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第1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第2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第3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第4页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侯玉秀杨勇张淑东摘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创新型人才更是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当努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构建先进的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文化素质教育;平台;体系:g642.0 文献标志码:a :1674-9324(2015)08-0063-0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于1995年成立“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

2、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并在国内52所高校开展和进行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教育的试点工作。随后,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颁布相关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基础,“就大学生来说,全面提高其素质,尤其要注意其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因为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是相互联系着的,有了一定的文化素质,其他素质的提高也会相对变得容易些”。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此种情形之下,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一、确立总体目标,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任务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确立总体目标是基础,其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领导,把握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任务。“十二·五”规划在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时明确指出,现代高等教育应当“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

4、地”。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更应当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高等教育体制下,创新型人才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外,还应当“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即具有良好的大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秉承培养具有高文化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任务,科学地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平台建设和体系建设。二、因材施教,依托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无不是共性

5、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同样如此,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增强其文化素质,除了按照高等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共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进行培养之外,还应当根据其学校的历史发展、专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等方面来进行。应立足于学校自身情况,在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之上,有的放矢,扬长补短,通过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开设或者建立具有本校特色或者专业特色的文化素质的精品课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明晰自身的定位,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如理工类或者农林类的院校,在对学生

6、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其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相较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资源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样,文科类院校在对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与理工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也存在差距。另外,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时,国家重点大学与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与专科学校在资源的可获得性上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各院校一定要从本学校的特点出发,切忌盲从,有针对性和有个性地开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出发,依托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制订出具有实际执行可能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我校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艺协

7、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以来,一直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一直秉承王大珩院士倡导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别于其他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课程设置上,设置了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设定了创新实践环节,以增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的原则指导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

8、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都是根据本学科或者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设置课程。但在通识教育课的课程设置上,在遵照教育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之上,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理工科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增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提高文化素质。大学语文课程就是我校为提升大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拓展大学生文化知识领域为目的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平台之一。在文科类的专业开设文科高等数学课程,让文科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美的一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创新型人才的文化素质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高校应该充分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在利用

9、自身资源的前提下,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提升素质教育的竞赛和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并以此为契机,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打造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园文化。所谓校园文化,现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向的是一种大学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另一观点认为大学文化是一种文化适应,主要指的是大学师生的行为、语言及使用的实物等,它可泛指大学内部的一切活动及活动方式。文化不单指向精神上的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也指向于一个群体长期过程中所共同的遵守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不但包括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还包括一个学校师

10、生的共同行为以及其他校园活动,包括办学理念、校园竞赛、校园社团活动等。我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明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的创新型人才,组织和发展各种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除此之外,充分依托各种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如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等。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例,我校自2008年成为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以来,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任务下,在兴趣驱动、自主实验和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下,积极组织学

11、生参与项目,为其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指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影响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创新论坛活动,在请专家为学生进行专业讲座的同时,组织项目组进行公开的学术交流,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知识的交叉,成员和听众之间互相提问和解答,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也积淀了学校的创新文化,为学校的本科教学、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供新的方式。自2010年以来,我校每年举办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论坛,对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12、在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全校广大师生参与论坛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此论坛是我校举办的针对在校本科生的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学术活动,不但营造了思想碰撞、学术创新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想、激发创新热情。各专业学生之间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了解,文理学科、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之间的沟壑进一步缩小,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除了上述几种措施和方式之外,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多种实践模式等,都有利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高等院校在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时,应当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创新型人才的特征,结合文化素质教育的措施和途径,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和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