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试论非理性因素的认识论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注意实践和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而忽视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日益趋向微观方向发展的当代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都越来越多地揭示了非理性因素和认识的联系,证明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认识活动中,注重对理性因素进行探讨的同时,探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揭示认识发展的动力机制,深化认识运动的全过程,认识主体系统和微观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理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性是指认识运动过程中的感性反映形式和理性反映形式,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认识形式;狭义的理性仅指
2、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形式。广义的理性包括狭义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对应。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以情感、意志为主,并包括信念、习惯、潜意识等在内的意识形式,这些因素之所以被称为非理性因素,并不是说它们在认识过程中只能起干扰作用,而是指它们相对于理性因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活动特点。在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具有动力作用。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动力作用,是指情感、意志等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对主体认识具有的指向性、积极性所产生的影响。情感是主体对客体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选择手段、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
3、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情感、意志又具有指向性、倾向性的品格,这就决定了情感、意志在认识活动中,会成为推动认识主体认识事物,追求真理的力量。情感在认识中的动力作用表现为:其一,影响认识活动的指向。人的思维总是有一定指向的、总是为解决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而展开的,它所产生的影响除主体的知识、经验、思维模式等理性因素外,还有主体的求知欲、好奇心、惊讶感、美感、偏好等情感因素。这些非理性因素形成了主体信息加工中的非逻辑性选择。其二,情感影响认识活动的积极性。情感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有着激活、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有抑制积极性、阻碍、干扰正确认识进程的消极
4、作用。只有那些积极的情感才是激发主体积极性、维持认识正确指向、推动认识发展的力量。认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认识过程中往往是以热情和激情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认识热情可以调动认识主体各种认识器官以及大脑皮层各个部分的认识积极性。在科学研究领域里,情感是认识主体对未知规律的一种倾心追求,它对科学家取得创造性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深情地谈到这种创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他说:“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1 他还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2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
5、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3意志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主体自觉地确定认识目的,并努力克服障碍、实现认识目的。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凡是重大的科学发明,都是科学工作者长期艰苦努力的产物,顽强意志的结晶。【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800多次,最后才发明了电灯。 埃利希发明“六六”是经过数百次失败才获得成功的。美国心理学家特尔们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因为坚强的意志是其他德行的维护者和保扩者,有坚强意志的人,就有了解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的巨大力量。】可见,在认识活动中,饱满的热情,坚韧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能够使认识主体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中,并能激起
6、卓绝的精神力量,推动认识辩证运动的进程和认识目标的实现。其次,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具有选择作用。这里讲的选择,是指主体根据自己的客观需求,以主观目的为中介,对事物、现象所做的判断、决策和取舍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有主观指向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主体所固有的能动、积极的活动方式。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在实践主体的选择中完成的。一定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那种选择,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什么选此而不选彼,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选择的价值取向。而人的情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恰恰是衡量这种价值观和价值标准的内在尺度。当某种刺激符合或是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时,主体才能产生积极肯定
7、的情感体验,引发出愿意接受它,并作为认识活动的对象;当某种刺激不符合或者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主体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疏远、躲避甚至拒绝的心理,更谈不上进一步去认识它。认识主体的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同时也构成了直觉选择的标准与尺度。直觉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洞察。直觉总是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把最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成分选择出来。认识主体正是通过直觉的这种选择来确定认识方向、认识对象、认识手段和认识途径的。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人们经过长期紧张的理性思考,寻求某一问题的答案,但百思不得其解。然而这时人的思维实际上是处于高度兴奋、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好像电子线路的触发装置一样,一种
8、线路接不通就换另一种。正是这种理性思维的积极运作,给直觉、灵感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性。这时,一旦某条信息联系的关键性思路接通,就会一通百通,思维豁然开朗,一下子抓住了事物的症结,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魏格纳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偶然发现墙上的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可以互补,经过剪贴、拼接、恰好相互弥合,由此受到启发,发现了“大陆飘移说”。爱因斯坦回忆说,直到1905年的一天早晨起床时,他才突然想到:对于一个观察者来说是同时性的两个事件,对别的观察者来说就不一定是同时的。他立即抓住这一“灵感闪光”,很快写出了有关狭义相对论的著名论文。其实,直觉和灵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认识者长时期艰苦实践、深入思考的结果
9、。所以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俄国画家列宾说:“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直觉和灵感都有创造性价值,有时直觉和灵感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应当用实践来检验其正误。再次,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具有诱导作用。诱导作用是指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对主体认识在诱发、引导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人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心理倾向。当主体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总是怀着欢愉的心情,兴致勃勃地关注它,甚至达到忘我的程度。【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古道尔,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动物活动的兴趣很浓。孩提时曾悄悄爬到鸡窝里观察母鸡下蛋,成年后为了研究黑猩猩,她不
10、畏艰险,只身进入森林工作了10年,对黑猩猩的生活行为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写成了人类的近亲、我在黑猩猩中的生活等著作,为人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好奇心、求知欲互为联系,依次发展。正是这种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非理性因素诱导着人们去探索大自然、社会、思维的奥秘,去从事科学的认识活动;而一旦有了新的发现,又会给人带来进行新探索的强烈的兴奋和莫大的喜悦。科学发展史证明,大多数成才成家的人,都可以从少年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的萌芽中看到成功的端倪。情感的诱导作用是在与想象的联结中实现的。所谓想象,是指人们在原有的感情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一方面,强烈的好
11、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诱导人们在从事发明创造。主体在高涨的激情推动下,才能借助想象思维的力量,描绘出复杂现象间的内在联系。主体的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想象力反过来引发感情、诱导认识的进程。这是因为,主体通过想象,必将产生新的目标或新的思想胚芽,同时也必将形成与其相关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淀于新目标或新思想中的情感体验,会诱导着主体认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关于凯库勒悟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的经过,一直是化学史上的一个趣闻。据他自己说这来自于一个梦。那是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
12、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凯库勒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正是由于凯库勒大胆想象,从长链结构的苑囿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单双键交替的封闭式苯环结构,这一分子结构的新概念不仅丰富了化学理论,而且成为有机化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既是门捷列夫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同时与他丰富的想象力也是分不开的。1869年,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
13、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称: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在物质上会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可根据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后来一个个发现新元素的实验证实,反过来,元素周期表又指导化学家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寻找新的化学元素。至此,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跨过漫长的探索历程,终于进入了自由王国。】爱因斯坦十分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4爱因斯坦的这一说法,进一步说明了情感在认识过程中的
14、诱导作用。最后,非理性因素对认识具有调节作用。调节作用是指认识主体受到各种信息刺激后,调整原有认识图式或改变运动方式,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形成思维定势或者解除思维定势表现出来的。思维定势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按照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反映对象、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定势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其积极意义在于它能排除思维活动的意外干扰,使主体能强化动机,较稳定地实现某种认识目标。因为实践活动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始动力,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在动力。但是,这种动力信号必须具有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人去行动和认识,起这种作用的就是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等因素通过不断放大主体内部的需要驱动力,就可触发和维持思维定势,使思维过程向着某种预定的轨道运行。热烈的情感、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美好的心境,都因为能满足主体的需要,成为诱发思维定势的巨大力量。思维定势也有其消极意义,当遵循固定的思路和程序反映对象遇到较大的困难,甚至难以克服的障碍时,固有的思维定势就表现了一种消极影响:情感体验恶化,意志上呈现出动摇性、冲动性或执拗性,迫使主体停止正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机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个体工伤无责合同样本
- 2025房屋租赁转让合同协议
- 学校美术馆发展规划计划
- 2025年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农村卖方合同样本
- 借贷过桥合同标准文本
- 业主房子托管合同样本
- 人社部员工劳动合同样本
- 高管团队建设与管理计划
- 物理试题2025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及答案
- 儿童故事绘本愚公移山课件模板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分享课件
- 《齐桓晋文之事》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实用详细
- 货币银行学 康书生课件 第1章 货币
- 颈椎病诊治指南
- 综合能力测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课件】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 战略管理学英文课件:14 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Change
- 质性研究方法3-质性研究的编码课件
- 内科学课件:心律失常(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