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完整版_第1页
消化与吸收完整版_第2页
消化与吸收完整版_第3页
消化与吸收完整版_第4页
消化与吸收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山市人民医院文山市人民医院主讲人:主讲人: 阳阳 贵贵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概述概述1.机械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3.吸收4.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兴奋性较低,收缩速度慢,有自发性的节律运动; 2伸展性大,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3对机械牵张、温度变化和化学刺激敏感。 (一)一般特性(一)一般特性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40-80mv 特点:不稳定,主要由特点:不稳定,主

2、要由k+形成,形成, na+,cl-及钠泵参与。及钠泵参与。(二)电生理特性 2慢波电位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的基础上单个或成簇地发生。 特点:时程较骨骼肌长,由ca2+、 na+内流产生,引起肌收缩。 1消化腺的分布 2消化液的主要功能 分解各种食物成分; 提供适宜的ph环境; 稀释食物; 保护消化道粘膜。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二)内在神经系统(一)外来神经系统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外来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道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血管收缩; 副交感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增强,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加。两者作用以副交感神经为主。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3、神经的作用 是存在于消化道管壁内(食道中段至直肠)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网络,又称肠神经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可独立完成反射活动的整合系统。内在神经系统 内在神经丛 位置 分泌的递质 作用部位 粘膜下n丛 粘膜层和 ach、vip 腺cell 环行肌之间 上皮cell 肌间n丛 环行肌和 ach、p物质 平滑肌cell 纵行肌之间 vip、no 内在神经丛的分布及作用(图示:内在神经丛的分布) 传递感觉信息,调节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启动、维持或抑制效应系统的活动。 内在神经系统的作用第第二二节节机机械械性性消消化化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的概念 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使

4、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同时将其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口腔口腔唾液腺唾液腺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胃腺胃腺大肠大肠肛门肛门肝脏肝脏胰腺胰腺肠腺肠腺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与吞咽 二.胃的运动 三.小肠的运动 四.大肠的运动 2.吞咽: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称为吞咽反射。 第一期:由口到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封闭鼻咽通路,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 第三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 1.咀嚼: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一、咀嚼与吞咽 在食管和胃之间,存在的一个高压区,压力比胃内高0.671.33kpa,类似括约肌。 作用:阻止胃内

5、容物逆流入食管。 食团 食管 迷走抑制性纤维兴奋 vip、no释放 les舒张 食团通过、入胃 促胃液素释放 les收缩食管下括约肌(les)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头区运动 2尾区运动 二、胃的运动及其控制1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咽、食管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等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的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食物刺激迷走-迷走反射肽no容受性舒张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使胃容纳大量食物又不明显改使胃容纳大量食物又不明显改变胃内压;变胃内压; 防止食物过早排空,有利于食防止食物

6、过早排空,有利于食物在胃内的消化。物在胃内的消化。胃的容受性舒张胃的容受性舒张2.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在空腹的情况下,胃处于静息状态,但为区级上端小肠克发生间断性的强烈收缩。收缩始于胃体的中段,并向尾区推进,每隔90min发生一次,每次3-5min。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可将上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聚可将上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聚集的粘液送到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集的粘液送到十二指肠,为下次进食做好准备。做好准备。mmc 3蠕动 始于胃中部,节律3次/分钟,每一蠕动波需1min达幽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增强。(图示:胃的蠕动)迷走神经兴奋促胃液素、胃动素 交感神经兴奋、促胰液素、抑胃肽

7、慢波、动作电位频率胃的收缩增强减弱增加 减少。 生理意义: 粉碎食物并与胃液充分混合; 推进胃内容物入十二指肠。 蠕动 三、小肠的运动三、小肠的运动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tonic contraction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segmental motility3.蠕动蠕动 peristalsis蠕动冲蠕动冲 peristaltic crush小肠内消化 空腹多见,由环行肌无规律收缩引起,为短距离的往返运动。1混合运动-袋状往返运动四、大肠的运动四、大肠的运动 2蠕动 由稳定向前的收缩波组成,推进力大 集团蠕动:大肠内进行快而行程远的蠕动,早餐后60min内多见。 胃-结肠反射,十二指肠-

8、肠反射引起四、大肠的运动四、大肠的运动第第三三节节化化 学学性性消消化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 一、口腔内消化 二、胃内消化 三、小肠内消化 四、大肠内消化唾液及其作用唾液及其作用 1唾液的性质 2唾液的成分 3唾液的作用 4唾液分泌的调节 一、口腔内消化一、口腔内消化 1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之前,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进食环境乃至语言文字的描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 2非条件反射性分泌 在进食过程中,食物对口腔粘膜机械性、温度和化学性的刺激所引起的唾液分泌。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gastric digestion(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性 质质 纯净

9、、无色酸性液体,纯净、无色酸性液体, ph 0.91.5 成成 分分 无机物:无机物:hcl、k+、na+ 有机物: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有机物: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粘蛋白、内因子粘蛋白、内因子 作用: 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并提供作用环境; 刺激其它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铁、钙的吸收。 1盐酸 1盐酸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05mmol/h。 盐酸的最大排出量: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出量为2025mmol/h。 hcl分泌与食物或药物的刺激以及年龄、性别相关。 hcl排出量反映胃的分泌能力,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 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入胃。 胃蛋白酶原

10、 胃蛋白酶 ( + ) 作用:水解蛋白质为月 和胨。 2胃蛋白酶原hcl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由粘液和hco3-构成保护胃粘膜,可减轻食物的摩擦损伤,有助于食物在胃内移动,并可组织胃粘膜细胞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的酸直接接触,因此虽然胃腔内的ph2,但胃粘膜表面部分的ph可接近中性。 3粘液和碳酸氢盐 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 4内因子胃内消化1、刺激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2、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1)乙酰胆碱(ach) 作用于壁细胞m3受体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

11、托品阻断。 (2)促胃液素 g细胞分泌,作用于壁细胞促胃液素受体,使胃液分泌增加。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3)组胺 肠嗜铬样细胞(ecl)分泌。 作用于壁细胞h2受体, h2受体阻断剂如甲氢咪呱等可阻断。 ecl细胞上存在有促胃液素受体和胆碱能受体,故促胃液素和ach可引起ecl细胞分泌组胺。 2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4)生长抑素 胃体和胃窦d细胞分泌。 作用方式:旁分泌。 对胃酸分泌有强抑制作用: 抑制胃窦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抑制ecl细胞分泌组胺; 直接抑制壁细胞功能。一一、胰液胰液 pancreatic juice小肠内消化性质 无色、无嗅的碱性液体,ph 7.8

12、8.4成分 水、hco3-、na+、k+、ca2+、cl-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作用:中和胃酸; 提供肠腔中酶作用 的ph环境。 1hco3-(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作用作用淀粉麦芽寡糖胰淀粉酶、cl-麦芽糖糊精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辅脂酶的作用 与胰脂肪酶形成复合物,附着于脂肪表面,并可防止胆盐对胰脂肪酶的置换。 甘油三酯甘油 脂肪酸甘油一酯胰脂肪酶、辅脂酶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因素: 肠致活酶、胃酸、胰蛋白酶及组织液。4蛋白质水解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一)胰液的性质

13、、成分和作用腺泡细胞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肠致活酶胰蛋白酶蛋白质糜蛋白酶多肽氨基酸+ 胰液是最全面、消化力最强的一种消化液,缺乏时,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对糖类影响不大。 胰蛋白酶抑制物 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化合物,防止胰腺的“自身消化”。小肠内消化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胆汁的性质、成分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成分无机物:水、碳酸氢盐、na+、k+、ca2+有机物:胆盐、胆固醇、胆色素、卵磷脂等 直接分泌胆囊贮存肝细胞生成胆汁肝胆汁:金黄色,ph 7.4胆囊胆汁:棕黄色,ph 6.8 性质 1作为乳化剂; 2运输脂肪分解产物; 3促进脂溶性维

14、生素的吸收; 4中和部分胃酸; 5促进胆汁的自身分泌: 胆盐的肠-肝循环。(二)胆汁的作用 (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三、小肠液 性质性质 弱碱性液体,弱碱性液体,ph7.6 13l/d 成分成分 水分、水分、na+、 k+、cl -、ca2+ 有机物:粘蛋白、有机物:粘蛋白、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肽、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肠脂肪酶酶、蔗糖酶、麦芽糖酶、肠脂肪酶 作用作用 稀释、保护。稀释、保护。(一)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促胰液素、cck、促胃液素、vip均可促进小肠液的分泌。(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扩张)迷走神经兴奋十二指肠腺分泌食糜刺激小肠粘膜小肠液分泌壁内n

15、丛一、大肠液的分泌粘液、hco3-、粘液蛋白:保护肠粘膜 润滑粪便食物残渣机械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分泌碱性, ph 8.38.4性质成分四、大肠内消化第第四四节节吸吸收收 一、吸收过程概述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要求掌握:各种物质的吸收形式、吸收方式、吸收部位、吸收途径。) 1各种物质的吸收部位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3小分子的吸收途径 一、吸收过程概述口腔口腔 无吸收无吸收胃胃 酒精、少量水分酒精、少量水分小肠小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糖、蛋白质、糖、蛋白质、 脂肪的分解产物脂肪的分解产物 回肠:回肠:胆盐、维生素胆盐、维生素b12大肠大肠 水分、无机盐水分、无机盐 1各种物质的吸收部

16、位(图示: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2小肠有利吸收的条件 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分消 化成小分子的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 动,促进吸收。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图示: 增加小肠表面积的三种机制) 3小分子的吸收途径 跨细胞途径 旁细胞途径(图示:小肠粘膜吸收水和小溶质的两条途径)(图示:葡萄糖的吸收转运机制)(一)糖的吸收糖血液继发性主动转运空肠十二指肠单糖己糖 葡萄糖甘露糖果 糖半乳糖na+、转运体蛋白(二)蛋白质的吸收血液十二指肠近端空肠na+、转运体氨基酸 继发性主动转运蛋白质蛋白酶(三)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一酯脂 肪 酸甘 油静水层胆盐混合微胶

17、粒胆 盐甘油一酯脂 肪 酸甘油三酯载脂蛋白乳糜微粒淋巴循环出胞肠腔单纯扩散甘 油十二指肠空肠扩散(图示: 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1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 淋巴途径 2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物 血液途径(三)脂肪的吸收须有胆盐参与,吸收部位:(四)水的吸收 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吸收的主要动力。(五)无机盐的吸收(图示:小肠粘膜对钠和水的吸收)1钠的吸收细胞内负外正胞内na+肠腔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血液空肠(五)无机盐的吸收2cl-、hco3-的吸收cl- 被动扩散血液hco3- 与h+结合co2(五)无机盐的吸收3铁的吸收fe3+h+fe2+转铁蛋白空肠

18、十二指肠主动转运铁蛋白细胞内血液入胞vitc(图示:小肠粘膜对铁的吸收)影响因素:人体对钙的需求;h+(ph=3);脂肪促进钙吸收、磷酸盐阻止吸收。 (五)无机盐的吸收4钙的吸收血液 ca2+ 钙结合蛋白主动转运十二指肠(六)维生素的吸收 大部分在小肠上段被吸收,vitb12在回肠末端消化腺 消化液消化酶消化道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口腔胃腺胃液胃蛋白酶胃肠腺肠液糖、蛋白质、脂肪的酶小肠胰腺胰液糖、蛋白质、脂肪的酶小肠肝脏胆汁无消化酶小肠口腔口腔 咽咽食道食道 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唾液腺唾液腺肝脏肝脏胰腺胰腺胃腺胃腺肠腺肠腺消化道消化道消化腺消化腺:牙齿咀嚼、舌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混合:牙齿咀嚼、舌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混合:食物的通道:食物的通道:食物的通道: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并消化: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并消化大消化腺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小消化腺:分泌唾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