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 12-0165-01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创 新型人才,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 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说过:“数 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 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 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 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 新的过程。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2、,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 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的新知识。这样获 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去。因此,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 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 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 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下面笔者就此谈谈在教 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三步曲做法:、饮水思源,从筑基开始,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我在上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的过程 中,从与课堂同行上选取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列慢车长220m, 时速为48km,问:(

3、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 要多少时间?(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 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 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 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中的题目条 件变改,出示给学生的是下题:() 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座桥长220m, 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 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 在学生弄清此题后,我便开始一一二、挖沟引水,从研究、探索开

4、始,延拓创新问题, 创设情境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 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 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 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 一山洞长220m, 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第二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 长220m,时速为a km,(这里由于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 时速,故用a 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 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第三类: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 长220m,时速为

5、a km,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 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 多少时间?更有优秀的学生,在第二、三类题中增加'两车距离b km”的条件,第一类题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 别,但第二、三类题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 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个过程渗透了问 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三、水到渠成,解决问题,体验情感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地 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地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此时, 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要 出示的原题正是第二、三类的综合应用题。学生此时情绪更

6、高,我便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 答,更重要的是要在解答过后善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 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实际问题的简单问题,而 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由上面的教学例子可以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 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积 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的意识、培养集体思考、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和心理活动 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潜能相结合、求得开发学生的创造 潜力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些正是情境创设 教学功能的体现,下面再具体谈谈我对情境创设教学功能的 感悟。在上初二全等三角形习题

7、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 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 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在解决这道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仍采用前述“三步 曲”模式,其功能主要有: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 程,但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原意上,分组讨论,试 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 几种命题: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 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并

8、将'第三边”换 成“两角的夹边"。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 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 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 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 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 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 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要”。 但这几个命题中学生对"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困难,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 角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