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_第1页
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_第2页
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_第3页
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_第4页
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    王晓庆摘要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化发展,如何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如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市场,尚有待深入研究。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才能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达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关联创新创业下推进的职业教育改革。关键词创新;多维主体;实践研究g642a1671-5918(2019)07-0018-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08本刊网址http:/伴随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提升内涵、创新人才、校

2、企合作的发展阶段后,政府、社会、市场、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进而聚焦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价值上。一、创新驱动下特色研究可行性随着创新创业的深化发展,如何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如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市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中提出“创新发展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

3、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6月2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推广创业导师制,深化产教融合,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实践是创新之源,破冰举措一改原“以量谋大”?现“以质图强”,职业教育发展更要注重创新、内涵、持续、特色。足以说明:推进创新多元教学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教学管理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创业就业实践等还是有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必

4、要性的。二、职业教育瓶颈从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来看,均处于办学尴尬层面。虽生源稳定但模式陈旧,虽教师在教、学生在学,但与岗位所需、职业所用之间的瓶颈长期持续存在。在创新发展的国家和地方各政策影响下,各院校纷纷也进行了所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改革,但力不从心,无奈下基本浮于形式,并没有彰显内涵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定基本偏“临摹仿效“闭门造车”“望梅止渴“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诸多专任教师受到自身实践锻炼、职业素养的限制,苦于“井底之蛙”而无“现身说法”的技能展现,仅是敷衍、勉强过得去,教学设计虽有所变化,但还是偏讲清那些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坟墓”长期存在。近年来虽然一

5、直也在倡导“双师型”教师、“双证书”学生、“零距离”就业,但尚存在观念的不创新、结构的不合理、制度的不完善、管理的不到位,与社会的选人用人“碰撞”时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和较大的差距。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高职教育也在创新实践中,但并没有真正缩小“教?学?做?用?供?求”的矛盾,教师原地故步自封,学生接触专业:论听似是而非,论说一问三不知,论做无从下手的局面。因此对教学主体进行优化创新研究是必然需求。三、创新驱动下多维教学主体实践研究优化教学主体,是专业建设、办学实力、人才培养、创业就业、资源整合的需要,是在专任教师缺乏实践技能、缺乏“领头羊”、缺乏科研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充电”更新和高职学生缺

6、乏职业操守、缺乏學习动力、缺乏自我约束、缺乏专业能力、缺乏社会能力、缺乏方法能力、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下深层次思考的需要。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改革,打造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整合市场资源,优化教学主体,实施动态激励,搭建发展平台,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才能让学生们切实学以致用,岗证合一,最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创新多维教学主体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高素质师资,只有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才能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突出办学水平与特色,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支创新型的专业教学主体。1.“双师”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要求“双师”指具有讲师(

7、或以上)职称,又具备相关条件的专任教师,强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实践经历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结合我院专业双师队伍现状,尚处于内部松散型,虽35-45岁的教师比例大,但副高以上职称缺乏;职业资格证书以初中级为多,高级和注册较少;由于师生比高,大多精力疲于应付一线教学,没有完全符合要求的一线专业实践经历。2.“双带”专业带头人即“名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术带头人即“名学”“领头羊”,在学术上是无可置疑的行家里手、学科领袖。雄厚的专业能力+很强的人格魅力=强大的团队。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尤其是专业的特色建设上。3.“双元”借鉴德国的

8、职业教育模式,将“企业元”与“学院元”价值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达到“1+1>2”的良好效果。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倡导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项目化教学,离不开理论体系,更需要企业的实践锻炼、指导和参与。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同,只有资源整合、利益整合“双元”融合。4.“双岗”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推动专业教学团队走向多样化和社会化“双岗”成为必然趋势。教学之余,融于企业、行業的业务角色中,既提高岗位实践操作能力,也保证实时动态的与业务处理保持一致性,提升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5.“双优”在校内是优秀的“教师职业人”,到企业是优秀的“专业职业人”,这就要求应掌握先进的职教理念,拥有

9、较高的职教能力;并熟悉业务流程,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6.“双课堂”理论课堂和实训课堂的双重把握。课证融合.学岗一体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对接,实施精细化管理,扩大个性化教学平台,构建岗证素能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7.“双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步提高才是优秀的教学主体的标准。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还是重教学轻科研的状态,无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空间。8.“双协同”“协同教学之父”美国华盛顿大学夏普林教授指出协同教学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应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新和突破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市场变化规律,要求教学主体进行校内、校外协同;教学、科研协同

10、。(二)进一步创新多维教学主体的建议1.建立师资培养培训机制,提高整体实力(1)提升博士研究生、教授、高级职业资格、注册职业资格、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课程名师,发挥引导和辐射作用。(2)建立周期性轮回锻炼机制,双岗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构建更宽泛的专业基础,更换思维模式。(3)激励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及相关的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水平同时锻炼师资。组织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在应用上达到与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匹配的能力要求。()“老、中、青、“传、帮、带”梯队建设,实现递进渐入式培养“三军”(学术带头人为主力军、骨干教师为生力军,青年教师为后备军)架构合理。(5)师资团队混编建设:以项

11、目式管理团队,采用课程负责制,通过项目做研究,注重实效性和价值体现,将工作效能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强调危机意识,促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2.深化教学体制,加强“进阶式”“项目式”“课题式“团队式”课程建设(1)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岗位情境、角色扮演、分工协作、体验分享、社会实践等灵活的教学手段、模式,打破教师、教材、教室固化的三中心。由传授者更多的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咨询者、辅助者、倾听者、启发者、评论者。(2)“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围绕业务技能主线,面向工作任务,进行解构、重构、整合、序化,打破“各自为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3)“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施“

12、支持模式“分享模式”,创新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共建集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形成实践网络体系,实现教学与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全面提升主体的综合职业素质。3.以研促改机制,提升教科研水平(1)积极申报教科研,通过各级课题立项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将最新研究成果做学术讲座进行交流,带动本专业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2)注重沟通交流,参与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师资培训班,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3)加大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室一团队、一队一精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内外资源

13、共享。4.重点建设保障机制(1)创造人、财、物等各种条件:资金保障、信息平台、包装推销“走出去”,宽见识,善交流,促提高,来带动专业整体师资水平(2)内部整合,成员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技能经验,相互协作,在有限师资下提升整体效能,关联合作,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挖掘持续创新能力。5.促进可持续发展机制(1)聘请高职称的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的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人才库,作为课程的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技能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2)以“生本”“设计”“趣味”为主体驱动机制,以“项目”“竞赛“平台”为协同驱动机制创新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启发、引导、讨论

14、、自学、合作式,实现自主化、个性化。(3)加大服务社会、行业、企业的业务范围,提供咨询、讲学、指导,进一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近距离走向社会、企业、创业。6.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遵循全面、公正、合理原则,采用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等来全方位全视角评价教学质量。对人员匹配可以采用swot分析,教学水平可以使用360度全面评价,对于服务社会的质量可以使用行为锚定法等。综上所述,大市场铸就大教育,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才能有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多维教学主体的特色实践研究,达到优化人才培养质量,高效促进创新创业下推进的职业教育改革。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eb/ol.中国政府网,2014-5-2.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