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_第1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_第2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_第3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_第4页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对策    崔蜜摘 要: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通过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教师评价的要求、人才评价体系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对策。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改革举措一、引言随着行业技术更新、管理提升,物流业正经历从传统物流到智能物流的变革,各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虽然持续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但与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如何开展有效有特色的专业建设,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物流信

2、息类、储配类、运输类、贸易类岗位的核心技能点,并结合现代物流业的特点,细化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培养目标如下:一是知识要求。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物流储配、运输作业流程及作业管理知识,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电子商務物流、快递物流、国际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等知识和方法;熟悉现行物流方面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二是能力要求。能根据物流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营销,会操作简单的物流信息系统,会使用常见的物流专业设备,会进行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操作,能开展作业管理,能设计简单的物流系统,能对物流业务流程进行

3、优化。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表达能力,优秀的学习能力。三是素质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个人作风;宽阔的行业视野,良好的“互联网+”意识,良好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三、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目前现状第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还不彻底。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实行“工学交替、校企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度挖掘、梳理和完善,进行系统构建;第二,课程体系需要解构和重构。目前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第三,实训基地的功能还需完善。从对现代化高水平物流人才的培养来看,实训室功能还略显欠缺,设备信息

4、化、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第四,师资队伍需加强建设。专任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不多,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教学方式、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都有待改进。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一)改革教育教学模式1.优化现有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工作过程”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重构和序化学习内容,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以知识体系划分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型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根据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职场基本素养、职场业务技能、职场综合能力,综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2.打造有效课堂。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设计,开展以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为导向的路径设计,将典型

5、工作任务变为一个个具体学习项目和案例情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灵活运用项目任务、情境教学、模拟仿真、游戏教学、案例讨论等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环境下在线课程教学相结合,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有效课堂等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3.推行“双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配备校内和校外两名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创新创业项目、人生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辅导。校内导师侧重于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校外导师则侧重于创新创业项目和职业发展。4.创新学分制度。探索将学生完成的科研成果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

6、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开展学习等。(二)改革实践教育体系1.转变实践育人的目标。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为核心的实践教育体系。紧贴物流产业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在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将教育目标从单纯的“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向“德技并修,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提升物流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养”上转变。2.实践教育的模式改革。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构建

7、“认知体验专项技能综合模拟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实训课程的开发,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实训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通过课内实训、整周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开展以运输、储配、物流信息、货代作业管理为主实践教学,并将“电子商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务充分融入到实训教学中。3.加强实践教育管理。课程实训和整周实训要更加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强调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训效果的可检验性。顶岗实习要统筹制定实习方案,通过双导师制度来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规范教师教学资料管理,教师实训指导书、等教学资料准备充分、收集齐全。加强学

8、生学习过程管理,对学生实习资料的收集等进行规范。规范实训室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使实训室能更好的服务实践教学。(三)教师评价体系改革举措1.以发展为本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将考核评价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指导、激励、教育等综合功能。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办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引导教师分类分层发展。2.建立灵活的教学团队管理办法。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主权,团队负责人教学改革、团队工作计划制定、团队成员组成、内部经费调控、考核与评价成员、实施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自主权力,通过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整合教师资源,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教

9、师资源,从行业和企业中挖掘教师资源,尝试组建跨二级学院、跨行业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平台。3.建立以师德为先,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评价体系。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同时,将师德教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专业实践中实现师德建设。以教学为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将考评的重点从教学工作量的考评转为对教学质量的考评,将有效课堂的认证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考核的重要依据。扭转科研考评中过度依赖论文、项目和经费等量化评价指标的现象,从科研的研究背景、应用价值、创新程度等方面进行科研考评,评价方式着重实际

10、贡献。适当延长科研评价周期,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鼓励潜心钻研。4.构建“多维多主体”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学生四维评价模型,将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作为人才评价的一级指标,通过过程和结果双向评价,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构建以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等都是质量评价的主体,通过多主体的评价,更加公正、更加全面地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把控。持续进行专业数据的采集、汇总与分析工作,定期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促进教学反思,促进对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了解,并予以纠正。参考文献:1陈利荣,殷世波.实践教学效果差,只因评价走过场n.中国教育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