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_第1页
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_第2页
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_第3页
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_第4页
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目(不超过25基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个字,四号,宋体,一一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中的运用加粗,居中)报告写作要求: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小四,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个汉字,不 少于2000字,段落标题加粗。基于“层次分析法”知识的运用摘要: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 系对增强城市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层次分 析法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在矿山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等安全研究的多个领 域得到应用。该方法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很好地解决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定量问

2、题,建 立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为城市安全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简单地说就是运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来确定因素权重的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决策方法,它将评价者对复杂系统的评价思维过程数字化。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是评价者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要素并在同一层次的 各要素z间简单地进行比较、判断和计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替代案的重要度,从而为选择最优 方案提供决策依据。(1)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数字化、系统化,便于人们接受:所需定量数据信息较少。日的层主因素层子因素层图1层次分析法(2)

3、层次分析法图解(如图1)评估每一层针对上一层的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传递性,最后确定因素层的指标相对于目 标层的重要程度,从而确定全部指标的权重系数。(3)层次分析的步骤比分析系统屮各因素z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b.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 矩阵;c.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d.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体系的选取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供选取的指标较多,而且众多指标中有 很多是重复的内容,若选取带有重复内容的因子参与评价,各指标间没

4、有被过滤掉的信息会使 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选取能够综合反映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较为困难。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ahp),根据城市灾害应急内容的特点做相应的转换处理,在众 多参考因子中选取了能较综合反映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且没有重复内容的6个一级评价指标(城 市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城市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 能力;应急救援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多个二级评价指标(图2)。图2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评价指标的构建根据评价质保体系设置的原则和指标选取的方法,结合城市灾害管理的相关特点,运用系 统理论中的曾测分析法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

5、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如表1)表1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灾害应急响应能力(a)灾害监测预报能力(b】) 政府部门快速反应能力(bq灾警防御能力(b2) 应急救援能力(bq城市居民应急能力(b3) 应急资源保障能力(b6)已有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 (g)预报精度的高低(cj 公共防灾意识的普及程度 (c7)有无编制灾害应急预案 (c10) 灾害损失评估能力(c13) 医疗救助能力(cq 救灾物资供应能力(c19) 灾民安置能力(c22)对可能存在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 (c2)城市建筑抗灾能力的人小(c5) 公共参与防灾演习情况(cq 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ch) 灾害信息的发布能力(

6、c14) 救援队伍的人力投入(c17) 通讯能力(c20) 灾害立法的情况(c23)预警设备的完善情况(g) 防御措施的情况(cq 公众对防灾计划了解情况 (c9)现场指挥救灾能力(c12) 居民的自救能力(c15) 救灾资金的储备情况(ci8) 运输能力(c2l)三、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评价指标判断矩阵的构建1、矩阵的建立信息是系统分析最基础的数据,任何系统分析都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才能进行,层次分析法 也需要有相应的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其信息的主要来源于人们对不同层次中各个元素之间的 相对重要性作出的判断。通过引入适当的判断标度将这些判断用数值的形式表示出来,构成判 断矩阵,

7、以便比较本层次的各因素与某一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设b层次中的元素d, b2, b3, bn与上一层次a有关系,则可以通过判断矩阵表示出来(表2)表2 判断矩阵的形式akb,b2b3bxbibi】bi2bisblnb2b?ib22b23b2nb3b3i匕32b.33b3n bxbnlbn2bn3bon不同因子间的相互比较结果是根据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 l saaty的1-9标度方法进行打分, 不同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表3)。表3判断矩阵元素乩的1-9标度方法标度含义1两个因子相比较,两者具有同样的重要性3两个因子相比较,其中一个比另一个稍微重要5两个因子相比较,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来说

8、比较重要7两个因子相比较,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来说非常重要9两个因子相比较,其中一个相对另一个来说极其重要2,4, 6,8介于上面两个相邻判断值的中间倒数若i与j相比较的判断值为九,贝uj与i相比较的判断值为1/bj2、评价指标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在求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a max根特征向量,在做归一化处理后表示为w,其中w的元素值为同一层次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的权重。一致性指标(ci)的计算式 为:ci = aiiax fl/ 71 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1)的表示为:49n34567891011121314ri0. 520. 891. 121.261.361.411.46

9、1.491.521. 541. 561. 58随机一致性比较结果cr=ct/rt的判断标准为:cr<0. 1:说明判断矩阵有很好的一致性,判断合理;cr=o. 1:说明判断矩阵有较好的一致性,判断较为合理;cr>0. 1:说明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原则,需要进行从新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二)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1、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用6个一级评价指标建立起判断矩阵,将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 要程度表示出来。其中6个一级指标分别表示为:a.城市灾害检测与预警能力;a2城市灾害防御能力;a3城市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a,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as

10、应急救援能力;a6资源保障能力。其判断矩阵构建如下:a (目标)a.a-2a3aia.sa6%121/21/31/22a21/211/21/21/23人2211/21/24a4322125as21/221/214a61/21/41 /41/51 /41计算可得,判断矩阵有较好的一致性。对应的矩阵特征向量为:0. 2711, 0. 2453, 0. 4975, 0. 7016, 0. 3387, 0. 1089这此特征向 量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中以及指标的权重(w)分别为:w hl 二 0. 13 ; w b2 二 0. 11; w b3 二 0. 23; wm 二 0.

11、 32; wb5 = 0. 16;% 二 0. 05从评价结果看出,6个一级指标中的权重最大,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城 市灾害应急能力中时最重要的环节,其次为城市居民的应急反应能力,第三是应急救援能力。2、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步骤同上,可得表4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表4 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c.0. 085c20. 034c30. 033c40.017c50. 056c60. 077c70. 039c80.014c90. 020c100. 069ch0. 126c120. 118c130.019cl 40.012c150. 059c160. 053c70. 047c180. 024c19

12、0. 025c200. 026c210.019c220.018c230. 008从二级评价指标的结果可以看出,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cj和现场指挥救灾能力(cq 在众多评价指标中得权重都较大,且都是属于一级指标中政府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内容。排 在第三位的是已有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g)。由此可以看出,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和 一级评价指标的结果是一致的。三、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模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23个二级指标的权垂和打分实现,在评价过程中,把各 个具体的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值c ,其中g的总分为100分(见表5),评价时根据具体城市的 情况给予定量打分,确定相应的评价值,

13、把各个指标的赋值和相应的权重(叫)相乘即可得出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评价结果(r)o表5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项目及定量打分表项目分类及评分标准(总分100分)<3030-5050-80>80已有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g)1214263对可能存在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c2)1132639预警设备的完善情况(cq1122436预报精度的高低(cj151015城市建筑抗灾能力的大小(cq1173451防御措施的情况(ce)1204060公共防灾意识的普及程度(g)1142842公共参与防灾演习情况(cs)14812公众对防灾计划了解情况(g)181632有无编制灾害应急预案(c10)11938

14、57指挥部门到达现场的速度(ch)1232669现场指挥救灾能力(c12)1224466灾害损失评估能力(ci3)171421灾害信息的发布能力(c14)1369居民的自救能力(c15)1183654医疗救助能力(cq1163248救援队伍的人力投入(c17)1153045救灾资金的储备情况(ci8)191827救灾物资供应能力(cj1102030通讯能力(c-20)1112233运输能力(5)171421灾民安置能力(c22)161218灾害立法的情况(c23)1246评价结果的参考标准为:r20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较差;20<r<50城市灾害应急能力中等;50<r<80城市灾害应急能力高;r>80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较高。四、结论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是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