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_第1页
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_第2页
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_第3页
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_第4页
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供应链管理再造的三大暗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模式是一种消极的差异化竞争,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而敏捷性和响应速度渐渐成为供应链再造的将来战略。一个暗流涌动的现象制造商正在渐渐放弃全球供应链,越来越多地考虑在更接近本国的地区制造零部件。比如,飞利浦(Philips)首席执行官柯慈雷(GerardKleisterlee)认为,假如将来能源更加昂贵,将会产生更多的区域供应链。部分分析师表示,一些制造企业开头越来越多地考虑在更接近本国的地区制造零部件,这意味着这些企业更有可能选择墨西哥和东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选择在中国制造。他们分析认为,全球油价高企使运输成本大大提

2、升,维持一条数千公里长,跨越大洋的供应链并不经济。美国制造商联盟的经济学家麦克斯特罗斯称,将有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重新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大量的外包。很多美国生产商都因经济衰退而受到冲击,积存了大量从海外订购的商品,麦克斯特罗斯认为,截短供应链,让生产距离客户更近,限制渠道中的存货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假如制造商放弃全球供应链,转向区域供应链成为一个普遍趋势,意味着中国凭借低成本制造而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所占有的权重将明显降低, “中国制造、世界消费”的模式将被更多“本地制造、本地消费”的尝试所稀释。同时,- 2 -中国所期盼的出口恢复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全面复苏和增长的前景也将受到明显影响。但本刊研究部的调研

3、显示,一些企业缩短其供应链只是全球供应链变革的一部分,背后则交织着更加复杂的原因,一场全球范围的供应链再造已然悄然开头,而经济危机则加快了这一变革的速度。本刊研究部调研认为:在经济危机中,全球大公司将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放到了较前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相对于其他变革,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是保持利润的风险最小的措施。全球性公司正在对其全球供应链进行整合,保留更少的供货商,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低成本制造仍旧是组织供应链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经济危机中,短期甚至有所加强,而中国低成本制造的竞争优势目前还难以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替代。中国制造的 “低成本” 模式是一种消极的差异化竞争,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4、而敏捷性和响应速度渐渐成为供应链再造的将来战略。低成本只能保证生存,而敏捷性和响应速度却能带来发展。为提高敏捷性和响应速度,全球性公司正在将供应链中最终的装配/配置的环节尽可能放在靠近终端消费者的地区,力争在零部件模块化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定制。中国的低成本模式遭遇挑战的同时,其作为一个富强的消费市场的地位却在上升,跨国公司们在围围着中国重新组织他们的供应链,为中国消费者进量身定制产品,而不再- 3 -是供应国际产品的“中国版”或者“简化版” 。就像一个巨大而又行进缓慢的“特洛伊”战车,这场全球化的“再造”运动或许会悄然间兵临城下,前提是你对这股暗流有一个提前的预警。本刊调研发觉,有三股暗流最

5、为汹涌:暗流 1 低价格不再等于低成本制造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一直存在,但在经济向好时简单被其他问题所掩盖,迫切性也不突出,但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下,改善供应链管理却成为全球性企业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因为相对于投资和开拓新的市场,改善供应链状况是维持利润风险最小的手段。全球性企业优化其供应链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削减供应商的数量,这样能增加其对整个供应链的掌握, 降低风险。 供应商将只保留那些少数优秀的企业,而那些迄今为止只能算“尚可”的供应商管理者将面临无情淘汰。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多起企业并购,收购方都临时保留了被收购企业原有的供应量,在经济危机中加快了供应链的整合速度。全球供应链整合给作为

6、低成本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金融危机造成欧美国家以及邻近地区的制造业产能开头出现闲置,制造成本相应降低,当降低到一定幅度时,原先在低成本国家进行选购的优势不再特殊明显,一些欧美企业开头考虑将制造基地从低成本国家转移回本土或者邻近地区。在科尔尼全球合伙人张天兵看来,甚至在金融危机之前,- 4 -这一趋势就开头出现, 20XX 年在有关中国制造业环境的会议中,科尔尼就提出,过去两三年中,跨国公司已经在重新端详其全球供应链布局。这是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几个明显的变化。首先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逐步上升, 在沿海地区, 表现尤其明显。其次,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过程发生得特别迅猛,短时间内从大

7、型跨国企业到中型跨国企业一齐涌入中国,这最终造成了中国贸易顺差激增,也引发了中国和欧美国家间不时的贸易摩擦。第三则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趋势和国际油价飙升。根据科尔尼当时的统计,跨国公司进行全球选购可以节约的成本,也许少的 25%,多的 40%-50%。按平均节约成本 30%计算,假如当时人民币连续升值 30%,全球选购节省的成本就消逝了,跨国公司就不再有将全球供应链的制造环节放在中国的动力。在全球供应链里,跨国公司最担忧的是供应链的不稳定或者中断,这样,跨国公司开头考虑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避免将生产能力过多集中在中国带来的风险。因此亚洲的越南,以及邻近欧美国家的东欧和墨西哥,就成了跨国公司

8、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抱负的目的地。不过,包括科尔尼在内,接受调研的专家和企业基本都认为,这更多的是跨国公司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中均衡风险的考虑,中国作为主要低成本制造国家的地位无法被替代。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米嘉认为,在全球,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产基地,是唯一经过了三十年快速发展还能保持- 5 -较低生产成本的国家。此外,中国的容量规模更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比拟的,比如越南工业人口仅有 700 多万,在大量西方企业迁入后,很短时间就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现象。全球管理咨询公司柏亚天的研究表明,在经济萧条中,低成本制造的重要性甚至变得更加重要,因为跨国企业面临着较前沉重的成本压力。从这个意义上,中

9、国作为全球主要低成本制造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在短期内并没有被减弱。但多数接受调研的专家同时指出,全球企业已经日益倾向从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而非单一选购价格来衡量成本,其中包括了选购成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长距离运输导致的在响应速度方面付出的代价。全球企业必需对全部影响供应链成本的因素进行综合权衡,而各个因素相互间的关系变得远较以前复杂。从长远看,由于全球各地所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部件已经越来越“标准化” ,甚至具备了一些大宗商品的特征,这意味着对全部的全球性企业而言,都有能力通过全球选购获得低成本制造的能力,低成本制造越来越难以构成差异化竞争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保证了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

10、同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低成本制造是一种消极的差异化,而非一种积极的差异化。暗流 2 更快和更轻灵供应链相比之下,响应速度和敏捷性所获得的差异化竞争的能- 6 -力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权重将得到提升。从事供应链管理咨询的 AMT 咨询公司副总裁钟志刚认为,在低成本制造、响应速度和敏捷性这几个因素中,企业依照什么优先次序组织全球供应链主要取决于它所面对的顾客对价格、质量和准时性采取何种偏好。假如顾客强调的准时性,那么就应当首先考虑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假如顾客对价格更加敏感,将制造基地安置在中国、越南这样的低成本国家就是合理的选择。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发挥到极致已经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西班牙时装品牌

11、 ZARA 并没有将制造基地设置在低成本制造国家,而放在了成本较高的西班牙本土,但因此拥有了很快的反应速度,能将服装行业平均 6-8 周的交货时间缩短到几天,使其可以满意时尚消费者随时变换的口味。ZARA 甚至具备这样的优势, 它不必费心研究消费者将来的时尚偏好,而是等待这种新的消费趋势出现,然后凭借极快的反应速度来满意市场的需求,存货可因此降到最低,削减了风险,提高了利润。柏亚天总经理 Craig Kerr 认为,经济危机后,是否有更多的企业会借鉴 ZARA 模式组织全球供应链值得关注。一些以往被认为的工业产品,例如移动电话,现在已经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时尚消费品的特征,因此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

12、全球性企业正努力使其供应链具有更大的弹性和敏捷性,以满意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强的个性化需求,为此将全球供应链中的装配/配置环节尽量靠近终端消费者,来实现- 7 -个性化定制。值得强调的是,这种个性化定制并非真正针对单个消费者的需求逐一生产,而是在已经实现模块化制造的基础上再加以敏捷配置。Craig Kerr 认为,这甚至可能需要同时维持几条不同的供应链,以更好地适应敏捷配置的需求。暗流 3 消费转移带来了中国市场的供应链再造中国制造在将来全球供应链中地位可能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时中国消费市场一枝独秀,使得全球消费重心向中国偏移,又带来了中国市场的供应链再造。以往的全球供应链遵循“中国

13、制造、欧美消费”的模式,大多数状况下,中国只是低成本零部件和商品的制造地。经济危机中,欧美消费市场萎缩,中国消费市场的地位凸显,全球性企业开头重新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链结构。以往很多跨国公司拥有相互独立的两套选购系统,一套为全球市场服务,选购标准更严格的产品供给全球市场,另一套服务于在中国的合资工厂,选购质量标准相对宽松的产品,用于中国市场。现在一个新出现的趋势是,一些跨国公司是试图融合这两套系统,同时为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服务。这意味着跨国公司正在实践中放弃将中国作为二流市场,开头将中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来看待。与此相应的,是其全球供应链在围围着中国市场的消费因素重新组合。过去跨国公司

14、供应给中国市场的是其全球产品的“中国版”和“简化版” ,将来其全球研发和设计能力将围绕中国- 8 -市场,特地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国市场设计研发相应产品。供应链这方面的转变将使跨国公司更深的融合进中国市场,从中国沿海深入中国内地,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供应链较目前复杂,因此需要更精彩的计划能力和输送手段。Craig Kerr 认为,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变革中最主要的关键词之一,中国不仅是全球一个日益重要的市场,从供应链的角度,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案例:戴尔要做客户化的供应链戴尔中国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张耀华认为,思索的方向不是先去看供应链怎么去变,而是经济危机以后客户有什么变化,客户的变化驱动了供应链朝哪个方面调整。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客户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了,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年初戴尔把整个公司的部门根据客户的分类进行体系结构划分,划分为大企业客户部、公共事业部、中小型事业部和消费事业部。“我们把这四个客户群的需求分类以后建立了相应的事业部来。相对应的,就要跟着客户的特性,要有不同的供应链。我们的战略是要做客户化的供应链,在这个战略的领导下才会出现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