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学术史(选择填空)_第1页
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学术史(选择填空)_第2页
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学术史(选择填空)_第3页
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学术史(选择填空)_第4页
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学术史(选择填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比较文学学术史 跨文化诗学:中国比较文学及其理论特色目 录contents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学科先声:近代“比较文学批评”和“世界文学观”的形成学理基础:历史哲学、文化人类学与比较神话故事学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学科更新:美国学派的崛起与学科理论的重构学术东渐: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学术史中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态比较文学学术史的基本宗旨,就是对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加以系统的评述与研究,寻索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比较文学加以定性和定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偶发性的“文学比较”,为历史积淀期

2、;第二个阶段是近代欧洲的“比较文学批评”,为学科先声期;第三个阶段由“比较文学批评”转换为“比较文学研究”,由此走向学科化阶段。学科化之后又形成了三种学术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法国学派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即“文学史研究”,第二种形态是美国学派和苏联学派以理论建构为主要宗旨的“文艺学”形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超越学派畛域,形成第三种形态即“跨文化诗学”。第一节历史积淀:古代朴素的文学比较 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三、古代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四、古代朝鲜人和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一、古代欧洲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1 古希腊2 欧洲

3、中世纪 教会一元化的统治3 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前期欧洲的比较文学意识有所萌生 但丁论俗语二、古代阿拉伯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一)伊本 阿布德 朗比 珍奇的串珠(二)伊本萨拉姆名诗人的品级“诗歌是一个民族的旗帜。没有其他作品比诗歌这面旗帜更显著了。”(三)阿拉伯帝国中期(阿拔斯王朝前期) 舒币主义思潮舒币主义思潮反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 伊本伊本 阿布德阿布德 朗比朗比 珍奇的串珠珍奇的串珠阿拉伯文化优越论者查希兹修辞与释义查希兹修辞与释义三、古代中国人和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一)古代中国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中国的汉语言文学是世界上最为源远流长的文学体系之一,由于汉文学自身的先进性与

4、保守性,长期以来,汉文学以外的外来文学,很少能够引起中国文学家与研究者的注意,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属于中外文学比较的文字材料极为罕见。 中国古代真正的跨文化的文学比较,是在翻译印度佛经经典翻译印度佛经经典的过程中发生的。在佛经翻译过程中,一些翻译家在中印的比较中,看出了印度文章、印度文学不同于中国的一些特点,并且提出了有关译学理论的主张及中印文学不同特征的一些看法。三国三国 吴国吴国 支谦支谦 法句经序法句经序 “诸佛典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东晋东晋 道安道安 “五失本” “三不易”“五失本” : 汉语汉语微言大义,以一当十。汉语文学的审美

5、,言简意赅、含蓄蕴微言大义,以一当十。汉语文学的审美,言简意赅、含蓄蕴藉。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印度佛经印度佛经(“口传文学口传文学”)冗长拖沓、重复再三、不厌其烦。)冗长拖沓、重复再三、不厌其烦。 印度佛经在被翻译成汉语时,汉人觉得过于啰嗦,所以按照汉语习惯,该删印度佛经在被翻译成汉语时,汉人觉得过于啰嗦,所以按照汉语习惯,该删就删,可是删了之后就会就删,可是删了之后就会失本。失本。 道安的“五失本”,从中印文学的比较出发,论述了佛经翻译过程中那些虽不理想、但又迫不得已的、可以容许的“失本”的情况。这既是佛经翻译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的总结,也

6、是中印文学比较论。 道安的“五失本”的理论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中印文学比较研究的滥觞。鸠摩罗什鸠摩罗什 佛经文体佛经文体 在魏晋时期的佛经翻译中,还形成了名曰“格译”的法则。 所谓“格译格译”,就是把佛经中的概念与中国古籍中的同类概念加以印证、比附与阐发。 (二)古代印度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讲“种姓”不讲“民族” 一个民族重视自己传统,说明它的文化环境更为封闭。在丰富的印度文学遗产中,几乎看不到比较文学的痕迹。(二)古代日本人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意识 日本日本 本居宣长本居宣长 这种中日两国比较论, 流露出强烈的大和民族 主义,其结论虽颇有参 考价值,但也有相当的 主观性。第二节学科先声:近代

7、“比较文学批评”和 “ 世 界 文 学 观 ” 的 形 成 什么叫做 文学批评? 什么叫做 比较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对作品进行主观鉴赏式的评价,分析,并不对作品做精确的实证研究。 比较文学批评比较文学批评(亦可称为 比较文学评论)是文学批评的其中一个形态,是指运用跨文化的比较方法所从事的文学批评,这种批评形态多见于近代欧洲。比较文学批评在欧洲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结:比较文学的学科先声,发端于批评形态,然后由比较文学批评最终上升到比较文学研究,这是比较文学两个基本的阶段。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后,随着各民族书面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各国文学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文学批

8、评中自然而然地、普遍地采用了跨国度的比较方法,形成了“比较文学批评”这样一种批评形态。19世纪后东方各国文学批评也开始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展开比较文学批评。 另一方面,比较文学批评的广泛运用和东西方各国文学之间日益形成的关联,催生了人类文学一体化与“世界文学”的观念。 总结:“比较文学批评”的展开与“世界文学”观念的产生,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及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先声。一、欧洲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比较文学批评 (一)12-15世纪 文艺复兴前后 (二)18世纪 启蒙运动时期 伏尔泰 风俗论 论史诗 莱辛 汉堡剧评伏尔泰 风俗论(论世界各国的风俗与精神) 开文明史研究的、综合研究的、宏观研究的先河。

9、伏尔泰论史诗莱辛 汉堡剧评 从比较文学学术史的角度看,这本书是一部跨国度的戏剧评论集。莱辛对上演的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戏剧,都做了具体的评论,在评论中常常自然而然地运用比较的方法。 莱辛 汉堡剧评既具有极强的欧洲文学连带感,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学意识;既具有排斥不良外来影响的鲜明而坚定的态度,也具有吸收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学的殷切之情与包容之心。这种矛盾统一的文化立场,正是比较文学应有的文化立场,对后来的比较文学批评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二、欧洲浪漫主义时代的比较文学批评 德国 施莱格尔 古今文学史 法国 斯达尔夫人 论文学 德意志论德国 施莱格尔 古今文学史 宏观把握 宏观把握有助于在

10、总体上把握民族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 任何民族的特点都在一个大的系统中显示出来,在与别的民族的比较中呈现出来。 “反衬”式的比较方法法国 斯达尔夫人 论文学(1800)和德意志论(1813)两部著作,全面地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欧洲文学的范围内,对当时欧洲的文学大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文学,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评论与研究,堪称欧洲近代比较文学学术史上最为系统的比较文学批评著作。论文学 南欧 北欧 南方文学 北方文学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地理气候决定论 只有对这两个国家进行集体性的、现实的比较,才能弄清楚为什么它们难于相互了解。 斯达尔夫人的比较文学评论,是在比较文学学科没有成立之前的、最为系统的

11、、最为深入地文本形态,也是欧洲的“比较文学评论”向19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的过渡形态,在比较文学的学科系谱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位置。三、近代亚洲的比较文学批评 东方各国从传统社会发展到近代社会的进程大大落后于西方,“近代化”的进程大约开始于18世纪末,而大体结束于20世纪初,前后约有一百多年。 近代亚洲文学批评 特点: 普遍援引西方的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解读本国作品,解释文学现象,拿西方的各种主义、思想来解读、阐发本国的东西。 举例 坪内逍遥 小说神髓(1885) 日本近代文学评论史上最早、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最能体现日本近代比较文学批评的特色的成果。 高山林次郎(高山樗牛)批评及其方法 提

12、出文学批评的三种方法, 一是“历史的”, 二是“审美的”, 三是“比照的”。四、“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 “世界历史”观念 “世界文学”观念“世界历史”观念意大利 维柯 新科学(1725)“各民族在他们的文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守十一个三位一体的规律。”德国戈特弗里德 赫尔德 人类历史哲学要义“世界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诗的时代(童年)、散文时代(青壮年)、哲学时代(成熟时期)”“世界文学”观念 法国 马约瑟 翻译赵氏孤儿 歌德谈话录 东方文学进入欧洲文学家的视野,为他们冲破欧洲中心论,形成“世界文学”的观念奠定了基础。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东西方各国的交往日益密切的情况下,欧洲“世界文学”观念已经变

13、得颇为清晰了。 举例:第三节学科成立:理论建构与学派形成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四、梵第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一、比较文学“学院化”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展开 比较文学走上“学院化”,并且由“比较文学批评”转化为“比较文学研究”,只有这样,比较文学才能成为一个学科。二、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与学科理论的初步建构 比较文学学术化过程中的里程碑波斯奈特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学术史上第一部直接以“比较文学”为书名的学科理论专著。 第一编 前言 第二编 氏族文学 第三编 城邦文学 第四编 国家文学 第五编

14、世界文学 氏族社会城邦社会民族国家各民族广泛联系 氏族文学城邦文学民族文学世界文学结论:文学从属于社会历史发展、文学只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精神投射。三、维谢洛夫斯基与俄罗斯的“历史诗学” 俄罗斯最早将“东方”作为一个区域整体进行比较研究,对东方文学研究也最有成效,弥补了欧洲比较文学中长期存在的“西欧中心论”的偏颇。 与西欧的比较文学相比,俄罗斯比较文学的特征,在于其东西方文学基本平衡的全球文学视野,在于其兼收并蓄的综合性与整合性,凭着这一优势,俄罗斯的比较文学努力走出自己的路。 他们一方面十分关注西欧的“比较文学”的动态,借鉴西欧比较文学的成果与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与西欧的“比较文学”保持距

15、离,他们在研究实践中大量运用比较的方法,但他们并非无条件接受比较文学“这一概念,而是对这个概念进行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所谓”历史诗学“的学科理念。 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四、梵第根(重点)与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完成 比较文学在学科理论上进入系统化、体系化和成熟状态,主要是在法国完成的。 19世纪之前法国比较文学批评的发达,为法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系统建构准备了条件。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法国的文学研究者,十分重视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文学,由此产生了”文学史“研究这样一种文学研究的方式。而作为一门学科的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就是从法国文学史研究中脱胎而出的。在这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影响最大的是

16、法国文学史家、巴黎大学教授居斯塔夫居斯塔夫 朗松朗松(1857-1934)。法国 朗松 朗松文论选 1.朗松认为文学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文学史的方法“主要就是历史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文学史的研究就是要“尽可能找出最大量的通过验证的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强调文献资料重要性,但文学史不是文学批评,应当尽可能将那些“印象式批评”、“专断主义批评”等主观的东西剔除出去。 2.朗松还认为:写历史就要有“历史感”,“历史感”就是“差别感”,文学史研究就是要研究作家作品的“独创性”,要研究“独创性”,就要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没有比较,何来差异,何来独特性?)朗松的影响: 朗松的法国文学史研究以及系统的理

17、论主张,对法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的关于文学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研究一部分的观点,关于文学史研究要尽可能剔除主观的印象式文学批评的观点,与后来梵第根等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范畴的界定、对比较文学摆脱“文学批评”而定位于可证实的“国际文学交流史研究”,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法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系统建构,是以梵第根在1931年出版的比较文学论为标志的。梵第根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界定: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总之,“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梵第根的这种界定在比较文学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比较文学”具备了“科学”的性质,并有理由、有资格成为一门“学科”。梵第根提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 “本质地研究多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国际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即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学传播到另一个国家的史实的梳理。 他还进一步为这种国际间的文学关系的研究确立了三个要素或三个联系点,即: 放送者 接受者 传递者梵第根强调:比较文学的价值观 比较文学的价值观与国别文学价值观不同。 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