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周敦颐思想中的道家成分 曹海萍摘 要:宋明理学是在融合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儒学,作为宋明理学的先驱,周敦颐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他的“以无为本”的思想,与老子的“无中生有”思想一脉相承,他的“无为”思想也与老子的“无为”颇为相似,他的“主静”思想也深得道家思想的精髓。这些都显示出周敦颐思想中显著的道家成分。关键词:“以无为本” ;“无为” ;“主静”宋明时期,儒学以理学的形式重新获得了独尊的地位。周敦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式人物,在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有“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之功,被称作“理学开山”。宋
2、明理学一方面反对、排斥佛、老思想,另一方面又吸收佛、老思想的内容,综合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作为宋明理学的先声,周敦颐思想中就包含有较为明显的道家思想成分。周敦颐思想中的道家成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周敦颐具有“以无为本”的思想。周敦頤是最先为理学理论形态建立宇宙论架构的人,他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意思是说,宇宙原初是无极,无极产生太极元气,经分化后成为阴阳二气,二气变化交合形成五行,五
3、行各有特性,五行进一步化合凝聚就产生了万物。一方面将“无极”视为体,“无”观念居于最高地位,另一方面世界由此“无极”之体发展而来,“无”产生“有”。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最高范畴、最高的存在,而“道”五形、无声、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恍惚”,它不是感觉的对象,人们也不能用感性的方式去把握它,所以也可以称为“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四十章)这是以“无”为本的思想。第二,周敦颐具有“无为”思想。在通书·诚下中,周敦颐说:“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
4、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以“无为”、“无事”形容天道,这一点与老子思想接近。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是“自然”与“无为”,“自然”即自然而然,顺应事物的本性自由发展,“无为”即顺应自然不妄为,两者是一致的。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无为”却达到了“有为”的目的。统治者应该按照“道”的要求,用“自然无为”来消除巧智诈伪,用“致虚守静”来化解欲望冲动,让百姓自治自主、自给自足,才能使政治昌明、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周敦颐的“无为”、“无事”主张与老子的“无为”思想一脉相承。第三,周敦颐具有“主静”思想。在宇宙论上,周敦颐的太极生阴阳的动静观,在一定程度上反对了
5、那种把运动与静止加以割裂、加以绝对化的形上学观点,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互依存转化的辩证关系。他的“主静”学说,主要是作为修养方法提出来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太极图说 周敦颐自己解释“主静”说:“无欲故静。”所谓静就是安定、安宁。所谓“无欲”,就是没有私欲的干扰。他认为,人能“无欲”,仁义道德的“本性”也就充分发挥出来了,这就是他所说的“诚”的境界。老子认为具体事物有变化,但“道”却是绝对不变的,一切具体事物都不会长久,包括天地在内,只有“道”是永久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道德经·十六章)多种多样的万有世界,最后终究要回到
6、本根,即复归于“道”,而“道”是静止的。虚静是世界的第一原理,世界是从“静”(“道”)产生“动”(万物),而“动”最后又复归于“静”,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静为躁君” (道德经·二十六章),静是动的君主,人们应该以静制动,如果妄动就会“失道”。周敦颐的“主静”说无疑是受了道家的影响。周敦颐不仅思想中具有道家的成分,个人生活方式也具有道家色彩。道家对世界采取一种观赏的态度,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上的自由,以“逍遥游”为理想生活的境界,以进入这种理想境界中的人(“至人”“真人”)为理想人格。周敦颐平生的主要兴趣在于游览山川,观赏自然,他的诗词大多属于此类作品。举他的同石守游七律一首为例:
7、“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万事可以不问,“朝市”可以不闻,不为名利束缚,度水登山,看白云野鸟,流连山林,感人生至乐,展示出他超然世俗的精神追求,最后一句甚至有归隐之意。淡泊名利,崇尚自然,充分享受精神上的惬意与自由,这种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是明显的道家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周敦颐的理论,虽然有道家思想的影响,并且基于道教图书建立自己的学说,有一些道家思想成分,但是在基本立场上,与道家精神方向有根本的不同。周敦颐在自己的著作中,由天道讲到人道,由人道讲到道德,再由道德心推广到礼乐文化,充满了儒家伦理本位的思想特征。而老子却对仁义礼智充满了蔑视和鄙弃。“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道德经·十八章)庄子的修养工夫论是为了成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达到独立逍遥的人生境界,而周敦颐的修养工夫论是要立“人极”,成为“中正仁义”的圣人,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一点体现在他的传世名作爱莲说中,莲花象征着儒家积极入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格。虽然他的个人生活方式有着道家的色彩,但其理论旨趣仍充满儒家以道德“化成世界”的精神追求,毫无疑问属于儒家学派。参考文献:1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净化抗痘霜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房地产租赁借款融资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广告代理服务与媒介投放合同
- 2025年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股东借款及城市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及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国际贸易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教育培训机构连锁加盟合同
- 2025年度商业空间装饰装修经营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合同终止重签协议:农产品深加工与市场拓展合同
- 蛋糕店服务员劳动合同
- 土地买卖合同参考模板
- 202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一-微专题10-同构函数问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
- 老子道德经全文讲解学习课件
- 企业更名通知函
- 经大量临床实验证明,空气负离子能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 GB/T 12618-1990开口型扁圆头抽芯铆钉
- GA/T 458-2021居民身份证质量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