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疏通教材式集体教研活动的做法与体会-【word】可编辑_第1页
初中化学疏通教材式集体教研活动的做法与体会-【word】可编辑_第2页
初中化学疏通教材式集体教研活动的做法与体会-【word】可编辑_第3页
初中化学疏通教材式集体教研活动的做法与体会-【word】可编辑_第4页
初中化学疏通教材式集体教研活动的做法与体会-【word】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衿羃膃莃羂艿蒁莂蚁肂莇莂螄芇芃莁袆肀腿莀羈袃蒈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羃肇芆蒆蚂罿膂蒆螅膅蒀蒅袇羈莆蒄罿膃节薃虿羆膈薂螁膂肄薁袃羄蒃薀蚃膀荿薀螅肃芅蕿袈芈膁薈羀肁蒀薇蚀袄莆蚆螂聿节蚅袄袂膈蚅薄肈肄蚄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蚁膄膀蚀螃羇葿蝿袅膂莅蝿羇羅芁螈蚇膁膇莄衿羃膃莃羂艿蒁莂蚁肂莇莂螄芇芃莁袆肀腿莀羈袃蒈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羃肇芆蒆蚂罿膂蒆螅膅蒀蒅袇羈莆蒄罿膃节薃虿羆膈薂螁膂肄薁袃羄蒃薀蚃膀荿薀螅肃芅蕿袈芈膁薈羀肁蒀薇蚀袄莆蚆螂聿节蚅袄袂膈蚅薄肈肄蚄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蚁膄膀蚀螃羇葿蝿袅膂莅蝿羇羅芁螈蚇膁膇莄衿羃膃莃羂艿蒁莂蚁肂莇莂螄芇芃莁袆肀腿莀羈袃蒈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羃肇芆蒆蚂罿膂蒆螅膅蒀

2、蒅袇羈莆蒄罿膃节薃虿羆膈薂螁膂肄薁袃羄蒃薀蚃膀荿薀螅肃芅蕿袈芈膁薈羀肁蒀薇蚀袄莆蚆螂聿节蚅袄袂膈蚅薄肈肄蚄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蚁膄膀蚀螃羇葿蝿袅膂莅蝿羇羅芁螈蚇膁膇莄衿羃膃莃羂艿蒁莂蚁肂莇莂螄芇芃莁袆肀腿莀羈袃蒈葿蚈肈莄蒈螀袁芀蒇羃肇芆蒆蚂罿膂蒆螅膅蒀蒅袇羈莆蒄罿膃节薃虿羆膈薂螁膂肄薁袃羄蒃薀蚃膀荿薀螅肃芅蕿袈芈膁薈羀肁蒀薇蚀袄莆蚆螂聿节蚅袄袂膈蚅薄肈肄蚄螆袀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蚁蚁膄膀蚀螃羇葿 初中化学疏通教材式集体教研活动的做法与体会 实验中学 化学组 闫忠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托和根本。离开了课标、教材,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要反复阅读、疏通教材、钻研教材。

3、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努力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内容,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实验中学化学组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在疏通教材式教研活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把我们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一、疏通教材式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一)形式1主持人:由教研组长承担2主持人首先要说明集体教研日前一周每人的准备情况,同时要对整个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宏观调控,并对准备情况进行简要总结。(二)疏通内容:疏通教材的内容一般以某一单元或某几节课的内容为宜,由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布置给全组教师,并对任务进行分工,教师个人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对分担的任务进行

4、准备。(三)疏通过程:在疏通教材过程中,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各教师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相互补充和完善,切磋后最终达成共识。1教材的地位、作用、意义2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3重点、难点和疑点4教法的研讨二、下面以初四化学第一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为例,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准备工作:集体教研日之前一周布置任务,先让各位教师疏通读懂教材。 第一,教师要通读初四化学的全部教材,对教材体系及特点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以便高瞻远瞩、纵横自如地驾驭教材。第二,教师要细读并了解教材的精微。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对化学教材中的重点进行深人钻研,研读每一段,分析每

5、一句,体会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理解透彻本单元教材中的全部知识点以及编写者的意图,深入了解教材所述内容的背景材料,能够解答该单元教材中的疑难问题;(2)弄清本单元教材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3)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4)分析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特点和明确知识点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落实三维目标。第三,教师要多读有关教学参考书籍和教育教学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以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疏通过程:1、 教材的地

6、位、作用、意义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二和第三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中和反应这部分知识为升入高一级学习中和滴定做好了铺垫。常见的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类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本单元主要目的是把酸和碱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这些有关章节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懂得运用化

7、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也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为学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更好的使用酸和碱做好知识和思想准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本单元内容结构(1)知识结构引言:从生活中的物质引出酸、碱两类物质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二节 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酸的性质性质与变化酸、碱的概念和性质(1)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性质(2)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出盐的概念酸、碱性质(3)复分解反应。碱的性质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如何识别酸碱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2)探究活动结构第一节 生活中的酸和碱第二节 中和反应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中和反应如何

8、识别酸碱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酸的性质性质与变化酸、碱的概念和性质(1)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性质(2)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出盐的概念碱的性质探究酸碱的识别方法和溶液酸碱性强弱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分别探究酸、碱的性质、用途酸、碱性质(3)复分解反应。3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碱的方法;酸和碱强弱的程度及实质;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和盐的定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难点:从微观粒子H+和OH-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如何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从微观上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科学探究在

9、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疑点:(1)石蕊或酚酞等试液滴入酸或碱的溶液中,不能说是石蕊或酚酞等使酸或碱变颜色。是酸或碱使石蕊或酚酞等试液改变颜色。(2)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和联系。酸碱性是指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没有量的含义,而酸碱度是指酸碱性强弱的程度,通常用pH来表示。(3)pH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pH的范围是0-14。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4)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所以H+和OH-不能在同一种溶液共存;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是盐。如:NH4Cl(5)烟和雾:

10、观察浓盐酸的挥发性时会看到白雾,学生往往把它叫白烟,这是错误的。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如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是因为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也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白烟就是P2O5固体小颗粒扩散在空气中形成的。(6)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之一是潮解,潮解是指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表面逐渐溶解形成溶液的现象。潮解和吸水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7)书写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判断生成物比较困难。跟碱反应的氧化物,一般是形成对应的酸根离子,跟金属离子结合成新的化合物。例如CO2可以表成CO32-,SO3

11、可以形成SO42-等。4教法研讨(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3)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具体建议如下:(1)对P2页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实验探究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究过程。 二是可以根据实情让学生自选感

12、兴趣的物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选择实验器材,例如,没有白色点滴板可以用试管代替。 三是实验之后要让学生对活动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是使学生认识到,运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实际上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等到学生知道了物质呈酸碱性的原因后,再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科学归纳的方法。(第二节中用到了) (2)对P4交流共享几点教学建议:要重视“交流共享”栏目,让学生经历从化学实验现象概括出化学规律的过程。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得出酸碱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教学中,不要在酸和碱是如何电离出H+、OH上纠缠。利用动画模拟,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呈现:氢原子失去

13、一个电子转变成氢离子,让学生深刻认识H+ 这个符号的化学意义通过模拟水失去H+变成OH让学生深刻理解OH这个符号的化学意义。建议补充常用的原子团的符号。(3)重视“多识一点”栏目,“酸碱指示剂的发现”,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的好素材(4)P5实验探究“测定溶液的pH”后,进一步归纳出识别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补充用pH试纸的方法)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变色变蓝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不变色变红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不变色变蓝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变色不变色pH试纸变红色黄色蓝色紫色(5)对P9盐酸能与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建议:首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提出问题。

14、然后通过实验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入对盐酸和烧碱能否反应的探究。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教学中要按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完成这个“实验探究”。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案。例如,混合前后测温度、或加热蒸发等。但是,利用酸碱指示剂、或加热蒸发的方法,只能判断酸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确定产物。(6)P10页活动天地是实验探究的补充。其用意一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就像科学家那样,把实验做得像模像样。二是学习数据处理与转化成图形的方法,认识一种精密仪器。三是进一步体会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及其原因。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pH计测定一组数据。(7)P11页盐

15、酸和氢氧化钙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前面“实验探究”和“活动天地”用氢氧化钠和盐酸,在该处的“实验探究”中又增加了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通过实验,用归纳法得出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并用图示揭示了其微观本质。运用了由个别到一般(完全归纳法),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抽象的理性思维方法。(8)教材中例举中和反应四个方面的应用:建议:为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其它例证,召开一个专题的演讲会,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交流讨论。(9)P15页活动天地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交流,获取关于两种重要的酸的物理性质的信息。安排一个稀释浓硫酸的教师演示实验,

16、说明操作方法,让学生清楚浓酸的腐蚀性。补充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和名称。(10)P16页实验探究建议:要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对酸的性质的认识。(11)P17页活动天地建议::实验探究后,对于探究的结果,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特别是要引导学生从微观上思考发生的化学变化。要先让学生尝试写出盐酸与有关物质反应的方程式。让学生分析判断硫酸与有关物质能否发生反应,推断可能产生的现象、写出方程式。分析归纳酸的共性时,列出4点就可以。(12)P18页活动天地第5步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小。(13)P19页实验探究建议:第3步实验中,“怎样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17、”可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塑料矿泉水瓶收集二氧化碳,再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14)关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离子之间的电性作用,即离子反应。我们通常说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确切地讲是复分解反应的结果。反应条件是外因,不是决定反应能否发生的根本因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如果能引起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减小,反应就能够发生。判断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以分析溶液中是否存在能够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离子。判断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可从形式上分析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是否交换了成分。总之,本单元把酸碱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

18、究活动和科学方法教育三条线索有机地融为一体。1、知识主线-H+和OH-两种粒子第一节中,给出了酸类物质的性质实质上是H+的性质,碱类物质的性质实质上是OH的性质;第二节中,中和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实质上是H+和OH两种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三节中,酸的通性实际是H+的性质、碱的通性实质上是OH的性质。2、活动主线-科学探究 本单元共设计了6个“实验探究”、4个“活动天地”。另外,还有1个单元探究活动从化学的视角看食醋。 活动设计的特点(1)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景;(2)问题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3)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 3、方法主线-科学方法 本单元涉及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提出问题环节:观察; 建立假设环节:推理; 收集证据环节:观察与间接观察、对比实验、测量与记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