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_第1页
浅谈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_第2页
浅谈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_第3页
浅谈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    郭云峰摘要:梁祝是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近年来打造的一部昆曲新戏。说道昆曲的新编,总不免让人担心。现今一大批的学者严守着“尊重传统,抵制新戏”的阵地,也并非全无道理。新戏对于昆曲在现今的市场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难点。从剧本戏剧结构到剧作里宫调曲牌是否择取恰当,再到填词是否合乎平仄,最后到谱曲是否合律,这些统统都是问题。由于我是从事舞美这块的,现在只有撇开上述众多的问题,只谈该剧的舞美构想。这部作品当中应用隐喻表达方式可以将一些看似无关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发观看的兴趣,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强整部作品的思想性与可读

2、性,延展其审美价值,使得读者和作者之间可以通过隐喻的使用充分联系到一起,处境和未来发展的探讨过程中来为主人公牵动心绪,增强对于作品的感知能力。关键词:梁祝;昆曲;舞美设计:j622.1;j625.4:a:1005-5312(2020)08-0156-01一、昆曲梁祝舞美设计的难点接到此剧的舞美设计的任务后,我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对于传统昆曲来说,就是一桌二椅,其他全部都没有用处,甚至很有可能变成昆曲的累赘和败笔,因为中国的昆曲艺术最讲究空灵和写意,一转身就是十年,几个高抬腿代替了一段楼梯,昆曲不是话剧,没有具象的道具,而是通过舞台上的身段和程式向观众提供一个遐想的空间。然而该剧我能否也按

3、照传统的路子那样做呢?思来想去,我觉得不是不能,但是不好。梁祝虽说在导演阐述中,一再强调是恪守传统的,但再怎么样,也不是古人的东西,在或者审美情趣、或者社会精神等都有着多多少少细微的变化。如果在舞美设计上运用传统的一桌二椅,肯定不能出彩。二、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思考1.充分借鉴。要做到编新如旧,旧中有新。我想到了多媒体技术,如何将多媒体融合到实际的表演当中,又不打破传统的表演风格,舞台的表现如何处理,我运用了多媒体背景,代替掉不流动的幕布,时而投射唱词映衬在背景上面,仿佛一幅幅书法画卷衬托演员的表演,包括在后半场梁山伯的墓碑。具象的中景单独阐述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在和流动又飘渺的远景多媒体

4、合用的时候,便有人在画中,画在面前的感觉。梁祝的多媒体设计主要分为几大块,首先是片头,片头的制作融合进了中国的书法笔尖泼墨,融进了古时的竹简,融进了幻化出来的两只比翼彩蝶等元素,使得观众在开幕时就对这几个标志性的景象有了第一印象。然后全剧开始,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初见面的时候,一路的景色,人在画中,画在人中相互叠加。梁祝的十八相送家喻户晓,远山近水多媒体在幕布上以极缓的速度移动,第一提示观众在人物行进的过程中,所在场景是在变化的,第二,极缓的运动速度不至于喧宾夺主,让观众去注意后面的多媒体,而忽略掉演员。2.融合创新。在极缓流动景色这个设计中有个亮点是在“访祝欣奔”里,这段是梁山伯在回顾与祝英台告

5、别时候的场景,边回忆边向祝家走,我突然想到了越剧梁祝里的“回十八”这个点,于是在梁山伯回忆的时候,多媒体里展现的景色和開篇展现的景色方向进行了一个倒置,一个向前,一个向后,这样很好的展现了“回”这个字。整个多媒体设计在于后半场,梁山伯呕血身亡,祝英台答应嫁给马文才,但要在婚嫁当日绕道山伯坟上,祭拜梁兄这里。此时后面的背景是一组山体墙面,然后是白色的书法字,在梁祝的片头里,已经出现了书法,实际是对这里的一个提示,英台哭灵,场景就是一束追光和黑色的山体墙面,在山体墙面上投射出白色的书法字,我仿照拓下的碑文,从天到地一行行一字排开,达到了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可虽然震撼,也不喧宾夺主,只是很好的起到了烘

6、托气氛的作用。3.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最后的亮点在于结束时的化蝶。化蝶时,先是后面的山体墙面从中间裂开,英台由前台走至幕布后,然后山体墙面合上,舞台全场从全部的黑色幻化出3d效果的蝴蝶,这个蝴蝶的形象在片头也有过交代,随即幕布再次打开,意味着“坟墓开翻”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山体墙面中后走出,同时撒出彩色的花瓣从高空飘洒,结合多媒体运动中飞舞的蝴蝶这样把全剧烘托到了最高点。现在总结起来,这次舞美设计自认比较成功,在于和全剧保持了一个宗旨:就是编新如旧,旧中有新,新不喧宾,旧非无彩。三、结语昆曲梁祝的舞美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进行艺术方面与舞台方面的综合分析,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进行舞台设计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舞台设计要点,并探讨设计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筹分析,从而提升设计的吸引力,不断进行创新与升级。因而,在未来的发展与设计中,我们要着力提升设计的新意,适应当前新媒体发展的形式,进行深入思考与创新。参考文献:1王一鸣.昆曲舞台上的传统与创新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