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必修3) (14)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必修3) (14)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必修3) (14)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必修3) (14)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2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必修3) (1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生 物物必修必修1 分子与细胞分子与细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的功能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的功能专题专题6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 栏目导航1 12 2基础自主复习基础自主复习考点分类透析考点分类透析5 5易错易混警示易错易混警示6 6课时强化作业课时强化作业3 34 4实验专题探究实验专题探究热点题型讲练热点题型讲练 基础自主复习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原理:发生_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_。(2)膜两侧的溶液具有_。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条件及现象:

2、a当外界溶液浓度_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b当外界溶液浓度_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c当外界溶液浓度_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细胞的形态不变。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半透膜半透膜浓度差浓度差小于小于大于大于等于等于 3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2)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_,是一个渗透系统。大液泡大液泡质壁分离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复原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其他实例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特点:逆浓度梯度。 (3)不同微生物对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不同,吸收时各自都有_。选择性选择性 2结论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一样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

3、2)它具有的特点 a_可以自由通过。 b一些需要的_也可以通过。水分子水分子小分子、离子小分子、离子离子、小分子、大分子离子、小分子、大分子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高浓度 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载体蛋白载体蛋白 能量能量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细胞膜 囊泡囊泡 囊泡囊泡 融合融合 考点分类透析 1.渗透作用模型与植物细胞的对比分析考考 点点 1渗透作用分析渗透作用分析 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图解基本条件半透膜、浓度差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值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原

4、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2.渗透系统的应用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漏斗内溶液浓度M现象及结论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 (2)常见渗透装置图形分析 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3)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实验设计 结论 A组和B组对

5、比说明渗透作用要有半透膜。 A组和C组对比说明渗透作用必须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4)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烧杯内盛淀粉溶液漏斗内盛碘液结论变蓝不变蓝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不变蓝变蓝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变蓝变蓝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不变蓝不变蓝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名师提醒 (1)溶液浓度指所有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浓度,如1 mol/L的NaCl溶液和1 mol/L的葡萄糖溶液,由于NaCl在溶液中电离出Na、Cl,因此1 mol/L的NaCl溶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故水分子由葡萄糖溶液向NaCl溶液移动。 (2)渗透装置可用于比较不同

6、溶液浓度大小和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 (3)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低浓度)的溶液流向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少(高浓度)的溶液。 (4)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现象不明显。 (5)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渗透失水和吸水,从而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6)渗透平衡与溶液浓度的内涵 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7)漏斗内外液面差的大小取决于起始S1溶液和S2溶液的浓度差。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但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

7、进出细胞。 本考点预计明年的高考可能多以实验分析的形式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相结合进行命题;也可能会对物质运输模型及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利用图示分析形式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考考 点点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模型被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消耗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消耗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 名师提醒 (1)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还要受细胞内能量供应的限制。O2浓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多少来影响主动运

8、输速率的。 (2)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时,主要是因为细胞膜上运输该物质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3)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则是主动运输。 (4)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进出细胞,但也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 2非跨膜运输胞吞与胞吐 注意: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胞吞、胞吐。胞吞(内吞)胞吐(外排)条件细胞摄取或排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方式原理生物膜的流动性特点物质通过小泡转移,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方向细胞外内细胞内外实例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白细胞吞噬病菌等

9、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 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及曲线分析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物质穿膜运输问题是解题的难点之一,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题目涉及的生物体局部结构不清楚,无从着手分析,其次是对物质是否跨膜还是非跨膜(即膜融合)进出细胞,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另外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会将生物体局部结构进行放大,并利用图示表示出来。 1结构区分 (1)单层膜与单层磷脂分子:单层膜是一层单位膜,包含两层磷脂分子,而不是单层磷脂分子。 (2)一层膜与一层细胞:物质穿过一层膜,是指物质通过跨膜运输

10、(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一层膜结构。物质穿过一层细胞,指的是物质先进入细胞、再排出细胞的过程,通过膜的层数为两层。考考 点点 3物质穿膜运输问题分析物质穿膜运输问题分析 (3)跨膜运输和膜泡运输:前者主要是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生物膜的过程,通过膜结构时,以实际通过膜的层数计算;后者主要指大分子物质(神经递质为小分子物质,也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通过胞吞、胞吐的方式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物质通过膜的层数为0。 2物质在细胞内不同细胞器之间的跨膜分析 (1)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跨膜: a为O2,b为CO2,由产生场所到利用场所共跨4层膜。若线粒体与

11、叶绿体位于相邻细胞,CO2(或O2)的跨膜层数为6层。(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跨膜问题: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肽链后直接进入内质网中加工,不跨膜。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完成初步加工后,经“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不跨膜。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成熟蛋白也以囊泡形式分泌,并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均不跨膜。 3物质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 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

12、2)物质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跨膜: 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3)物质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跨膜: 物质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跨膜,要分析该物质具体在细胞中被利用的场所,然后计算出跨膜层数。如上图葡萄糖利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只跨1层膜,进入细胞质基质即被利用。氧气利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它要跨3层膜,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 4体外环境与血浆之间的跨膜分析 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物质进入血浆后,由循环系统转

13、运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该过程是不跨膜的。 此考点是高考经常考的点,考查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时,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侧重能力考查时,往往以图表分析、曲线分析或实验分析形式进行综合考查,大题及选择题均有命题出现。 实验专题探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1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 3质壁分离的原因 5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当质壁分离现象出现后,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细胞因长期处于失水状态而死亡,影响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观察。 (2)不选动物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不会在失水时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本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为引

14、流法,采用了自身对照(前测和后测)。 (4)当以可吸收的物质作溶质时(如甘油、尿素、KNO3、乙二醇等),可出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 (5)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的外界面是细胞膜。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在原生质层和细胞膜之间充斥的液体为外界溶液。 【拓展提升】1.在实验中实验材料始终要保持细胞活性的有: (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 (1)判断细胞的死活: (5)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本考点的命题规律为

15、:一是通过联系水的渗透作用,全面考查对该实验所用试剂、原理、操作步骤、结果等的掌握情况;二是以实验操作过程图的形式,考查对操作步骤的理解,或考查该实验的拓展应用。 热点题型讲练(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胞吐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胞吐是指大分子物质形成囊泡移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的运输过程。抗体和分泌蛋白的分泌、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

16、质等过程均属于胞吐作用;mRNA经核孔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囊泡也没有穿过生物膜,该过程不属于胞吐作用。 【答案】B例例 1(2015年海南卷)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

17、的例例 2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中等。将所分成的相同的三等份叶小块分别放入甲、乙、丙溶液中,根据一段时间后甲、乙、丙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可知,乙的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丙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因此,实验前三种溶液的浓度关系为:甲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液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水分子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移动引起甲、丙溶液浓度的变化。 【答案】D(2015年上海卷)如图显示物质P和Q跨膜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P可能是氧气 B物质Q一定是水分子 C物质P和Q出细胞都需要载体 D物质P和Q出细

18、胞未必都消耗能量 例例 3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及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物质P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物质Q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属于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可能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P不可能是氧气;物质Q可能是水分子,也可能是其他以自由扩散方式运出细胞的物质。 【答案】D(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

19、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例例 4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题中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有无氧气和不同温度。在17 时培养瓶中气体为空气的培养条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比氮气大,可以得出结论: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选项正确;培养瓶中气体均为空气时,3 条件下离子相对吸收量远远小

20、于17 条件下离子相对吸收量,可以得出结论: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B选项错误;该植物幼根吸收该离子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选项错误;从实验结果可知,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选项错误。 【答案】A 【技巧点拨】在分析实验结果获得实验结论时,要注意对单一变量进行分析,如本题中要分析温度对离子吸收的影响,则需比较不同温度(3 和17 )和培养瓶中气体均为空气的培养条件下的实验结果(28%和100%)。(2015年上海卷)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引流,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如图所示细胞

21、中()A区域扩大,区域紫色变浅B区域缩小,区域紫色加深C区域扩大,区域紫色不变D区域缩小,区域紫色变浅【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难度中等,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用清水引流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区域缩小,区域紫色变浅。【答案】D例例 5(2014年安徽卷)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例例 6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

22、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分析能力。据图分析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的Na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综合分析D选项正确。 【答案】D 【技巧点拨】掌握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顺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 1(2016届北京西城区期末)红细胞中溶质的总浓度约为2%,蔗糖不能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当红细胞被分别浸入高渗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细胞

23、形态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A涨破、皱缩B皱缩、皱缩 C膨胀、膨胀 D皱缩、涨破 解析:红细胞处于高渗溶液中,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置于蒸馏水中,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 易错提醒:动物细胞结构中无细胞壁,所以吸水会导致细胞涨破,而植物细胞吸水后略微膨胀,但因细胞壁的作用而不能继续膨胀至破裂。 答案:D 2(2016届临沂四县联考)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乙图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

24、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丙图中、组成原生质层 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识图分析能力。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A选项正确;乙图表示的是甲图中液面上升的高度变化,液面达到最高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也存在,因为液体压强和浓度差的作用达到了平衡的状态,b溶液的浓度应大于a溶液的浓度,B选项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C选项正确;植物细胞之所以在吸水状态下没涨破是因为有细胞壁的支持作用,如果破坏了细胞壁后将其置于清水中,该植物细胞也会

25、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D选项正确。 易错提醒:甲装置中的液面不能一直升高,是因为液体压强与溶液浓度差对液面的改变正好相反,而丙中的细胞之所以不能一直吸水,是因为有细胞壁的支持。 答案:B 3(2016届浙江省联考)如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转运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B乙醇分子是以这种方式进入红细胞的 C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这种物质的转运速率 D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难度不大。图示的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是物质从分子多的一侧运向分子少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26、,可判断此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C选项错误;乙醇分子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B选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D选项正确。 答案:D 4(2016届东北三省高三联考)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 C同一物种的细胞中、和的种类均相同 D细胞间的识别和细胞的癌变与有密切的关系 a和和b分别代表不同物质分子或离子分别代表不同物质分子或离子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识图解题的能力,难度中等。据图分析可知,a物质

27、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A选项正确;b物质出入细胞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可判断该方式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选项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细胞中、的种类不一定相同,C选项错误;为载体蛋白、为糖蛋白、为磷脂双分子层,细胞间的识别和细胞的癌变与糖蛋白有密切关系,D选项错误。 易错提醒:从图中判断物质运输方式时要注意:一是需要不需要载体,二是需要不需要ATP,三是膜外和膜内的区别(有糖蛋白的一侧为外侧,另一侧为内侧)。 答案:A 5(2016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考试)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

28、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A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B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作物细胞液浓度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测试中是利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的不同程度来确定细胞液浓度,故实验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检测液。 答案:A 6如图表示一中间隔以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水槽,两侧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然后在半透膜两侧加入等质量的麦芽糖酶,在加入麦芽糖酶前后a、b两侧液面的变化是() A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29、 B加酶前a侧液面上升,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等于a侧液面 C加酶前后a、b两侧液面不变 D加酶前a、b两侧液面不变,加酶后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解析: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渗透压相等,但加入麦芽糖酶后,麦芽糖分解,使得b侧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水分由a侧向b侧转移,故b侧液面上升并高于a侧液面。 答案:D 易错易混警示 易错点1易混淆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 点拨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运动称为扩散作用。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扩散,它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进行的扩散。 易错点2易混淆原生质、

30、原生质层、原生质体 点拨(1)原生质是细胞内生命物质的总称,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脂质。原生质分化产生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植物细胞由原生质和细胞壁组成。 (2)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两部分,且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3)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以后所剩下的植物细胞结构,可以认为原生质体包括原生质层、细胞液和细胞核三部分。 易错点3容易混淆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 点拨(1)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活性的物理性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1、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2)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误区1渗透系统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 点拨渗透系统半透膜两侧水分子不是单方向移动的,渗透不平衡时,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相互渗透,表现为净速度是水从自身含量高(低浓度溶液)一侧向自身含量低的一侧运动。当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不能认为没有水分子移动。 误区2Na、K跨膜运输的方式 点拨Na、K等无机盐离子一般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但也可通过协助扩散

32、或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关键要看这些离子进出细胞时是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 误区3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离子是完全独立的 点拨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而对无机盐离子则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吸收的原理是不一样的,但离子的吸收和运输必须溶解在水中,因此可以说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BCD 解析: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一般是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小分子如水可以透过玻璃纸,而蔗糖分子

33、则不能。选择透过性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并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物质能否透过半透膜取决于物质分子与膜孔径大小的关系;而能否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则一般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 答案:C纠错演练纠错演练1Na 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如下图所示),一种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纠错演练纠错演练2 A该载体不一定能催化ATP水解,但一定能促进物质的转运 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 DNaK泵对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析:NaK泵即催化ATP水解的酶,A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可知,Na和K能通过NaK泵实现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跨膜运输,同时消耗能量,因此两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红细胞以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选项B、C错误。 答案:D 错因分析:因不能准确理解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