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之路_第1页
从电影《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之路_第2页
从电影《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之路_第3页
从电影《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之路_第4页
从电影《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电影归来看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之路 摘 要:本文从电影归来的改编入手,通过电影与文学的差异性分析电影归来的改编得失。并且根据中国当下大量的改编现象,分析中国电影改编之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归来;电影改编 2014年上半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大获成功,短短的几天内票房就冲破了亿元大关。影片的热映也使得原著小说瞬间变得炙手可热,小说得以高印数再版。 电影归来是根据严歌苓的最新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原著记述了主人公陆焉识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从错划为开始,一直到结束后的八十年代末。小说重点描述了陆焉识在“”期间的艰难经历,错划后境遇悲凉,亲情和爱情双重缺失,突出了那个时代生存的艰辛和对

2、人性的压抑。严歌苓从一个微小的知识分子个体入手,再现了那段历史的宏大场面,体现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人生境遇。 在改编剧本时,考虑到诸多因素,张艺谋仅仅选取了小说的最后二十页作为电影的拍摄蓝本,将这个深富时代感的文本变成了一个纯“等待”的故事。从影片成品来看,虽然没有将小说的精髓呈现得面面俱到,但是却用亲情和爱情这个恒久不变的主题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电影归来的改编得失,以管窥近年来中国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一些特点和路径走向。 一、电影与文学作品的差异 文学作品是以书面语言存在的文本样式,而电影是以视觉语言而存在的影像文本,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要把文

3、学作品改编成为电影,就需要通过二度创造来克服文学形式和电影媒介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构成要素 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来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这就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的环境背景和相关的人物、情节。并且文字可以使能指和所指随意组合,造成文字含义的多义性和含蕴性。文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运用想象、联想、夸张等修辞方式,运用插叙、倒叙等不同的叙述方式,还有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现方式等等。而电影是以镜头组接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长的表现载体。 电影的表现形式是画面和声音这样的形象符号,具有直观可感的特点。电影的叙事手段也就是其组接方式,表现为不同种类的蒙太奇。文学作品的表现载体是文字,而文

4、字的呈现方式是抽象的,必须借助读者的想象,进行二次创作后才能实现文字作品的表意功能。 (二)生产方式 从生产角度看,电影的生产比文学作品的生产更为复杂。电影是众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多部门互相协作的集体生产,其主要生产者就包括了编剧、导演、演员、摄像、灯光、化妆、剪辑、特技等多个部门。而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家个人的劳动成果,它是作家在创作灵感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尤其是想象、联想等方法所完成的具有固定情节的文字作品。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篇幅和长度没有太多的限制,主要取决于作家本人的意愿;而电影作品一般需要控制在90-180分钟内,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容量限制。 (三)接受层面 文学作品的

5、接受是一种“解码”的过程。作家通过语言的描述将文字“编码”形成作品,而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进行“解码”的过程。读者要对语言文字的涵义进行理解,运用想象和艺术想象将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在脑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并转化成相应的文学艺术形象。由于读者个人的差异,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同,因此就会出现不同的接受程度和接受状况。由于文学接受的不确定性使文学作品的的意义指向具有极大的丰富性,这是直观的电影所无法体现和传达的。 电影作品的接受,是观众通过具体的画面影像和声音的组合所形成的一种直观的整体的效果。通过电影的剪接手段,电影作品向观众呈现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等要素都是比较固定的,观众很容易从电影本身得到具

6、体形象的观影感受。 文学阅读具有十分明显的自主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中断、反复和体悟,自由度相当大。文学阅读的深入与否与读者的整体素养特别是文化修养有关,与读者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而对于观影来说,除了一些有深度的晦涩隐喻的电影作品以外,文化修养的表征在电影欣赏过程中表现并不明显。电影欣赏的接受层面主要表现出大众化的特点。 二、浅析电影归来的改编 电影归来对小说陆犯焉识的改编,突出特点有三: (一)大胆地“去原著化” 对于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电影归来的改编与原著小说差异较大,“去原著化”现象突出。电影只是取材小说的后20页,在这仅有的小说页码里,被使用的小说情节也是少之又少。电影除了保留男女主

7、人公陆焉识和冯婉喻外,连小女儿的姓名和身份都进行了调换。其他的次要人物在电影中甚少出现,除了邓指作为前期完善情节发展的需要简单露了面,其他的人物都是后期剧本另加的。而从情节的发展来看,电影只记述了冯婉喻等待焉识归来的故事主线,故事内容过于简单。电影中焉识通过各种方式唤起婉喻记忆的情节也是小说所未有的,而小说中的焉识在荒漠劳改的艰苦生活和悲惨境遇,以及涉及到“反右”和“”的社会场景的还原在电影中很少提到,影片只是在女儿跳舞的场景中简单地进行了时代面貌的还原。 (二)根据电影剧情的需要拼凑情节 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来看,拼凑现象十分明显。陆焉识回家后帮助婉喻找寻回忆的多个情节的设定中,故事拼凑就占了很

8、大的部分。如:陆焉识先后两次到火车站与等待的婉喻见面、未果后去家里修钢琴、弹钢琴重逢以及读信等情节都体现了上述观点。这些情节存在的必要性与故事情节发展并无太多关系,甚至可以随意更换。从一个整体的故事结构来看,这些情节的存在也可有可无,对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并无太多帮助,有刻意为之的痕迹。这种现象在中国故事片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如唐山大地震也有这种缺陷。 (三)颇具画面感的语言 电影归来的画面表达细腻,运镜平缓,多用特写。特写是本片的亮点之一,通过大量的运用特写在深沉中表现饱涨的情感。例如:片头冯婉喻思念丈夫时眼睛的特写:镜头对准巩俐的脸部,巩俐微微抬头,特写颧骨和眼睛,从她的目光中显示出盼望丈夫

9、早日归来的急切与苦楚。还有在火车站逃亡时,镜头特写演员脸部,通过其面目表情和台词的表达,将生死离别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在隐忍中爆发,于克制中产生张力的表演将人物内敛而又饱含激情的性格发挥到极致。另外还有,焉识弹钢琴试图唤起妻子的记忆,此时镜头对巩俐的手部进行了特写,只见那满布沧桑的老手不断靠近丈夫的肩膀,观众的情绪也随着演员手指的震颤起伏不已,此时情感已生发到最高点,演员的表现力也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些特定部位的特写中,透露出整部电影美学结构的精髓。 三、中国文学作品改编电影的现状及前景 从电影归来的热映可以看出,通过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常规之路。其实,文学作品改编成电

10、影的现象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好评如潮的电影如芙蓉镇、牧马人、天云山传奇均是根据作家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学家陈荒煤先生曾指出:“电影文学剧本是影片的基础,剧本是一剧之本;电影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是电影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影片质量的关键之一。”在大众文化的洪流中,要保持电影艺术的本真性质,提升其文化品位,文学对电影的介入意义重大。主流文学以一种精英意识走进人们的视野,它独特的审美品位、着力揭露社会现实的视角、睿智的思想与浮躁的大众文化截然不同。当下的中国电影更多的具有娱乐化、大众化泛滥的苗头,文学作品改编电影也普遍存在着文学性缺失、过分强调视觉效果等问题。随着电影制作周期的缩短,制作方为了增加电影的文化品味和关注度,喜爱搭上名家名作利于营销宣传,但在电影制作方面却普遍存在对原著进行“再加工”和“编造情节”等现象。 从电影事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影改编随意删减或截取原著内容的现象,是制约电影艺术水平的一个极为突出的因素。文学不能成为电影的附庸,电影不能过于强势的掠夺文学资源,为了片面追求视觉效果来牺牲文学价值。双方的结合应该体现一种双赢的局面,文学作品为电影增加一定的内涵深度和文化气息,而电影作为大众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