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_第3页
六年级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古诗两首观书有感共几课时共2课时执教日期第几课时第2课时三维目标1.学会生字“鉴”“徘”“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抓住关键字词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4.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5.提高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6.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2、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资源PPT预习作业设计1.读准古诗:至少读古诗三遍,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字词 容易写错的字词 2.读懂词语:查工具书或联系古诗,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3.读懂诗句:联系词语,读懂诗句的意思。4.拓展阅读查一查:诗人朱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试着查查他的名言,读读记记。 读一读:诗体,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等。说理诗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就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还有他的游山西村也是一首说理诗。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王之涣的登鹳

3、雀楼,乐府歌词中的长歌行等,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找来读一读,你会收获匪浅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读书名言导入1汇报积累的有关读书的名言。2.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3了解朱熹。二、初读诗歌1齐读课题,理解课题。2出示学程单一(1)字正腔圆 (2)有板有眼(3)读准语气(4)富有感情 (5)学习时间 2分钟3.学生朗读三理解诗意1抓住“清”字理解方塘的含义2.学程单二1.浏览全诗,想想哪句诗描绘了池塘的 “清”呢?自己读一读,品一品。2. 小组交流 3学习时间 3分钟用“鉴”

4、字体会清的意思。抓住“徘徊”理解“天光云影共徘徊”3.答案预设(1) 为有源头活水来。(2) (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3)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水还会被污染,天光云影也徘徊不起来,诗人更不会喜欢这半亩方塘了四理解寓意1学生各抒己见相机出示填空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板:心智明 知识】2.教师总结3. 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五拓展延伸1. 指名说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

5、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交流一读书名言导入1同学们,小学六年来,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有关读书的名言。【出示名言】3通过先学,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了,(朱熹)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默地看。【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

6、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中的首尾两句。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诗观书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1齐读课题:何谓观书?2诗都是读出来的,琅琅书声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线之一,请大家放开声音,认认真真地把诗多读几遍,看看学习单,你能达到哪个台阶?读完后教师检测。(1)字正腔圆 本诗作者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谁能口齿清楚、准确地读?(2)有板有眼 诗有了节奏,就会给人美的享受。谁能读出七言绝句的节奏

7、?(3)读准语气 古诗大多运用逗号和句号,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你发现了吗?(4)富有感情 谁能达到第4个台阶?指名读,评价,师:到底什么是有感情?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在于读出诗的味儿。至于到底如何读出诗的韵味,理解了整首诗你们自然就会了。三理解诗意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到现在,你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半亩的方塘)。【板:方塘】一个怎样的方塘,用诗中的一个字眼?(清)【板:清】2. 浏览全诗,哪句诗描绘了池塘的 “清”呢?自己读一读,品一品。“鉴”·生谈理解:我是从第一句话“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鉴”字体会到池塘很清澈的。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

8、。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同学们,“鉴”在这课中是一个生字,上下结构,因为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它的下面是个金字底。欣赏·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 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比喻)“天光云影共徘徊”·生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徘徊”是什么意思?(来回地移动)天光和云影一起在水中来回地走,或者说他们在散步。在这明净的镜子中映着天光和白云的倒影,

9、他们正在一起散步。)这是用拟人的方法阐述了这句诗的意思。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它暗示了什么?(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是活水)3. (1)疑问:为什么池塘的水如此清澈呢?诗人自问又自答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活水】(2)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3)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四理解寓意1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2同学们,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3.朱熹的诗那么含蓄,这不仅是景,更是一种理,一景一理,融合得那么巧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吧,有了刚才的理解,相信你现在能做到富有感情、读出韵味了。五拓展延伸1. 在我们学过的诗当中,你知道有哪些说理诗吗?2.【出示课件: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