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初探——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_第1页
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初探——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_第2页
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初探——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_第3页
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初探——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_第4页
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初探——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初探一一以 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王德龙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摘要:“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是一种嵌入式教学方式,它利用比赛平台所产生的荣 誉感和利益驱动,调动教、学、评三方面的积极性,有效实现“教为主导、学为 主体、整体评价”的教学耍求。“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在操作原则上要注重分 层、多次、开放式选拔,形成支点辐射效应;在程序设计方面要把握广泛宣传、 公开选拔、嵌入式训练、亚文化交流等关键环节。“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通过 以点带面的形式,最终塑造自主研练的学习共同体。关键词:比赛导向;嵌入教学;自主学习;作者简介:王德龙(1974),男,山东莒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

2、向:中国 近代思想文化史。收稿日期:2017-07-30基金:2016年安徽省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新升一本高校人才培 养模式适应性研究一一以历史学(师范)专业为例”(编号:2016jyxm0919)received: 2017-07-30为引导高师院校加强学生职业训练,近年来以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 教育协会等为主导的多层次教学技能大赛普遍开展。高师院校师生积极参与,大 赛逐步成为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强化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高师院校 普遍存在着为比赛而比赛的情结,惯常的做法是挑选个别学生加以封闭训练, 甚至在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组建教师智囊团,越俎代庖,学牛

3、仅仅成 为表演的机器,这种做法违背了比赛的初衷。比赛的目的在于以赛促学,全面提 高教学水平,而不是攫取大量教学资源单独训练个别参赛选手。所以在教学实践 中探索“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一方面能够适应比赛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 以点带面,实现大多数师范牛教学技能的普遍提高。、“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的价值意义“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根本目的并不在于个别选手的培养,而是以比赛为主 导,调动教师、管理者、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重新配置资源,改变教学方式, 实现师范牛教学技能的普遍提高。目前高师院校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知识 传授,轻教学实践的弊端,毕业生对于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技术、 如何设计教学

4、情境等缺乏模拟训练。虽然各方面都在推动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 但是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面临多重阻力,有来自于传统模式的习惯与惰性,也 有来自于既得利益的分配与掣肘,更多的是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多方认可的、共 同参与的主导平台。而“技能比赛”恰恰可以成为这种主导平台。在比赛导向模 式下,教师、学生、管理者被集中于一个平台,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利益格局被打 破,教学各方面的元素被重新分配角色,这对于改进口前教学瓶颈问题有重要 意义。以历史专业为例,目前高校历史教学主要存在教、学、评三各方面的瓶颈。 在“教”的方面,教师倾向于传统的满堂灌讲解,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之间缺 乏有效沟通和理解,学牛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5、在“学”的方面,学牛习惯于被动 的接受,缺乏探寻式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知识储备有余,实践能 力不足;在“评”的方面,教学效果的不可量化和教学成绩的长周期性,造成评 价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衡量教师的劳动,遂导致重科研、轻教学现象长期存 在。“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三个难题。从“教”的方面来看,“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以比赛内容为导向,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操作性,避 免教师授课过度理论化引发的审美疲劳,口比赛的参与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 教师传授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不能以教师教了多少为标准,而要以学生掌握了 多少为标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的自我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参 与每

6、一个教学环节,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方法,脱离自我中心的习 惯位置,充分注重学牛的理解反馈,进而引导教师从主观内在上追求教学过程 的互动、教学结果的有效;在“学”的方面,“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的培养目 标是实现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那么学生必须作为比赛主体,这种责任定位和 角色要求会引导学生将教学过程视为自己的事,在参赛的处境压力和荣誉吸引 下,学生会主动分析比赛内容,寻找取胜方案,并将这个过程与教师的教学相 结合,不仅兴趣大增,而且会自主探究问题、交流心得,多方面汇总有效信息, 加以分析、判读、综合,最终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双重教学效果;在“评” 的方面,可以按照学生的获奖名次和参赛

7、层次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评价周 期短,可以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这种评价连续性强,可以避免一次性评价的 偶然性;这种评价可量化,能够较客观公正的考评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为重要的 是以比赛结果为导向的量化评价,被纳入职称评审体系后,可以引导教师教学 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力,从而在根本上扭转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利 益选择,实现以评促教的目的。二、“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的理念既然“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教、学、评三方面协调、引导教学资源重 新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探索“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就有现实意义。培养模 式的应用虽然要照顾个体差异,但是共性的原则理念和价值取向则需要重视。教 学

8、技能大赛的宗旨是“激励本科生重视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引领他们 成为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1,那么在设计此种培养模式中,就要重视比赛参 与的广泛性和培养效果的全员性,以确保培养模式最终能达到以点带面、层级参 与的集体自觉学习效果。为此“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理 念。首先,在学生选拔方面要注意形成分层、多次、开放式选拔。学生的选拔并不是 单纯为了参加比赛,而是为了在学生集体中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的氛围,从而使 毎位师范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自我训练,最终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选手选拔重 在过程,在时间上宜拉长选拔周期,以一年以上为宜,但不应该实行一次性选 拔,而应重视过程控制,分层、

9、多次选拔。每层选拔周期控制在两个月以内,既 要保持学生参与的新鲜感,又要保证学生自我训练的时间跨度,这样才能引导 学生广泛开展自助式集体训练。选拔标准要提前公开,并与将要举行的大赛一致, 以便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明确的激励目标。选拔范围耍适度控制,堆确把握参与群 体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就历史师范专业而言,学生在整体上分为考研群体和就业 群体,就业群体中有很多倾向于从事教师职业,所以选手选拔的范围应该重点 在就业群体,这既能契合学生的本质需要,也能调动各方面参与的深度。但是从 时间上来说,选拔不宜过早,应该放到大三开始,一方而是因为学生只有经过 两年的专业学习,才能掌握比赛所需的历史核心知识和素养;另

10、一方面,大三学 牛的课堂教学时间相对减少,综合实践训练逐渐增多。所以从大三开始启动选拔 程序,既加深了文化课程的场景体验,又配合了实践教学需要。选拔的过程事实 上是一个广泛动员、深度训练、整体提高的过程,最终选手只是“比赛导向型” 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是对全体学生的引导和示范。在选拔过程中,动员了各种 教学资源参与其中,事实上成为一种集教学、研究、创新于一体的整体有机培养 方式。其次,在选手的培养方面要形成支点辐射效应。选手选拔后,要进行个性化培养, 尤其是初始层次的比赛选手,如班级、校级等。因为这些选手与其所在的学习共 同体有密切的亚文化关系,对于非课本知识的传播有极强的互动性、灵活性。所

11、以对于选手的个性化培养,事实上并不仅仅为了比赛获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 是通过选手的示范性,培养其所在群体的荣誉感;通过选手的归属性,培养其所 在群体自助学习的习惯。这种非正式场所的自我学习,在效率、深度、参与度等 方面往往胜于课程教学的灌输。当然,选手的个性化培养首要冃的是在比赛屮获 得好的成绩,所以个案培养的基本手段、框架、指向、实训等方面都耍立足比赛 要求,为选手提供量身定做的训练。但是这种个性化培养并不是整个“比赛导向 型”培养模式的主体内容。在“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中,选手个案仅仅是一个 核心支点,围绕此支点构建集体学习倾向,培育有效互动渠道,形成辐射性学 习空间,才是“比赛导向型”培

12、养模式的主要诉求。选手个案在学习共同体屮仅 仅是技术载体、荣誉标本和交流链点。所以选手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不能设计为封 闭式训练,而应是剧目式的场景表演,充分展示培养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并且 注意回应观摩群体的参与热情和疑问指向,让学习者从正面和反面同时感知选 手所体验的训练过程。选手个案支点在“比赛导向型”模式中不应该是单一的, 而要形成多层次、递进式结构,这一方面可以适应不同层次比赛要求,另一方面 有利于采用小步子教学方式,循序渐进。“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屮选手培养的 关键并不在选手本身,也不是技术问题,关键在于营造群体的参与渴望,塑造 选手的魅力指数。个性化培养不能简约化为选手的单个培训方案,

13、而应面向选手 所属群体,把选手培养成个性化很高的示范支点,支撑其所属群体学习的热情。 基于以上理念,个性化培养程序设计整体上应该包含教学技能的公开训练、选手 在群体中的魅力与权威塑造、生活学习空间一体化创建、亚文化交流主题导引等。 具体到实践层面,例如课堂教学方面开展以选手训练为屮心的微格实训教学、社 团活动中优秀学生先导的选拔机制、学生管理中多层次选手在宿舍空间的分配、 网络论坛中比赛主题设计推广等,都应是“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具体环节, 每个环节都以选手的个性化培养为支点,以比赛为号召,整合资源,调动积极 性,在选手个案方面追求精英化,在学习群体方面实现普及化。三.“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的

14、环节设计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 务的活动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教学评价与反 思能力等,传统培养模式在训练学牛教学技能方面己经比较成熟,“比赛导 向型”培养模式并非要推翻或替换传统培养模式,而是要在此基础上采用嵌入 的方式提升效率,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宏观地探讨理念与价值,难以形成对“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的具体感受。在此以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 教学技能比赛为例,具体阐述一下“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在历史专业师范生 培养中的嵌入过程。全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木科牛教学技能比赛是国家级层 面的比赛,每年举行一次。针对这

15、种比赛平台,“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的操作 程序方面应该具体执行如下步骤:一是广泛宣传比赛,宣传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 生产生向往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公开引导学生熟知比赛内容。具体可采用海报 张贴、往届选手推介、教学文件动员、视频观摩、论坛主题热议等方式,宣传的 过程可分为正式场合介绍和非正式场合的讨论等。二是公开选拔,在大三、大四 学生范围中选拔选手,要公开选拔过程和程序,让学生形成监督热情和参与渴 望。具体可采用获奖奖励、教师正面评价、设备优先使用、小群体成就感认同等 政策手段和心理引导,实现群体的参与。三是嵌入式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耍经 过大量的反复训练,并运用于实践才能达到熟练和准确,选手训

16、练过程要公 开,结合微格教学训练开展,联系教育技术学、美术学老师,整合资源,在训练 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程观摩、参与。具体可采用分组负责教案设计、技术应用、 ppt制作等,而且每一个小组都要留有预备选手,在供应正式选手的同时,广 泛联系该组成员,组织调动组员指点评价选手的表现等。四是推动亚文化交流, 选手训练培训只是完成了 “比赛导向型”教学培养的前期工作,重点是要形成 选手所在学习牛活共同体的亚文化交流,这种交流属于非正式场合,随时随地 发生,教师应该扮演背后推手角色。譬如将比赛要点分解到学生日常交流中,以 小组活动的方式创设困难情景或应用需要,并引导所有学生参与思考,然后让 选手适时解决难题

17、,不断积累的示范效应会形成选手在学生群体中的权威,也 会形成选手自身的成就感,那么就会逐渐营造非课堂的、随时随地的、伙伴式学 习方式,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以小组活动主题引导的方式,逐步完成比赛内容在 学生群体屮的自助学习,最后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总z,教学技能是“师范生职业生涯屮最为核心的素质和能力,是区别于其他 职业的根本表征,其高低决定着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程度,也决定着我国基础 教育发展的水平” m 教学技能大赛对于师范生教师角色培养、教师气质训练、 培养模式建构都有积极意义,其所反映出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趋势,对师范院 校的教学改革也有重要意义。探索“比赛导向型”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推动比赛 内涵的不断优化,更重要的是能够大面积地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实现 高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