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通病手册_第1页
沉井通病手册_第2页
沉井通病手册_第3页
沉井通病手册_第4页
沉井通病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4沉井沉井施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特种施工方法。一般用于深基础工程(如桥梁和高大构筑物等的支承结构)和地下构筑物工程(如各类泵房或水池、盾构或顶管工作井、隧道、矿井等)。适用于埋深较大、土质较软、场地较小的工程。按照工程埋深和水文地质情况,沉井下沉施工一般可分为排水下沉和不排水下沉两大类,沉井封底施工可分为干封底和水下封底两大类。在沉井埋深大,井底土质极软弱,井底附近有承压水,或在砂性土层中缺乏降水设施时,宜用不排水下沉及水下封底施工法,反之用排水下沉及干封底施工法,以缩短工期和节省工程费用。在施工实践中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使沉井工程不能正常施工,且浪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并延误工期,甚

2、至发生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以致影响沉井的正常使用。所以要在工程施工前制订好科学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在施工中认真细致地实施,抓好沉井施工的技术关键(砂垫层质量、下沉纠偏、终沉标高控制、封底防渗漏等),确保工程质量。7.4.1沉井基坑7.4.1.1基坑底非原状土未处理好1.现象沉井制作时发生严重倾斜及大幅度沉降。2.原因分析事先未掌握现场地层情况,基坑内暗浜或回填的松软土层没有挖除换填,或者基坑底下杂填土中障碍物末探明,施工时又不按技术要求进行地基处理。3.预防措施施工前要深入了解现场地层情况,施工中要按有关技术要求对地基认真处理。如有松软土层或杂填土层,则挖除换填砂层;如有障碍

3、物则加以清除。4.治理方法对已发生严重倾斜的沉井可在高位处井底局部挖除砂垫层使井位纠正。7.4.1.2砂垫层密实度不均匀或不密实1.现象沉井制作时沉降过大或明显倾斜。2.原因分析基坑砂垫层承载力很差或明显不均匀,砂垫层施工末按分层摊铺振实的技术要求施I。3.预防措施砂垫层施工必需按技术要求分层摊铺(每层松砂厚2025cm),分层振实(密实度要求砂的千重力密度,中砂为l6kN/m',粗砂为I7kN/m3)。4.治理方法沉井倾斜较大的可在井身高位处挖除局部砂垫层加以纠偏。7.4.1.3基坑排水松未做好l.现象基坑砂垫层被水淹没。2.原因分析对基坑内地下水或下雨等流人的地面水末及时排除。3.

4、预防措施施工前要准备排水设备和做好集水井等设施,并要采取拦截措施,不便地面水流人基坑。4.治理方法增补地表与基坑内的排水技术措施。7.4.2沉井制作7.4.2.1沉降或倾斜过大l.现象沉井制作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刚浇筑完不久,沉井产生过大的沉降或倾斜。2.原因分析(1)沉井制作时基坑底下土层或其下卧土层支承强度不够,或地基软硬不均匀,如有暗浜、大型障碍物等;(2)砂垫层厚度不够或施工质量差(不密实、不均匀、被地下水浸泡等),致使其支撑强度达不到要求;(3)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时刃脚入土深度少,或井内水浮力不够,或井底及其下卧土层支撑强度不够;(4)沉井制作高度偏大,井身较小,重心过高;(5)刃脚下

5、承垫枕木末对称均匀地抽出,或末及时填塞好枕木抽出后的空隙。3.预防措施(1)事先查清沉井基坑地层及其下卧层情况,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2)加强砂垫层的施工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砂垫层应有足够厚度,砂垫层质量要达到规定要求;(3)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施工时,应事先核算其下沉稳定系数,并采取稳定沉井的技术措施(刃脚处多留土、井内灌水、填土或砂等);(4)适当控制小面积沉井下沉前的制作高度,井高不宜大于沉井短边或直径,超过l2m时要采取保证沉井稳定的措施;(5)抽除刃脚承垫枕木时要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或改用素混凝土底模垫层施工法。4.治理方法(1)一次下沉的沉井可在井位高处挖除部分刃脚处砂垫层进行纠偏;

6、(2)多次下沉的沉井接高时的倾斜,则按沉井纠偏方法施工。7.4.2.2沉井模板及支架损坏1.·现象沉井制作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构件或支架变形、损坏。2.原因分析(1)沉井在第二节开始制作时沉降较大,产生模板及支架变形、损坏的情况;(2)由于脚手架及支架与模板固定连接,并且脚手架及支架刚度相对较大,当两者沉降差较大时,模板易被拉坏。3.预防措施(1)外脚手架可与模板基本脱开,只在极少几处用拉结件联系,当沉井高度不很大时,可只在井顶以上与内模支架拉结;(2)在沉井第二节的内模支架不采用落地式,而应采用支撑式,即支架支撑在沉井底梁或临时性钢梁上,便其与沉井同步下沉;(3)第一节沉井制作高度不宜

7、过大(一般不宜大于6m),否则要适当加厚砂垫层并保证质量,以减少沉井沉降量,保证模板安全。4.治理方法当发现模板开始被脚手架或支架拉坏时,则暂停浇筑混凝土,适当加固模板构件,并尽可能将脚手架及支架与模板间改用活络套等方式联系,以减少其相互影响。7.4.2.3沉井壁渗漏1.现象(1)井壁施工缝处渗漏;(2)井壁收缩裂缝处渗漏;(3)井壁模板拉条处渗漏;(4)井壁其他部位的混凝土渗漏(冷缝或不密实处)。2.原因分析(1)井壁施工缝未处理好,缝内夹有垃圾,或原有混凝土表面凿毛未达到要求,止水片制作、安装质量不好,位置偏移或接头有缝隙;(2)井壁收缩裂缝超过一定宽度;(3)井壁模板拉条的止水片未制作好

8、,或在混凝土末硬化时被转动过;(4)制作时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等原因而产生冷缝,或局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3.预防措施(1)施工中要保证施工缝处理及止水片的制作、安装质量;(2)采取防止井壁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例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掺合料、外加剂,加强湿治养护,适当降低强度等级及入模温度等;(3)模板拉条的止水片制作质量要保证,在混凝土浇筑后拉条不可转动;(4)井壁制作时,混凝土要保证及时供应,对大型沉井,混凝土浇筑程序要控制好,以免出现冷缝,要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4.治理方法(1)局部渗漏处凿除保护层后,用防水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等加以封堵;(2)渗漏面积较大处,应在混凝土表面另加防水

9、层或采用压浆堵漏措施。7.4.2.4沉井壁收缩裂缝1.现象沉井壁产生间距不等、长度不同的竖向收缩裂缝。2.原因分析(1)沉井平面尺寸太大;(2)混凝土强度太高,坍落度过大;(3)水泥及掺合料的收缩量过大;(4)浇筑时气温过高、风速大、空气湿度低;(5)混凝土养护措施及时间不够。3.预防措施(1)沉井平面尺寸不要太大;(2)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尽可能小些;(3)采用收缩量小的水泥品种及掺合料;(4)浇筑混凝土时,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5)混凝土要加强湿治养护两周以上。4.治理方法凡渗漏裂缝的宽度超过有关规定,应按使用要求来确定裂缝修补措施,例如采用防水水泥砂浆、环氧砂浆、甲凝与环氧、环氧沥青漆或粘

10、贴玻璃纤维布等防水嵌缝材料。7.4.2.5沉井壁结构裂缝1.现象在刃脚下铺设承垫枕木及砂垫层来制作的沉井,当抽除枕木时,井身出现竖向或斜向结构裂缝(特别集中在大型孔洞两侧)。2.原因分析(1)抽承垫枕木不对称、不均匀,或末填塞好枕木抽除后的孔隙,使井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井身纵向挠曲变形过大而导致井身开裂;(2)当井身很大而高度很小时,因井身纵向刚度很小,而地基及砂垫层不均匀沉降较大使井身纵向变形过大而开裂;(3)内、外墙大型孔洞缺口处结构薄弱部位未采取加固措施,或加固强度不够。3.预防措施(1)抽承垫枕木时应对称、均匀,并要及时将枕木抽除处的孔隙填塞密实;(2)大型沉井井身制作时高度不宜过小

11、,应保证适当的纵向刚度;(3)内、外墙大型孔洞缺口处应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如用刚性墙封堵孔洞或缺口处设置加固梁,分节施工缝尽量避开大型孔洞。4.治理方法按使用要求对宽度超过有关规定的井身裂缝采用修补或结构补强措施,例如采用防水水泥砂浆、环氧砂浆、甲凝与环氧、环氧沥青漆或粘贴玻璃纤维布等防水嵌缝材料。7.4.3排水下沉7.4.3.1井身偏斜过大l.现象沉井在排水下沉施工中,井身偏斜过大。2.原因分析(1)井内挖土不当,各部位挖土范围及深度不对称;(2)井底碰到较大障碍物;(3)井身重量不对称;(4)井旁地面超载不对称,单侧长期停置大型挖土设备或堆土;(5)井旁土层条件不均匀,砂性和粘性土厚度或土

12、层软硬程度不均匀;(6)井边井点降水效果不对称,单侧井点效果不好甚至失效。3.预防措施(1)井内挖土要对称、均匀,或按纠偏要求进行;(2)事先探明土层及地下大型障碍物的情况,并制订相应对策措施。(3)下沉施工中当井身偏斜较大,要及时纠偏,防止大幅度突沉(特别在倾斜状态下);(4)地面超载布置对称,大型挖土设备或堆土不要长期停置在单侧,井旁尽可能不堆土或对称堆土;(5)当井旁土层条件不均匀时,应事先制订相应对策措施;(6)井点应保持完好,对失效井点应及时修好。4.治理方法(1)在井内高位处多挖土;(2)高位处井外边采取冲高压水或气等助沉措施;(3)低位处井外边采用加支撑等阻沉措施。采取各种因地制

13、宜的有效纠偏措施及时将井身纠正,使沉井封底完成后的刃脚底面四角(圆形沉井为互相垂直的两直径与圆周的交点)中的任何两角的高差不超过其水平距离的1%(泵房沉井为0.7%),并最大不超过30cm(泵房沉井为20cm),如两角水平距离小于l0m时则允许高差为l0cm。7.4.3.2邻近地面变形过大l.现象沉井在排水下沉施工时,井周土体产生严重塑流或流砂现象,地面出现大幅度沉降。2.原因分析(1)井底土层很软弱,沉井埋深又较大;(2)井内外水土压差较大。3.预防措施(1)当沉井附近有重要环保要求(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等)时,则可将井周或井底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如井点降水、注浆加固、搅拌桩等);(2)有条件时可

14、改用不排水施工法;(3)在外井壁制作时预留泥浆槽,采用触变泥浆护壁措施等。4.治理方法按现场施工及环保要求,及时将井周地面回填,并修复施工便道,必要时采取土层加固措施。7.4.3.3平面位移过大l.现象沉井下沉时平面位移过大。2.原因分析(1)沉井下沉施工中井位高差(倾斜)末控制好,又未及时测量平面位移情况,致使沉井在单向倾斜情况下下沉过多,而导致沉井平面位移过大;(2)井周有不对称水土压力长期作用(例如不对称地面超载、井点作用不对称及附近打桩施工影响等),使井位逐渐偏向水土压力较小的一侧。3.预防措施(1)沉井下沉施工中要经常变换井位倾斜的方向,要经常观测平面位移情况和及时调整沉井倾斜方向;

15、(2)井周地面标高不能相差太多;(3)井周地面超载要保持对称;(4)井周井点作用(布置及使用)要对称;(5)沉井附近如要打桩时,应在施工程序及隔离设施等方面采取对策措施,以减少其对沉井位移的影响程度。4.治理方法在沉井下沉施工中要经常观测井位情况,及时采用纠偏措施,便沉井下沉到位时轴线位置的偏差不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始或I0cm(下沉深度小于l0m时)。7.4.3.4下沉极慢或停沉1.现象沉井排水下沉时,下沉速度极其缓慢,甚至不下沉。2.原因分析(1)沉井井壁薄,自重相对较轻:(2)井底碰到硬土层;(3)沉井倾斜较大,为了纠偏,井底相当部分土体没有开挖,因而井底土体阻力大;(4)井底碰到大型硬质

16、障碍物,井身被搁住。3.预防措施(1)施工设计时验算的沉井下沉系数不能过小,必要时要加厚井壁;(2)事先查清井底土层情况,对硬土层要准备好破土技术措施(包括施工设备);(3)沉井下沉时要控制好井位高差,不便井身倾斜过大4)事先查清井底大型硬质障碍物情况,并准备好清除措施;(5)制订施工方案时,应准备好必要的助沉技术措施。4.治理方法(1)由于沉井自重较轻而下沉困难时,可采取井边减阻的助沉措施,例如在井边用高压水冲枪或加压缩空气破土减阻,必要时可压注触变泥浆减阻或井顶加压载助沉;(2)当井底有硬土层,当刃脚斜面处土体挖除后沉井仍不下沉时,除了上述井边减阻措施外,也可适当分层逐步挖除刃脚踏面下土体

17、,使井下沉,但要严格控制挖除范围和高度,以防沉井突沉和井外土体涌入井内;(3)当沉井倾斜较大在纠偏下沉施工时,可适当扩大井位高处的井底土体开挖范围,使沉井逐步下沉并纠偏;(4)对大型硬质障碍物可采取风镐凿除、静态破碎剂破碎及气割(钢质障碍物)等方法加以清除,使井下沉。7.4.3.5井底管涌或流砂l.现象沉井排水下沉至砂性土层时,井底出现局部冒水涌砂,或大量水土涌入井内。2.原因分析(1)事先末查清井底土层情况,所以未采取事先疏干砂性土层或设置隔水惟幕的措施;(2)人工疏干砂性土层或隔水惟幕的措施失效。例如井点设施质量不好或已受破坏隔水惟幕质量不好等。3.预防措施(1)事先查清井底土层情况,对砂

18、性土层采取人工降水、隔水惟幕、地基加固等技术措施;(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保证井点设施、隔水惟幕等的质量;(3)对上部极软弱的粘性土层采取加固处理措施,避免土体塑流,保护好井点或隔水惟幕。4.治理方法(1)修复或补充井点设施或隔水惟幕;(2)必要时采用井底及井边土层的加固处理措施。7.4.3.6井身变形过大或井身结构开裂1.现象大型沉井排水下沉时,井身变形过大,以致井壁开裂。2.原因分析(1)井身平面尺寸大而井身高度相对较小,或井壁顶部有较大开口孔洞而未采取加固措施所以井身纵向刚度过小;(2)井内局部范围挖土过多,使井身受到过大的不均匀地基反力,纵向挠曲变形过大,导致在井身顶部、底部、洞口处产

19、生结构裂缝;(3)井底局部碰到大型硬质障碍物而被搁住,井身受到较大集中支托力,而产生过大纵向挠曲变形甚至开裂;(4)平面尺寸较小而埋深较大的沉井在硬质土层中下沉时,由于刃脚下被挖空而上部井身却被土层挤紧呈悬挂状态,致使井身被自重拉裂;(5)井身倾斜过大,便井身受到很大的不均匀侧向水土压力而导致井身开裂。3.预防措施(1)大型沉井下沉前制作高度不能过小,当高度较小时,井顶井底要适当布设水平向的加固钢筋。井壁上部开口的孔洞较大处要有临时加固设施;(2)大型沉井的井内挖土要尽可能均匀,高差不能过大,井内土面不能出现整体上呈凹凸形的不利情况;(3)事先尽可能查清井底大型硬质障碍物情况,下沉施工时要超前

20、加以清除,不要产生井身被局部搁住的不利情况;(4)在硬质土层中当预计下沉困难时,事先在井壁外采取减摩阻措施,避免上部井身被挤紧而产生悬挂的不利情况;(5)沉井下沉时要控制好井位高差,避免井身倾斜过大的不利情况。4.治理方法(1)一般将导致井身变形过大的因素消除后变形可减少或基本消除,井身裂缝也可减少或闭合;(2)如井身裂缝宽度以超过有关规范标准,或以使井壁产生渗漏现象,则应按有关要求加以修补封堵。7.4.3.71.现象沉井在排水下沉施工中于很短时间(一般为1h)内产生大幅度的快速下沉。有时还会产生倾斜过大、超沉、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等事故。2.原因分析(1)井身重而井底土层很软弱;(2)井底土层

21、由较硬转为较软;(3)井底挖深锅底;(4)刃脚踏面下挖空高度太犬;(5)沉井在砂性土层中下沉时出现严重的流砂现象,井周土体大量涌入井内。3.预防措施(1)当井身重而井底土层很软弱时,要控制挖土速度不宜过快;(2)当预知井底土层接近由较硬转为较软的分界面时,要放慢挖土速度,并加强沉降观测,当发现沉井出现加速下沉情况时要暂停挖土;(3)要尽可能避免挖深锅底;(4)避免刃脚踏面下掏挖过深;(5)采取防止流砂现象的技术措施(井边补打降水井点或土层加固等)使沉井正常下沉。4·治理方法(1)当沉井倾斜稍大则应及时纠偏;(2)'如沉井已经超沉则可采取底板下压浆顶升等技术措施;7.4.3.8

22、井内土面隆起严重影响封底1.现象沉井排水下沉到位时,井内土面严重隆起到底板高度内,边挖土沉井就边下沉,因而影响封底施工。2.原因分析(1)沉井自重大、刃脚高度短;(2)井底土层软弱,没有采取稳定井底及井周土层的技术措施。3.预防措施(1)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小井壁厚度并加长刃脚高度、增设底梁;(2)对井周及井底软弱土层进行加固处理,增加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提高井周土层的抗剪强度及井底土层的支撑强度;(3)条件许可时,事先可改用不排水下沉施工法。4.治理方法(1)采用井周及井底土层加固措施;(2)条件许可时改用井内加水后,水中挖土封底施工法;(3)可采用分格封底(大型井),或抽条挖土加井底临时

23、支撑结构的施工法。7.4.3.9超沉l.现象沉井终沉阶段井位未能控制好,封底完成后井身平均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差值超过允许偏差值。2.原因分析(1)沉井终沉阶段产生突沉现象,井位失控;(2)在软弱土层中沉井下沉到位时抛高值太少,在封底完成后井位超沉;(3)在有井点降水的砂性土层中,沉井到位后井点出现故障时间较长,使井壁摩阻力大幅度减少,井位下沉过多;(4)在软弱土层中沉井到位后,因故较长时期末进行封底施工,致使井位产生附加沉降量过多;(5)测量后视点设置不当,而又较长时朝不复测调整井位标高,沉井到位后才发现后视点因各种施工因素影响下沉较多,致使井位修正后标高值已经超沉。3.预防措施(1)采取各种措

24、施防止沉井突沉;(2)沉井下沉到位时的抛高值应按土层性质及施工现状而决定,但不能过小;(3)沉井到位后井点降水设施要保证正常运转;(4)沉井到位后应及时进行封底施工;(5)测量后视点应定期、及时复测,尤其在沉井即将到位前,一定要认真复测后调整好井位标高值。4.治理方法(1)如对使用要求有严重影响,可采取底板下压浆顶升技术措施,便井位高程达到质量要求的指标;(2)如结构受力允许时可将井壁接高处理。7.4.4不排水下沉7.4.4.1邻近地面沉降过大1.现象沉井在不排水下沉施工时井边土体出现严重变形,地面出现大幅度沉降。2.原因分析(1)井周和井底土层软弱,沉井埋深大;(2)当井内抽水迫降时水位下降

25、过多而使井内外水土压力差过大,井边及井底土体塑流发展严重。3.预防措施(1)采取排水下沉施工时的措施;(2)应控制好抽水迫降的水位。4.治理方法按现场施工及环保要求,及时将井周地面回填,并修复施工便道等,必要时采取土层加固措施。7.4.4.2下沉极慢或停沉1.现象沉井不排水下沉时下沉极慢或不下沉。2.原因分析(1)沉井井壁薄,自重相对较轻;(2)井底碰到硬土层;(3)沉井倾斜较大,为了纠偏,井底相当部分土体没有开挖,因而井底土体阻力大;(4)井底碰到大型硬质障碍物,井身被搁住;(5)井内水位较高,沉井受到较大浮托力。3预防措施(1)施工设计时验算的沉井下沉系数不能过小,必要时要加厚井壁;(2)

26、事先查清井底土层情况,对硬土层要准备好破土技术措施;(3)沉井下沉时要控制好井位高差,不便井身倾斜过大;(4)事先查清井底大型硬质障碍物情况,并准备好清除措施;(5)制订施工方案时应准备好必要的助沉技术措施; (6)在井内排土达到要求后,井内水位适当降低,抽水迫降。4.治理方法(1)由于沉井自重较轻而下沉困难时,可采取井边减阻的助沉措施,例如在井边用高压水冲枪或加压缩空气破土减阻,必要时可压注触变泥浆减阻或井顶加压载助沉;(2)采用斜冲枪等技术措施,破除刃脚斜面域踏面下硬土层,使井下沉;(3)当沉井倾斜较大而纠偏下沉施工时,可适当扩大井位高处的井底土体开挖范围,便沉井逐步下沉并纠偏。(4)采用

27、水下爆破和水下切割等技术措施,清除井底大型硬质障碍物。7.4.4.3突沉1.现象沉井在不排水下沉施工时,于很短时间内产生大幅度的快速下沉。2.原因分析(1)井身重而井底土层很软弱;(2)井底土层由较硬转为较软;(3)井底挖深锅底;(4)刃脚踏面下冲空高度太大;(5)沉井在砂性土层中下沉时出现严重的流砂现象,井周土体大量涌入井内;(6)沉井在井内排土后抽水迫降时,井内水位下降过多、过快。3.预防措施(1)当井身重而井底土层很软弱时,要控制挖土速度不宜过快;(2)当预知井底土层接近由较硬转为较软的分界面时,要放慢挖土速度,并加强沉降观测,当发现沉井出现加速下沉情况时,要暂停挖土;(3)要尽可能避免

28、挖深锅底;(4)避免刃脚踏面下掏空过深;(5)采取防止流砂现象的技术措施(补打降水井点或注浆加固土层等),使沉井正常下沉;(6)沉井在井内排土后抽水迫降时,要控制好井内水位下降幅度和速度。4治理方法当沉井突沉后倾斜稍大时,则应及时纠偏,如沉井已经超沉,则于封底后压浆顶升。7.4.4.4超沉1.现象沉井不排水下沉施工到终沉阶段井位末控制好,使井位在封底完成后的平均标高与设计值的差值超过允许偏差值。2.原因分析(1)沉井终沉阶段产生突沉现象,井位失控;(2)在软弱土层中沉井下沉到位时抛高值太少,在封底完成后井位超沉;(3)在有井点降水的砂性土层中,沉井到位后井点出现故障时间较长,使井壁摩阻力大幅度

29、减少而使井位下沉过多;(4)在软弱土层中沉井到位后,因故较长时期末进行封底施工,致使井位产生附加沉降量过多;(5)测量后视点设置不当而又较长时期不复测调整井位标高,沉井到位后才发现后视点因各种施工因素影响下沉较多,致使井位修正后标高值已经超沉;(6)终沉阶段井内抽水过多、过快,导致井位下沉过多而超沉。3.预防措施(1)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沉井突沉;(2)沉井下沉到位时的抛高值应按土层性质及施工现状而决定,但不能过小;(3)沉井到位后井点降水设施要保证正常运转;(4)沉井到位后应及时进行封底施工;(5)测量后视点应定期、及时复测,尤其在沉井即将到位前,一定要认真复测后调整好井位标高值;(6)沉井终沉

30、阶段井内抽水迫降时,要严格控制好水位下降幅度和速度。4.治理方法(1)如对使用要求有严重影响,可采取底板下压浆顶升技术措施,使井位高程达到质量要求的指标;(2)当结构受力允许时,也可将井壁接高处理。7.4.4.5井底土层被承压水顶破l.现象沉井排水下沉至某个深度时,井底下土层被承压水顶破,使井底大量涌水而被迫改用不排水下沉施工法。2.原因分析(1)事先末掌握井底土层承压水的水文地质资料;(2)事先虽了解井底有承压水存在,但未采取相应防范技术措施;3.预防措施(1)事先应对井底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调查分析;(2)当了解井底有承压水存在时,应对井底土层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当发现井底土稳定安全不够,应

31、采取承压水减压或井底土层加固等技术措施。4治理方法(1)改用不排水下沉施工法;(2)对承压水进行减压(如打深井点)或对井底土层进行加固处理(仅用于井底土层稳定安全稍差时)。7.4.4.6相邻沉井井位相对偏差过大1.现象在连续沉井或双沉井下沉施工时,沉井终沉到位时相邻沉井的平面位置或高程的偏差值超过了设计要求。2.原因分析(1)邻近沉井下沉施工时对井位倾斜方向及幅度末控制好,致使相邻沉井的平面位置相对偏差过大;(2)沉井终沉到位时的标高末控制好,致使相邻沉井的高程偏差过大。3.防治措施(1)对相邻沉井先后下沉的连续沉井下沉施工中,先下沉的沉井应尽量减少平面位移及标高偏差值,对后下沉的沉井则应按两

32、侧已下沉的沉井平面位置及高程计算出本沉井应有的平面坐标及标高值,作为本沉井施工的目标值,施工中按此目标值严格控制其偏差值在设计允许范围以内。(2)双沉井同时下沉施工时,要不断分析两座沉井下沉时平面位移的规律、尽量使两井同方向位移,并严格控制位移的幅度,使相对偏差值在设计允许范围以内。(3)必要时可适当放大相邻沉井的平面及高度的设计净空限界以保证符合使用要求。7.4.5干封底7.4.5.1底板渗漏1.现象沉井钢筋混凝土底板制作养护后,板身、泄水管边或与井壁接缝处出现渗漏。2.原因分析(1)井底内地下水末处理好,浇筑底板时混凝土内产生渗漏通路;(2)底板混凝土末振捣密实,局部面积出现渗漏;(3)泄

33、水管外边止水措施末做好;(4)井壁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工作末做好,或井边处底板混凝土末振捣密实。3.预防措施(1)封底施工时应将井底地下水引流集中排除;(2)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3)泄水钢管外边应焊好止水片,管外表面油、泥等要清除干净;(4)底板范围内井壁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质量要保证。4.治理方法对底板渗漏部位采取防水压浆封堵措施,根据渗漏部位及渗漏量大小可压注水泥浆、聚氨醋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封堵剂等。7.4.5.2封底后上浮1.现象沉井封底完成和地下水位恢复后,井身上浮。2原因分析(1)地下水位高,井身自重较轻;(2)在末完成井内结构及上部结构施工前就封堵井底板泄水管孔

34、,并关闭降水井点。3.预防措施(1)要事先进行抗浮验算,达到抗浮要求后才可封堵底板泄水管孔和关闭降水井点;(2)按设计要求,在进行井内结构和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封堵底板泄水管孔和关闭降水井点;(3)水池等无内部结构和上部结构,同时顶板上覆土很少或无覆土的地下构筑物沉井工程,则可在底板下设置抗拔桩来预防上浮。4.治理方法(1)打开井底泄水管孔,恢复降水井点设施或在井内加水压载;7.4.5.3封底后倾斜增大1.现象沉井封底完成后,由于后期井内外施工影响,便沉井倾斜增大。2.原因分析(1)沉井内部结构和上部结构平面分布不对称,偏心重量便位于软弱土层中的沉井产生后期附加倾斜;(2)沉井边或附近进行基坑

35、开挖或打桩等施工,造成沉井边不对称水土压力作用,使沉井倾斜增大;(3)沉井到位时因超挖而回填的密实度不一致。3.预防措施(1)施工设计时尽可能减少沉井受到的偏心重量;(2)在不对称沉井终沉的后期施工阶段,可使重量大的一侧井位适当偏高些;(3)沉井边或附近后期基坑开挖或打桩施工方案中,应采取适当技术措施避免或减少对沉井倾斜增大的影响,也可在沉井终沉阶段,使预计后期井外施工产生沉降大的一侧井位适当偏高些;4.治理方法(1)当井位倾斜超过规范或设计要求的允许值时,可采取在井位低处底板下压浆顶升纠偏措施;(2)如井位标高还有一定余地时,也可在井位高处一侧井边挖土或采取其他助沉措施进行纠偏。7.4.5.

36、4沉井封底后沉降较大1.现象使用触变泥浆减摩的沉井在封底完成后的后期沉降较大。2.原因分析沉井封底后未及时将井周触变泥浆进行置换,而底板泄水管孔也末封堵,以致当井内结构及上部结构施工后沉井的荷载增大,使沉井继续沉降较大。3.预防措施在沉井封底完成后,及时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将井周触变泥浆置换。4.治理方法如沉井超沉而影响使用时,可采取底板下压浆顶升技术措施把井位抬高,便符合质量指标要求。7.4.6水下封底7.4.6.1混凝土导管被埋住1.现象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后期,部分混凝土导管拔不出。2.因分析由于混凝土供料中断时间较长或浇筑施工安排不当,便混凝土导管被己硬化的混凝土埋住。3.预防措施(1)采取

37、各项有效施工管理措施,保证水下混凝土及时供料而不出现中断时间较长的情况;(2)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注意对导管轮流下料,不便某些导管较长时期不供料、不提升,混凝土导管要经常进行上下抽动;(3)混凝土导管下节端部不用带法兰盘的管节。4.治理方法待水下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抽除井内水后,将混凝土导管吊住割除。7.4.6.2泄水管失效1.现象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抽除井内水后,泄水管中没有地下水渗流出来,或有大量土砂涌出来。、2.原因分析(1)泄水管安装未按技术要求施工,使滤水头处被粘性土堵塞而不起泄水作用;(2)泄水管内倒滤层末做好,使土砂随地下水涌人井内。3.预防措施(1)泄水管安装前应先在

38、井底铺碎石垫层,使滤水头不与粘性土接触;(2)泄水管内倒滤层要按设计要求做好,保证能泄水而不涌土砂。4治理方法当泄水管内有大量土砂涌出时:(1)进行封堵作业加以封堵;(2)如不能进行封堵作业或井边地面大量沉降时,则先在井内加压仓水;(3)井边如有降水井点则恢复开启,否则可补打降水井点;(4)采用泄水管内注浆封堵;(5)井周做隔水惟幕措施。7.4.6.3混凝土渗水漏泥1.现象水下封底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将井内水抽除后,井底渗水或漏泥。2.原因分析(1)水下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有分层和夹泥情况;(2)地下水压力大、水量较多。3.预防措施(1)加强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管理,事先要将井底浮泥清除掉

39、,并铺设碎石层将残余浮泥覆盖;(2)每根导管中混凝土下料间隔时间不应过长,避免产生冷缝、分层现象。4.治理方法将封底水下混凝土渗漏部位采用设置盲沟引流排除、压浆封堵等措施,或在井外侧用井点降水减压,为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创造条件。7.4.6.4封底混凝土破坏或上浮1.现象水下封底混凝土严重碎裂破坏或上浮抬升,有时沉井因封底混凝土末起应有支撑作用而产生附加沉降。2.原因分析(1)封底混凝土厚度不够或混凝土强度末达到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或养护时间不够);(2)封底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内严重夹泥分层而不能起到整体受力作用;(3)泄水管孔不起泄水作用或降水井点失效或过早关闭,使地下水压力(

40、包括承压水)超过封底混凝土的承载能力;(4)刃脚斜面处封底混凝土厚度、强度不够,混凝土底板周边抗剪强度不能承受水土反力,而使底板上浮破坏。3.预防措施(1)施工设计和施工实施都要保证封底混凝土能承受井底的水土反力,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可抽除井内水;(2)保证封底混凝土质量,不便其产生分层隔离和大量夹泥现象;(3)泄水管施工质量要保证,降水井点要按设计要求设置和保证正常运转,并不能过早关闭,使封底混凝土不受到过大的地下水压力;(4)封底施工要特别注意刃脚斜面处混凝土要达到底板抗剪强度要求。4.治理方法(1)如沉井不明显下沉和封底混凝土上浮不多,则可采用渗漏水引流或压浆封堵等措施;(2)如

41、沉井下沉和封底混凝土上浮不多,封底渗漏叉能处理好,刚采取技术措施(如井底注浆加固、井外侧井点降水等)将井位稳住后进行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3)如沉井下沉和封底混凝土上浮较多,井位不易稳住或封底混凝土支承强度不够,要采取技术措施(井内加水或井底地基加固等)稳定井位,凿除封底混凝土,将井底土面挖到封底要求标高后,再次进行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 质量保证管理措施1、现场工程质量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措施(1)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施工前质量控制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所做的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控制;另一个方面是应组织好有关工作的质量保证,如图纸会审、技术交底以及处

42、理设计变更等方面的工作。事前控制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做好事前控制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对工程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主要有:1)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质量的控制;2)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质量控制;3)对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控制;4)施工用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5)审查与控制对施工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准备工作质量;6)搞好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任务与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建立对施工质量控制自检系统,使其能在质量管理中始终发挥良好作用。监督与完善工序质量控制,使其能将影响工序质

43、量的因素自始至终符合质量要求;对重要和复杂的施工项目或工序要作为重点设置质量控制点,加强控制;对于重要的工程管理部位或专业工程,还要在进行试验和复核。2)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监控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密切注意施工准备阶段中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方面因素所做的安排,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对于主要工序作业和隐蔽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论施工或设计提出的工程变更或图纸修改,都应通过审查并组织有关方面研究,确认其必要性后,才能予以实施。4)施工过程中的检查验收产品的检查、验收,对于各工序的产出品

44、,应先由本单位按规定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单后,应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其质量合格后并签发质量验收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重要的工程管理部位、工序和专业工程,或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状况未能确信的,以及重要的材料,半成品的使用等等,还需由监理方亲自进行试验或技术复核。5)处理已发生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下达停工指令控制施工质量。(3)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产品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对完成施工过程后所形成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是围绕工程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为中心进行的。具体包括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理编制工作、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按质量标

45、准进行验收、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保修期内的质量保修等。2、现场工程质量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在质量控制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措施,进行监督控制。(1)隐蔽验收和旁站监督在开展有计划和随机质量控制的过程中,会经常使用隐蔽验收和旁站监督这两种质量控制手段,在此也作简要描述。隐蔽验收是指在下一工序施工完成后,不能再对其施工质量情况进行检查,或者检查的成本太高时,在下一工序施工前先组织对其施工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一般由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公司进行平行检查,监理公司检查合格,且审查质量记录齐全后,按程序办理隐蔽验收手续。旁站监督后质量监督人员应对监督内容及过程进行记

46、录,并编写日报、周报。(2)日常现场巡检日常现场巡检,就是各级质量控制人员根据当天自己工作安排情况,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所负责区域的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这种巡检没有事先详细的计划安排,也没有事先规定的具体检查内容,是属于随机性质的一种检查。日常现场巡检与以质量计划形式开展的有计划质量控制一样重要,而且,由于日常巡检是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它更容易发现一些以质量计划形式开展的有计划质量控制所发现不了的问题。譬如,工人的违章操作、违反施工工艺流程、擅自处理质量缺陷等问题。现场巡检检查后,质量监督工程师应写出巡检日志。(3)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是抽取一定样品或确定一定数量的检测点进行检查、测量

47、或试验,以确定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抽样检验时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有检查、量测和试验三种。1)检查。根据确定的检测点,采用视觉检查的方法,对照质量标准中要求的内容逐项检查,评价实际的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2)量测。利用测量仪器、仪表和工具,对确定的检测点进行量测,取得实际量测数据后与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相对照,以确定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试验。通过抽样取得的样品进行理化试验,或通过对确定的检测点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现场检测,取得实测数据,然后与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相对照,分析判断质量情况。(4)规定的质量控制制度或工作程序遵守的质量控制制度或工作程序。根据这一制度或工作程序来进行质量

48、控制。如采购控制程序规定,采购的材料到现场后,必须经监理公司现场验收并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3、对人、机械的质量控制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和验收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是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

49、重要因素。根据我公司制定的质量保证大纲要求,所有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单位必须制定培训大纲和有关程序,对所有从事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考核,必要时颁发资格证书以确保达到和保持的业务水平。培训大纲应包括目标、范围、内容、方法、参加人员及日期等。对负责执行影响质量的活动的人员,应针对与质量有关的手册、细则和规程的目的、范围以及实施等进行培训;对负责验证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应进行质保大纲的培训,并应针对所执行活动的验收准则、验证方法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培训和资格考核。在项目开工前,质量监督工程师应检查技术作业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已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如国家规定的特种行业人员(如焊接、无损检验人

50、员等)从业资格证书等,对于未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参加培训的应督促组织培训,以保证工程质量。所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数量等各方面必须满足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的要求。4、对工程永久材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永久性材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是构成工程实体的物质基础,材料费约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而且品种多,数量大,所以工程材料的质量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工程永久性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提高工程质量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质量检验方法有:(1)资料文件检查。通过对技术文件、质量保证材料和试验资料进行审查。(2)外观检查。对待检的材料作品种、规格、标记、外形尺寸等方面的直

51、观检查。(3)理化检验。借助科学仪器和设备或委托有关单位对材料样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客观的检查。(4)非破坏性检验。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依靠科学仪器(如超声波检验仪、X 射线仪、表面探伤仪等)进行检验。(5)破坏性检验。对试样检查后,试样无法恢复或不可使用的检验。工程永久性材料的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利用来灵活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5、对工程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施工方案是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图纸、现场勘察调查所得信息、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施工设备性能等方面情况编制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

52、影响很大。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具体行动的纲领,其安全技术措施是施工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必须通过预先分析,从而更好地控制、消除工程施工过程中地不安全隐患和危害,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施工方案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地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质量监督工程师在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6、对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

53、控制工序质量则是构成过程质量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证据。因此,想要经济合理地施工出正确体现顾客使用功能要求地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关键在于工序的管理,使工程质量形成的各有关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为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也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管廊工程对工序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审查编制的质量计划并在质量计划上设置质量控制点,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具体的施工工序,列出对应于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素后,所形成的一个质量控制计划文件。质量计划管理要求按以下程序执行:在质量计划正式生效前,它必须送到

54、参与质量控制的各级质量控制部门和监督部门,请他们选取各自所需参与的质量控制点,并明确控制点的类型;质量计划中的每一道控制工序(即通常称其为一个质量控制点),在质量计划中通常可分成二类,即:见证点(W点)、停工待检点(H点)。对于见证点(W点),应按程序规定在进行到该工序质量控制点前一定时间,通知选取该质量控制见证点的质量控制部门或监督部门届时到场见证,如果该质量控制部门或监督部门未能按通知时间到场见证,有权继续进入下一道工序;对于停工待检点(H点),应按程序规定在进行到该工序质量控制点前一定时间,通知选取该质量控制停工待检点的质量控制部门或监督部门届时到场检查,并按照要求提交质量自检记录,如果

55、该质量控制部门或监督部门未能按通知时间到场检查,则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应继续等待,只有在得到选取该停工待检点的质量控制部门或监督部门相关人员检查合格并在质量记录上签字放行后,才可以继续进入下一道工序。通常,每份质量计划的最前面和最后面都有开启和关闭两个质量控制点,一般说来,这两个点都是参与质量控制部门或监督部门的停工待检点。质量计划开启点,就是对该部分工作开工的先决条件检查;重点要检查方案、方法或程序、图纸文件、人员资格、机具、质量记录表格、原材料、环境等是否满足要求。质量计划关闭点,则相当于对该部分工作进行一次阶段性验收。重点检查质量记录填写是否及时、齐全、正确、真实,并符合存档要求,不符合

56、项是否已全部关闭等。7、施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维护本工程建设周期较长,特别是对于土建结构封顶后无法运入的设备只能采取在土建施工施工的同时进行预装,因此有必要对已完成部分的工程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以免成品因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应像重视工序的操作一样重视成品的保护。(1)设备就位后应及时采取包裹隔离保护。保护方法是先包裹一层塑料薄膜,再包裹一层彩条布,对不锈钢设备禁止使用含卤素的塑料薄膜覆盖;(2)在混凝土浇筑阶段的预装设备,需在顶部铺设厚度为3040mm木板,防止下落物撞击、污损,并用不易燃的帆布保护;(3)要求用惰性气体保护的设备,在安装期间应定期检查一次并核实内部气压;(4)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应采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