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学案_第1页
“托物言志诗”学案_第2页
“托物言志诗”学案_第3页
“托物言志诗”学案_第4页
“托物言志诗”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托物言志诗”鉴赏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知识链接】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这就产生了咏物诗。仅全唐诗中就已存托物言志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

2、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技巧点拨

3、】 答题技巧总结: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答题模式: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牛刀小试】一(2000京皖卷)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二柳  

4、60;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2 / 7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2)试析此诗对比的表现手法。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画眉鸟 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四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

5、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托物言志诗歌”学案答案【牛刀小试】一 1)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2)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3)托物言志二 1)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2)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

6、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3)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三 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四 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

7、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总结答题要点:手法+表达作用。【总结升华】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拓展补充】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

8、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再来看看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

9、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再来看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

10、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

11、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以

12、物喻人类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托物言理类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