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控制测量_第1页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_第2页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_第3页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_第4页
铁路施工控制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编著李学仕订购此书:内容提要本书从测量基础理论开始,讲述普速和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所涉及的主要测量工 作任务、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测量基础知识、测量误差与平差基础、线路测 量、高程测量、边角网测量、GPS网测量和隧道、桥涵的控制测量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并配合工程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GSP介绍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了作者多年在工程测量技术领域中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开发成果。本书可作为铁路工程施工单位现场测量工程师、测量主管技师和测量人员学习、 查阅和提高的工具书,也可作为非测量专业毕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走上测量主管岗位的培训、入门、快速上手的材料,还可作为各大中专

2、院校测量专业的参考书。、/. 刖言第1章测量基础1.1铁路施工控制测量概述1.1.1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目的和意义1.1.2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与手段1.2测量参考系1.2.1椭球体与空间直角坐标系1.2.2平面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1.2.3高程系统1.3测量基本术语和数学公式1.3.1方位角与坐标增量1.3.2导线计算1.3.3闭合差计算1.4主要测量方法1.4.1水准测量1.4.2角度距离测量1.4.3GPS测量1.5测量误差与平差1.5.1误差概念1.5.2中误差与限差1.5.3方差与权1.5.4方差传播1.5.5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原理1.5.6附有条件的坐标平差方法1.6实用计算1.6.1

3、坐标转换1.6.2面积和土方测量第2章线路测量2.1线路元素及其计算2.1.1线路兀素2.1.2曲线要素2.1.3线路里程2.2铁路线路设计参数2.2.1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参数2.2.2曲线半径2.2.3缓和曲线2.2.4夹直线2.2.5线间距2.2.6轨道超高2.3线路坐标计算2.3.1直线段2.3.2圆曲线段2.3.3缓和曲线段2.3.4边桩坐标2.4中桩里程反算2.4.1直线段2.4.2圆曲线段2.4.3缓和曲线段2.5 纵坡高程计算2.5.1 竖曲线2.5.2 纵坡高程计算2.6 曲线放样计算2.6.1 极坐标法放样计算2.7 路基边坡放样计算第3章高程测量3.1 水准测量精度等级3.

4、2 水准点选埋3.2.13.2.2水准点点位要求 水准点埋设标准3.3水准测量仪器3.3.1常见仪器3.3.2仪器检校方法3.4几何水准测量方法3.4.1测量与高差计算方法3.4.2测站技术要求与限差3.4.3测量误差与控制3.5三角高程测量方法3.5.1测量与高差计算方法3.5.2测站技术要求与限差3.5.3测量误差与控制3.6水准测量质量检查3.6.1往返测量不符值3.6.2闭合差3.6.3重测规定3.7水准网平差3.7.1误差方程3.7.2测量定权3.7.3解算咼程3.7.4单位权中误差3.7.5咼程、咼差中误差3.8水准网复测3.8.1复测技术设计3.8.2比较内容与指标3.8.3提交

5、成果内容3.9水准加密测量3.9.1测量方法3.9.2数据处理方法3.9.3提交成果内容3.10CPIII网高程测量3.10.1测量网形3.10.2数据处理方法3.11沉降观测3.11.1变形点布置3.11.2观测方法3.11.3数据处理方法第4章边角网测量4.1 测量方法4.2 测量仪器4.2.1 常见测量仪器422检校方法4.3 测量精度等级4.4 导线点选埋4.4.1导线点点位要求4.4.2埋设标准4.5观测方法4.5.1角度测量与技术要求4.5.2距离测量与技术要求4.5.3重测规定4.6数据预处理4.6.1距离改化计算4.6.2方向改化计算4.7测量质量检查4.8平面网平差处理4.8

6、.1误差方程4.8.2定权4.8.3方差估计4.8.4坐标误差4.9检测与复测4.9.1测量方法4.9.2检测结果分析4.9.3复测数据处理4.9.4复测分析比较内容4.9.5提交复测成果4.10平面网加密测量4.10.1测量方法4.10.2数据处理4.10.3提交成果内容4.11CPIII网测量4.11.1测量网形结构4.11.2测量方法4.11.3主要精度指标4.11.4质量检查4.11.5网平差第5章GPS网测量5.1测量误差与控制5.2测量精度5.3测量仪器选用与检定5.4测量数据处理流程5.5相对疋位测量技术设计5.5.1 基准设计5.5.2 组网5.6测量实施5.6.1星历预报5.

7、6.2调度计划5.6.3测量观测与技术要求5.7 基线解算5.7.1 解算软件5.7.2 解算要求5.8 质量控制5.8.1 重复基线检查5.8.2闭合差检查5.9平差处理5.9.1平差模式5.9.2无约束平差处理5.9.3约束平差处理5.10复测处理5.10.1测量技术设计5.10.2数据处理5.10.3复测分析比较内容5.10.4提交复测成果5.11加密测量5.11.1测量方法5.11.2数据处理5.11.3提交加密成果5.12RTK测量5.12.1测量原理5.12.2参数转换5.12.3测量设计5.12.4注意事项第6章隧道测量6.1贯通误差6.2测量设计方法6.3隧道独立网建立方法6.

8、4洞外控制网布设641 般原则642 洞口 GPS子网布设643 困难条件下 GPS网布设6.5洞内导线布设6.5.1 一般原则6.5.2 洞口测站的测量6.5.3 洞内陀螺方位测量6.6洞口子网检测方法6.7洞外水准复测6.8斜井底导线处理6.9隧道贯通测量6.9.1 贯通误差测量方法6.9.2 贯通误差调整方法6.10 隧道放样测量6.10.1 炮孔放样6.10.2 台车控制6.11隧道断面测量第7章桥涵测量7.1概述7.2旱桥控制网测量7.3跨河水准测量7.4桥基础放样测量7.4.1桩孔放样与检查7.4.2承台放样与检查7.4.3墩身放样与检查附录参考文献第1章测量基础1.1铁路施工控制

9、测量概述1.1.1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目的和意义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铁路工程建筑物必须按设计要求用测量方法准确放设到 地球表面,测设的依据和基础就是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我国现代铁路工程测量平面采用工程独立控制网,按精度等级和功能划分为框架网(CPO)、基础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CPII)和轨道控制网(CPIII),高程采用1985 国家高程系。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满足三网合一的要求,即铁路所有建筑物位置均采用相同的基准点起算,在铁路生命周期(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各阶段)中平面高程坐标系统 保持一致不变(的基准和尺度),各级控制网的精度协调统一

10、。因此在铁路施工阶段采用的测量控制网仍与勘测设计和运营维护阶段相同。因为勘测设计阶段建立起的测量控制网在施工阶段才能够逐步趋于稳定,同时在工程施工阶段, 控制网(点)也会受到施工的较大干扰与破坏,为保持施工阶段的控制网与勘测设计阶段统一、并维持稳定,应全面和局部、定期和不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与增补;为满足施工测量需要适当加密控制网;为满足特殊工程的施工需要建立更高精度的独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进行线路中线及建筑物控制放样和变形观测,这些工作就是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的质量直接反映在铁路工程成品质量上,施工控制测量是实现建筑物定位的基础,又是保证设计图纸落实到地面的关键工序,

11、 还是铁路后续运营维护基准的延续 衔接和提供者。因此做好铁路工程施工控制测量工作是至关重要的。1.1.2铁路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与手段在铁路工程开工建设初期,由勘测设计单位将铁路测量控制网及成果移交给施工单位后,施工单位应及时组织一次全面复测,以对勘测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网中发生位移、破坏的控制点进行恢复、增补,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对控制网进行必要的加密。在此基础上进行铁路征地界放样、桥涵、隧道的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当桥梁、隧道需要更高精度的控制网时, 依据基础控制网 CPI建立相应的独立工程施工控制网。 随隧道掘进、 依据洞外控制网而进行洞内导线控制测量,炮孔、台车等控制,隧道断面超欠测量

12、控制;桥 梁桩基础、承台、墩身、垫石位置控制测量,现浇连续梁线型、挠度或沉降变形控制测量; 以及桥梁、隧道、路基等沉降、变形观测和监控量测等。施工过程中,一般每612个月对控制网进行一次复测,以监测控制网的稳定或变形情况,并及时进行增补。当进行线上工程轨道施工前,应再一次对基础控制网CPI、线路控制网 CPII进行一次全面复测或加密,满足轨道控制网建网要求后建立轨道控制网CPIII,在此基础上进行轨道铺设安装测量。轨道工程施工、竣工移交前应对CPIII网进行不定期局部或全面复测,以保证轨道工程的精度满足要求。目前,平面网测量长距离(如500m以上)首选全球卫星定位测量,中短距离(600m以下)

13、多采用全站仪角度距离测量方式。高程网以几何水测准仪测量为主,在特殊地段(跨 河、海、沟、上桥等)或项目( CPIII网、轨道网)还可以用全站仪按精密光电三角高程测 量方法进行,GPS高程测量目前还限于四等以下等级测量中。特长隧道工程中还有采用高 精度陀螺方位测量定向的方法。铁路施工控制测量数据处理一般仍以平面和高程分开独立处理为主,CPIII网也可按三维方式处理。铁路工程测量数据处理量大、复杂、繁琐,现场施工测量可用手工计算处理即 可,控制测量主要采用软件进行。所有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必须经过相关主管部门鉴定。目前铁路工程中应用的测量软件主要有:武大科傻地面控制网平差软件和GPS平差软件、清华三维

14、平差软件、同济大学平差软件、西南交大平差软件,中铁二局工程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GSP)等,CPIII网专用软件有中铁一、二、三、四设计院研制的软件(要求通过铁道部鉴定)。1.2测量参考系测量的目的是确定空间中点与点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而形成点线面之间的相对关系。距离测量就是确定两点之间的长度,如从A点到B点的长度;角度测量就是确定以某个点为圆心,另两个点到圆心径向间的夹角大小,如从OA直线方向到OB直线方向间的夹角;高程测量实际是高差测量,确定两点在垂直面上的距离,如从A点沿竖直方向到 B点的距离,实际代表A点所在水平面到 B点所在水平面的距离。这些测量值,都是相对值,也就是说 测量总是有参照

15、物的,是基于某个基准(基准点、基准线和基准面)的数值。基于某基准建立一种表示空间点之间的相对关系,叫做坐标(参考)系。所有空间点的 位置,可以用坐标的形式方便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每一个坐标都与空间中的每一个点唯一对应。点的位置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坐标系也可以有多种,坐标系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坐标系有地心空间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平面坐标系、高程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的坐标不能混用。通常为便于计算,我们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用测量数据的,因此在计算或使用点的坐标时,需要把其他非平面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到平面坐标系中。小范围的测量如10km2内,可以把地球表面看作是个平面,以平面为参考面进行测量; 稍

16、大面积的测量100km2内,则需要把地球看作一个圆,在圆表面进行测量;更大范围(如 上几百公里或全球范围)的测量,则必须采用更接近于地球的实际形状即地球椭球作参考。铁路工程测量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然而地球表面极不规则,地球内部物质复杂、 分布不均匀,使得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需要从地面转换到标准地球(椭球)面,然后再转换到平 面坐标系所在的平面上,才能方便日常使用。1.2.1椭球体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为更好表示地球实际形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通过地面测量手段建立有不同的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数和参心坐标系,适应当时和当地的局部测量工作,如我国采用的 54北京坐标系(前苏联大地坐标系的延展)和 19

17、80西安坐标系。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利 用天文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和全球卫星测量技术,代表地球形状的椭球参数不断修正、 完 获得了总地球椭球(地球椭球)参数和建立了地心坐标系,以适应全球性的测量工作,如WGS 84坐标系(GPS测量使用),我国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目前铁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几种椭球和主要参数摘录如表1-1。表1-1椭球体名称椭球长半轴a ( m)扁率a备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63782451/298.31954年北京坐标系应用1975国际椭球体63781401/ 298.2571980国家坐标系应用WGS 84椭球体63781371/298.257 223 5

18、63GPS测量应用CGCS2000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椭 球体63781371/298.257 222 101我国规定从2008年7月1日起使用椭球体为椭圆绕短半轴旋转形成的几何形体。椭圆的形状根据长半轴a与短半轴b、扁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的椭球主要参率a中任意两个参数即可计算出椭圆的其他任意参数。数和几何关系如下:Z图1-1Ya _ b扁率(式1-1)a第一偏心率e二上(式1-2)a第二偏心率 e二上里 (式1-3)b地球椭球(WGS 84椭球、CGCS2000椭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轴指向地球的自转轴方向(近似北极),X轴在赤道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面(与赤道面相交线即零子午线

19、、本初子午线)与赤道面的交点,Y轴与X、Z轴形成右手系。CGCS2000椭球与 WGS-84椭球非常接近,椭球形状仅在扁率上有微小差异df,据称“df不引起大地经度变化”;"df引起大地纬度的变化范围为 00.105mm”;“ df引起大地高 的变化范围为00.105mm”; “在当前的测量精度水平,即坐标测量精度1mm,由参考椭球的扁率差异引起同一点在两坐标系内的坐标变化可以忽略”,即“ CGCS2000和WGS 84(G1150)在坐标系的实现精度范围内是一致的”。1.2.2平面坐标系及独立坐标系1.2.2.1大地坐标系(经纬度)地面上一点P可以用大地坐标(B, L , H)表示

20、,所在子午面与零子午面间的夹角为经 度L,夹角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过 P点的椭球法线与赤道面的夹角为纬度B,夹角向北为正;P点沿法线方向到椭球面的距离为大地高H。图1-2地心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的计算公式:-a e2 cos2 二Z + a e2 sin B / J1 e2 B = arctanL = arcta n(式 1-4)XX2 Y2H =-NcosB式中 丁 - arctan, JX2+Y2 J1e2a(式 1-5)N<1 - e sin B大地坐标转换为地心坐标的计算公式:X =(N +H)cosBs inL(式 1-6)Y = (N H) cos B cos LZ 二N(1

21、-e2) HsinB1.222高斯平面坐标系投影方法日常测量使用的坐标为直角坐标, 在椭球面上的坐标需要投影到平面上, 投影方式多种 多样。我国采用的是高斯正形投影将椭球面坐标投影到平面上,具体投影过程:由椭圆柱套住椭球并在中央子午线处相切, 将椭球上的点投影到椭圆球柱上, 然后展开椭圆柱。 椭球面 上的角度与投影后的角度保持不变。高斯平面坐标系的 X轴就是椭圆柱与椭球相切的经线(中央子午线),向北为正;椭圆柱与赤道的交线为 Y轴方向,向东为正。数学中坐标系的 X轴与Y轴和测量坐标轴恰恰相 反,即右原点相冋X测量=丫数学,丫测量=X数学。国家标准地图投影按经度差3°、6°从

22、0。子午线由西往东进行坐标带分带(地图分幅),在我国6°带坐标带从12带138带(坐标系)。高斯坐标系中的 X坐标(纵坐标、南 北向)从赤道起算,总是为正值,丫坐标(横坐标、东西向)做中央子午线以西(左侧)为负值;为避免出现负值,在 Y坐标中加上500000m。同时为方便起见在 Y坐标前加上坐标带 号,女口 Y= 19345000,表示19带(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111 ° )坐标,距离中央子午线 的距离为西侧155000m (即实际坐标为一155000m) o由大地坐标转换到高斯平面坐标的计算公式如下:I2|4ll3224N si nBcosBN sin B

23、cos B(5t 94 )4l6+720Nsin Bcos5B(61 - 58t2 t4)(式 1-7)y = Nl cosB cos3 B(1 t22)6l5+12052422 2N cos B(5 -18t t 14-58 t )式中I二L - L0, Lo为中央子午线经度。t =ta n B(式 1-8)=e'cosB(式 1-9)1111X = a0Ba2 sin2Ba4 sin4Ba6 sin6Ba8 sin8B24681 3535a0 二 m0 m2m4 m6m82 8161281 1157a2m2m4m6m82 23216137a4 二 m4m6m8816321+ 1a6

24、m6m832161a8m8128(式 1-10)m°=a(1 -e2)3 2m2e2m°5 2m4em247 2m6e6m49 2m8e8m6或按下述公式计算式中Xbol 4Nt cos2 BNt cos4 B(5-t2 9 2 4 4 )224l2l6+720l8246+Nt cos B(1385 3111t +543t -t )+.40320Ntcos6B(61-58t2 t4270 2 -330t2 2)i3l322y =IN cosB N cos B(1 -t )6l5l524222N cos B(5 -18t t 14-58t)120l7 N5040cos7 B(

25、61 -479t2179t4 -tj .=b0(B b1 sin 2B b2 sin 4B b3 sin 6B b4 sin8B)a b 12(1n2439 3nn -21615 215 4二 一 n -一 n163235 3105n+48256315 4-n512a -bbib3n5b2b4丄n4)6435n32n a +b由高斯平面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的计算公式如下:B =Bf2Mky2 為(5 3t3 2一9"(式 1-11)tf24-?20M7(61 90tf 45tf)y6lN f cosBf1y 6N 3 cosBf(1 2t2 2)y3(式 1-12)+ 15120Nf

26、cosBf(5 28t2 24t2 6 2 8t2 2)y5式中Bf =或按下述公式进行计算:t f22t f22224244B =Bf -2 (1 f )y - 2(5 3tf 6 f -6tf f -3 f -9tf f )ytfN f24 Nftf一时(61 90t2 45t4 107 2 "62t2 2占 2)y6242688 (1385 +3633tf +4095tf +107* f +1575tf)y 40320Nf NfcosBf y-6N3cosBf(1 2t2 2)y31120N:cosBf(5 28t:24t:6 2 8t2 2)y515040 N 7 cos B

27、 f1-13)式中,Bf = x c1 sin2X c2 sin4X c3 sin6X c4 sin8X327 3 269 5n nn23251221 255 4n - n1632151 3417 5nn961281097 4n(61 662t: 1320t: 720t;)y7CiC2C3C45121.2.2.3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1)投影变形与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建立方法高斯平面坐标系由于受到投影变形影响,图上的角度虽然没有变形,但长度投影到椭球表面上(除中央子午线上的长度)变长了,在地面实测距离与图上距离之间会有差异,距离 中央子午线越远,长度变形越大,在投影带边缘十分明显。同时,铁路工程多

28、为带状延伸,由于我国地形的特殊,常常遇到高差起伏变化较大的情 况,实地测量的距离,往往与图上的距离不符。为了施工方便和精密测量的需要,必须控制投影变形的影响,因此在铁路工程中还常常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使得实地测量(假设没有测量误差)的距离与图上的距离较差(投影变 形)尽量小,要求一般铁路工程满足投影变形值不大于25mnZ km高速铁路工程投影变形值不大于10mm/km采用的方法一般是改变投影面高程及改变中央子午线的位置,这种方法称 为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中央子午线)高斯正形投影。(2)工程独立坐标系计算方法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仍然采用高斯投影的方法,只是将椭球长半轴进行放大,保持椭 球的扁率

29、、地心及坐标轴指向不变,选择适当的中央子午线,然后按照常规高斯投影方法进行计算。a的基础上加上投影面大地Hm高的方椭球长半轴放大一般采用直接在原椭球长半轴法实现,即a =aoH m(式 1-14)。也可以根据测区平均纬度Bm、平均高程异常Z进行计算:a = a0a。(式 1-15)N =J - e2si门2 Bm其中平均高程异常Z取测区高程点的高程异常平均值,高程异常值为H - H正常高(3)施工独立坐标系建立小型的独立工程或高精度大型工程施工时,也可以采用施工独立坐标系,其坐标原点 的坐标值可以自由设定, 坐标轴方向可以自由设定,坐标系的尺度根据施工测量方便确定。比如,直线桥梁以桥轴线为 X

30、轴,里程增加方向为正向,以桥轴线上某点的里程为X坐标起算值,Y轴与X轴垂直,X轴正向的右侧 Y为正,以墩顶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即 以桥梁墩顶平均高程面测量的距离确定尺度);直线隧道以隧道轴线为 X轴,里程增加方向为正向,以隧道轴线某点的里程为X坐标起算,以隧道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即以隧道平均高程面的距离测量值确定尺度)。这样,测量点的 X坐标即为里程值,Y坐标为横向偏离中线的距离,可以非常直观的知道测量点的具体位置状态;同时测量的平距一般不用 进行高程投影和高斯投影改算即可直接使用,大大方便了施工测量。另外在线路测量中,还可以建立一种线路坐标系。1.2.3高程系统工程测量中的高程(或称海拔)通

31、过水准测量或测竖直角加测距的方法测量,是大致以平均海平面(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起算的,我国目前使用的是黄海高程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大地高是以椭球面为基准起算的,二者的关系为H正常高=H -(式1-16)Z为高程异常值,为沿着正常重力线,由似大地水准面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1.3测量基本术语和数学公式1.3.1方位角与坐标增量1.3.2导线计算 1.3.3闭合差计算1.331高差闭合差1.332角度闭合差1.3.3.3导线闭合差1.3.3.4坐标闭合差1.4主要测量方法1.4.1水准测量1.4.2角度距离测量1.4.3GPS 测量1.5测量误差与平差1.5.1误差概念1.5.2中误差与限差

32、1.5.3方差与权 1.5.4方差传播1.5.5条件平差与间接平差原理1.5.5.1条件平差1.5.5.2间接平差1.5.6附有条件的坐标平差方法1.6实用计算1.6.1坐标转换1.6.1.1平面坐标换带1.6.1.2坐标平移旋转1.6.1.3空间坐标转换1.6.2面积和土方测量1.6.2.1面积计算1.6.2.2路基土石量方计算第2章线路测量2.1线路元素及其计算2.1.1线路元素2.1.2曲线要素2.1.3线路里程2.1.3.1里程推算2.1.3.2里程断链2.2铁路线路设计参数2.2.1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参数2.2.2曲线半径2.2.3缓和曲线2.2.4夹直线2.2.5线间距 2.2.6

33、轨道超高2.6曲线放样计算2.3线路坐标计算2.3.1直线段2.3.2圆曲线段2.3.3缓和曲线段2.3.4边桩坐标2.4中桩里程反算2.4.1直线段2.4.2圆曲线段2.4.3缓和曲线段2.5纵坡高程计算2.5.1竖曲线2.5.2纵坡高程计算2.6.1极坐标法放样计算2.7路基边坡放样计算第3章高程测量3.1水准测量精度等级3.2水准点选埋3.2.1水准点点位要求3.2.2水准点埋设标准3.3水准测量仪器3.3.1常见仪器3.3.2仪器检校方法3.4几何水准测量方法3.4.1测量与高差计算方法3.4.2测站技术要求与限差3.4.3测量误差与控制3.5三角高程测量方法3.5.1测量与咼差计算方

34、法3.5.2测站技术要求与限差3.5.3测量误差与控制3.6水准测量质量检查3.6.1往返测量不符值3.6.2闭合差3.6.3重测规定3.7水准网平差3.7.1误差方程3.7.2测量定权3.7.3解算高程3.7.4单位权中误差3.7.5高程、高差中误差3.8水准网复测3.8.1复测技术设计3.8.2比较内容与指标 3.8.3提交成果内容3.9水准加密测量3.9.1测量方法3.9.2数据处理方法3.9.3提交成果内容3.10 CPIII网高程测量3.10.1测量网形3.10.2数据处理方法3.11沉降观测3.11.1变形点布置3.11.2观测方法3.11.3数据处理方法第4章边角网测量4.1测量

35、方法 4.2测量仪器4.2.1常见测量仪器4.2.2检校方法4.3测量精度等级4.4导线点选埋4.4.1导线点点位要求4.4.2埋设标准4.5观测方法4.5.1角度测量与技术要求4.5.2距离测量与技术要求4.5.3重测规定4.6.1距离改化计算4.6数据预处理4.6.2方向改化计算4.7测量质量检查4.8平面网平差处理4.8.1误差方程4.8.1.1方向误差方程4.8.1.2距离误差方程4.8.1.3方位误差方程4.8.2定权4.8.3方差估计4.8.4坐标误差4.8.4.1点位坐标误差4.8.4.2相对精度4.8.4.3点位相对误差4.9检测与复测4.9.1测量方法 4.9.2检测结果分析

36、4.9.3复测数据处理 4.9.4复测分析比较内容4.9.5提交复测成果4.10平面网加密测量4.10.1测量方法4.10.2数据处理4.10.3提交成果内容4.11 CPIII网测量4.11.1测量网形结构4.11.2测量方法4.11.3主要精度指标4.11.4质量检查第5章GPS网测量4.11.5网平差5.1测量误差与控制5.2测量精度5.3测量仪器选用与检定5.4测量数据处理流程5.5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设计5.5.1基准设计5.5.2组网5.5.2.1组网原则5.5.2.2独立基线选择5.6测量实施5.6.1星历预报5.6.2调度计划5.6.3测量观测与技术要求5.7.1解算软件5.7.2解算要求5.8质量控制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