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_第1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_第2页
文言文阅读理解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2、)(1)仓鹰击于殿上()(2)长跪而谢之 ()20、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21、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 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 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4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2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 样的人?( 2分)2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事迹。(2分)19、( 1) “仓”同“苍”,青色(2)道歉20、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

3、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 为有先生啊。21、( 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每空2分)22、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其 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 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为国家敢于献身的人。23、示例:(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国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 王自取其辱。 (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

4、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 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 直五百里哉?” (8 分)1上文加粗词的正确解释是()( 0.5 分)A. 交换注意扩充违 B.容易注意广大违抗只C.交换注意广大 D.交换注意扩充违抗同“值”2. “而君逆寡人者”的“而”字正确的解释是()( 0.5 分)A. 而且B.于是C.可是D.不译3. 翻译下面的句子。 ( 1.5 分)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否,非若是也。 岂

5、直五百里哉?4. 体会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语气。 ( 1.5 分)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 哉 ?5. 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0.5 分)6. 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0.5 分)7. “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表现了什么?(1 分)8. “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什么性格特征?(1 分)9. 针对 秦 王的 表现 , 唐 雎是 怎样 和 他斗 争的 ? ( 1 分 )答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

6、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 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 分)1下面四句中与“此庸夫之怒也”句式相同的是()( 0.5 分)A. 非士之怒也 B.要离之刺庆 C.皆布衣之士也D.臣未尝闻也2唐雎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什么?(0.5 分)3 . “

7、与臣而将四矣”其中说到的是哪四个人?( 0.5 分)4 . “伏尸二人”是指哪二人?( 0.5 分)5. 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3)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挺剑而起。9. 针对秦王的表现 ,唐雎是 怎样和 他斗争的 ?(1 分)答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3)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挺剑而起。五 1 . C 2. C 3.略 4.强烈的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兼感叹语气5. 秦王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长者,所以不放在心上。

8、6.徒以有先生也7.炫耀武力,进行恫吓 8 .骄横 9 针锋相对,“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 苟 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 8分)1解释文中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1分)A. 尝:B.苟:2读下面一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粗的词,然后填空(0.5分)A.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 .若毒之乎C.曾不若孀妻弱子 D .貌若甚戚者这组句子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 和_相同。(只填字母序号)3. 对画线的

9、文言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0.5分)A.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鸿鹄的志向燕雀能知道吗?C.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吗?D.燕雀是不知道鸿鹄的志向的。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中心(1分)答:5“燕雀”比喻:。“鸿鹄”比喻: ( 1分)6. 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表示陈胜远大抱负的句子。(0.5分)7. 表现陈胜不满现状的语句是: (0.5分)&写佣者对陈胜说的“苟富贵,无相忘”不理解的字词是:(1分)9点明陈涉雇农身份的词语是: (1分)10.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行动,一个神态,一句语言,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答:二(7 分)二世元年七月

10、,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 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 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 食,得鱼

11、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 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1.5分)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通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通2判断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X” (1分)A. 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正赶上()B. 失期,法皆斩 法:按法律()C.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走()D. 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威吓()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1分)4. 陈胜、吴广认为能使人们响应的做法是: (0.5分)5对陈胜、吴广

12、采用“鱼腹藏书” 、“篝火狐呜” 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 0.5 分)A. 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B. 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C. 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 吴广的组织才能。D. 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6对“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 死国可乎?” 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 0.5 分)A. 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B.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C. 今天就要

13、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D.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7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1分)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C. 陈胜、吴广皆 次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D. 陈胜、吴广 乃谋曰:“今亡亦死”当立者乃公子扶苏。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句中的“王”字是名词做动词用,是“为王”的意思。 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是()(1 分)A.置入所罾鱼腹中B .将军身被坚执锐C.卒中往往语,皆指 目陈胜 D.夜篝火,狐呜呼曰亲贤臣,远

14、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7 分)1“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0.5分)A.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诸葛亮写此段文字的主要用意,分析最为合适的一项是()A.希望后主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B.希望后主实行法制,做到赏罚分明。C.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D.希望后主痛恨桓、灵。3对“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正确的一项

15、是()(0.5分)A. 这就是知道贞良死在什么地方的臣子。B.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C. 这些就是坚贞不屈,死于气节的人啊!D. 这就使人知道什么是贞良死节的臣民了。4用横线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0.5 分)5. “桓、灵”是指 的皇帝。(A.先汉B .后汉)(0.5分)6与“贤臣”相似的是段中哪个词语?又指文中哪些人?(1分)答: 7“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8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说明什么道理?(1分)答: 9依次写出上文中四个“此”的具体含义。(2分) 1 A曾经B假使2 A 和 B 3 A4 叙述陈涉的籍贯身世及青年时代

16、的远大抱负。5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6 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8 .笑9 (尝与人)佣耕10 年轻时的陈胜就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 向。二1 適通“谪”唱通“倡”以通“已”2 AV B V C V D X(威服)3 .会天下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4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5 C 6 D 7 A 8 B三 1 A 2 C 3 B4 “亲贤臣所以倾颓也。”5 后汉6 “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7 亲贤臣,远小人&说明能否亲贤远小关系到

17、国家的兴亡9 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 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等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 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

18、南方以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4分)躬耕于南阳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第1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2)3第3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4字短语回答。(4)4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2)心情:行动:5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 2画线句子的意思。(2)

19、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 出师表的作者是 (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6、请在选段中找出与武侯祠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相对应 的文字4 .诸葛亮三国演义(每空1分,计2分)5先帝(刘备)称赞他能干,因此(所以)大家商议推举向宠任(做)中部督(采 分点“能” “是以”,“先帝”可以不计较)6亲小人,远贤臣一)阅读文段完成(17-21题)(13分)二世元年七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