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知识导入_第1页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知识导入_第2页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知识导入_第3页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知识导入_第4页
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知识导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知识导入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知识导入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反映其民族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英语教学中注重英美文化 知识的导入,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 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 兴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据报载,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 是用英语发布的,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信息时代 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学生的 交际能力不尽如人意,总的说来,就是费力多、收效少, 因此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 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

2、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对外语教学中英美文化 知识的导入内容及其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述。一、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一种语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相当广泛,它涉及人类 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等 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导入以下文化内容。(一)语义文化不同的文化赋予词汇、语句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跨文 化交际中,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就无法成功地 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适当介绍与以下与 语义相关的文化内容:(1 )表示英语中特有的事物与概念 的词,女口 ch ris tmas, th anksgiving , cow boy, hi ppie

3、, ameri candrema等。(2)指称意义或语面意义与汉语相同但文化内涵不同于汉语的词汇,如英语中的drag on与汉语 中的“龙”,“drgon”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恶的象征,而在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是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并作为皇帝 的象征。又如,在汉语中使用“老”字是对年长者的尊重, 如“老爷爷”、“王老先生”,而在英语中的“old”却表示 不中用了、是别人的负担,需要别人照顾的意思。再如peac ock 与“孔雀”,i ndividuali sm 与"个人主义”, westwind与“西风”等。(3)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惯用语。有些英语词汇或句子,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语

4、 面意思能懂,但对其表达的深层含义却往往不了解,如“ thatmustbe hisswanson g. ” 中的 swan songv 不是汉语中 的“天鹅之声”,而是“辞世之作”等。教师通过对上述文化语义的导入,既能挖掘出词语句 子的深层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又能解决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二)语用文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道德标准和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势必会 影响语言的运用,形成不同文化规约和说话规约。因此, 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适当介绍以下与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1.称呼与称谓。西方人强调要尊重个性和个性的平等, 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5、。这种文化价值反映在称呼上就是 不分尊卑、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以表亲切。而中国人认为saz尊老爱幼天经地义,称呼应礼貌,按上下、贵贱、长幼有 别的传统体现人际交往的社会关系。在中国,下属对上司、 小辈对长辈直呼其名,是不可想象的,被视为不孝、无礼、 大不敬。另外,汉语里对有职务的人,不论大小,通常用 姓加其职务来称呼,如某科长、某市长等,以示尊敬,而 英语除总统(p resident)教授(profess or)等为数不 多的头衔可以用于称呼外,绝大多数职务不能用于称呼。2.打招呼与问候。中国人日常打招呼或问候常用“你 吃饭了吗” (haveyo uhadyoursu pper?), u你上哪儿

6、去? ” (wher eareyougoi ng?)o如果用这两句话来跟英美人士打 招呼,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 ofyourbusi ness!" (你管得着吗?)0因为英语国家的人通常以天气、健康状 况、交通、体育及兴趣爱好等为打招呼或问候的话题。而 中国人不理解,常常会造成误解。比如,一个来自英国的 外教在路上碰见他的一位中国学生手里拿着一把太阳伞, 于是他说:“itisver yhottoday, isn,tit?” 当时这个中 国学生正撑着一把太阳伞,听了外教的话,学生误以为外 教看到她的太阳伞并想借过去使用,因此他立即把手中的 太阳伞递向外教,外教

7、觉得很尴尬。3恭维与赞扬。在英美文化中,恭维与赞扬他人的外 貌或所属物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女性换了新装、变了发型 等都会收到即时的恭维与赞扬。一位男职员可能对其女上 司说“”在同一餐厅就餐的一位男顾客可能会对一位陌生 的女顾客说:“”上述恭维与赞扬的话语若发生在中国,则 可能被视为犯了禁忌,是无礼的表现,至少不属于正常的 社会期望行为。英美人士惯用“th ankyou”作为得体的对恭维语和赞扬的应答方式。而“贬己尊人”在汉语文化中是一种谦虚 的美德。在接受赞扬、恭维时,中国人一般用“哪里,哪 里”、“您过奖了”、“差远了”、“不好”等说法来拒绝或贬 低恭维与赞扬的语义内容。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

8、导游 小姐说:“your englishisq uitefluent(你英语说得 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my englishisp oor. ”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能力 表示怀疑。比如,在一次舞会上,一位美国人对一位中国 女士说:uyoulookb eautifulto day. 这位中国女士说:"where, where."幸亏这位美国人懂一点汉语习惯,非常巧妙地说了一句:“everywh ere. ”因此,研究语用失误对 于跨文化交际,对于外语教学都有实际意义。4致谢与道歉。在致谢方面,英美人士使用“谢谢” 要比中国人普遍得多,在亲朋好友、家庭

9、成员之间也常说 “tha nkyou”,而在中国,亲朋好友、家庭成员之间很少听 “谢”字。英美人士在受到赞扬、邀请时,会表示谢意, 而中国人往往使用否认或推让的方式。另外,在英美文化 中,道歉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高于汉语文化。这是由于对 西方文化来说社会结构是平等取向。由于个人自主至高无 上,即使上级对下级,只要冒犯了对方,就等于侵犯了别 人的个人自主或个人利益,就应该道歉,否则就会被视为 违反了社会的礼貌规范。但在汉语文化中道歉频率低、范 围小的原因跟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上尊下卑”的人际关系 有关。对中国人来说,上级或长辈冒犯了下级或晚辈无需 道歉,这是“权威与地位”的标志,是“权势关系”的具

10、体表现。5客套语。英语中有些常用客套语常令中国学生感到 费解。如:mnotsu reifl? dlik etodoit. ” 从表面看 来是对此事的确定,实际上是拒绝对方要求的委婉语。“it hinkwecoul ddoallwith agoodnight ' ssleep." 其实是 “iwantto sleep.”。客套语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比如中国商人说“欢迎光临”,使用如此华丽的辞 藻,实际是想让顾客多买东西而已。又如按照中国文化, 分手不说“祝你平安”,而说''慢走”,这其实是“tak ecare."或"m indy

11、ourste p."之类关照的话。另外,还有“体语态”、“禁语态”等语用文化的导入。 在外语教学中结合适当的文化内容的导入,教师完全可以 做到既传授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一)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对英语知 识的掌握主要来自课堂,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采用“教师 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更谈不上交际能力 的培养了。在教学时如果能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来理 解课文,或将文中的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必将 会改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

12、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充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能从各种渠道搜 集真实有效的教学资料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 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从而激发学 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素养。(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阅读的时 候,对一篇生词较多、句子较长、语法知识较难的文章, 能立即理解其内容,并能较正确地完成其有关的练习,而 在阅读一篇生词不多、句子不难、语法结构较简单的文章 时却茫然不知所云。仔细思考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前 者的题材很可能是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因此他不难理解, 而后者的题材是学生较生疏的,加上又缺少必要的相关

13、的 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当然有一定的困难。同时,英语 语言中屡见不鲜的文化习语、谚语、文化典故,从字面上 看似简单,大家都能认识,但事实上,由于所涉及的面很 广,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到宗教信仰、生活习惯、 衣食住行等,这也是造成学生理解障碍的一个方面。如果 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明白诸如“ha veninelive slikeacat v (富有生命力的)、"meetone ' sw aterloo v (一败涂地)、"rain catsanddog s” (倾盆大雨)等常用典 故的确切含义。只有掌握了必要的文化知识,才能避免阅 读时的望文生义,提高学生的阅

14、读能力。(三)有助于学生实现跨文化交流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 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 的交际。文化上的差异会让不同文化之间的人在交流时产 生一定的困难,使人烦恼与苦闷。阻碍学生交流的主要原 因有二:一是英语功底不扎实;二是不熟悉交流对方的文 化习惯和兴趣爱好而找不出共同话题,或害怕因为文化差 异导致说出来的话不小心冒犯了对方。因此,只有适当了 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本质, 才能避免交际中产生的障碍、冲突。三、结语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英语教 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完善地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唯 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培养和提高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参考文献:1 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