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论文(20 届)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环境科学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摘要: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单一暴露和联合暴露方式研究两种mcs四种暴露 剂量(0.1,1,10,loopg/l )下对鱼体的免疫毒效应。结果发现,不同剂量mclr和mcrr单 一暴露都能使鲫鱼淋巴细胞发生死亡,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且mclr对 鱼体的毒性相对mcrr要更显著;mclr和mcrr复合暴露对鱼体淋巴细胞的毒性效应表 现为协同作用,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其毒性效应差异显著性也随之升高,故而鱼体的 免疫系统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控制藻毒素在水体中的复合污染。关键词

2、:微囊藻毒素;鱼类;复合毒性;study on the immune toxicity of combined cyanobacteriumtoxins on fish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through comparisoning the poison effect on fish by the different mcs, including o.lyg/l、lyg/l、lopg/l and loopg/l, discovered that after exposed lug/l mclr,

3、the mortality rate of lymphocytes was closed to the mcrr tes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mclr exposure group, the toxicity of the mcrr in duction group was relatively weak; mclr and mcrr have syn ergistic effect on fish iymphocytes results show that mclr and mcrr with o.lng/l microcystins single expos

4、ured can cause the lymphocytes death, and with the increasing toxin, it will have a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clearly, therefore ,it may affect the fish's immune system; it will produce synergy on toxic fish if the microcystins mclr and mcrr composite exposed we should st re ngthe nthe the con tr

5、ol of the composite cya no bacterial toxi ns in the water pollutio n.key words: microcystins ; fish; joint toxicity;引言1材料和方法21.1材料21.1试剂21.1.2试验鱼种21.2实验方法31.2.1淋巴细胞的提取31.2.2单一暴露的剂量效应实验31.2.3复合暴露的剂量效应实验31.3数据处理32结果32.1微囊藻毒素mclr单独暴露的细胞毒性32.2微囊藻毒素mcrr单独暴露的细胞毒性42.3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复合暴露的细胞毒 性43讨论54结论6参考文献:7

6、致谢8藻毒素复合污染对鱼体的免疫毒性研究摘要: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比较o.lpg/ls lpg/l、10|ig/ls 100pg/l几种浓度 的两种不同的mcs对鱼的毒效应,发现lug/lmclr暴露后,淋巴细胞的死亡率与 loopg/lmcrr试验组的相近;与mclr暴露组相比,mcrr诱导组的毒性相对较弱;mclr 和mcrr对鱼体淋巴细胞具有协同作用。结果表明,o.l|ig/l的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 单独暴露即可引起淋巴细胞死亡,并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故 而可能影响鱼体的免疫系统。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复合暴露会对鱼体毒性产生协同效 应,应当加

7、强控制藻毒素在水体中的复合污染。关键词:微囊藻毒素;鱼类;毒性效应;引言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其生态风险主要来自 于藻华释放的代谢产物藻毒素。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由水体中铜绿微囊藻、鱼 腥藻、颤藻等蓝藻产生的由肽合成酶复合体合成的生物活性小肽,它是细胞内毒索,在细胞 内合成,细胞破裂后释放出來并农现出毒性。其一般结构式为环(环d-丙氨酸ix赤甲 基异天冬氨酸lzadderd-异谷氨酸甲基脱氢内氨酸),x、z为2个可变的氨基酸残基。 这2个可变的l氨基酸的更替及其他氨基酸的去甲基化,衍牛出众多的毒素类型,目前已知 有七十余种不同分子

8、构型的mcs,其中最普遍、毒性较大的是mc-lr。自1878年nature 上首次报道动物由于饮用含蓝藻的源水致死以來,mcs引发的生态健康风险问题倍受国内 外关注叫图1微囊藻毒索的结构图微囊藻毒素具有水溶性,易溶丁水,甲醇或内酮,不挥发,抗ph变化,化学性质相当 稳定,从它的分了结构图可看出,由于其环状结构和间隔双键,它具冇相当的稳定性,在水 中藻壽素白然降解过程也是十分缓慢的,在去离子水小更可以保持稳定状态长达27天。此 外藻壽素有很高的耐热性,加热煮沸都不能将毒素破坏,也不能将其去除;h來水处理工艺 的混凝沉淀、过滤、加氯也不能将其去除,因此常规的饮水消毒处理不能完全消除水体中的 藻毒素

9、。早期的毒理研究表明,微囊藻壽素对动物和人体的壽效应主要表现为川:壽性,川脏是微 囊藻毒索故主要的靶器官,不同剂虽的mclr能够引起肝脏急性和亚急性损伤役其致毒 机理类似冈出酸,他们都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家畜及其他动物饮用含冇藻毒索的水后, 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 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近年来研究则发现,微囊藻毒素还具有免疫毒效应。研究表切, 微囊藻水华样品提取物能够诱导人淋巴细胞凋亡叫lankoff等(2004)报道mclr能够引 起鸡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发牛凋亡和坏死,并能够导致白细胞介素il-6 含聚增加和il-2

10、含量减少;yea等(2001)问发现mcs能够诱导淋巴细胞功能下-降,造成白 细胞介索il-2 rna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部分免疫反应的抑制被调停。对免疫毒性的研究是微 囊藻毒索毒理研究的热点。由于微囊藻毒素产生于水生生态系统,而对于存在于水生生态系统屮的鱼类,最容易遭 受微囊藻毒索危害的牛物之一。而且往往是受到多种毒索的共同作用。h前已有报道关于微 囊藻毒素单一诱导细胞毒效应"气 而对于微囊藻每素复合污染相关报道不多见。因此,对 多种微囊藻毒素对鱼体免疫系统造成的复合毒效应研究备受关注。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微囊藻毒索mclr和mcrr及其毒索复合对鲫鱼的免疫毒效应,探 讨两种微囊藻复合

11、毒素对鱼体免疫系统的损伤,并试图对其我性机理进行简单讨论,为mcs 对鱼体免疫系统的复合毒性的致毒机理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剂mclr(分子式:c49h74n10o12, mr: 995.2)和 mcrr(分子式:c49h75n13o12, mr: 1038.2) 购自美国sigma公司;fbs、rpmi1640培养基、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上海化工公司。1.1.2试验鱼种试验用鲫鱼购自浙江省水产研究所,平均体长25cm,平均体质m 250g行动活泼, 鱼鳍完整舒展,健康,实验室驯养1周后进行试验。1.2实验方法1.2.1 淋巴细胞的提取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上取鲫鱼脾脏和头肾

12、,置于25ml小烧杯屮,用磷酸缓冲液(pbs) 漂洗,至漂洗液近于澄清;用眼科剪将収出物剪成匀浆状,用适量pbs重悬,并用200 冃不锈钢网筛过滤到50ml小烧杯,制备成32ml待分离的细胞悬液;再取8根10ml无 菌试管,先分别加入4ml淋巴细胞分离液,后沿管壁缓慢加入4ml细胞悬液,注意保持 上下分层的清晰界而;4000r/min离心20min然后小心吸取液而交界处的云雾层于另一 10ml无菌试管中,再次2000r/min离心lomin去除上清液,加入适量含10%胎牛血清(fbs) 的rpmi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取少疑于倒置显微镜下进行计数;最后将细胞接种于96 孔板,保证细胞密度在1

13、06cell/mlo放置于27°c生化培养箱中培养。1.2.2 单一暴露的剂量效应实验mclr、mcrr的诱导浓度分别为0.1、1> 10、100pg/lo 2种污染物均用超纯水溶 解,诱导时间6h,每组均设6个重复孔,进行单一的污染物暴露的剂量效应研究。1.2.3 复合暴露的剂量效应实验试验设计浓度为:mclr lpg/l mcrr lpg/l, mclr 0.5|ig/l + mcrr o.5|ig/l; mclr lopg/l、mcrr 10|ig/l, mclr 5pg/l +mcrr 5|ig/lo mcs 用超纯水溶解,诱导时间为 6h, 每纽均设6个重复孔,进行复

14、合污染物暴露的剂暈效应研究。13数据处理试验以平行数据取平均值,数据以平均值+/标准羌表示,采用单侧anova(方差分 析法)进行差异性检验。2、结果2.1微囊藻毒素mclr单独暴露的细胞毒性图2微囊藻毒素mclr单独暴露的细胞毒性由图2可知鲫鱼淋巴细胞在0.1ng/l-100|ig/l的mclr暴露6h后,淋巴细胞出现明显死 亡。o.lpg/l. lpg/l、10pg/l> 100pg/l的mclr单一诱导鲫鱼淋巴细胞6h后,呈现明显的 剂量效应。可以观察,1> 10、loopg/l试验诱导组与o.lng/l诱导组差异极显著。o.lpg/l 组的死亡率不超过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

15、。100憾/1_的mclr处理下,淋巴细胞的死亡率超 过20%,儿乎为0.lpg/l组的4倍。2.2微囊藻毒素mcrr单独暴露的细胞毒性图3微囊藻毒素mcrr单独暴露的细胞毒性由图3对知鲫鱼淋巴细胞在0.1|ig/l-100ng/l的mcrr暴露6h后,淋巴细胞出现明显死 亡。0.1pg/l> 2ug/l、10pg/l. 100pg/l的mcrr单一诱导鲫鱼淋巴细胞6h后,呈现明显的 剂量效应。可以观察,1、10、loopg/l试验诱导组与o.lpg/l诱导组差异极显著。o.lpg/l 组的死亡率几乎为0,统计学分析无意义。100yg/l的mcrr处理下,淋巴细胞的死亡率接 近 15%o

16、比较图2和图3,可以得出结论:与mclr暴露组相比,mcrr诱导组的毒性相对较弱。 l|ig/lmclr暴露后,淋巴细胞的死亡率与loog/l mcrr试验组的相近。23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复合暴露的细胞毒性图4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复合眾露的细胞毒性从图4中我们可以得出:较低剂量lug/l复合暴露与单一暴嘉实验表明,将mclr与 mcrr复合暴露麻,与单独暴露相比较,细胞死亡率明显上升(pvo.o5),表明mclr和mcrr 对鱼体淋巴细胞具有协同作用;较高剂量的10pg/l处理组实验同样也表明mclr和mcrr 复合暴露导致明显的协同作用,但其秀异极显苦(pvo.ol)。3、

17、讨论近50年来,人们对单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及其环境行为进行了相当详细的研究,并取 得了许多相应的成果"役事实上,在自然界屮绝对意义的单一污染是不存在的,污染多有 伴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单个污染物的研究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作为制定坏境标 准和环境容量的依据,就显得证据不足,因此混合化合物对机体的联合作川越來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木文研究了蓝藻释放的微囊藻毒索对鲫鱼 免疫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发现mclr和mcrr复合比单一暴露毒性更人,且差异显著,而 且随着复合毒素剂量的增加,复合毒索的毒性差界极显著,说明本文研究的两种微囊藻毒索 对鲫鱼淋巴细

18、胞的损伤表现为协同作川。国内近几年相继出现了许多针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联 合毒性研究,张晖等问(2008)研究多种环境雌激素对淡水鱼联合毒性作用,表现为相加 作用;赵玉琴等側(2008)研究拟除虫菊酯和冇机磷农药对鱼类的联合作用,发现除了暴 露时间为24、48 h时氤戊菊酯与辛硫磷混配对籬鱼的毒性实验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余皆 为拮抗作用;王桂燕等(2007)研究对二氯苯和镉对草鱼的联合毒性发现随着暴露时间 的增加,对二氯苯和镉的联合毒性作用从描抗作用转变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孟顺龙等购 (2007)等研究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结果同样表明改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 用。4、结论4.1 0.1

19、-100ng/l的微囊藻毒索mclr和mcrr单独眾露均能引起鲫鱼淋巴细胞的死亡, 并口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而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1400憾/l三个处理组相比于对 照组差歼显著(pv0.05), o.olpg/l处理组差界不显著,而比鮫两种毒素发现mclr的毒性效 应要高于mcrr。4.2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复合暴露会对鱼体毒性产生协同效应,低剂星的复合毒 性相比于单独暴露组毒性差界显著(pv0.05),而随着复合暴露剂量的增加,毒性效应也随 之增强,与单独暴露纟fl札i比,其差异极显著(p<0.01)o因此,鲫鱼淋巴细胞的凋亡能够作 为一种冇效的指标来评价mcs复介污染引

20、起的鱼体免疫毒性。参考文献:1 franger, zuzek m c, mrkun j, et al. microcystinlr affects cytoskeleton and morphology of rabbit primary whole embryo cultured cells in vitro. toxic on, 2003, 41: 999-1005 2 francis g. poisonous australia lake. nature, 1878,11-12.3 de figeiredo d r, azeiteiro u m, esteves s m, et al.

21、microcystin-producing blooms-a serious global public health issue.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4, 59:151163.4 codd g a, bell s g, kaya k, et al. cyanobacterial toxins, exposure routes and human health. european journal of phycology, 1999, 34: 405-415.5 hoeger s j, hitzfeld b c, dietri

22、ch d r occurrence and elimination of cyanobacterial toxins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j. toxico appl pharmacol, 2005, 203(3): 231-242.6 heinze r toxicity of the cyanobacterial toxin microcystin-lr to rats after 28 days intake with the drinking water. environmentai toxicology, 1999,14: 57-60.7

23、 frange,r, kosec m, sedmak b, et al. subchronic liver injuries caused by microcystins pflugers archiv: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00, 440:103-104.8 mankiewicz j, tarczynska m, fladmark k e, et al. apoptotic effect of cyanobacterial extract on rat hepatocytes and human lymphocytes environ mental toxicology, 2001,16: 225-233.9 lan koff a, carmichael ww, grasma n ka, et al. the uptake kin etics 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