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煮饭过程中煮饭时长影响因素探究_第1页
大米煮饭过程中煮饭时长影响因素探究_第2页
大米煮饭过程中煮饭时长影响因素探究_第3页
大米煮饭过程中煮饭时长影响因素探究_第4页
大米煮饭过程中煮饭时长影响因素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米煮饭过程中煮饭时长影响因素探究【摘要】在本文中,测量了煮饭过程中涉及的影响因素: 水温,水量、米量、水米比、淘米时间、煮饭前后米粒厚度 及煮饭时长。利用spss软件,通过煮饭时长影响因素的主 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实验,求得了影响煮饭时长的主要因 素。通过matlab软件,建立了煮饭时长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模型。【关键词】米粒厚度;吸水率;误差比;非线性回归1预备知识在大米煮饭过程当中,煮饭时长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一 直是我国烹饪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要建立大米煮饭时 长(煮饭所用时间)的模型,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是非常关键 的。煮不同量的米饭就需要不同数量的水,淘米的时间不同, 煮饭前大米所吸收

2、的水量也就不同,因此水的温度、水量、 米量、淘米时间都是煮饭时长的影响因素(参见1-2 )o本 文针对五种大米(东北珍珠米、中国香米、黑龙江大米、七 星一号长粒米、秋田小町米),经过53次实验,我们测量了 生大米和熟大米的厚度(大米较窄方向的长度)、水温、水 量、米量、水米比、淘米时间等。大米的品种由于其形态、结构、内部所含物质不同而有 所区别。但是大米之间的不同能够通过大米的吸水性能反映 出来。针对五种大米,经过53次实验,测量了生大米和熟 大米的厚度(大米较窄方向的长度),并定义大米的吸水率 为:吸水率二相应的我们计算了对应大米的吸水率。1.1模型假设1. 1. 1不考虑煮饭器具(电饭煲)

3、对不同组实验的影响, 即实验之间是相互独立的;1.1.2数据测量的时间对实验不产生影响,即全天时间 内外因是恒定的,不造成测量差异;过程之间的衔接时 间忽略不计,即“淘米一煮饭一测量”这一过程是连续发生 的。2影响煮饭时长的主要因素设水温、米量、水量、水米比、淘米时间、吸水率 为:,记,直接用线性回归建模的自变量(i二1, 26)维数比较高,如果自变量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线性 相关性,即回归系数向量的最小二乘估计a= (xtx) -lxty 中的(xtx) -1不会出现病态。为了降低自变量的维数,减 少回归计算的计算量,采用主元素分析方法,利用维数比较 低的少数几个主元素去承载原始自变量所提供的

4、大部分信 息,然后用所得到的主元去进行回归,得到所需要的回归模 型。(见3-4)2. 1主成分筛选由于水米比二水量/米量,即水米比是由水量和米量组成 的线性相关函数,因此不属于主成分中的范围。因此,根据 其余煮饭特征变量(水量、米量、淘米时间、吸水率、水温), 通过spss软件,根据其余特征尺寸主成分分析nipals迭代 算法得kmo指数为0. 533,说明进行的相关性分析效果很好。 利用相关性分析矩阵(图2-1 )可得到煮饭时长的主要影响 因素为:水量(0. 863)、米量(0. 605)和淘米时间(-0. 526)。3. 非线性回归模型由2.1的结论得知,煮饭时长与水量、米量和淘米时间 三

5、个因素相关性最大。煮饭时长可采用三元二次多项式回归 的方法来拟合,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设:其中,:煮饭时长,zl=水量,z2=米量,z3=淘米时 间,。对于交互项来说,由于主成分含量中的各个因 素之间相互独立,可知交互项的影响微小。根据单因素试验 结果,以米量、水量和淘米时间为自变量,以煮饭时长为因 变量,在mat lab中利用n linfit函数,构建出回归方程:此时我们看到以及系数非常小,但不能忽略掉。因为米 量和水量的数值是以为单位计算的,当它们平方过后,所得 的数值比较大。图2-14. 回归函数的验证我们新测量五组数据:米量,水量,淘米时间,熟米时间。将测量新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可以得到理

6、论上的煮饭时 长。设误差比为:通过模型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从表4-1中可以看出,误差比的绝对值在6%以下,因此回归计算值误差较小。表41 米量 水量 淘米时间煮饭时长回归方程y值 误差比(%)54 96 103 2.00 683 671.63 -1.6655 107 176 9. 00 1152 995.93 -5.3356 98 203 6. 00 1275 1126. 11 -3.057 199 198 8. 00 913 888. 40 -2.6958 90 121 7.00 632 798.06 -4.075. 结论本文建立了大米煮饭时长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对电饭煲 控制系统的设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 张玉荣,周显青,张秀华,杨兰兰,大米蒸煮条件 及大米蒸煮过程中米粒形态结构变化的研究,河南,河南工 业大学,2008.2 何健飞,陈绍桂,不同米种大米品质的评价分析, 浙江,五芳斋食品研究所,2009.3 王桂增,叶昊,主元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