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组团项目简介_第1页
B1组团项目简介_第2页
B1组团项目简介_第3页
B1组团项目简介_第4页
B1组团项目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ZHONGTIAN XZ·A032009 第 13 页 共 13 页中天未来方舟项目B1组团“半岛”项目简介1.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 渔安·安井温泉旅游城“未来方舟”B1组团1.2 项目地点: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渔安安井片区1.3 建设单位 : 中天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 用地性质: 写字楼、酒店、商业公寓1.5 建筑类别: 一类高层1.6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1.7 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 主塔楼最高111层,建筑高度503米,屋顶构筑物最高点540米;副楼地上19层(95.5m),屋顶构筑物最高点104.5m,标准层层高4.5米;裙楼4层,层高7m,地下室3层

2、, 地下一层层高为6米,局部4米,覆土2米,地下二、三层层高均为4米。2.项目背景贵阳未来方舟项目位于贵阳市老城区东部的云岩区渔安安井片区,由贵州地产龙头企业中天城投集团倾力打造,项目计划分5年开发,建成后将成为集世界级旅游引擎、综合型宜居新城和标志性生态廊道于一体的贵阳城市副中心,将是贵阳实现城市功能空间再造和城市形象升级的重大标志性引擎项目。3.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贵阳市母亲河南明河下游流域起点,且河流贯穿片区而过,景观十分优越;北接乌当温泉旅游带,具备丰富且稀缺的温泉旅游资源;东临环城高速路,并规划有高速路出口引入项目片区,交通发达。4.地形概况及场地现状本项目用地西面和北面临水,呈半岛状

3、盘踞于南明河之滨,两面环水,有较好的自然景观;用地东、南临双向6车道规划路,南明河西侧为水东路,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本地块场地西北临水面,地势较低,东面背靠山地丘陵,地势较高。南明河水面通过景观处理形成多层台地式水面,在本项目地块区域的河道水面标高经改造后为(1033.5m)与东侧规划路的标高(1034.0m)相差无几,所以设计上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房地产建设。河流对岸为规划的大型商业文化居住用地,其城市中轴线跨河延伸到本地块中间,并继续往东发展,本地块的超高层部分则作为中轴线上的重要制高点,屹立于山水之间。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贵阳“未来方舟”B1组团城市综合体项目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项

4、目数量单位用地面积72365.00 总建筑面积607530.75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424436.40 其中商业办公建筑面积314690.32 酒店建筑面积53872.48 裙楼商业建筑面积55873.60 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183094.35 其中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44585.80 设备及其他建筑面积38508.55 容积率5.87 建筑密度34.30%绿地率36.10%提供公共开放空间面积8900.00 停车位4360.0辆6.设计理念主塔楼设计理念 意.山川 山川,贵阳的主要地貌特质,崇山峻岭,风景如画。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建筑取意于山川挺拔利落的形态,效法自然

5、,展示独特气质,鼎立于十里花川半岛的核心位置,辐射全城。 相.兰花 兰花,贵阳市市花,高洁、清雅,花中君子。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建筑抽象出兰花花瓣的形态,简洁而不失大气,以现代的手法诠释十里花川的文化 内涵,体现建筑的独特的地域特性。 势.拔地 建筑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形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鼎立之势,源于其自然与文化,突显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高起点的建筑品位。对于总高度超过540米的半岛酒店而言,建筑师的目标就是使之成为一座造型优美体量雅致的建筑,一个动感高耸但不失理性的建筑物。对于其附属裙楼及周围建筑的体量形成鲜明对比,而对于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轮廓方面担当的重要角色来说

6、,其造型非常重要。因此,塔楼建筑是以一种独特的兰花叶态形状及带水平机理的光滑玻璃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的,并且显露出建筑物本身独具一格的建筑结构。同时对建筑物垂直感的强调也极为重要,这是通过向上升华、收分以及顶部切割的造型得以强化。 本地块的超高层屹立在城市中轴线之上,成为这一片区的重要制高点,为了与之协调,裙楼(商业)和副楼(商业公寓)设计为它的“配角”,使主体的地位更加清晰,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成为有机的整体。因此,在体量上副楼呈“L”型对主塔楼作围合、扶持之势,衬托出主塔楼的向上的动势;裙楼部分则以水平线条为主,平架在主楼和副楼之间,作为两者的水平联系。另外,在总平面构图上,副楼和裙楼两

7、个曲尺型的体量互相咬合,与主塔楼的构图关系一脉相承,使整个地块的建筑设计更具整体感和设计感。此外,一条贯穿建筑的空中走廊,架设在B1地块与B3地块之间,既是两个地块的交通连廊,也是联系河流和山脉的视觉走廊,使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7.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本项目用地为一不规则之地块,地块西侧的大型文化区域的中轴线东西向穿越地块,并向东延伸至大型游乐区的入口部分,形成渔安区域的东西向轴线。而541米高的超高层综合体建筑就位于中轴线上,成为东西向中轴线空间的高潮部分。建筑平面呈菱形,其长端两对角线与城市轴线重合,这种偏转使建筑本身拥有更多的景观面,其景深也得到加大。主塔楼形体简练,形态优美,坐落在半

8、岛地块的北侧端头,无论从东、西、北各方向均能清晰地欣赏到建筑的全貌,成为绝对的视觉中心区。商业公寓副楼和裙楼顺应主塔楼的斜边,呈两个曲尺型的体量,互相咬合,在两个体量之间的“缝隙”形成了高大的商业中庭,使光线可以直接到达裙楼的中心区域,提升了商业空间的品质。副楼和裙楼建筑功能上分为商业公寓、商业裙楼以及地下室三部分。商业公寓布置在裙楼以上,在首层只设了大堂作为出入口,为商业提供了宝贵的临街界面。公寓层高4.5米,空间高大宽敞,户型多变能满足高级公寓住所的标准。商业裙楼布置在14层,层高7米,其中首层主要为沿街和环绕中庭的商铺、供酒店使用的大型宴会厅以及汽车游艇展示厅等功能;二三层为商铺和餐厅功

9、能;四层主要为供酒店使用的会议中心以及餐饮功能,各层功能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地下室共3层,地下一层层高为6米,局部4米,4米层高部分主要布置停车场,6米层高部分主要为设备机房,以及宴会厅和中餐厅厨房工作场地;地下二、三层层高均为4米,主要为地下车库。8.外部交通设计在场地外部的交通设计上,根据不同的车流设计了相对独立的交通体系,分为写字楼的交通流线,酒店交通流线,宴会厅交通流线以及商业公寓交通流线等。写字楼交通流线:车流设计在用地北端进入,在进入写字楼区域后产生第一条支路,进入写字楼出入口门前独立的内部环路,最后可以方便的进入地下车库,或者经主塔楼东侧的道路进入市政路网;酒店交通流线:车流同样

10、设计在用地北端进入,与写字楼公用了一小段内部路之后,进入酒店独立的内部环路,在酒店入口门前停留之后,同样可以方便的进入地下车库,或者穿过过街楼进入市政道路;由于酒店入口与宴会厅次入口比较接近,去宴会厅的车辆也可以利用这条交通流线进入;宴会厅交通流线:车流在地块北部进入之后,便与写字楼和酒店的车流分开,形成独立的交通路网,在宴会厅门前的绿岛形成小环路,方便进入地下车库的车流在此掉头,其他车辆则可以经地块南侧的道路进入市政路网;商业公寓交通流线:商业入口门前道路局部拓宽为港湾式停车,方便社会车辆在此稍作停留;公寓入口门前则设计有独立的小环路,车辆可以方便的行驶到大堂门前,然后进入地下车库或者进入市

11、政道路。以上各条交通流线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车辆可以较高的速度到达目的地,流线非常的畅通,足以应付超高层巨大的交通流量。地下室交通流线:本项目共设有4条汽车坡道,分别为酒店入口西侧坡道、商业入口东侧坡道、公寓入口东侧坡道及西侧货运坡道,每组车道宽度不小于7m,能较好地解决地下空间与地面的车辆垂直交通。9.主体平面设计9.1主塔楼部分l 平面功能组成地下层地下负3层 (B3) 功能布置主要内容包括:人防设施,生活及消防水泵房及水池,中水箱及隔油池,通讯设备房,办公租户库房,办公层地下停车层电梯厅等.地下负2层 (B2) 功能布置主要内容包括:酒店地下停车层电梯厅,酒店后勤服务用房, 办公层地下停

12、车层电梯厅等.地下负1层 (B1) 功能布置主要内容包括:办公层入口大厅,办公层地下停车层电梯厅,观光入口门厅,塔楼管理用房及中央保安控制室,电脑设备间,设备管理维护用房,邮件发送间,垃圾压缩及暂存间,VIP登机大厅及行李寄存用房,货车卸货区入口,办公后勤服务人员入口,酒店衣帽分类间等。塔楼入口大堂-地下1层至3层三层自然层层高的酒店入口大厅位于塔楼的西南侧。酒店住客由编号H1至H4的4部酒店快速电梯到达位于82层的酒店大堂。住客的行李通过编号G3及G4的2部货运电梯。首层的酒店主入口大堂为主入口空间,而驾车的酒店住客也可通过地下2层停车层的酒店电梯厅由编号H2及H3的快速电梯到达82层的酒店

13、大堂。每部酒店专用快速电梯均由酒店服务人员迎接并保持人流通畅。三层自然层层高(局部四层)的办公层入口大堂位于塔楼底层的东南侧及北侧。办公层入口大堂包括位于2层的电梯厅及在西侧的单层自然层高的地下1层大厅,由楼梯,电梯及自动扶梯连接此3层空间。北侧的入口大堂首层是办公层的主入口空间,由绿化景观及单独设置的入口遮棚形成迎接轴线。每个入口大堂层由自动保安闸门控制塔楼使用人员及办公层人流。1处闻讯服务台可服务东南侧及北侧入口。办公层 (4-79层)标准办公层所有标准办公层均布置有一中央核心筒并有三个疏散楼梯及一些载客电梯及电梯大厅。两部载货电梯G1、G2及一部VIP电梯均到达各层。6-17, 20-3

14、3, 36-49, 54-65, 68-79层 呈环状的办公空间可灵活间隔,净可出租面积2200平方米不等。使用率可达到70%左右。各办公层均有8部一组(最底部区域为6部)载客电梯及两部载货/消防电梯及一部VIP电梯服务本区。另有3条疏散楼梯编号S1,S2,S3, 可满足人员使用和疏散。标准办公层的第52、53 层穿梭电梯空中大堂,为电梯乘客转换区域,由6部高速载客梯作区域转换之用。 办公层的核心部分布置有设备房、清洁室、饮水间、临时垃圾储藏及垃圾管井室等。在20层以上, 空出的原电梯井位可为增加的可出租办公空间。办公层设备层各层均有一些载客电梯服务本区。另有3座疏散楼梯编号S1,S2,S3,

15、 可满足人员使用和疏散。每层有两部载货/消防电梯。4+5,18+19,34+35,50+51,66+67, 80+81层的设备层,在各双层连通的设备层中,上层(5,19,35,51,67)为设备层, 而下层则布置有一些设备房或设备房上空及疏散避难层。在4,18,34,50,66,80层的疏散避难层中,3座从上而至的疏散楼梯在该层通向避难间,另外3座楼梯由防火隔墙和防烟前室分隔继续向下伸延。避难层采用自然通风。第52/53的核心筒区域为高速穿梭电梯与区间电梯的转换层(空中大堂)。公众可以进入此空中大堂区,并享用空中咖啡厅及餐饮空间。酒店层(80层至101层、104至111层)每个酒店设备层布置3

16、组独立的小核心筒。103层以下由3个疏散楼梯直通塔楼,而104层以上布置2个疏散楼梯。各酒店层布置有2部货运/消防电梯。80,81,85,100,101层酒店设备层:80层下列是通过80层转换的功能:疏散楼梯 - 3个酒店层疏散楼梯(S4,S5,S6)与3个联系各办公层的疏散楼梯(S1,S2,S3)。消防电梯 - 2部连接首层的货运/消防电梯G1,G2与2部酒店区间货运/消防电梯(G3,G4)。80层的周边设置为设备用房,而避难区域位于平面中央部分。81层酒店货运电梯转换 - 2部连接地下层的快速货运电梯G3,G4与2部服务以上酒店各层的区间货运电梯HS1、HS2。设备层为服务83层及84层的

17、餐厅厨房,其库房及人员卫生间。编号G3,G4/HS1、HS2酒店专用货梯提供厨房与餐厅的联系。85层设备层转换围绕着中庭而布置,连接阳台式走廊。100和101层设备层同样围绕着中庭布置。设有排烟系统,经过设备房,负责中庭的通风。酒店大堂与酒店公共使用层酒店大堂与酒店公共使用独立核心筒。104层以下设有2座货梯/消防楼梯(S4,S5,S6),而106层以上减为两座。2部货梯(HS1,HS2)服务全部楼层。104层健身中心中心区设有健身中心的服务台,男女更衣室与洗手间,设备和储物房。周围空间为游泳池,健身房,保健与美容中心。各处与更衣室和2座货梯/消防楼梯互相连通。独特的V形游泳池,靠近玻璃幕墙外

18、墙的一边是水深较浅的无边线池。该层也提供按摩池,戏水池与淋浴区。健身中心包括活动室,健身室和举重区。保健与美容中心包括理疗室,美发,休息厅和办公室等。82层主酒店大堂。大堂平面中心是中庭的底部。公共服务设施和后勤服务设立在大堂周边。主服务台正对穿梭电梯厅,前台服务,会计与行政办公室布置在北侧的后勤区域。行李储存室设在货梯附近。酒吧与后勤区通过HS1、HS2连接位于各层的厨房。同时也服务三层自然层层高的大堂休息厅。4部快速电梯(H1至H4)从首层直达酒店大堂,另4部乘客电梯(D1至D4)通往以上各层。83至84层餐厅这两层为围绕中庭布置酒店餐厅。交通由4部乘客电梯(D1至D4) 及位于中庭的特色

19、直跑楼梯提供。中庭周边的通廊通往餐厅和各私人宴会包房。102至103层 观光层提供公众俯瞰整个十里花川新城以至贵阳市中心区的景色,也同时可以俯瞰酒店中庭。观光人员从地下一层的观光大厅通过两部专用交通电梯(SS1、SS2)直达105层的观光层,内设有酒廊与纪念品商店。酒店客房层独立的酒店核心筒服务各客房层,提供四台乘客电梯及两组货梯/消防电梯及三组疏散楼梯S4,S5,S6。共有322间客房.其中106、107层为行政楼层,设有服务台,会议室,咖啡厅,酒吧与休息间,并拥有屋顶花园。108至111层为高端商务客房层。交通主要由4部乘客电梯(D1至D4)提供。在中庭的周边设有不密封的环廊,带领客人到达

20、标准与豪华单间及套房。所有客房拥有超五星级酒店标准. 整齐划一的平面布置,各标准间客房(酒店层面积最小客房)净客房面积均达到55平米。每层货梯旁布草间均设有员工卫生间。顶层提供两组疏散楼梯通往顶层。货梯/消防电梯HS1,HS2停于屋顶层。该层亦为屋顶花园。l 地下交通组织人流组织驾车进入地下停车库的人流由地下负3至地下负1层的编号CP1至CP3的3部电梯, 通过办公入口大堂电梯转换到达塔楼各办公层。办公层后勤服务人员由地下1层的专用入口直接到达地下1层更衣室,通过G1及G2电梯到达办公层各层。酒店后勤服务人员由地下1层的专用入口通过楼梯,G3及G4酒店电梯到达地下2层酒店后勤服务空间及各库房。

21、酒店后勤服务人员也由此入口到达员工食堂,避免了塔楼后勤服务人员与塔楼用户的人流交织。垂直交通主塔范围内的地下各层以编号S1、S2及S3三个楼梯,编号G1至G4的4部货运电梯及编号CP1至CP3的3部电梯连接地下各层与办公入口大堂各电梯。主塔范围内地下层各后勤用房面积是根据相关国家规范规定和相应国际通用标准综合设计定。l 垃圾收集系统的设置主塔楼都考虑真空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在1层顶板处利用横管,自动收集至1层的垃圾总收集站,并通过垃圾分理器按不同的材料分离,中央垃圾收集系统有利于大楼的清洁,及可持续的材料利用,同时也消除了在建筑中设有垃圾站时带来的卫生、防疾、气味、污水等问题。9.2商业裙楼、商

22、业公寓及地下室部分l 平面功能组成商业裙楼布置在14层,层高7米,其中首层主要为沿街和环绕中庭的商铺、供酒店使用的大型宴会厅以及汽车游艇展示厅等功能;二三层为商铺和餐厅功能;四层主要为供酒店使用的会议中心以及餐饮功能,各层功能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商业裙楼的平面与总体的体量关系一致,呈两个曲尺型的体量,互相咬合,在两个体量之间的“缝隙”形成了高大的商业中庭,商业空间主要围绕着中庭展开。在中庭中部,在适当位置设计了自动扶梯,把人流方便的输送到各个商业空间。地下室共3层,地下一层层高为6米,局部4米,4米层高部分主要布置停车场,6米层高部分主要为设备机房,以及宴会厅和中餐厅厨房工作场地;地下二、三层

23、层高均为4米,主要为地下车库。商业公寓标准层平面呈“L”布局,中间走廊,两侧房间,三个核心筒分别布置于走廊两端以及中间,满足使用上和消防上的要求。在走廊中间区域,减去走廊一侧的房间,内廊变为外廊,既使得走廊空间形成变化,又顺应了造型的需求(增强了建筑的雕塑感)。l 内部交通设计裙楼交通设计:主要靠自动扶梯,穿插在中庭中把人员输送到每一个商业空间里;同时在宴会厅前厅设有客乘电梯,餐厅人流上下;另外,因为消防疏散需要,在裙楼范围内共设有23部防烟楼梯,共37.1米的疏散宽度,足以满足裙楼的消防疏散;此外,为了满足厨房后勤的运输,在适当的位置设计了货物电梯,供货物的上下运输,这些货物电梯同时兼做消防

24、电梯,满足消防的要求。副楼交通设计:主要靠三个核心筒,每个核心筒都设有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用作消防疏散,所有客乘电梯都集中在中部的核心筒,方便人员在大堂进入的管理;地下室交通设计:地下室车辆主要通过四个汽车坡道上下交通,人员疏散则主要通过地面核心筒的疏散楼梯,另外为了满足消防疏散还增加了5个疏散楼梯出到地面,保证每个防火分区都有两个疏散口。l 室内空间设计在空间设计上,由于裙楼与副楼之间形成的“缝隙”,天然形成了裙楼高大的商业中庭空间,随着裙楼和副楼的体量变化,中庭空间呈现出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特点在入口空间部分空间打开形成醒目的商业入口吸引人流,在中庭内部空间转折处空间先稍微收窄,为空间转折后的豁然开朗做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在中庭内部,为了联系两侧的商业空间,形成了交叉错位的连廊或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商业空间的变化;另外联系上下交通的自动扶梯,作为中庭空间的点缀大大活跃了商业气氛,给商场带来了无限商机。在副楼商业公寓的空间设计上,减少局部公寓房间后,使内廊空间大为改善,避免了过长的廊道空间的单一沉闷,空间上产生了变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