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引领语文课堂(孙芝红)_第1页
科学发展观引领语文课堂(孙芝红)_第2页
科学发展观引领语文课堂(孙芝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室成员孙芝红(清镇一中)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仅有对教育终 极意义的目标追求,更有矫正当前畸形教育的价值期待。”他的话语中包含看对当前畸形教 育的不满,因为当前更多的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是单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学生,这些学 生越來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他所期待的幸福的教育生活,实则是一种教育理想即教育是 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从某种角度上说,他的教育观,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观,与新的课程标准 要求不谋而合:“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

2、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吋,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 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 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笔者以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扌宾弃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单一传授,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瓶颈。1、两种教材(选修和必修或课本和读本)的并用,选择的单一化。众所周知,高中新 课程使用的是必修和选修两种教材,教学内容新,容量大,时间紧,如何选择和使用一直困 扰着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考试的需求,很多老师不得不放弃选修教材

3、(或读本),或者偶尔 选择使用其中一二,大多数情况是惟必修教材是教,教材选择出现单一化的倾向。2、两种理念(新课程和旧课程)的碰撞,手法的交叉化。旧的课程理念强调知识的传 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型,教师重在“导”而不是重在“教”“灌”,注重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由于受课时等 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学校或老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或者“开门新课程关门旧课程”,教学 手法交叉化3、两种压力(升学压力和素质培养)的并存,生存的艰难化。当前形势下,任何学校 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存之本。为了生存,学校不敢将升学率等闲视之, 只好口头

4、喊素质教育,实际行应试教育,生存相当艰难。凡此种种,让领导头疼,教师惶惑,无所适从。很多有识z士都在喊:“教育要突破。” 教育的突破从何而来?笔者就自身实践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一、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绍振说:“我向来以为教语文比数理化要难得多。因为数理化教师 比之学生无非就是提前掌握了知识,把它传给学生就行了;语文教师则不然,它没有标准答 案,它的好处在于答案不断与时俱进,不断随着时代智慧的演进而演进。”这就是说,语文 是变化的学科,语文教育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何让变化的学科顺应时代的发展?我认为, 科学发展观是最好的引领,因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语

5、文教育就是以人 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是关注生命的教育,必须要凸显人本意识。有人说,老师是让课堂焕发活力的第一生产力,教育应把发展的起点放在教师身上,要 通过教师的行走方式来带动学生的行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改革,教师的行走必须依托科 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在这行走的过 程中,必须强化几个意识:1、生本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 励、唤醒和鼓舞。”在新课程改革z际,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越来越多的被教育者接受 和贯彻。因为文学首先是人学,我们要在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珍惜学生的每一 份自尊,

6、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教育取得丰硕的成果。 2003年,北大附中副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在贵州上了一节新课程研讨课,获得 一致好评。程翔老师因人施教,面对课堂上一个始终低着头、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他始 终微笑着鼓励他,不嫌弃,不放弃,一边讲解课文,一边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天地,进一步 去欣赏人文之美。在他的鼓励、启发和召唤下,那名小男孩勇敢地抬起头来回答问题,融入 班级学习的务围里去。下课后,观众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可以说那掌声是送给程翔老师 的,也是送给那个被唤醒的小男孩的。前几年,华东师大熊川教授提倡的“自然分材教学法” 受到追捧,也是基于他对学习个

7、体的尊重和关怀。现在,学校不允许分重点班,每个班学生 参差不齐,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追求上课的自我陶醉而忽略学生个体的感受,效果不会理想。2、文本意识。语文教育必须要有文本意识,一定要在文本上下功夫。著名语文特级教 师孙绍振说:“理想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经典文本,前人解读了几十年甚至上千年的文 本,拿出自己的见解來,用自己的生命和学养读出深层的奥秘來。”他的理想在华东师大语 文教师文勇身上实现了。文勇老师毕生倡导“文化语文”,主张“今天的中国更需要的是语 文教师转变讲述的姿态,由功利的应试考试姿态转为文学的、哲学的、文化的姿态”。为此, 他最大的精力,最长的时i'可,用在了对文本的解读

8、上,以至于他的课“就显得大气,开阔而 有深度”(北大屮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语)。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窦桂 梅也认为,''由于读者的介入,原先的文本在师生的对话中生成为一个新的立体的文本,学 生、教师、作者成了文本意义的生成者和创造者,课堂因此走向了多元主题、多元世界的解 读和生成,成了知识的重新经历和复活,成了师生精神生命的又一次苏醒”。由此可见,高 屮语文教学注重文本意识,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曾经上杜甫的诗歌客 至,由于注重对文本的挖掘,仅仅开头两句,就引领学生读出了多重意味:诗人住处春景 之盎然;诗人口常生活之单调、乏味;诗人期待客至的渴望

9、、热切;诗人精神生活之枯寂等 等。3、整合意识。新课程髙中语文课堂是两种教材并用,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短,如果 按部就班地讲,无论如何都讲不完。如果简单地舍弃选修教材不讲,不仅违背编者意图,也 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利。为此,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有必要进行教材的 重新整合,这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必修三第三单元属于古代议论性文体,除了掌握 必备的文言知识外,对学习议论文的章法结构很有帮助,这刚好是教材“表达与交流”部分 安排的内容。在上第三单元时,我就有意识地灌输议论文的常识,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怎 么提出论点,怎么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章法结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既

10、节 省了吋i、可,又收到议论文训练的实效,可谓一举两得。除了同一本书“阅读与鉴赏”和“表 达与交流”部分的整合,还可以将必修和读本进行整合。在上劝学一课时,我就将读本 三学记三则与之进行整合教学,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多种思维能力。4、发展意识。法国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主要奠基者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的 意义一书上说:“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后便可以终身应付自如,这种观念正在 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屮。由于内部需要的压力,同时作为对外部需求的回答,教育正处于实 现其真正意义的过程之中,这种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个人的发展。”箸名语文 特级教师王开东认为:“理想的教育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学 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鉴于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就本讲本,不能惟教参是从,更不能照本 宣科,一定要用发展的观点引领学生分析、思考,得出合乎文本内容又顺应时代发展的解答, 这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上琵琶行这一课时,我围绕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抓住“凄 凄不似向前声”提问:“向前声是指哪一次演奏?它是怎样的声调?你能结合你的生活实践 谈谈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开动脑筋,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