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生平和思想_第1页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_第2页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_第3页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徒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他的家庭可能是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他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这些

2、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他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和他的"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quo

3、t;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因此,在漫游中,他有时采取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毂,如向朝朝宗诸人上书;有时则又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直上青云,如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他尝自言"隐不绝俗',说穿了也就是隐居以求仕。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人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

4、9;,声名益振。玄宗召见时,也"降辇步迎,如见园绮'。但实际上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供奉翰林。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同时,他那蔑视帝王权贵的傲岸作风,如他自己说的"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也使他感到长安不可以久留。在度过一段狂放纵酒的生活之后,他上书请还。"五噫出西京',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三年的翰林供奉,使天真的诗人李白初步认识到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开始写出一些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5、天宝三载春,李白离开长安后,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洛阳他遇见了杜甫,在汴州又遇见高适,这三位诗人便一同畅游梁园(开封)、济南等地。李白和杜甫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天宝四载秋,李白和杜甫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往来齐鲁间,但以游梁宋为最久。这时期李白的生活是窘困的:"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心情也很悲愤:"摧残槛中虎,羁拽鞲上鹰',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也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随着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他揭露现实

6、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来愈强烈,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由宣城避地剡中,不久即隐居于庐山屏风叠,密切地注视着事件的发展。次年冬,永王李粼以抗敌平乱为号召,由江陵率师东下,过庐山时,坚请李白参加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情便接受了他的邀请。不料李粼暗怀和他的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即被消灭,李白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出狱后,又被判处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李白这时已五十八岁,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迫害下,经常爽朗大笑的诗人有时也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

7、悌)乾元二年(759),李白西行至巫山,因遇大赦,得放还。他经江夏、岳阳、浔阳至金陵,往来于金陵、宣城间。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岁,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杀敌,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所以他说"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次年,宝应元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初葬采石矶,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和杜甫一样,在安史之乱期间,李白诗歌的特征,也是爱国主义精神。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这和他的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

8、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安黎元',并且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有时他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谓"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这种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的。所以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侯,长揖万乘。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陈子昂就曾经慨叹于"儒道两相妨',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这就是他在诗文中再三重复着的"功成身退'。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所以他非常钦幕范蠡、鲁仲连、张良等历史人物。主观上的结合并不等于事实,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李白这种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始终在追求,矛盾、冲突、以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狂放等便都产生了。龚自珍说:"庄、屈实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