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语文学习策略_第1页
整合语文学习策略_第2页
整合语文学习策略_第3页
整合语文学习策略_第4页
整合语文学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合语文学习策略,搭建语文学习平台一、问题的提出。本研究试图解决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策略问题。目前研究学习策略的课题或者学者倒是不少,但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有哪些?学术界没有一个基本的说法。或者过于琐细,比如有得从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资源利用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大大小小提出了十多项具体策略;或者将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也称之为策略,如举一反三、编码与提取;或者将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策略,如原知识后知识互相转化。国语琐细的策略,很有可能只能停留在学者们的论著里,很难转化为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所谓策略,应该是为达成目标在采取的基本的行动方针和方式。目前,很少有人从语文学习角度提出最基本的策略。二、高

2、中语文学习策略探究要研究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首先必须明白高中语文学习的最大困境是什么。语文学习的第一障碍,在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组织对近两千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发现,36%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对语文学习兴趣很浓的只占17%。语文学习的第二大障碍,在于语文学习的效果的非显著性。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什么课?大部分学生回答是语文课。上甲课作乙事的情况哪一种课最多?语文课也排在前列。教师的授课水平(按传统评价)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是什么?回答也是语文。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是什么?回答还是语文。对学生高考成绩的预测最不准确的是那个学科?也仍然是语

3、文。学生在课业辅导上最不需要的教师是谁?也是语文,语文教师没人请家教就是明证。也许有人认为,最大障碍是语文学习有不有用的问题。实际上,在当代中学生中,对某个学科中重不重视,恐怕主要不在有不有用,而在感不感兴趣,而在学习有不有效果,能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比如数理化,比如外语,学生并不见得能够看到其实际的作用,但学生学起来却兴味盎然。其实,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学生感受到了其中的趣味,同时又能看到明显的学习效果,他就会乐此不疲。历史上的科学家学问家们,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和学术事业,大多都不是看到了其实际的作用,而是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并且能深入其中。造成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在哪?有不少人将其归咎为

4、老师的素质或者陈旧的教学方法。当然不能排除这两个原因,但主要原因并不在此。难道说,教育改革多年,只有语文老师的素质没有提高?只有语文教学的方法是落后的?这无疑不符合基本事实。事实上,近几十年来,教学改革最热烈的是语文,这种热烈也许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实际效果,但也不至于热热闹闹地搞教改反而比其他的学科更差了吧?所以原因应该还在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上述笔者所作的调查中,学生认为响的语文学兴趣影原因依次为,语文的内容占42%,老师的教学占22%,考试成绩占15%。可见主要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是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内容。而语文学科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主要在于语文学科的下列特点:一是习得性和半自然性。目前,心理

5、学家和语言教学法专家几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正常人的母语能力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和周围人们发生自然交往而逐渐习得的。”而语文能力的形成固然可以通过课堂学习,但同时也可以通过平时的阅读写作甚至与人的交谈而获得发展,而这种发展,往往是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发生的,当这种不自觉的半自然状态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学习”状态之后,学习内容没有显著的变化,缺少更新鲜的刺激,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且由于语文本身是一种习得的东西,变为自觉的“学习”状态之后,效果也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于是学生缺少一种成就感。二是知识的“无障碍化”。语文的认知对象呈“灰色”状态,学习对象的陌生化程度很低,几接近于“无障碍化”。它不像数理

6、化,数理化是人类在母语之外,重新建构的几套自成体系的知识系统,其能力也是完全由这个自成体系的知识系统构建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陌生的知识系统,他要建构该学科的能力系统就必须深入这个陌生的知识系统。陌生的体系本身就具有诱惑性,这种诱惑性会强迫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而高中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母语学习,母语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水之与鱼,十几年的母语实践,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能力。如就一篇课文来说,学生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已知;甚至学生还可能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已知。人对于过于熟悉的东西总是缺乏兴趣的。三是学习的多途径性。母语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正像常宝儒先生说的那样,母语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7、材料,无穷无尽的实践机会,贮存在人们长期记忆中的“组快”在数量上有极大的扩展可能,在语言运用中有多次激活复现的机会。人们的日常活动,平时的读书看报,观看电视电影和文娱节目,上网,参与交际活动,阅读其他学科的课本,课堂上听各科老师的语言,等等等等,都可以成为母语学习的途径。多途径性,实际上是一种学习途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弥散性。这种弥散性,将导致学生对某些固定的学习内容、方式与途径的兴趣缺乏而对另外的方式、内容与途径更感兴趣。四是高中语文学习,是人生母语学习的最高级阶段。我们似乎一直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就是,在高中,除语文之外的所有其他学科,本质上都只是该学科的初级的阶段,入门阶段,而高中语

8、文,则是一个人母语学习的最高级阶段。或者说,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在学生面前开启了一门新的学问,而高中语文学习,则是让学生母语能力发展到最高级阶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神经专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认为孩子们具有自动修复成人语法错误的能力,孩子们在不断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环境的反应不断改进自己的语言规则。他认为这种语言本能保持到青春期,过了青春期,语言学习就比较困难。(见史迪芬·平克:语言本能,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1,洪兰译)我们的大学中文系的学习阶段,不属于人生母语学习的一个阶段,而是将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学当作一门学问进行专门研究。而且大学中文系,对

9、于学生本身的母语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起很大作用,就像大学中文系学生难说其母语能力就一定强于其他系的学生,而中文系学生之强,只强在对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懂得更多一些而已。大学中文系是一种学问教育,而不是母语能力的培养。作为母语学习的最高级阶段,造成的一个困难是,学习的高原状态,进步的非显著性。这种高原状态,这种进步的非显著性,明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形成四大学习策略。(一)探究性策略。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探究的重要意义。由于高中语文学习是学生母语学习的最高级阶段,其学习已经由积累性学习、理解性学习,发展到批判性学习阶段,一般的积累和理解

10、,不足以发展其更高一级的语文能力,探究应该是这个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这一阶段,非探究,则不足以满足其学习的需要,如果不以探究性学习为第一策略,势必会钝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由此看来,非探究,必将影响能力的发展,影响语文学习的效率,影响语文学习的价值。语文学习的趣味,既在情趣,也在美趣,尤在智趣。数理化的学习,远没有语文由“单相虚位间性对话”产生之“情趣”和由吟味陶醉产生之“美趣”,但学生学来却津津有味,而且其味似乎历久不衰。其味在哪?味就应在其“智趣”。数理化学习,尤其如数学物理,学生明显感觉到是一种智力的运动,因而他们乐此不疲。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很有智力价值的,语言是人类智慧

11、的主要的运思工具和成果载体,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主要手段之一。人们阅读一篇优美的文章,便是在与一颗睿智的头脑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升华我们的智慧。也许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作为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张志公先生十分重视语文的智力价值。在他看来,“文学教育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他甚至将语文的智力价值摆在各科之上:“各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助于智力的开发,也就是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过语文学科培养思维能力比较全面,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而这种“智趣”,只有通过“探究”才能发掘,二是探究的紧迫性。语文学习的无障碍化和非陌生性,使得学生本身缺少探究的欲望,再加上语

12、文学习的过程的无障碍化,学习主体难以判断自身学习结果的水平,它不像数理化,如果不会,你便无法往前一步,语文很少无法往前一步。就好像考试答题,数理化题,不会做就不会做,无法硬着头皮往下做,而语文,则很少做不下去,至于正确与否、好不好,自己无法判断。对学习结果的难以判断,也使学生缺少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数理化,学生知道不探究则无法前行;在语文,不探究,甚至不思考,似乎也能照“学”下去。这样的学习,虽然不一定是一种“伪学习”,但至少是一种“亚学习”状态。于是,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策略”是读读、背背、听听,兴致不大,也效果甚微。在这时,教育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探究策略尤有必要。三是探究

13、的便利性。在中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最方便进行探究的学科。正因为语文学习已经进入到了学生母语学习的最高级阶段,学习对象已呈无障碍化,显性知识的意义有限,使得学生在探究起来较少知识的障碍,可以向纵深发展。加上母语学习的多途径性、学习背景的现代化与信息化,也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也许学生在做物理化学实验室,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限制,会有各种各样的知识障碍,语文则少得多。可见无论从重要性。紧迫性还是便利性方面看,探究性都应该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第一策略。(二)实践性策略。语文学科,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一门知识性学科,高中语文尤其如此。到了高中阶段,语文知识不仅是无障碍的,而且其显性作用

14、也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有负作用的。在语文课上,常有有不少“不良知识无阻拦地倾泻”(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277,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王荣生博士说,似乎可以这么推论,“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使用着的,可能是不适当的知识。”(260)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学家直接介入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而我们的语法系统却是可能并不适合我们民族语言语感特性的舶来品。另一方面,文学研究界似乎直至最近才真正开始介入且是矫枉过正地介入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界带有原创意味的语文知识缺乏严格的学术检验。”“语文科盛行着一套古古怪怪的学校知识”。就像顾德希先生批评的那样,“只要遇到记叙文、小说,就要分

15、清哪是神态、哪是动作、哪是心理(王荣生267)。而且,语文教师是一人一套,各个说法并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令学生莫衷一是。如果一个学生是由一个教师一直带上来,也许还有点体系,若是换教师太多,则该学生的头脑中的语文操作知识,很有可能是军阀混战的局面。另一方面,即使专家发明的语文知识,其意义也是十分苍白的。美国神经学专家史迪芬·平克甚至这样说:“我对这些人(语言专家引者注)的评语是:Maven Shmaven!(去你的!见你的大头鬼),因为这些专家所制订出来的大多数规范规则,是没有意义的!它就像民间故事一样,莫名其妙起了头,然后几百年来就不断地流传下来了,人民其实很抗拒这些规则;事实上,

16、许多的大文豪包括莎士比亚及大多数的这些专家,都曾经嘲弄过这些规则。”的确,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章,是不受理论支配的。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是在语言文学发展到了很高阶段之后的产物,在没有多少理论支配的时候,语言文学同样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我们的唐诗,我们的宋词,我们的明清小说。反而在理论发达之后,语言文学却往往没有出现理论所期望的高峰。例如明清散文理论、诗歌理论何其发达,可明清散文诗歌与唐宋却相去甚远。但令人深思的是,明清文学却在其理论土壤相对贫瘠的小说与戏剧领域,开出了奇葩。再看具体的语言学习。当我们在课堂上不停地解说语言规则,不停地进行语言分析的时候,我们千万不可忽视这么一个

17、事实,那就是有些失学儿童,尤其是一些从小作小商小贩的儿童,甚至是流浪儿童,其语言的流畅程度,语言的应变能力,语言的得体程度,往往并不差,甚至还相当强;而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我们大量“语言知识”之后,反而在口头表达上有被他们讥为“书呆子”的可能。其实,到了高中,语文老师应该会发现,高中三年,你给了学生多少新的语文知识呢?大部分时间是在重复初中老师甚至小学老师所教的语文知识,或者上自己发明的一些如王荣生博士所说的那种“古古怪怪的知识”。我们曾经说语文学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这种途径那种途径,实际上就是一种途径,那就是丰富的语言实践。在母语学习中,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知识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

18、。(三)合作性策略。语言的本质是用来交流的,而母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主体在语言环境中和周围人们发生交往而逐渐习得的过程,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四字,字字指向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没有交流,也就没有语文学习。在语文学习中,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问题。语文学习的结果很难进行自我反馈,正如前文所说,数理化的学习,不懂就是不懂,很难进行下去,很难自以为是。而语文不同,它是一门极易自以为是的学科。尤其在高中,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少有知识性障碍,思维是弹性的,结论是多元的和非刚性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思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和思路进行的,也就是说,人总不至于特

19、地按照自己认为不正确的方式或途径去进行思维,所以,总会认为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语文学习的这种自以为是的特点,使其很难进行结果的自我反馈。在平时学习中经常性的反馈方式,当然是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或口头的交流,但班级教学的背景下,教师的反馈是非常有限的,也很难做到及时。而合作性学习,则可以形成合作成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以弥补反馈的不足。语文学习在合作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语文的综合性与学习过程与思维方式、过程的结论的多元性,使得高中语文比较适合进行合作性学习。而高中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又不同于真正的学术研究的探究,它本质上是一种学习,作为学习的探究与作为真正的研究的探究的不同点在于,真正的科研,它更强

20、调在人类知识意义背景下的原创性,因而它的独立思考的要求更高;而作为学习的探究,目的不在原创,而在提高,因而它更强调在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因而作为高级学习阶段的探究,合作应该成为重要策略。(四)主动性策略。学习自然都需要主动,但语文学习尤其需要主动。其他学科,尤其是理科,不主动学习,不主动思考,你就无法学习,无法往前走,你会跟不上进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科本身会强迫你主动学习。但语文学习,很容易形成一种亚学习状态。语文课落下若干节课,你不会觉得跟不上进度,你不思考,一节课似乎照样能听懂,所以语文课似乎最好混。在语文学习中,很少会形成一种思维的危机感。于是乎,不思考、不主动、不做作业,

21、照样可以“学习”,当然这样的亚学习状态,收效自然微乎其微。这恐怕也是语文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倡导一种主动性策略,对于克服亚学习状态,其意义尤其重大。三、构建整合学习策略的语文学习平台上述四大语文学习策略,固然可以通过平时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这种学习意识,并转化为学习能力。但效果往往并不显著。近年来,笔者尝试构建一种高中语文学习的平台,试图将这四种学习策略进行整合,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将这种学习平台,称为“基于研究的小组合作性学习”。自2007年暑假开始,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基于研究的小组合作性学习”探索。现将这种学习平台的形式、过程、收效极其价值做如下的介绍

22、与研究。(一)研究的形式与过程要素:1选定研究课题。每个学期先由师生共同推荐若干课题,然后出示推荐的课题进行全班海选,最终确定七至八个相关课题。2学生根据学习课题自由组合。由于每个课题规定了限报人数,最终每个小组大致七至八个学生。3建立交流平台:交流平台采用小组“纸质博客”的形式,即每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交流本,作为博主,将每次的研究体会写在研究本上,供小组成员交流点评,小组成员采用跟帖的形式,交流自己的研究体会,博主选择小组成员的问题作相应的“回帖”。4具体研究内容:小组成员在同一个主题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李清照小组,小组成员有的重点解读易安的词作,有的重点研究易安词的意象特点

23、,有的结合易安的生平及其历史背景研究易安词的发展历程,有的选择将易安词与其他婉约词作比较研究。5研究时间:可以利用每周的周末,同时每周拿出一天的语文作业时间。6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对各个小组的选题,老师进行了适当的调控和推荐,每个个人在选择具体的研究方向与角度时,可以征求老师的意见。二是老师每周必须在每个学生的纸质博客上,根据版主的研究和其他同学的跟帖情况,与学生跟帖交流,肯定同学研究中的精彩处,指出其不足或应该的方向。三是为学生提供参考信息,如资料或者其他同学的研究中可参考的东西。7评比:每周评比一次,包括小组的排行和个人推荐名单。(二)研究情况反馈。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

24、涨。我从来没有看到学生写语文作业如此认真,如此地充满热情。不仅能够如期交齐,而且质量很高。每个小组成员的作业每次都在两千字以上,多的达到了上万字。一个学期下来,写得少的学生也接近三万字,多的达四五万字。2.不仅作为版主的学生的主体研究作业认真,跟帖评论的学生同样认真,有时一张跟帖就达近千字。有时甚至形成激烈的争论,有些争论已经跨组,各个小组以吸引其他小组成员跟帖为荣,有几个小组甚至发展到跨班跟帖评点。用学生自己的话说,他们每周为此忙得“不亦乐乎”。3.出现了不少非常优秀的作业,这些作业充满创意,富有思想深度,甚至很有创见。如有学生在研究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国古代诗人的三境界说,她把中国古

25、代诗人分为穷愁境、挣扎境和无相境。她认为大部分诗人穷愁潦倒,借诗歌表达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虽然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但诗人仍然处于小我的境界。而有小部分诗人,他们虽然也同样穷愁潦倒,但他们体物抒情不囿于小我,试图超脱尘俗,但又难以超脱,从而产生更大的痛苦,终究不能超越小我而达至大我,于是在小我与大我之间挣扎。苏轼就是如此。这位同学借用佛家的“无相境”来描写她理想的诗人境界。有学生在研究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时候,发现静安先生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学说有漏洞,她认为诗言志,本质上没有无我之境,只有有我的显隐之别。也有学生在研究陆游的过程中,发现文学的本质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的结果,并由此概括出了

26、抽象与具体、雅与俗、拿与放,由此发现了诗人的心灵的挣扎。有学生在研究史铁生时,发现史铁生精神世界的变化,他们概括出这样的变化过程:由无神到有神,信仰由外生到由心生,最后是信仰的具体化。由此发现了史铁生世界观的质的飞跃。也有学生在研究史铁生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史铁生的都是从残废那一年开始而缺少童话?为什么史铁生的作品中没有他父亲的影子而反复出现的是母亲的形象?在研究余秋雨的过程中,他们既发现了余秋雨散文的模式,也发现了余秋雨散文的价值与不足。如此等等,在这样的研究中你才能发现学生竟有如此的创造力,他们的知识面竟如此广阔,他们的思维竟如此深刻。4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我所教的两个班,掀

27、起了课外阅读的高潮。文科班每个学生的课桌上总要摆放几本课外书,即使理科班,他们班级图书角的周转也相当快,课桌上也常有课外书籍。尤其是涌现了不少的作家迷,如铁杆的李后主迷,李清照迷,苏东坡迷、史铁生迷、余秋雨迷、胡适迷、张爱玲迷。5学生的看法。他们认为,研究是他们痛并快乐着的作业。之所以痛,因为有难度,而且同学之间互相之间的评点与竞争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当每次同学对自己的作业那么认真评点的时候,他就觉得下次作业不能不写好。另一方面,他们感到快乐,一是相互交流的快乐;二是有成就感。三是有探究味,觉得这种学习很有意思。(三)本学习平台的价值分析。这种基于研究的小组合作性学习,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能让学生痛并快乐着,让他们在一年的时间内,写到七八万字甚至更多,能激发他们如此多的创造力,笔者认为,原因在于这一形式整合了笔者前文所阐述的语文学习的研究性、实践性、合作性、主动性四项基本策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整合这四种学习策略的平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