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3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章 解三角形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二)1.会运用测仰角(或俯角)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 的高度测量问题.2.会用测方位角解决立体几何中求高度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目标题型探究问题导学内容索引当堂训练问题导学知识点一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思考答案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如果能测出点c,d间的距离m和由c点,d点观察a的仰角,怎样求建筑物的高度ab(已知测角仪器的高是h)?梳理梳理问题的本质用、m表示ae的长,所得结果再加上h.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在西

2、偏北15的方向上,行驶5 k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怎样求此山的高度cd?知识点二测量方向角求高度问题思考答案梳理梳理问题本质是:如图,已知三棱锥 dabc,dc平面abc,abm,用、m、表示dc的长.题型探究命题角度命题角度1仰角问题仰角问题例例1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求a点离地面的高ab.解答类型一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方法一设abx m,则bcx m.bd(10 x)m.方法二acb45,acd135,cad1801353015.由正弦定理,得引申探究引申探究如图所示,在坡

3、度一定的山坡a处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cd的顶端c对于山坡的坡度为15,向山顶前进100 m到达b处,又测得c对于山坡的斜度为45,若cd50 m,山坡对于地平面的坡度为,求cos .解答命题角度命题角度2俯角问题俯角问题例例2在200 m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的塔顶和塔底的俯角分别是30、60,则塔高为 m.答案解析如图,在abc中,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对所给的实际背景进行加工、提炼,抓住本质,抽象出数学模型,使之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反思与感悟跟踪训练跟踪训练1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30,而且两条船与

4、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 m.答案解析设两条船所在位置分别为a、b两点,炮台底部所在位置为c点,所以ab30 m.30类型二测量方位角求高度问题例例3如图所示,a、b是水平面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45,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点是点c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解答由于cd平面abd,cad45,所以cdad.因此只需在abd中求出ad即可.在abd中,bda1804512015,反思与感悟此类问题特点:底部不可到达,且涉及与地面垂直的平面,观测者两次观测点所在直线不经过“目标物”.解决办法是把目标高度转化为地平面内某量,从而把空间问

5、题转化为平面内解三角形问题.跟踪训练跟踪训练2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 m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 m.答案解析在bcd中,cd10 m,bdc45,bcd1590105,dbc30,当堂训练1.一架飞机在海拔8 000 m的高空飞行,在空中测出前下方海岛两侧海岸俯角分别是30和45,则这个海岛的宽度为 m.(精确到0.1 m)答案解析12345 856.42.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 米.1234答案解析3.如图所示,在地面上共线的三点a,b,c处测得一建筑物的仰角分别为30,45,60,且abbc60 m,则建筑物的高度为 m.1234答案解析设建筑物高度为h m,p在地面上的射影为d,123412344.设a是abc中最小的内角,则sin acos a的取值范围是 .1234答案解析a为abc中最小内角,规律与方法1.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烦琐,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2.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