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一文的所思所感_第1页
关于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一文的所思所感_第2页
关于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一文的所思所感_第3页
关于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一文的所思所感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一文的所思所感    【摘要】高士杰教授的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一文对音乐的特殊性进行了高度的归纳和总结,谈到音乐的非客体性、非语义性、非标题性、等特殊性,值得借鉴和学习。笔者通过三个部分浅谈笔者对此文的一些简单的理解和感想。【关键词】音乐的特殊性;物质材料;作品内容;非语义性;非标题性j60                              a一、什么

2、是“特殊性”及“音乐的特殊性”说起“音乐的特殊性”,首先会想到“特殊”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呢?什么又是“音乐的特殊性”呢?“特殊”一词在通常的情况下有两个相近的含义:一是“特性”,即“區别”“不同”的意思;二是“不平常”“非同寻常”。如果“音乐的特殊性”仅仅是指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不同的话,那么“特殊性”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每种艺术都和其它艺术有所不同。“音乐特殊性”中的“特殊”在这里指“不平常”“非同寻常”。二、什么是“音乐的物质材料”及“音乐物质材料的特殊性”(一)现场音乐和录音的比较高士杰教授首先说了“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音是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音乐总是以音响标志着它的存在,可以说音乐

3、是由声音构成。但是,声音是一种听觉感受,人们既无法看到又触摸不着。在现实生活中,音乐的声音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质,物体的震动产生声音,并且由于不同的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量、音色、时值也会不同。在文中第一部分,高士杰教授对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殊性进行了论述,文中高士杰教授说“越是用现实中具体的声音或对具体声音的模拟来构成音乐,就越接近自然主义,也就越缺少音乐的艺术价值。”这句话使我联想到,在现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做事就像吃快餐一样,讲究快速,容易浮躁,很难静下心。很多人对于音乐也是一样,为了方便传播也为了更好地保存下来让更多的人听,很多音乐也都是经过录音技术处理的,所以音乐的价格

4、增加了,但价值却减少了。如果拿现场音乐会和录音相比,录音虽然更方便一些,但现场音乐会是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和录音相比可能会有一些瑕疵,但不完美反而显得更真实。而且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现场音乐会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为它的发声物体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它是有灵魂的、有价值的。(二)对“音乐物质材料的非客体性”的理解文中高士杰教授说“声音并不具有客体性”,因为“音乐的声音并不作用于大脑的第一信号系统”“它与戏剧演出中舞台音响效果有着本质区别”。在戏剧舞台上,为了还原现实、使演员和观众更好地进入情景,音响效果确实会力求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音响。例如舞台剧中的门铃声

5、、电话响声等。而在音乐中,确实不能达到这么逼真的音响效果。但什么是“客体性”呢?简单说就是音乐当中的每一个音把它单独出来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因为音乐是人们经过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它们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作曲家赋予了它们意义。小到一首儿歌,大到一部交响乐,只有经过作曲家的创造,才能把声音变成音乐,脱离了创造性,声音不可能变成音乐。把自然的声音创造成音乐,所以说音乐是非客体性的,是创造性的,也是非自然性的。说到音乐是非自然性的,很多人会想到约翰·凯奇的4分33秒。音乐大师约翰·凯奇静静地坐在钢琴旁,在4分33秒的时间里连键盘都没有触及,只是打开和关上琴盖

6、,然后鞠躬下台。这期间,人们从开始的安静到开始躁动,左顾右盼,到窃窃私语、喧哗、走动。作曲家认为在这4分33秒的时间里,音乐场所中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作品的“内容”,而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在场的每一个听众,他让欣赏者作为作曲家共同参与创作,这就是他认为的“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很多人会认为4分33秒并非属于非自然性音乐,因为它的声音来自现场的听众,并没有经过作曲家精心的创作。但这正是作曲家精心创作的最自然最真实的音乐,打破了传统的音响形式,让欣赏者自己从中找出艺术来。4分33秒也是把自然的声音创造成音乐,有了创造性,所以音乐是非自然性的。这也照应前文中笔者提到的现场音乐会是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因

7、为在不同的时间段和环境之中,作品的“内容”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三、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特殊性”的理解(一)对音乐的“非语义性”的理解高士杰教授在文中提出“音乐和语言都是声音现象,但二者也有本质区别。”人与人沟通交流时,如果两个人有一种语言是共通的,那他们交流起来是完全没有障碍的,因为他们互相理解对方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归根结底也就是语义,语义相通了,两个人交流起来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当然,不止语言可以表达语义,表情、肢体动作同样可以表达。这就是为什么生活中有时候一个人做一个表情或是动作,另一个人就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还有聋哑人可以用手语和人交流,但前提是和他交流的这个人必须也会手语。文字也是一样,

8、读一篇好的文章时,不用语言就可以完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这说明语言、文字 、动作等都是具有语义性的,也说明语言中的声音是没有语义性的,声音只是传播语义的一种方式。但音乐的声音是否有语义性呢?这一点高士杰教授指出“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没有语义性的。”音乐确实是非语义性的。但音乐是否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呢?这种方式并不像“语义性”那么单一,也不像“语义性”表达的那么清晰,但是它能表达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含义,和“语义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就是关于情感的表达。如果说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可以清楚地描绘出具体事物的表达方式的话,那音乐就是一种感性的模糊的但可以激发人内心情绪的表达方式。所以不

9、要妄想从音乐中得到像语言一样更精细的表达。因为它的表达是细腻的,但不是精细的。(二)对音乐“非标题性”的理解在文中,高士杰教授分别举出了c小调练习曲幻想交响曲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的例子,阐述了无标题音乐、标题音乐、歌曲音乐都具有非标题性。以c小调练习曲为例,如果肖邦当初在写这部作品时就为其命名革命练习曲,那么听众在欣赏这部作品时肯定会被标题所束缚,但如果不加标题,听众在听作品时肯定会发挥更多想象,不局限于一个小的框架里。虽然音乐的内容与革命有关,但观众听的是音乐的情感。标题音乐幻想交响曲,虽有标题,但并不能听出音乐中的故事,因为要听音乐中的情感。无论是标题音乐还是无标题音乐,都在肯定音乐的情感特征的重要性,并且都不能否认音乐的非标题性。非标题性其实就是在强调音乐本身的美可以不经过任何语言文字的说明就能够在人们心中呈现出来,因为每个人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是不同的,就像有人曾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所以人们应该发自内心的感受音乐本身对心灵的触动,以感性的思维方式对待纯粹的音乐。四、小结高士杰教授的从三个方面试论音乐的特殊性给我很多启示,也使我收获颇多,之所以说音乐特殊,就在于它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和语言、文字等一些艺术相比,它有一种与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