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 (2)_第1页
第二单元教案 (2)_第2页
第二单元教案 (2)_第3页
第二单元教案 (2)_第4页
第二单元教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课题一 空气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课型:探究型,多媒体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 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2、;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2、新课探究:一、空气的组成阅读:课本第22页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推论:空气中剩

3、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探究: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探究参考: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3、装置不能漏气。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

4、%、其它杂质0.03%一、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小结:略作业:课后习题。教后:第二课时:三、空气的作用;讨论: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阅读:课本第24页1、氧气:讨论:为什么叫做“养气”?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阅读:课本第24页2、氮气讨论:氮气有哪些用途?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2).用作保护气。3).液氮冷冻麻醉。4).超导性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讨论: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

5、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会;能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能小结: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练习:请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稀有气体定义:由于有空气中含量比较少成员: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性质:无色、无味。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叫惰性气体。用途:保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放映影像资

6、料)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出示蓝天白云与空气污染对比图片。讨论: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粉尘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 SO2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空气污染的途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矿石燃料的燃烧等。如何防治:阅读课文第26页 放映影像资料总结:略作业:新学案。阅读课本第27页: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教后:课题二 氧气的性质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

7、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1) 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 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3) 什么是物理性质2、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3、探究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

8、93g/L)略大。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通过实验填写下表:在空气中在空气中点燃在氧气中点燃表示方法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炭C不燃烧发红光,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白光,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2 CO2点燃硫S不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产生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S2 SO2点燃铝Al不燃烧不燃烧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Al2 Al2O3点燃铁Fe不燃烧不燃烧

9、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Fe2 Fe3O4点燃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说明: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练习:课后习题作业:新学案教后:第二课时: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探究新课分析讨论1:填写下表:实验反应前的物质反应后的物质反应表达式炭燃烧木炭氧气二氧化碳C2 CO2点燃硫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S2 SO2点燃铝燃烧铝氧气三氧化二铝Al2 Al2O3点燃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 论: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

10、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 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结 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定 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特 点:多变一分析讨论5:三个反

11、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结 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 反应物:有氧的(氧多的)是氧化剂,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化反 生成物:氧化物应 剧烈氧化:燃烧 分 类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总结: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练习:课后习题作业:新学案教后:课题三 制取

12、氧气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实验准备: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旧识回顾: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

13、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3、探究新课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现象:实验编号现象原因1木条不复燃没有氧气放出2木条复燃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解出氧气3木条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4木条不复燃二氧化锰不能分解出氧气二氧化锰结论: 过氧化氢 氧气水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

14、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A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

15、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课堂练习:课后习题总结:

16、略作业:新学案教后:第三课时:学生探究与活动1、教师再次强调注意事项,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3、要求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实验完毕后,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现象,作业:实验探究报告。教后: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一、知识结构1、物质的两种分类: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 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4、化学反应的三种分

17、类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二: 化合反应: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 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一变多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二、空气的组成氮气(N2) 78% 体氧气(O2) 21% 积稀有气体: 0.94% 分 二氧化碳(CO2): 0.03% 数其它杂质: 0.03%三、空气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S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页四、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18、。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一、 氧气的化学性质C2CO2点燃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二、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装置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于水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实验室制氧气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 二在把药品加入试管中 三要把仪器固定好;试管口部略向下导管伸入稍露头。四再点燃酒精灯先均后固用外焰缓慢加热向管底五用排水集气法连续气泡再入瓶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