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胶体稳定性_第1页
第8章胶体稳定性_第2页
第8章胶体稳定性_第3页
第8章胶体稳定性_第4页
第8章胶体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8章胶体稳定性章胶体稳定性Colloid stability第8章胶体稳定性一、溶胶的胶团结构二、溶胶的稳定性三、溶胶的聚沉胶核、胶粒、胶团胶核、胶粒、胶团胶团结构式胶团结构式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DLVO理论理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一、溶胶的胶团结构因为胶粒的大小常在因为胶粒的大小常在1100nm之间,故每一胶粒必然之间,故每一胶粒必然是由许多分子或原子聚集而成的。是由许多分子或原子聚集而成的。胶核(胶核(colloidal nucleus):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成的难溶: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成的难溶的质点,它是胶体颗粒的

2、核心。的质点,它是胶体颗粒的核心。胶粒(胶粒(colloidal particle):滑动面所包围的带电体:滑动面所包围的带电体, 包括胶包括胶核及其表面所吸附的离子和一部分被吸附的反离子。核及其表面所吸附的离子和一部分被吸附的反离子。胶团(胶团(micelle):整个扩散层及其所包围的电中性体:整个扩散层及其所包围的电中性体, 包括胶包括胶粒和扩散层中的那部分过剩反离子。粒和扩散层中的那部分过剩反离子。胶团分散于液体介质中便是通常所说的溶胶。胶团分散于液体介质中便是通常所说的溶胶。如在稀如在稀 AgNO3 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 KI 稀溶液稀溶液, 得到得到 AgI溶胶(正溶

3、胶)溶胶(正溶胶), 过剩的过剩的 AgNO3 则起稳定剂的作用。则起稳定剂的作用。 (AgI)m nAg+(nx)NO3 x+ xNO3胶核胶核胶粒胶粒滑动面滑动面胶团胶团NO3NO3NO3NO3NO3NO3NO3NO3NO3NO3NO3NO3(AgI)mAg +Ag +Ag +Ag +Ag +Ag +Ag +Ag +Ag +Ag +Ag +Ag +AgI胶团示意图胶团示意图AgI胶团结构式胶团结构式溶胶的胶团结构胶粒胶粒 = = 胶核胶核 + +被吸附离子被吸附离子 + + 紧密层反离子紧密层反离子胶团胶团 = = 胶粒胶粒 + + 扩散层反离子扩散层反离子溶胶的胶团结构如在稀如在稀 KI

4、 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 AgNO3 稀溶液稀溶液, 得到得到AgI溶胶(负溶胶)溶胶(负溶胶), 过剩的过剩的 KI 则起稳定剂的作用。则起稳定剂的作用。 (AgI)m nI (nx)K+ x xK+胶核胶核胶粒胶粒胶团胶团在同一个溶胶中在同一个溶胶中, 每个固体微粒所含分子个数每个固体微粒所含分子个数 m及其所吸及其所吸附的离子个数附的离子个数 n 都不一定是相等的。都不一定是相等的。 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总电荷数应为零总电荷数应为零, 书写胶团结构时要注意这一点。书写胶团结构时要注意这一点。胶团结构式为胶团结构式为: :SiO2 溶胶溶胶, SiO2

5、 微粒与水生成弱酸微粒与水生成弱酸H2SiO3, 电离出的电离出的 SiO32有一部分吸附在有一部分吸附在SiO2微粒表面上微粒表面上, 形成带负电的胶核形成带负电的胶核, H+为反离子。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为反离子。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23 3222SiO2HSiOHOHSiO(SiO2)m nSiO32 2(nx) H + 2x 2xH+写出其胶团结构式:写出其胶团结构式:溶胶的胶团结构二、溶胶的稳定性胶体系统是具有一定分散度的多相系统,有巨大的表面胶体系统是具有一定分散度的多相系统,有巨大的表面和表面能,因而从和表面能,因而从热力学热力学上来说,它是上来说,它是不稳定不稳定系统,粒子间系统

6、,粒子间有相互聚结而降低表面能的趋势,即具有有相互聚结而降低表面能的趋势,即具有易于聚沉的不稳定易于聚沉的不稳定性性。因此在制备溶胶时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因此在制备溶胶时必须有稳定剂存在。另一方面由于溶胶的粒子小,另一方面由于溶胶的粒子小,Brown运动剧烈,因此在重运动剧烈,因此在重力场中不易沉降,即具有力场中不易沉降,即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稳定的溶胶必须同时兼备不易聚沉的稳定性和动力稳定稳定的溶胶必须同时兼备不易聚沉的稳定性和动力稳定性,但前者更为重要。性,但前者更为重要。粒子聚集由小变大的过程称为粒子聚集由小变大的过程称为聚集过程聚集过程,而胶体粒子聚集,而胶体粒子聚集而成为大粒

7、子称为聚集体。而成为大粒子称为聚集体。如无机电解质使胶粒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如无机电解质使胶粒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称聚沉过程聚沉过程;如高分子化合物使胶体沉淀析出,称如高分子化合物使胶体沉淀析出,称絮凝过程絮凝过程;如不知为何种试剂,但能使胶体沉淀时,则笼统地称为聚如不知为何种试剂,但能使胶体沉淀时,则笼统地称为聚集过程。集过程。溶胶的稳定性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但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这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但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这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共存;在另一条件下,是一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共存;在另一条件下,它们又可以转化。它们又可以转化。如有些溶胶能在相当长时

8、间里稳定存在。例如法拉弟制如有些溶胶能在相当长时间里稳定存在。例如法拉弟制备的金溶胶静置数十年才聚沉于管壁上。备的金溶胶静置数十年才聚沉于管壁上。为此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解释为此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解释, 如如DLVO理论、空间理论、空间稳定理论及空缺稳定理论等。稳定理论及空缺稳定理论等。溶胶的稳定性1941年由德查金年由德查金(Darjaguin)和朗道和朗道(Landau)以及以及1948年年维韦维韦(Verwey)和奥弗比克和奥弗比克(Overbeek)分别提出了带电胶体粒子分别提出了带电胶体粒子稳定的理论稳定的理论, 简称简称DLVO理论理论。 DLVO理论:理论:认为溶胶在一定条

9、件下稳定存在还是聚沉,认为溶胶在一定条件下稳定存在还是聚沉,取决于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静电斥力。若斥力大于吸力则取决于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静电斥力。若斥力大于吸力则溶胶稳定,反之则不稳定。溶胶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1) 在胶团之间在胶团之间, 既存在着引力势能既存在着引力势能, 又存在着斥力势能。又存在着斥力势能。 溶胶粒子间的吸引力在本质上和分子间的范德华吸引力溶胶粒子间的吸引力在本质上和分子间的范德华吸引力相同,但是此处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相同,但是此处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其吸引力是各个分子所贡献的总和。它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其吸引力是各个分子所贡献的总

10、和。它与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是一种远程作用力,故称作远程范德华力。比,是一种远程作用力,故称作远程范德华力。溶胶的稳定性 扩散层未重叠扩散层未重叠, 两胶团两胶团之间不产生斥力之间不产生斥力 扩散层重叠扩散层重叠, 平衡破坏平衡破坏, 产产生渗透性斥力和静电斥力生渗透性斥力和静电斥力溶胶粒子间的排斥力起源于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的结构。溶胶粒子间的排斥力起源于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的结构。双电层双电层未重叠未重叠时,时,排斥力不产发生作用排斥力不产发生作用。两胶团扩散层重叠后两胶团扩散层重叠后, 破坏了扩散层中反离子的平衡分破坏了扩散层中反离子的平衡分布布, 使重叠区反离子向未重叠区扩散使重叠区反离子向未

11、重叠区扩散, 导致导致渗透性斥力渗透性斥力产生产生; 同时也破坏了双电层的静电平衡同时也破坏了双电层的静电平衡, 导致导致静电斥力静电斥力产生。产生。溶胶的稳定性(2) 胶体系统的相对稳定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胶体系统的相对稳定或聚沉取决于斥力势能和吸力势能的相对大小。能的相对大小。当粒子间斥力势能在数值上大于吸力势能当粒子间斥力势能在数值上大于吸力势能, 而且足以阻而且足以阻止由于布朗运动使粒子相互碰撞而粘结时止由于布朗运动使粒子相互碰撞而粘结时, 则胶体处于相对则胶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当吸力势能在数值上大于斥力势能当吸力势能在数值上大于斥力势能, 粒子将相互靠粒子将相互靠拢

12、而发生聚沉。调整两者的相对大小拢而发生聚沉。调整两者的相对大小, 可以改变胶体系统的可以改变胶体系统的稳定性。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3)吸力势能吸力势能Va ,斥力势能斥力势能Vr 以及总势能以及总势能Va+Vr都随粒子间距都随粒子间距离离d 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而变化。且在某一距离范围吸力占优势且在某一距离范围吸力占优势, 而在另一距而在另一距离范围斥力占优势。离范围斥力占优势。溶胶的稳定性当粒子间距离较大时,主要为吸引力,总势能为负值。当粒子间距离较大时,主要为吸引力,总势能为负值。当靠近一定距离,双电层重叠,排斥力起主要作用,势能显当靠近一定距离,双电层重叠,排斥力起主要作用,势能显著升

13、高;但与此同时,粒子间的吸引力也随距离的缩短而增著升高;但与此同时,粒子间的吸引力也随距离的缩短而增大。当距离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吸引力又占优势,势能又随大。当距离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吸引力又占优势,势能又随之下降。之下降。从图中可看出,粒子要互相聚集在一起,必须克服一定从图中可看出,粒子要互相聚集在一起,必须克服一定的势垒,这就是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的势垒,这就是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稳定性”的原因。的原因。习惯上将这种稳定性称为溶胶的习惯上将这种稳定性称为溶胶的“聚集稳定性聚集稳定性”。它是。它是保持溶胶分散度不易自行降低的一种性质。保持溶胶分散度不易自行降低的一种性质。溶胶的稳定性(4

14、) 加入电解质对吸力势能影响不大加入电解质对吸力势能影响不大, 但对斥力势能的影响但对斥力势能的影响却十分显著。却十分显著。电解质的加入会导致系统的总势能发生很大的变化电解质的加入会导致系统的总势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适当适当调整电解质浓度调整电解质浓度, 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胶体。可以得到相对稳定的胶体。在电荷作用下稳定存在的在电荷作用下稳定存在的Fe2O3溶胶溶胶溶胶的稳定性溶胶的稳定性 电解质的浓度或价数增加都会压缩扩散层电解质的浓度或价数增加都会压缩扩散层, 使扩散层变薄使扩散层变薄, 斥力势能降低斥力势能降低; 若加入的反离子发生特性吸附时若加入的反离子发生特性吸附时, 斯特恩层内的反离

15、子数斯特恩层内的反离子数量增加量增加, 使胶体粒子带电量降低。使胶体粒子带电量降低。 c1c2c30Ex 电解质浓度对胶粒势能的影响电解质浓度对胶粒势能的影响吸吸力力斥斥力力从电解质对胶体粒子势从电解质对胶体粒子势能的影响看能的影响看, 当电解质的浓度当电解质的浓度或价数增加使溶胶发生聚沉或价数增加使溶胶发生聚沉时时, 所必须克服的势垒高度和所必须克服的势垒高度和位置皆发生变化位置皆发生变化, 势垒高度随势垒高度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降低。电解质浓度增大而降低。除除胶粒带电胶粒带电外外, 溶剂化作用溶剂化作用也是使溶胶稳定的重要原因。也是使溶胶稳定的重要原因。 溶剂化膜的存在增加了胶粒彼此接近时的

16、机械阻力。溶剂化膜的存在增加了胶粒彼此接近时的机械阻力。 分散相粒子的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受重力影响而不下沉是胶体粒子受重力影响而不下沉的原因。的原因。综上所述综上所述, 分散相粒子的带电分散相粒子的带电, 溶剂化作用及布朗运动是溶溶剂化作用及布朗运动是溶胶三个重要的稳定原因胶三个重要的稳定原因。溶胶的稳定性影响溶胶稳定性的因素2、浓度的影响浓度的影响浓度增加,粒子碰撞机会增多。浓度增加,粒子碰撞机会增多。3、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粒子碰撞机会增多,碰撞强度温度升高,粒子碰撞机会增多,碰撞强度增加。增加。4、胶体体系的相互作用胶体体系的相互作用带不同电荷的胶粒互吸而聚

17、沉。带不同电荷的胶粒互吸而聚沉。溶胶的稳定性1、外加电解质的影响外加电解质的影响影响最大,主要是影响胶粒的带电影响最大,主要是影响胶粒的带电情况,使电势下降,促使胶粒聚集。情况,使电势下降,促使胶粒聚集。三.溶胶的聚沉聚沉(聚沉(coagulation): 憎液溶胶中分散相微粒互相聚集憎液溶胶中分散相微粒互相聚集, 颗粒变大颗粒变大, 进而发生沉淀的现象。进而发生沉淀的现象。影响聚沉的因素很多,如影响聚沉的因素很多,如加热加热、辐射辐射或或加入电解质加入电解质皆可皆可导致溶胶的聚沉。导致溶胶的聚沉。三种溶胶聚沉三种溶胶聚沉. (左左)Al(OH)3; (中中)Fe(OH)3; (右右)Cu(O

18、H)2溶胶对电解质的影响非常敏感。溶胶对电解质的影响非常敏感。聚沉值聚沉值是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是使一定量的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又称解质的最小浓度,又称临界聚沉浓度(临界聚沉浓度(CCC)。)。 通常用来表示电解质的聚沉能力。通常用来表示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溶胶的聚沉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聚沉能力聚沉能力是是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的倒数。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聚沉。聚沉值越大的电解质,聚沉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能力越小;反之,聚沉值越小的电解质,其聚沉能力越强。溶胶的聚沉表表8-1憎液溶胶的临界聚沉浓度(憎液溶胶的临界聚沉浓度(

19、mmoldm-3) As2S3(负溶胶)(负溶胶) AgI(负溶胶)(负溶胶) Al2O3(正溶胶)(正溶胶) LiCl 58 Li NO3 165 NaCl 43.5NaCl 51 NaNO2 140 KCl 46KCl 49.5 KNO3 136 KNO3 60KNO3 50 RbNO3 126KAc 110 AgNO3 0.01CaCl2 0.65 Ca(NO3)2 2.40 K2SO4 0.30MgCl2 0.72 Mg(NO3)2 2.60 K2Cr2O7 0.63 MgSO4 0.81 Pb(NO3)2 2.43 K2C2O4 0.69AlCl3 0.093 Al(NO3)3 0.

20、067 K2Fe(CN)6 0.081/2Al2(SO4)3 0.096 La(NO3)3 0.069Al(NO3)3 0.095 Ce(NO3)3 0.069溶胶的聚沉可得到以下一些规律:可得到以下一些规律: (1 1) 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聚沉能力主要决定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价数。且聚沉值与异电性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且聚沉值与异电性离子价数的六次方成反比,这就是,这就是Schulze-Hardy(舒尔茨哈迪)规则(舒尔茨哈迪)规则。如对于给定的溶胶,异电性离子分别为一、二、三价,如对于给定的溶胶,异电性离子分别为一、二、三价,则聚沉值的比例为:则聚沉值的比例为

21、:1001.60.14, 即666111 123:电解质中能使溶胶发生聚沉的离子是反离子电解质中能使溶胶发生聚沉的离子是反离子, , 反离子的反离子的价数愈高价数愈高, , 聚沉能力愈强。聚沉能力愈强。溶胶的聚沉如对带负电的如对带负电的As2S3 溶胶起聚沉作用的是电解质的阳离子溶胶起聚沉作用的是电解质的阳离子, KCl, MgCl2, AlCl3的聚沉值分别为的聚沉值分别为49.5, 0.72, 0.093mol m3, 若若以以K+为比较标准为比较标准, 其聚沉能力有如下关系其聚沉能力有如下关系:Me+ : Me2+ : Me3+ = 1 : 69 : 532一般可近似表示为反离子价数的一

22、般可近似表示为反离子价数的 6 次方之比次方之比, 即即Me+ : Me2+ : Me3+ = 16 : 26 : 36 = 1 : 64 : 729也有许多反常现象也有许多反常现象, 如如H+虽为一价虽为一价, 却有很强的聚沉能力。却有很强的聚沉能力。溶胶的聚沉(2)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就是价数相同,其聚沉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就是价数相同,其聚沉能力也有差异。能力也有差异。同价正离子同价正离子, 离子半径愈小离子半径愈小, 聚沉值愈大。聚沉值愈大。同价负离子同价负离子, 负离子的半径愈小负离子的半径愈小, 聚沉值愈小。聚沉值愈小。感胶离子序感胶离子序 将同价离子按聚沉能力大小排列的顺序。

23、将同价离子按聚沉能力大小排列的顺序。H+Cs+Rb+NH4+K+Na+Li+Ba 2+ Sr 2+ Ca 2+ Mg 2+ FIO3 H2PO4 BrO3 ClClO3 BrNO3ClO4 ISCNOH 溶胶的聚沉(4)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是)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是正负离子作用的总和正负离子作用的总和有时与胶粒具有相同电荷离子也有显著影响,通常相同电有时与胶粒具有相同电荷离子也有显著影响,通常相同电性离子的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低。这可能与这些同性离子的性离子的价数愈高,聚沉能力愈低。这可能与这些同性离子的吸附作用有关。吸附作用有关。(3) 有机化合物的离子都有很强的聚沉能力有机化合物的离子都有很强的聚

24、沉能力,这可能与,这可能与其具有强吸附能力有关。其具有强吸附能力有关。例如,对亚铁氰化铜溶胶(负电)的聚沉值:例如,对亚铁氰化铜溶胶(负电)的聚沉值: KBr 为为 27.5 molm-3 , 而而 K4Fe(CN)6 为为 260.0 molm-3 。 溶胶的聚沉(5)不规则聚沉)不规则聚沉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如加入的在溶胶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可以使溶胶聚沉,如加入的电解质过量,特别是一些高价离子,使沉淀又重新分散而成电解质过量,特别是一些高价离子,使沉淀又重新分散而成溶胶,并使胶粒所带电荷改变符号,这种现象称为溶胶,并使胶粒所带电荷改变符号,这种现象称为再带电再带电。若再

25、加电解质,可使新形成的溶胶再次沉淀,这处现象称为若再加电解质,可使新形成的溶胶再次沉淀,这处现象称为不规则聚沉不规则聚沉。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其共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其共同点是点是不论何种电解质,只要浓度达到某一定数值,都会引不论何种电解质,只要浓度达到某一定数值,都会引起聚沉作用。起聚沉作用。溶胶的聚沉2、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互相混合,也会发生聚沉。将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互相混合,也会发生聚沉。 与加入电解质情况不同的是,当两种溶胶的用量恰能使其与加入电解质情况不同的是,当两种溶胶的用量恰能使其所带电荷的量相等时,才会完全聚沉,否

26、则会不完全聚沉,甚所带电荷的量相等时,才会完全聚沉,否则会不完全聚沉,甚至不聚沉。至不聚沉。 产生相互聚沉现象的原因:可以把溶胶看成一个巨大的离产生相互聚沉现象的原因:可以把溶胶看成一个巨大的离子,所以溶胶的混合类似于加入电解质的一种特殊情况。子,所以溶胶的混合类似于加入电解质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憎液溶胶中加入某些大分子溶液,加入的量不同,在憎液溶胶中加入某些大分子溶液,加入的量不同,会出现两种情况:会出现两种情况:絮凝作用和保护作用絮凝作用和保护作用。 (1 1)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絮凝作用絮凝作用在胶粒或悬浮体内加入极少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胶粒或悬浮体内加入极少

27、量的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导致溶胶迅速沉淀,沉淀呈疏松的棉絮状,这类沉淀称为可导致溶胶迅速沉淀,沉淀呈疏松的棉絮状,这类沉淀称为絮凝物,这种现象称为絮凝物,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作用絮凝作用(或(或敏化作用敏化作用)。)。能产生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能产生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絮凝剂絮凝剂。溶胶的聚沉溶胶的聚沉絮凝作用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完全不同。絮凝作用与电解质的聚沉作用完全不同。由电解质所引起的聚沉过程比较缓慢,所得到的沉淀颗粒由电解质所引起的聚沉过程比较缓慢,所得到的沉淀颗粒紧密,体积小。紧密,体积小。高分子的絮凝作用是由于吸附了憎液溶胶的胶粒以后,高高分子的絮凝作用是由于吸附了憎液溶胶

28、的胶粒以后,高分子化合物本身的链旋转和运动作用将胶粒聚集在一起而产生分子化合物本身的链旋转和运动作用将胶粒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淀。高分子化合物在粒子间起到了一种沉淀。高分子化合物在粒子间起到了一种架桥的作用架桥的作用,故又称,故又称桥联作用桥联作用。絮凝作用具有迅速、彻底、沉淀疏松、过滤快、絮凝剂用絮凝作用具有迅速、彻底、沉淀疏松、过滤快、絮凝剂用量少等优点。量少等优点。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絮凝作用絮凝作用有以下几个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起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要起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要具有链状结构具有链状结构,凡,凡是分子是交联的,或者是支链结构的,其絮凝效果就差,甚是分子是交联

29、的,或者是支链结构的,其絮凝效果就差,甚至没有絮凝能力。至没有絮凝能力。任何任何絮凝剂的加入量絮凝剂的加入量都有一都有一最佳值最佳值,此时的絮凝效果,此时的絮凝效果最好,超过此值絮凝效果就下降,若超出很多,反而起到保最好,超过此值絮凝效果就下降,若超出很多,反而起到保护作用。护作用。高分子的高分子的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质量越大,则架桥能力越强,则架桥能力越强,絮凝效率絮凝效率也越高也越高。溶胶的聚沉高分子化合物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基团性质与絮凝有关基团性质与絮凝有关,有良好絮凝作,有良好絮凝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至少应具有能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基团,同用的高分子化合物至少应具有能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基团,同时这种基团还能溶解于水中,所以基团的性质对絮凝效果有时这种基团还能溶解于水中,所以基团的性质对絮凝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十分重要的影响。常见的基团有:常见的基团有:COONa,CONH2,OH,SO3Na等。等。絮凝过程是否迅速、彻底,这取决于絮凝物的大小和絮凝过程是否迅速、彻底,这取决于絮凝物的大小和结构、性能与絮凝剂的混合条件、搅拌的速率、强度等,甚结构、性能与絮凝剂的混合条件、搅拌的速率、强度等,甚至容器的形状、絮凝剂浓度、加入的速率等都有影响。至容器的形状、絮凝剂浓度、加入的速率等都有影响。一般要求混合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