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索规律1四川成都 冯惠芹教材分析探索规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是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最后一节学习内容。本节不是“纯粹”的数学知识学习,而是特意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活动课学习。学生通过生活中对日历的观察与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本章学过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代数式的值等知识去探索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再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去验证规律。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经历创新思维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探索日历中数学规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会用语言、用符号、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规律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
2、获得初步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过程。教学重点:培养探索、创新的能力。教学难点:探索日历中的数学规律。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有大胆、好奇、好胜的特点,学习本章知识前,有初步的用符号表示数的能力,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不深,还不会将学过的知识与日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还不能从观察日历中发现数与数之间隐含的规律。因此本节活动课对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设计理念1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不是以前人们认为枯燥无味、深不可测的数学,是学生感到十分有趣、感到可接受的“身边的数学”。2学习方式也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日历
3、中的每一条数学规律,不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模仿记忆,而是靠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教师引导,给学生留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猜想、判断、验证后归纳出来的。3问题的解决不是靠题海战术,而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从而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4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5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较为复杂的笔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有效地改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算理的基础上,强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解决问
4、题的工具的意识。让学生从繁杂的笔算中解放自己,能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创造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学目标1在对日历的探究的活动中,学习如何用字母代替数,学习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规律,反映日历中数与数之间变化的奥秘,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2通过观察日历,发现日历中横列、竖列的三个数以及3×3方框里九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对不同月份是否也成立等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探究、验证。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经历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培养“学新知识”,而是“生长新知识”。3探索日历中数学规律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小组共同探索解决一
5、个又一个的问题。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1。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启发他们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日历中三个相邻日期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展示2002年某一个月的日历图片。老师提问:“日历中相邻三个日期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是什么?”然后依次用多媒体显示横列、竖列、对角线上三个相邻日期数。最后总结出结论。1横列三个相邻的日期数。 aa1a2 规律一:后者比前者多1。【不急于将规律告诉学生,让学生亲自进行这一探索,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认识、归纳出这一规律。】2竖列三个相邻的日期数。 a
6、 a7 a14 规律二:下者比上者多7。【同上。】3右对角线上相邻的日期数。a a8 a16规律三:下一个比上一个多8。【同上。】4左对角线上相邻的日期数。 a a6 a12 规律四:下一个比上一个多6。【同上。】提出问题:(1)一个数列上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用多媒体再次显示这样的三个数。)(2)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出这个规律吗?(探索出规律五。)规律五:无论位置怎样的相邻三个数,中间
7、的数是其余两个数的平均数。应用规律填空:当知道方框中的一个a时,请填上其余空格中的日期数。a( )( )( )( )( )( )( )( )( )( )( )( )a( )( )( )( )(
8、 )( )( )( )( )( )( )( )A(电脑依次闪烁一个a。)【字母所在位置不同,其余两数列式也不同。从中让学生学会文字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化。】二、创设情境2。电脑显示日历,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做猜日期游戏。教师给出四个方框,每个方框共有九个日期,请组长在方框中任意填出一个日期数,叫其余同伴猜出另外的几个日期数,并说明理由。最后一个方框中每一个日期都猜出了吗?为什么?13
9、; 9 30 23 【通过游戏鼓励学生应用前面五个规律的知识解决日历中如何求某一日期的问题。最后一个方框至少剩下一个空格无法猜出日期,因为它已是下一个月的日期数,说明考虑问题一定要从生活实际出发。】三、创设情境3。
10、电脑显示日历3×3方框里九个数。教师给出一系列问题激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新的规律。12389101516171314152021222728291516172223242930311日历图彩色方框中九个数之和与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使用计算器通过计算找出这个关系。这个关系在其他方框中也成立吗?2这个关系在任何一个月的日历中也成立吗?3如果用a表示中间数请学生按前面找出的关系填出框中另外8个数。 a (学生观察日历方框中九个数,四人小组讨论并用计算器计算验证自己的结论,四人小组
11、再任选一方框用计算器验证结论是否成立。)让学生想一想,并引导学生用代数式填写,如下:a8a7a6a1aa1a6a7a8用式子表示九个数的关系:(a8)(a7)(a6)(a1)a(a1)(a6)(a7)(a8)9a【使学生体会符号运算可以用来验证所发现的规律。】规律六:方框中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这个数的九倍。提出问题:(1)从日历中任意框出3×3九个数之和为153,请问这九个日期分别是几号?13 (2)现有一张空白日历,已知其中3×3方框中两直角边所在位置的五个日期与正
12、中间日期共六个数之和与斜边所在日期和的差是78,请将这个日历重现出来。13 四、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探索出来的日历中的数学规律与父母共同分享。课后反思本课是通过对日历的探究活动,去学习如何用字母代替数,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突出了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分析、思考、归纳、猜想、判断、验证日历中数学规律的过程,充分注意了让学生去经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体验过程。这一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课程标准中要求我们达到的目标不是培养学生“学新知识”
13、,而是去“生长新知识”;也为培养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发展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作了有益的尝试。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先易后难,将难点分化,也为最后探索出3×3方框里九个数的规律作好了铺垫,再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揭示日历中的数学奥秘。学生在十分有趣的氛围中研究问题。通过自立学习、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等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小游戏、想一想、考一考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逐步学会解决日历中新的数学问题,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目的。学生探索日历中数学规律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以前那种强调接受学习、强调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而是学生在教师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电子器件在光学陷阱与操控技术的发展考核试卷
- 电子专用设备声学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海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考核试卷
- 石棉制品在雷达天线罩的应用考核试卷
- 孤残儿童庇护服务社会公众参与与监督考核试卷
- 建筑外墙保温材料设备考核试卷
- 摩托车座椅支撑结构与乘坐舒适度考核试卷
- 畜牧设备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畜牧良种繁殖的国际标准与认证考核试卷
- 2025丙丁双方房屋租赁合同协议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专题八 学习情境一 青海省课时教案
- GB/T 625-2024化学试剂硫酸
- 全媒体运营师试题库(含答案)
- 幼儿园童话故事《海的女儿》
- 2024年造价工程师-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湖南省永州市2025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英语
- 光伏打桩施工合同范本
- 风电基础劳务分包合同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质量监测模拟测试
- 高一数学下学期考点精讲+精练(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章末检测卷(一)(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