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技术交底范围 32 设计情况 33 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 33.1 技术准备 33.2 材料准备 33.2 人员准备 43.3 机具准备 44 施工工艺流程 45 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 55.1 测量放样 55.2 基坑开挖 55.3 基础及涵体施工 65.3.1 基础施工 65.3.2 钢筋工程 65.3.2 底板施工 105.3.3 边墙和顶板施工 105.3.4 混凝土工程 125.3.5 模板及支架拆除 145.3.6 涵背回填 155.3.7 沉降缝 175.3.8 附属工程 186 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217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 257.1 安全施工措施

2、257.2 环境保护措施 267.2.1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267.2.2 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267.2.3 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277.2.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77.3 文明施工护措施 2728框架涵施工技术交底1 技术交底范围本交底为新建XXX普通铁路XXX框架涵单位工程技术交底。2 设计情况本涵中心里程为 D2K29+955位于缓和曲线上,箱身轴线与铁路中 垂线斜交 20 度;全桥长 12.66 米,桥面宽 9.4 米,箱身净宽 10 米、 净高 6 米。本框架涵基础置于细圆砾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大于 0.20MPa,基础底设20cm厚C20砼垫层。箱身为现浇 C35钢筋混凝

3、土 框架,底板及墙身厚 95cm顶板厚85cmo出入口设置 C35混凝土端、 翼墙。3 开始施工的条件及施工准备工作3.1 技术准备( 1)认真阅读和审核设计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要求,并到现场核 对,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的差、错、漏等问题,掌握技术要求和标准, 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与验标要求。(2)测量放样:平整场地后初测涵洞的平面位置。( 3)调查开挖区域及周边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对影响施工的管 线做好改移和保护方案。( 4)钢筋焊接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持 证上岗。3 .2材料准备(1)涵洞主体,端翼墙基础、墙身,帽石:C35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10),钢材数量满足需要,质

4、量满足要求。( 2)优质竹胶板、方木、钢管支架等材料数量满足需要,质量满足要求。3.2人员准备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 置。作业工点负责人1人;领工员 1人;专职安全员1人;技术、质检、试验人员6人;班组长2人;钢筋工 6人;电焊工 3人;木 工4人;架子工4人;混凝土工 6人;起重工2人;普工15人。 3.3机具准备挖机1台、混凝土运输车2辆、混凝土浇筑机具 1套、钢筋加工机 具1套、木工机具1套、500型电焊机3台、50振捣棒4台、闪光对接 焊接1台。4施工工艺流程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4-1。图4-1框架涵施工工艺流程图5 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5.

5、1 测量放样测量放样应选取经联测后符合要求的基准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作 为依据,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涵洞基坑临时放样点应在场 地平整完成以后进行,临时平面点位应距离基坑开挖上边缘5m左右,并设置明显的标志,避免开挖和运输机械的破坏。经现场核对基坑开挖地质为松软土, 基坑开挖坡度为 1:1 。根据测 量放样的临时平面点,采用石灰粉等绘出基坑开挖的上口边线,以便 控制基底开挖边线满足施工需要。5.2基坑开挖( 1)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踏勘情况,本涵洞处地下水位 较深,为无水土质基坑。基坑可采用放坡开挖,开挖坡度为 1:1 。( 2)开挖方式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基坑底面按基础设计平

6、面尺寸每边放宽 0.5 米。( 3)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挖掘机开挖基坑至离设计基底标高30cm以上时,改为人工挖除剩余土层,以便防止机械对原 地基土层的扰动及基地超挖。( 4)基坑开挖完成后,通过测量对基底平面及高程位置进行检查, 确保基底每边比设计尺寸宽50cm,高程符合设计要求。(5)挖基达到设计标高,核对地质及基底承载力(设计地基承载力为0.2MPa),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证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基本承载力要求,无需做地基加固处理的直接浇筑砼垫层,然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3 基础及涵体施工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框架涵混凝土内模板采用15mm厚木胶板作面板

7、,钢管支撑及脚手架加固;外模采用15mm厚木胶板作面板,方木、钢管作肋,对拉杆加固。5.3.1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前,原地基或经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检查,满足设计要求 后精确测放出涵洞基础平面尺寸。 根据放样结果, 立设模板, 浇筑 20cm 厚的 C20 混凝土垫层。在垫层上根据测量组的放样结果,用墨线弹绘 出基础边线,立设模板浇筑基础混凝土。5.3.2钢筋工程5.3.2.1 钢筋加工1 )钢筋除锈的方法及设备钢筋锈蚀在冷拔和焊接处附近必须清除干净,并不得有损伤,凡有 油渍、漆渍、铁锈等,在使用前均应清理干净,经除锈后钢筋仍有麻 点时,严禁按原规格使用。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圆锤敲 击时

8、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本工程的钢筋采用 人工除锈。2)钢筋调直的方法及设备HPB235级(现已经改为 HPB300级)钢筋采用卷扬机调直,拉伸率控制在 3%。钢筋调整后应平整,无局部弯曲为合格。3)钢筋切断的方法及设备采用切断机和无齿锯进行切断,严禁使用气焊切割。应以钢筋配料 表提供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和下料长度为依据。下料时,遇有局 部劈裂、缩颈、明显损伤、弯曲过大等缺陷的钢筋应进行局部切除后 使用,切断时,钢筋切口应平整,不得有马蹄形和端部起弯现象。4)钢筋弯曲成型的方法及设备钢筋的弯曲成型:钢筋弯曲只可用弯曲机冷弯,严禁用气焊烤弯。I 级钢筋末端需做 180 度弯钩,

9、其圆弧弯曲直径要不小于 2.5 倍钢 筋直径,弯钩直线段长度要不小于 3 倍钢筋直径,且弯钩直线段与钢 筋正身段平行。箍筋末端应做成不小于 90 度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直线段的长度一般不 宜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有抗震设防特殊要求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抗震 规范要求。180度弯钩弯起钢筋箍筋图5-1钢筋加工示意图级钢筋末端需做 90度弯折时,其圆弧弯曲直径 D要不小于2.5 倍钢筋直径,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HPB235,12 倍(HR335 ,14 倍(HRB

10、400。532.2钢筋连接1 )根据设计要求:该涵洞接长钢筋时,接头优先采用闪光对焊;安装骨架钢筋时,可采用搭接焊。2 )钢筋接头在“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不超过50% “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 1个接头;“同一连接区段”长度, 焊接接头为35d,且不小于50cmo3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 )闪光对接焊应符合下列规定:除正式焊接之前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外,每个焊工均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2个对焊接头试件,并做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闪光对焊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成均匀的毛刺外

11、形;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3°;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大于2mm5 )搭接焊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同牌号、直径钢筋搭接焊的长度应符合表5-1的规定。表5-1搭接焊接头构造序 号接头类塑接头构造图钢筋牌号帮条长度底板施工时,基础混凝土强度应到达2.5PMa以上。在基础混凝土顶面精确放样出涵洞底板平面边线。底板立模时,考虑底板以上30cm的边墙混凝土与底板整体浇筑,浇筑完毕后,边墙混凝土顶面应进行拉毛处理。模板立设完毕,绑扎底板及边墙钢筋,边墙钢筋安装时钢筋接头应错开布置,钢筋接头应错开35d。5.3.3边墙和顶板施工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f

12、,方可施工边墙和顶板混凝土。先搭设支架立设涵洞内模板,绑扎边墙及顶板钢筋。5.3.3.1 模板及支架1)支架的布置。该涵洞顶板采用$48 x 3.5mm钢管搭设,钢管立柱纵横向间距为0.8 x 0.8米,根据涵洞尺寸可适当调整支架立杆间距,但间距必须满 足小于等于0.8米的要求。支架步距为1.0米,在支架底端设置扫地杆,扫地杆距底板距离不大于20cm;在支架外侧及横、纵向每 4.8米设置一道剪刀撑。支架顶端设置可调上支撑,上支撑上方横向铺设10X 10cm 方木。支架布置见图 5-1 。2)支架搭设注意事项 按支架设计图,立杆布置位置纵向、横向划线成方格,在方格 结点安放支架。 支架顶端的可调

13、上支撑丝杆的外伸量应小于30cm。 支架立杆接头应交错布置,连接扣件应拧紧并采用扭力扳手检 查,扭力应满足 40N.m60N.m。 剪刀撑钢管的连接,必须满足搭接长度不小于 1米,并设置3个扣件,扣件距搭接端头不小于10cm剪刀撑通过立杆及横杆处,必须采用扣件与立杆及横杆连接牢固。剪刀撑设置角度应满足45°60°。3)模板制作安装及加固顶模、边墙内、外模均采用厚15mm竹胶板,模板的次楞均采用5x 10cm方木,次楞间距25cm,竹胶板与次楞采用铁钉连接牢固;顶模 板主楞采用10X 10cm方木,边墙内、外模主楞采用双拼$48x 3.5mm钢管。模板之间拼缝严密,拼缝间加设

14、海棉条。模板加固采用$ 20 对拉杆加固,对拉杆竖向间距为 0.6 米,横向 间距为 1 米。模板加固见图 5-1.可调节上支撑5*10方木顶板拉杆横向间距25cm 钢管10*10方木=利用顶板 钢筋对拉卜10*10方木:卜 $ 48*3.5mm已浇筑底板 .,扫地杆预埋钢筋8疝0=6401030p鱼耳理横向间距1米钢管撑说明:1、本图尺寸单位以厘米计。2、边墙对拉杆采用$ 20钢筋制作。图5-1框架涵模板支撑图5.3.4混凝土工程5.3.4.1混凝土拌制与运输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站拌制,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 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入模。5.3.4.2混凝土浇筑模板及钢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

15、行混凝土浇筑。底板及顶板采用 推移式连续浇筑,边墙采用水平分层浇筑。边墙浇筑时需对称浇筑, 两边墙的混凝土浇筑面应控制在0.5米范围内。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1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混凝土输送管道需单独搭设支架,不得与顶板支撑支架及模板相 连接。边墙及顶板浇筑时,先对称浇筑边墙,然后浇筑顶板。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负责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埋件等 的稳固情况,发现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边墙混凝土的分层厚度不应大于60cm.边墙混凝土入模需挂设串筒,串筒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 1 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使其均匀密实。底 板、墙、板砼采用插入

16、式振捣器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插 入下层混凝土内深度不得小于50mm振捣棒的移动间距不得大于370mm砼振捣要密实,但也不能过振而造成涨模甚至跑模。对边墙进行 振捣时必须控制插入深度,避免下层混凝土过振。混凝土浇筑至板表面时,用墙柱插筋上定好的结构线控制表面标高。先用4m刮杆找平,收面时用抹子拍出水泥浆,终凝前抹平。5.3.4.3 砼试件留置混凝土试件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每盘混凝土用量w100 m3取样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 m3 时,同一配比的混凝土 200 m3 取样一次;每次取样共留置 2 组试件,其中:标养 1 组,同条件养护 1 组。抗渗混凝土每 500m3留置1

17、组抗渗试块。同条件养护试件,根据本工程总体试验计划留置实体检验用试块后每流水段留置两组顶板拆模用的试块。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装在养护笼内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 取与结构实体相同的养护方法。5.3.4.4 混凝土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12 小时内进行。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来决定。墙体采用浇水养护,对于混凝土底板、顶板采用蓄水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14d。5.3.5模板及支架拆除底板侧模、边墙内、外模及顶板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2.5PMa 以上,其表面及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顶板底模拆除模前,需对同条件试件送中心试验

18、室做抗压强度试验,试件强度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方能拆除底模及支架。1)模板及支架拆除注意事项 角模的拆除:角模两侧的混凝土墙面对其吸附力较大,或因角模移位被混凝土包裹,因此拆除时需先将模板外表的混凝土剔除,然 后用撬棍从下部翘动,将角模脱出,不得用大锤砸角模,以免造成墙 体破坏,影响后序施工。 板模板的拆除:先保留跨中支撑,以承受上部施工荷载,然后拆除拉杆。拆去支撑以前,在次龙骨增加临时支撑,以确保主龙骨拆 完时,不至全面脱落,以出入口或以拆完的楼板为出发点拆支撑和主 龙骨,由远向近,用钩子将次龙骨和模板勾下,一气呵成,将整个跨 的楼板模板拆完,不得遗留。 高温施工时应根据同条

19、件混凝土试块强度,及时拆除穿墙螺栓, 清除灰浆,松动模板,以防止过晚拆不出来,损坏模板。 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干净,进行“一磨、一铲、一擦、一涂” 四道工序,模板板面及边框、背楞等部位均要清理到位;拆下的构件 应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墙体达到拆模条件后,只能自上而下墙体外侧模板,待风道顶板达到拆模条件时再拆除墙体内侧模板,施工顺序为:拆除1020m左右顶模后将该段内墙模板拆除,然后拆除顶板模板再拆除墙体模板 依次类推。 模板调至存放地点或另一点工作面时,必须一次安放稳固。 模板拆除后,对于结构的棱角到位,要进行保护,要进行保护, 以防损坏结构成品。5.3.6涵背回填(1)根据设计要求, 涵洞设置

20、涵路过渡段, 其过渡段的设置形式, 填料类别详见图 6-1 。图6-1涵路过渡段设计图(2)涵背回填必须在涵身结构混凝土或砌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 并涵身防水层施工完毕经检查合格后进行。(3) 过渡段填筑必须从涵洞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施工,并应逐层碾压密实,涵洞两侧紧靠边、翼墙部分和涵顶1.0m以内高度范围,宜采用轻型机械施工,并应防止施工机械冲撞、推压结构物,涵顶填筑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涵洞附近路基填 石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填料和要求施工,并保护涵洞防水层不遭破坏。(4)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 合路基施工的有关规定;靠近涵身的部位,应平

21、行与涵身进行横向碾 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涵身的稳定。(5)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537沉降缝(1) 根据设计要求,本涵洞出入口八字墙与箱身之间及箱身中间设置沉降缝,设置位置详见图7-1.图7-1框架涵沉降缝位置布置示意图(2) 涵洞基础、箱身及八字墙施工期间,采用厚 3cm的挤密泡沫板预留沉降缝的位置,然后浇筑混凝土。待脱模后,清除泡沫板,并按图7-2及图7-3所示进行填塞嵌缝处理。但出入口八字墙与箱身之538附属工程538.1涵洞出入口砌筑工程铺砌施工在原状土回填并压实后进行,砂浆由强制式搅

22、拌机现场 拌和,坐浆法砌筑,做到沟床顺直,平整,上下导流的排水系统连接 圆顺。注意保证流水坡度做到流水畅通,洞内无积水。5.3.8.1.1 砌筑工艺采用铺灌和灌浆相结合的方法,砌筑时先铺一层砂浆,把片石铺 上,每层高度不超过40cm,空隙处先灌满较稠砂浆,再用合适的小石块卡紧,然后再铺上砂浆,以同样的方法继续砌筑上层石块,高度每 隔2-3层砌缝应大致水平。5.3.8.1.2 砌筑方法开挖完毕并处理后,放出基础轮廓线,即可砌筑基础。砌筑时自 外边缘开始(定位行列),砌好外圈后填砌腹部,基础用片石砌筑,当 基底为土质时直接干铺于基土上,当基底为岩石时,则铺座砂浆再砌 块石。第一层砌筑的石块尽可能挑

23、选大块的,平放铺砌,且交替丁放 和顺放,并用小石块将空隙填塞灌以砂浆并加以捣实,然后开始一层 一层平砌,每砌 2-3层就要大致找平后再砌。当基础砌筑完毕后,并 检查平面位置和标高均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砌筑台身,砌筑前将基 础顶洗刷干净,砌筑时先砌上下游圆头石或分水尖;涵台先砌四角转 角石,然后在已砌石料上挂线,先砌边部外露部分,最后填砌腹部, 边面石料采用一丁一顺的排列方法,每砌 2-3 层大致找平。勾缝形式采用凸缝或平缝,勾缝砂浆标号按实际文件规定,砌筑时,外层砂浆 预留出距石面 1cm-2cm 空隙,以备勾缝。锥体施工时,填筑前应对原地面进行处理、压实,并准确放样。 锥体应与路涵过渡段同步

24、施工。施工中应采用机械分层填筑压实。锥 体填筑的检查项目和标准应与相邻路堤标准一致。锥体护面施工须挂 线,砌面要平顺。砌筑时不允许边砌边补土。锥体护面砌应自下而上 分段进行。反滤(垫)层应按规定分层做好,并应边做反滤(垫)层 边砌筑。5.3.8.1.3 砌筑注意事项 石料在砌筑前清除污泥及其它杂质,以免影响石块与砂浆的结合; 并将石块充分湿润。浆砌片石的砌缝宽度不大于 4cm,浆砌块石不得大 于3cm上下层砌石应相互压叠,竖缝尽量错开,浆砌粗料石竖缝错开 距离不得小于10cm,浆砌块石不得小于8cm将石块大面向下,不得在石块下用高于砂浆层厚度的石块支垫。浆砌砌体中石块都应以砂浆 隔开,砌体中的

25、空隙用石块和砂浆填满。在砂浆尚未凝固的砌层上, 避免受外力碰撞,砌筑中断后洒水养护,重新开始砌筑时,将原砌筑 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再铺浆砌筑。5.3.8.2 框架涵防水层、保护层施工5.3.8.2.1 防水层及保护层构造 本框架涵防水层及保护层的构造详见图 8-1.53822 防水层施工技术要求(1)框架涵顶保护层表面的流水坡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表面应平 顺,流水应通畅。(2)框架涵顶M10水泥砂浆三角找平层表面应平顺,基层面不积水,保持干净,基层含水率不大于10%(3) 框架侧面从底至顶先喷ZQFS2000聚脲弹性涂料防水层,后 施作15cm厚通长不透水黏土保护层。(4)ZQFS2000聚

26、脲弹性涂料涂刷要均匀,不得有漏刷现象。 ZQFS2000防水层必须使用专用的喷涂机和专用喷枪。(5)ZQFS2000防水层正式涂装前应试涂装,掌握温度、压力、粘 度、走枪速度等对涂装质量的影响,取得经验。5.3.8.2.3 保护层的施工方法(1)将砂子、石子、水泥、减水剂及袋装纤维网连同纸袋一起倒 入搅拌机中预混 1 分钟,然后加水混合 35 分钟,搅拌均匀即可。(2)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桥涵结构的防水层上,用 平板振捣器捣实,直到无可见的空洞为止,然后用刀摸平。纤维网的 混凝土厚度应控制在 3038.5mm。(3)纤维网混凝土面层做好后,应保水养护。5.3.8.2.4 防水层、保护

27、层施工注意事项(1)涂料必须按照易燃品有关规定储存和运输,远离热源,杜绝 暴晒。(2)防水层不得冒雨施工,夏季应避开高温时间,四级以上的天 气不得施工。(3)温度低于 -10 °不宜防水层施工,涂料应保存在常温的环境 中。6 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1 的规定。表 6-1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日允许AR基(mm>检验方汪1轴线基础15尺量母边不少于2处壊、tt,板*端、拱52表面平整厦52m雅尺和塞尺不 少于$业3基础±20测量瓠根板、墻、拱+ 54模板的健 向野曲fthim)拉线 尺量/I SOU5梁、柱*板、墙、

28、拱 两模桩内刚宽度+ 10-5尺粗不少于3处6榮底模拱匪+ 52拉绘 尺量7相翔两板表血奋低舞2尺量it: l山为村雨"2厂为谨*扳跨反检验数世:施工单位全部检查.(2) 预埋件和预留空洞的留置验收标准详见表6-2.表6-2预埋件和预留空洞的允许偏差和验收方法序号顶目允许min)检验方誌1預留孔洞屮贮位置1U尺量1尺寸* 100尺章不少于2处预埋件屮心世置3尺量检齡数朮:施工单位全部检查。(3)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验收方法详见表6-3.表6-3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验收方法丿r弓名称允许偏差mm)杓验方法£500()£>50001覺力钢筋全长±10&#

29、177;201弯起钢筋的弯折世弹20尺抵3捕筋内净尺寸±5注:L为钢筋的长度(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不少于3件(4)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详见表6-4.表6-4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允许fill差(m)检验方法1受力钢筋排聊±5尺註两端、中 何务一处2同一排中受力痢筋间曲早础、板、墙±20梁±103±20尺試连纹3处4箝筋间距绑扎骨架±20+ 105弯起点位賈(加丄偏罡+尖颐包皓在内)30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35<nni+ 10尺量两端.中何各2处VZSuwi

30、+5+3T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査表6-5框架涵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宽度土 50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轴线长度±50测量检査顶、底板厚度+2(),5尺量检査不少于5处f边瑞好度+20, 5检验数id:施工单位毎座涵全部检査。(6)端翼墙及附属工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详见表6-6.表6-6端翼墙及附属工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H允许检验方法1端、翼墙距设计中心线距富20测虽检資不弘亍4处2出人口流水面髙程±203混凝土 墙体表面平整度5尺检資不少于5处(2)结构尺寸+20, 0尺童检賢不少于5处4帽石尺寸±10尺呆检査不少于4处检验数量

31、:施工单位每座涵全部检杳a(5)框架涵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详见表6-5。(7) 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详见表6-7.表6-7防水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日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我面平整度31他靠尺检査2卷材搭接长度10尺量检査检验数th施工单位检査不少丁 5处。(8) 保护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详见表6-8.表6-8保护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力法1衣面平整度3Im靠尺检杵2卷材搭接长度3尺量检査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检査不少于5处.7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7.1安全施工措施(1)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不得赤脚与穿 拖鞋进入作业区。(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了解机械的构造、性能、操 作方法,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3) 钢筋加工棚内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氧气瓶 与乙炔发生器要隔离存放, 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5米。(4) 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如切割机、电焊机、 起吊设备等都应显著位置悬挂操作规程牌,规程牌标明操作方法、保养要求, 安全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等。(5) 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 维修和拆除, 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 上岗证的电工完成, 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