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的三种意识_第1页
教育生态的三种意识_第2页
教育生态的三种意识_第3页
教育生态的三种意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现语文的生命浅谈语文教育生态的三种意识=131!当今的中国处于时代的转型期,急功近利无奈地成为了时代的特征,绝大 多数人所关注的往往是近期的效益及成功的结果,却常常忽视过程,这使得时 代的评价体系严重失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被这个时代所异化,成绩成为了衡 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时代对教育最大的扭曲。但时代的发展又决定了这 个评价体系的缺陷被迅速地暴露在人们面前,于是提高学生素质又成为了大家 一致认可的教育发展目标。这就使得教育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素质教育与 应试教育中艰难地寻找出路,往往成为一种非驴非马的怪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其自身发展 道路的艰难。因

2、为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而构成这些的是丰富而多变 的文字,并非冷冰冰的数据或公式,光凭大量的练习与背诵就可以掌握,这就 使语文成绩绝非简单的“恶补”就可以完成。但片面追求分数的目标却造成了 语文生态的异化,一一用类似数学公式的格式来设计阅读的方法,以几段材料 和句式来套用一切作文题,把内涵丰富的文章拆解成干巴巴的条条杠杠,或者 用“水煮”“颠覆”等时髦的字眼来否定传统语文教材与教法这些做法都 是对语文教育生命力的扼杀,不仅摧毁了文字的美感,也使文字所承载的精神 消失,从而使语文对学生的吸引力及影响消散。实际上,正是这难以把握的文字产生了语文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恰 恰是这些源自生活的灵

3、动文字赋予了语文以旺盛的生命力,启示我们去发现平 常生活中无限的乐趣。只有感受到了这种乐趣,我们的生活才会永远保持着活 力。真正的语文教学应当具备鲜活的生命,它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随时可 以让我们从人生的经历中感受到快乐,发现生命的意义,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 应当具备的“生态”。而要真正发现并展现出语文的生命力,源自于我们在教 学中树立的三个意识:尊重意识、感动意识和文化意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简述一下我对于这三个意识的理解。尊重意识,首先指尊重文本。我们不否认教材的编排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 题,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教材本身所传达的是正面的价值观。语文的“语”指 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

4、流的最常用的手段,也是人们获得信息最主要的渠 道,而人们的价值观正是通过人际交流及信息获取而树立的。因此,语文老师 承载着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的责任,这决定了我们解读文本的基础必须 是体现“正能量”,这是对教材的尊重,也是对作者的尊重。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十多年来进行了多次修订,我以为其中最大的亮点是 将台阶、老王、信客等许多描写普通人、弱势群体的文章收入, 这些文章均表现出一些平凡的、卑微的人身上令人尊敬的闪光点。以台阶 为例,我们可以说父亲努力的结果也许并不能代表今天中国发展的目标,但真 正令我们钦佩的是他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被作者用诗化的笔法在父亲“踏黄 泥”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细读这

5、一过程,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父亲一生的 艰辛与劳苦,也能够感觉到他内心抑制不住的欣喜。这一时刻才是父亲真正感 到快乐、感到自豪的时刻。我们的生活原本就是普通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不会 有走上红地毯,被聚光灯照耀的机会,但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快乐,有喜悦, 这同样是我们应当珍视的精神财富。恰如父亲所踏好的黄泥,掺杂上了父亲的 汗水与努力,在阳光下显得“耀眼” o同样,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类似的 普通人,教会学生尊重这些弱者,就是教会他们尊重自己身边的人,学会从平 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真谛。我们常常在批改作文时对学生笔下“假大空” 的内容深恶痛绝,而改变学生这一恶习的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要引导他们去认识

6、 生活本身的美,去摒弃那些只重结果,不择手段的错误认识。我们的课文已经 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途径,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学会尊重。尊重意识,还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感受。我们解读文本的角度与学生是不 相同的,我们的认知水平也与学生大相径庭,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教会学生 学会解读文本的正确方法,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但是,在坚持尊重文本及正 确的价值观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应否认学生的个性及他们的发现。只是,我们 应注意把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我在教学魏巍先生的我的老 师一课时,正在指导学生从文中寻找表现蔡老师“温柔和美丽”的语句,一 个学生突然问我,文中蔡老师所朗诵的那首诗是什么意思?如果放在过去

7、,我 常常会反问他一句,你问的这个问题与我的要求有什么关系?或者缓和一点, 让他自己去看书下的注释查资料。但今天我决定尊重他的感受,我问他,这首 诗的题目是什么?写了什么?学生立刻就发现这是描写大海的。我问他们,有 多少同学看过大海?有一些孩子举起了手,我说你们真幸运,我在你们这个年 纪时就没有见过大海。魏巍先生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他的家乡在河南,地处 内陆。在他那个时代,不要说见,恐怕连大海都没有听说过。蔡老师朗诵的诗 给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他发现了原来世界还有这么多丰富美丽的事 物,他自然会产生热情去探索这个美好的世界,去描写这个广阔的世界。我们 前面读过了他的简历,我们从这里就可

8、以发现他创作的热情从何而来了。就这 样,我把学生看似“走题”的感受引导回文本,同时也让他们从这些看似普通 的事例中发现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尊重意识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去发现其中的闪光 点。尊重他人,同样也是塑造自己人格的必要步骤,同样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 必要手段。在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最缺乏的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尊 重,因而才会造成人们为追求高端名利而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的现象。学会了 尊重,才能明确正确的发展方向。感动意识,是指教师应当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从普通的生活发现那些可 以令人感动的内容,并将之提炼出来,去打动学生的内心,启发他们去关注普 通的生活。“语文”的“

9、文”同样也包含文章、文学的意思。文学之所以美好,就是 因为它可以感动他人,而真正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感动常常体现在一些平常的 细节中。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中,我设计了一个步骤,就是让学生还原莎 莉文老师帮助海伦再塑生命的过程。我原本是将这个过程的开头设计为老师教 她拼写“doll”这个单词,但我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偶然发现有儿个学生都问了 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一见海伦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本是学 生无意的发现,但却令我深思。我之所以忽视这个动作是因为拥抱原本是西方 很平常的礼节,但在本文中海伦为何要将之与自己人生的变化联系起来呢?我 去寻找相关的资料,我发现在海伦的自传中所记的她与老师初

10、次见面的情景并 非如此,而是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海伦在文中如此记叙她与莎利文教 师的初次见面,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老师给予她内心巨大的感动吗?于是,我灵 机一动,把这个过程的开头设计为老师给她拥抱,并把海伦自传的记叙与文章 进行比较,让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如此记叙。我再进一步提示他们,文末 写她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原本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的,她为什么能认识 到这一点。学生意识到是老师帮她与外界发生了联系,打破了她原来生活的寂 静与黑暗。而这一切从何开始?就从老师的拥抱开始,从此她不再孤独。这一 发现让海伦成为了 “最幸福”的孩子,她自然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因此, 海伦的记忆中留下的只有

11、老师的爱。通过对这一普通场景的认识,学生对“再 塑生命”的理解又加深了。同时,感动也离不开对生活持续的观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现隐 藏在生活中真正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一次练笔中,我要求学生去描写他们教室 外面花箱中的迎春花。结果学生大都用“春天的精灵”“春天的使者”之类的 词语,没有一点个性。我在讲解作文时就问他们,为什么这花叫做迎春花?学 生说因为这花在春天最早开放。我提示他们,一个多月前,天气还很寒冷,迎 春花就已经长出了绿叶,开出了花朵,你们想过没有,当它在寒冷的清晨迎接 第一缕阳光的样子了吗?再想一想,当阳光渐渐强烈起来,迎春花又是什么样 子?当春天真正到来,各种花都开放了,此刻你

12、们看到的迎春花又是什么样 子?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开始用翔实的语句来描绘迎春花不同的形 态,再读一读他们的文章,我明显地感到了他们作文的进步。我以此为契机来 提示他们一一迎春花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常常只注重它开放的样子,而忽 略了它开放的过程,之后生命的变化,又怎能发现它真正的美呢?其实我们的 生活也是如此,你仅仅短暂地观察它某一时刻的表现,大都是平淡无奇的,但 如果我们注意到了它们细微的变化过程,就能发现它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感动意识的本质就是发现,去发现生活中种种令人感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 视的美好事物。在发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我们的内心也就在这 一过程中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13、生活本身是平淡的,但感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与 众不同。文化意识,指我们应当发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 的文化特色,增强自己的文化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种文化意识首先应当与我们的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密切相联。在教学论语时我就考虑,通过字型切入,从造字的方法上启发学生去理解文字的 含义。“学而肘习之” 一章时,我首先问学生们他们如何理解“学” ?学生们 说就是学知识、学文化。我说这没有错,但孔子所说的“学”是不是仅仅就是 指学知识与学文化呢?接下来,我向学生出示了 “学”字的甲骨文写法,告诉 他们这是两个人在盖房子,之后这个字就演化成了 “孥”字的上半部分。加上“子”很好理解,

14、“子”就是孩子,这就说明学习要从孩子开始。但盖房子与 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古人为什么要如此造字呢?学生们想了一会儿,就纷纷回 答。有的学生说盖房子要先打牢基础,学习也是一样。我说这就是学习的内容 要扎实,而且要打牢基础必须要多选择一些地点,经验多了自然选择的内容也 就多了,因此学习也应当尽量多学一些,知识越丰富,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又有学生提出盖房子要一步步地来,一个步骤都不能缺少。我说学习同样也要 循序渐进,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成。我接下来提示学生,如果我们和别人学盖 房子,是不是站在旁边看着别人盖,把所有步骤都记下来,回去以后就能盖房 子了?学生说当然不行,必须亲自参加整个过程,有实际的经验

15、才能盖好房 子。我补充,要盖好房子,有些东西必须要用心领会,有时差之毫厘,房子就 盖不好,这就不仅是简单的重复,更需要自己去领悟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学以致用,其关键是领悟。那么,大家觉得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哪一条对于学 习来说最重要呢?有的学生说打牢基础,有的学生说循序渐进,我说如此基础 很牢,学习的步骤很踏实,但不会运用,那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这回明白, 真正要让学生有效果,必须要领悟学习的内容。而且学习的内容是需要不断实 践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时习之”。我出示了 “习”的甲骨文写法,我指出 这是鸟的羽毛,出现在太阳上面。鸟的羽毛向一个方向,代表鸟在飞翔,但为 什么会飞到太阳上面呢?学生

16、们有些疑惑,我进一步提示,难道大家真的没有 见过鸟飞到太阳上面吗?学生马上就清楚了,争着回答,在太阳刚刚升起或就 要落山的时候,我说两种说法都对,这代表从早至晚。同时,鸟在飞翔时不能 有一刻停止,与太阳结合在一起,这与练习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马上理解了, 这里的练习要从早至晚一刻不能停,同样学习所坚守的内涵也是不能放弃的。 通过上述的步骤,从“学”与“习”这两个字上我们可以读出中国古人对于学 习的态度及认知,这种认知构成了中国人特有求学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之一。我在设计论语十二章的教学时就考虑到了以一个核心将十二章 内容联系为一个整体,“学”“习”两字就是这个核心,而要理解其与其它各 章的

17、关系,必须理解它们的本质含义。从上面的学习内容延伸开去,我们可以 将其余内容与之联系起来,如“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三人行,等 章就是强调了学习的关键在领悟,“饭疏食”等章则强调了学习需坚守志向等 等。可见,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造字方法的分析,可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易 懂,也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我们还应当我们的文化意识渗透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而非局限于单 独的文本。例如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以说明文为主,但也有类似桥之美的 散文,桥之美、故宫博物馆、苏州园林与说“屏”等课文, 其内涵都是表现建筑之美,同时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建筑之美背后的中国特有的 文化思想。例如桥之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桥梁在绘画构图时的特殊作用的 介绍,苏州园林表现的中国建筑文化对自然的亲近与模仿等。本单元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是说不尽的桥,我想就不仅是让学生简单地列举不同形象的 桥,而是要去发现桥梁所代表的美学思考与文化现象,这才是课文中文化精神 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真正联系。基于这样的定位,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这样的 问题展开活动:中国传统文化中桥梁有儿种形式?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 何描写桥梁?不同时代的桥有了哪些变化?反映人们精神有了哪些变化?这与 时代的发展有什么联系?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展开活动,活动的范围明确了, 与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