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1页
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2页
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3页
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4页
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因其承担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中介性”作用,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和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我国,改革高校招生评价体系的呼声愈来愈高,并已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拟在分析现行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弊端的基础上,探讨新型招生评价体系的框架及其操作。 现行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实质上是建立在传统的教育评价基础上的,即“以教育测验为评价手段,以心理测量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核查教师与学校效能的教育问责为评价目标,着重测量学生的智力与记忆事实材料的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当旧的评

2、价体系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便面临着变革。 我国每年有几百万的考生报考普通高校。普通高校的录取原则为: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坚持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在目前的招生模式下,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高校招生人员不可能与考生直接见面,只有通过档案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来决定是否录取。因此,考生档案成为高校与考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评价考生的主要依据,也是录取的唯一依据。目前,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对考生的评价完全来源于电子档案。现行的电子档案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考生报名登记表,其中包含学生的自然情况、个人简历、特长、奖励或处分、高中会考等级以及考生评语等内容;二是成绩与志愿表,其中包含高

3、考成绩(含各科目的单科成绩)、各批次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等内容;三是考生体格检查表,主要反映考生的身体自然情况,如身高、体重、视力、有无何种常见疾病等。这种电子档案过于简单,没有特点,没有个性,千人一面,只能反映学生的自然情况和高考这一次考试的发挥情况,而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部分中学和教师为了升学率,对考生分数以外的评价都是从有利于考生升学的角度作出的,高校所获取的分数以外的考生材料,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很难成为判断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依据。 由此可见,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招生评价还停留在传统教育评价范式的框架中,以考试、测验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以考试分数为唯

4、一指标,以排名分等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关注对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记忆能力的评价。这使得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对分数的过分追求,使评价应有的教育效应大大降低。学生考试的成绩、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但是,考试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决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因素,如果把分数、升学率看成是教育质量的全部内容,必然导致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所以并不能得出教育质量高这一结论。高校招生评价体系既存在着由于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而导致的评价的信度、效度不高这一现象,也存在着价值标准过于单一、片面,造成评价结论的主观性等问题,影响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5、因此,设计出一个比较有效、简明、科学的指标系统,将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高等学校招生评价体系,不仅能考查考生的书本学习情况,更要包容考生在中学阶段德智体各方面的情况。它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从这个缩影中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个性爱好和特长。这样,才能为高等学校录取素质全面的人才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依据。(1)评价体系的目标追求。评价体系的目标至少包括这样三个方面:追求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注重对基础教育的导向性。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主要是指不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一次高考不以评价智力成绩为唯一评价取向,可以

6、是综合测评,也可以是类似于特长生一类的评价。多元化评价体系要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人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施加各种积极影响。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优化素质结构,形成健康个性。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高校招生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注重整体的人格修养,把以往的单纯重视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到更注重人的素质的新水平上来,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身潜力、个性特色和兴趣特长,既立足于科学规范,又不偏离人文精神,从而实现评价主客体的统一。这样的评价体系,必然对中学的素质教育起着引导作用,

7、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样又满足了高校追求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利。(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高校、中学、学生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需要指出的是,高校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仍起核心及决定性作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以往高校评价考生的一元性,特别强调考生主体的参与。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中,高校占据绝对的主动地位,学生是被评者,是评价资料的提供者。在新型评价体系中,考生通过对评价方案的选择,如可以选择参加全国性考试、区域性考试或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或对“3+x”模式中的x的选择,从而为考生成为评价主体提供了可能。这种做法不仅调动了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强了评价本身对于学习过程的引导和促

8、进作用。(3)评价内容要素。评价的内容要更加重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所有对学生素质发展有意义的活动都应成为评价的对象,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而且还要评价其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新的高校招生评价体系是一个由要素集和权重集两部分组成的完整的指标系统,要完整、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就必须科学地设立和分布要素集与权重集。测评要素通常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而定,它是制定评价工具和方法时重点参照的对象。解析测评要素不仅是为了考量评价内容的结构框架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分析测评要素的性质,选择与之匹配的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指标设置

9、,应在充分体现对人才素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倡积极发展个性,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一级要素应包括“德(思想道德素质)”、“智(科学文化素质)”、“体(身心素质)”、“美(审美素质)”、“劳(劳动技能素质)”和“创新活动”六部分。六大类一级要素分别由若干二级指标组成,每一项二级指标又对应有若干个评分等级,分别标明详细的评价标准和对应的分值,并且根据二级指标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4)评价过程呈动态性。传统高校招生评价把考试看成是对学生没有影响的静态过程,提供的是学生在单一时间点的表现或成就的信息,可以称作是静态评价。这一评价只能了解学生“所知所能”而不能了解学生“可知可能”,对学生

10、的下一步发展缺乏预见性。我们知道,评价应该包括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诊断性,可能对学生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更有价值。如果在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情况时,只注意结果,而忽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为了应付学校或者其他评价主体对其的评价而做表面文章。由此,评价过程必须实事求是,不搞闭门造车,不搞突击应付,要如实反映学生德智体发展的轨迹。 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重要的突破口就在于改进中学对学生素质的评价,把它置于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革高考方式,解决好中学评价与高校招生评价结合的问题。 当前,要完善中学校本评价,把中学的内部评价视

11、为真实描述、记录、反映学生发展和状况的过程,视为教育过程、学生发展过程,而非高考的预演。中学要使用统一的新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并将该评价体系反映在考生的电子档案中,提供给高等学校。“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该评价体系要求中学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层次特长及发展特点,设置多样化的补充课程,增加一些加深加宽型、知识扩展型、技术技能型的新课程,形成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例如增设计算机、英语口语、高新科技讲座、心

12、理学、艺术欣赏和各种劳动技能课等等。在中学可由班主任主持召开有学生代表列席的班委会、团支部委员联席会议,在审查学生本人书面材料、自评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班级学生工作的纪录、学习成绩表和学生日常表现,以及学生提交的各类获奖证书、作品等,对学生进行评定。在测评中,收集到的多角度评定信息如何汇聚整合为各测评要素的评定结果,是关键所在。在新型招生评价体系中,先给定性描述的结果赋予等级,再与其他量化的等级加权求和,权重设定的依据是评价内容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中学在实践中对该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可制订一些可执行的、可检查的,非主观评分的具体量化标准,以使学生最终的综合素质得分不是教师的主

13、观印象分,而是学生高中阶段活动表现所积累的客观分,保证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避免片面性、随意性及出现人情分等情况。 要改革高考方式,变单一方式为多元方式,优化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可以适当增加考试次数,变一次考为多次考,给考生以多次选择、发挥水平的机会,避免“一考定终身”。如美国高考服务一年有57次。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一年进行两次考试是可行的,各种科类可尝试错开报考。这样,考生的机会增加了,心理压力自然就减小了,有利于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在优化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方面,应当增加题型设计的灵活性,加强学科间的综合性。可少出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综合性思考题、

14、分析题和应用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应当避免过分侧重对知识机械地记忆与再现。试题的设计应能够使学生的解题过程是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解决好中学评价与高校招生评价结合的问题,这在当前尤为重要。高校入学考试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方向,而不能外在于课程改革。要把真实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高中校本评价与高校入学考试有机联系起来。有信度和效度保证的校本评价应成为高校入学的组成部分,高校入学考试也应成为中学校本评价的自然延伸。具体要求是:评价体系中的评

15、价内容,要符合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制订的要求,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学生既有统一的原则,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一定的特色。如在美国,没有中国这样的统一的高考,大学根据自己学校的标准设定录取条件。这些录取条件有的是刚性的,有的是弹性的。一般大学录取学生时要看三个刚性的内容:一是学生参加标志个人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权威考试成绩。二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所有课程和学业成绩。美国的中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在高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学科和不同层次的课程,而选课的结果将影响到高校对学生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业成绩可以用一个总体的等级平均分来表示。三是高中校长、教师或资深人士的推荐信,这是一个介绍学生综合情况和

16、综合能力的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个人色彩,但美国的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非常重视这份材料。其他的弹性材料可以包括学生高中学习时发表的作品、获奖情况、撰写的项目等。学生在高中毕业前将这些有份量的材料准备好,然后给自己希望去的学校写“入学申请函”,索要入学申请表,并将这些材料寄给高校。高中毕业时可以向几个大学同时发出入学申请,有时一个学生可能得到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美国的这种模式较好的解决了中学评价和高校招生评价结合的问题,注重了对学生综合情况和长期学习情况的考察,有利于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在解决中学评价和高校招生评价结合问题的同时,各级教育机构要加强领导,建立对评价体系的“多级检查”的工作制度和程序,保证评价工作的程序化和公平、公正性。这样,高等学校在审阅考生电子档案时,能较放心地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承认三年高中阶段考察所得的中学校本评价是最有份量的,确保把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录取进高校深造,从而避免了“唯分数论”。因此,对中学评价和高校招生评价,不能让后者占绝对地位,前者仅居参考地位。 总之,高校招生评价体系作为教育评价的一个方面,既是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折射了教育观的变化,又是对教育观的“检验”,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以增强评价的发展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