹吸气遮挡吹吸气流的工件或隔断吹吸气流作用的物体时应慎用吹吸罩。流作用的物体时应慎用吹吸罩。76p (1 1)形式适宜)形式适宜p (2 2)位置正确)位置正确p (3 3)

52、风量适中)风量适中p (4 4)强度足够)强度足够p (5 5)检修方便)检修方便(2 2) 排风罩的设计原则排风罩的设计原则78 四面敞开四面敞开 一面遮蔽一面遮蔽 两面遮蔽两面遮蔽 三面遮蔽三面遮蔽 四面遮蔽四面遮蔽 (3 3) 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79(3 3) 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80(3 3) 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81(3 3) 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排风罩类型分析示例3.2.3 3.2.3 评价与改善示例评价与改善示例823.2.3 3.2.3 评价与改善示例评价与改善示例833.3 3.3 吹吸式通风吹吸式通风84一、概述一、概述u 吹

53、吸式通风系统的分类与特点吹吸式通风系统的分类与特点u 吹吸式系统的评价内容吹吸式系统的评价内容二、吹吸式通风防护技术与防护设施评价二、吹吸式通风防护技术与防护设施评价三、评价与改善示例三、评价与改善示例吹吸式通风吹吸式通风1、开放型2、密闭型A、垂直气流B、水平气流C、斜向气流3.3.1 3.3.1 吹吸式通风系统分类吹吸式通风系统分类3.3.1 3.3.1 吹吸式通风系统分类吹吸式通风系统分类只有吸风只有吸风过渡模式过渡模式强抽模式强抽模式p 吹吸式通风系统吹吸式通风系统u 特点(特点(视频演示视频演示) 增加控制距离增加控制距离 不影响操作不影响操作 不影响工艺质量不影响工艺质量3.3.1

54、 3.3.1 吹吸式通风特点吹吸式通风特点873.3.2 3.3.2 吹吸通风设施分析与评价概述吹吸通风设施分析与评价概述88p 预评价预评价u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与评价p 分析与评价的内容分析与评价的内容u 必要性必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与评价u 合理性合理性 种类(种类(敞开、密闭敞开、密闭) 类型(水平、垂直、斜降流)类型(水平、垂直、斜降流) 位置位置u 有效性有效性 不均匀度不均匀度 (送风风速、排风风速)(送风风速、排风风速)控制面风速控制面风速3.3.3 3.3.3 吹吸式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吹吸式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893.3.3 3.3.3 吹吸式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吹吸式通风评价与改善示例90(1)- 4 (1)- 4 吹吸式通风示例吹吸式通风示例91p 下料工位下料工位3.3.3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