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_第1页
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_第2页
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_第3页
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_第4页
针织工艺与设备培训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针织工艺与设备第一章针织概述本章知识点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 针织、线圈和针织物的概念,针织工艺的基本术语;2 针织物的主要参数与性能指 标;3 针织机的基本结构与分类;织针的种类;4. 针织机机号概念,机号与所加工 纱线的关系;5. 针织物形成的基本方法。第一节针织与针织物、针织 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线圈,再将其相互串套起来形成 织物的一种方法。(一)针织的分类按形成方式可分 为两大类:经编和纬编1. 纬编:纱线沿纬向喂入织针进行编织形成织物2. 经编:纱线沿经向喂入织针进行编织形成织物(二)针织的起源1 .手工编织2. 机器针织:起源于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

2、发明了第一台针织机。3. 中国针织工业起源:1896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 针织厂。(三)针织发展现状1. 针织加工的优点(1) 工 艺流程短;(2) 原料适 应性强、产品应用范围广;(3) 机器噪音小、占地小、能源消耗少;(4) 可以进行成形产品的生 产。2. 针织产品的发展方向(1) 产品从服用向装 饰、产业用领域扩展,在发达国家三 类纺织品各占三分之一;(2) 服用从内衣向外衣 扩展;(3) 内衣从普通内衣向舒适、保健和 卫生等功能性内衣 扩展;(4) 原料从棉、毛向多 样性发展。、针织物一) 针织物1. 针织 物:由相互串套的 线圈组成的 织物。2. 纬编和经编针织 物(1)纬编针织 物

3、:每一横列由一根(或几根) 纱线组 成。(2)经编针织 物:一根 纱线在一个横列只形成一个(或两个) 线圈。3. 单面和双面 针织物(1)单面针织物:采用一个 针床编织而成,织物一面全 为正面线圈,另一面全 为反面线圈。(2)双面针织物:采用两个针床编织而成,织物两面均有正面 线圈。(二)线圈1. 线圈:组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由圈干和沉降弧 组成。圈干包括针编弧和 圈柱。2. 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1) 线圈横列(C):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的行列.(2) 线圈纵行(W):线圈沿线圈纵向相互串套所形成的行列.3. 圈距和圈咼(1) 圈距(A):沿线圈横列方向,两个相 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2

4、) 圈高(B):沿线圈纵行方向,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4. 线圈的正面和反面(1) 正面线圈:线圈的圈柱覆盖在圈弧之上,外观呈纵条纹状。(2) 反面线圈:线圈的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外 观呈纵圈弧状。三、针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指 标(一)线圈长度1. 定义:组成一个线圈所需要的纱线长度,一般以毫M(mm为单位。2. 意义(1)决定织物的密度;影响针织物的性能;3.测量(1) 机上测量:采用手持式或固定式 测量仪器,测量喂入的 纱线长度。(2) 机下测量:通过拆散法,测量一定个数 线圈(如:100个线圈)所用的 纱线 长度。4. 控制(1) 采用 积极送 纱;(2) 实时监 控。(二)密度1

5、 .横密PA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如50mm内的线圈纵行数。PA=B定长度/圈距2. 纵密PB: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如50mm内的线圈横列数。PB=a定长度/圈高3. 密度对比系数C:纵密和横密的比值,反映了线圈在织物中的形态。C=PA/PB=B/A(三)未充满系数(S =l/f )和编织密度系数CF=/Tt/I1. 未充满系数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用 线圈长度与纱线直径的比 值来表示。S =l/f式中:S -未充满系数I-线圈长度(mm f- 纱线直径( mm)2. 编织密度系数 CF:在相同密度条件下, 纱线线密度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 用线圈长

6、度与纱线线密度(Tt)平方根的比值来表示。CF=/ Tt/I式中:CF-编织密度系数l- 线圈长 度( mm)Tt-纱线线密度(tex)(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1.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Q)用每平方M干燥针织物的重量克(g)来表示,又称 平方M克重。2. 计算公式 Tt=Q'/LX10Q'=LXTt/ 1 000L=1000X1000XPA/50XPB/50Xl/1000=0.4PAPBlQ'=0.0004PAPBlTt(1 -y%)式中:Q -平方M重量(g/m2)PA-横密(纵行数/50mmPB-纵密(横列数/50mmL- 线圈长度( mm)Tt-纱线线密度(tex)y

7、- 织物加工时的纱线损耗Q=Q'/(1+W)式中:Q-单位面积干燥重量(g/m2)W针织物的回潮率(%3. 测量:用 圆剪刀剪出一定大小的 圆形试样,在烘箱中烘干后称重。( 五)脱散性脱散性:针织物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 联系后,线圈与线圈分离的 现象六)卷 边性卷边性: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布边发生包卷的现象,由线圈中弯曲的纱线段 在内应力作用下力图伸直所引起的。(七)延伸性L* Li*L1. 定义:针织物在受外力拉伸 时的伸长特性。2. 计算公式X=(L- LO)/LO X 100呱0式中:X-延伸率(% LL0-试样原长(mrhL -试样拉伸后长(mm(八)弹性1. 定义:当引起针织

8、物变形的外力去除以后,针织物形状恢复的能力2. 计算公式E=(L-L1)/(L- L0) X100%式中:E-弹性恢复率(%L0-试样原长(mr)L -试样拉伸后长(m)L1-试样恢复后长(mr)i(九)断裂强力、顶破强力和断裂伸长1. 断裂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 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 负荷。2. 顶破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被顶破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 负荷。3. 断裂伸长率: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针织物所伸长的长度与织物 原长的百分比。( 十 ) 缩率1. 定义: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 过程中尺寸 变化的百分率。2. 计算公式Y=(H1-H2)/H1X 100

9、%式中:Y-缩率H 1 -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前的尺寸H2-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后的尺寸(十一)1. 钩丝 :钩丝与起毛起球织物中的 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 钩出在表面形成 丝环。2. 起毛:当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而使 织物的纤维端露出在织物表面。3. 起球:起毛后的 纤维端不能及时脱落而相互 纠缠在一起形成球状小粒第二节针织机*14.舌針t cmitffi? seretiJWi甘丰吊砸罢三關机、三技域机、SU.摟花呗團钿、帛9 谭斑驯广TWftfflX-Kli岳杠I*毛机、狀机、握砲弧毕i+凹昱舌排,来兰足亦-何針.祥利克独、也音尔.耒舌M輯辄克栓、应童凤陶 平职増机Ka<+i时

10、酬t段肯駅、劇觇J自闭柯爾厠机H 一平甦 祿丹杠泮无直慢里 宙七披會JT型 ISM.特車J克軌型、 担誉翊、针织机的主要机构1. 给纱或送经机构:将 纱线从纱筒子或荆州上退绕下来送入 编织区2. 编织机构:将 纱线编织 成线圈并相互串套起来形成 织物3. 牵拉卷取机构:将 刚形成的 织物从编织区引出并形成一定形式的卷装4. 传动机构:将 动力通过主轴传递到各机构,以使各机构 协调工作5. 辅助机构: 为了保证编织 的正常进行而附加的各 种机构三、针织机的主要 结构参数1. 筒经(针床宽度):圆型针织机的针筒直径或平型 针织机的针床宽度,用英寸 或毫M表示2. 成圈系统数(路数):对于纬编圆机,

11、绕针筒周围所安装的 导纱器及相应的三 角系 统的个数,其稀密程度用 每英寸直径所 拥有的成圈系 统数表示;对于纬编横 机,为机头上所具有的 导纱器和相应的三角系 统的个数。成圈系统数的多少影响 了机器的生 产效率,成圈系 统数越多,机器的效率越高3. 针床数:针织机所具有的能 够独立编织的针的组数,主要由 单针床和双 针床, 分别用来编织单面织物和双面 织物4. 梳栉数:经编机可同独立 进行编织的纱线的组数四、针织机的机号(一)机号 1. 机号:用于表明 针的粗细和针与针之间距离大小的指 标。它用 针 床上规定长度内的针数表示。 它决定了所能加工的 纱线线密度的范围2. 计算公式 G=E/T式

12、中:G-机号E-规定长度,纬编舌针机一般用25.4mm(1英寸),纬编钩针机用38.1mm(1.5英寸),经编机用25.4mm(1英寸)T- 针距( mm)(二)机号与所加工 纱线线 密度的关系1. 上限:由针与沉降片(或 针槽壁、导纱针)之间的间隙决定2. 下限:取决于 针织物的品 质第三节针织物的形成、成圈机件(一)织针织针是最主要的成圈机件,主要有三 种针:钩针、舌针和复合针1. 钩针1- 针杆2- 针头3- 针钩4- 针槽5- 针柄6- 针尖2.舌针1- 针杆2- 针钩3- 针舌4- 针舌销3.复合针1- 针2- 针芯5- 针踵4.几种织针的比较针型钩针舌针复合针优点1. 结构简单,制

13、造方便2. 可以做的较细,编织较 紧密织物1. 成圈机件简单2. 在纬编中可形成 花色品种多,使用 较多1. 针的运动动程小,利于 高速2. 形成线圈张力均匀,线 圈结构均匀3. 主要用于经编机缺1.成圈机件复杂1 成圈张力波动大1.针的结构复杂在纬编中占八、2.针的寿命短2 针的结构复杂,使用三角结构复杂,很少3.在纬编中成圈路数少制作要求高使用(二)沉降片1. 用薄钢片制成,与针相间配置2. 作用于沉降弧,协助织针退圈、弯纱成圈和牵拉(三)导纱器与导纱针 用于将纱线垫放在针上(四)压板与压片用于在钩针机上压向针钩,将针口关闭二、成圈方法(一)针织法成圈 共分十个步骤:1. 退圈:将旧线圈从

14、针钩里移到针杆上2. 垫纱:将新纱线垫到针杆上,位于旧线圈与针槽之间3. 弯纱:将垫放到针杆上的新纱线弯曲成一定大小的未封 闭线圈4. 带纱:把未封闭线圈从针杆上带到针钩内5闭口(压针):利用压板将针尖压入针槽,使针口封闭6. 套圈:在闭口的情况下,将旧 线圈套在针钩上,随即使针钩释压,针口开启7. 连圈:旧线圈与未封闭的新线圈在针头处接触8. 脱圈:旧线圈从针头上脱落到未封闭的新线圈上,使新线圈封闭9. 成圈: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新线圈的沉降弧接触,新 线圈形成规定的大小10. 牵拉:在牵拉力的作用下,新 线圈被拉向针背,防止在下一成圈循 环中旧线圈重新套在针上b(二)编结法成圈1. 退圈:织针

15、上升,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2. 垫纱:将新纱线垫到打开的针钩里;3. 带纱:舌针下降,将新垫入的纱线带针钩内;4闭口:舌针继续下降,针舌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关闭针口,使新纱线和旧线圈分 处于针钩的内外。5. 套圈: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上移到关闭的针舌外边。6. 连圈: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与新线圈在针头处接触7. 弯纱:随着舌针的连续下降,新纱线逐渐弯曲成未封闭的线圈。8. 脱圈:舌针下降到筒口线以下,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在未封闭的新线圈上, 使新线圈封闭9. 成圈:舌针下降到弯纱最低点,新线圈形成规定的大小。10. 牵拉:在牵拉力的作用下,新 线圈被拉向针背,防止在下一成圈循 环中旧线 圈

16、重新套在针上馆 ©) 內(三)针织法成圈与编结法成圈的区别 主要是成圈步骤的先后不同:1 针织法成圈:先把垫放在织针上的纱线弯曲成一定大小的未封 闭线圈,然后 将其穿过旧线圈,形成封闭的新线圈。2编结法成圈:纱线弯纱是和纱线穿过旧线圈同时完成,没有单独的弯纱阶段。第二章 针织用纱与织前准备本章知识点在学习了本章之后, 应该 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 掌握针织用纱的特点和要求;2. 络纱的目的和要求,了解 络纱在针织生产中的作用;3. 了解针织用纱的卷装形式;4. 了解针织生产所使用的主要 络纱机的基本 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节针织 用纱的基本要求一、针织用纱的种类1. 天然纤维2. 合

17、成纤维3. 复合纤维4. 功能 纤维二、针织用纱的基本要求1. 具有一定的 强度和延伸性,以便能 够弯纱成圈。2. 捻度均匀且偏低。捻度大:(1)纱线扭结,不易成圈;(2)纱线硬,线圈易歪斜。3. 线密度均匀, 纱疵少。否 则:(1)易断纱;(2)布面 线圈不均匀。4. 抗弯刚度低,柔 软性好。否 则:(1)不易成圈;(2)线圈易 变形。5. 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否 则:(1)纱线张 力大;( 2)机件易磨 损;(3)易断头。第二节络纱 的目的和要求一、 络纱的目的1. 绞纱 要打成筒子。2. 卷装要 满足要求。3. 消除纱线残疵。4. 对纱线进 行辅 助处理,如上油、 过蜡、加抗静 电油剂

18、等。二、络纱要求1. 络纱张 力均匀适度。2. 卷装要便于 储存和运 输。3. 保持纱线原有特性。4. 尽可能加大卷装容量。5. 卷装要便于退 绕。第三 节 卷装形式和卷 绕一、卷装的形式(一) 圆柱形筒子:卷装容量大,但退 绕时张 力大,主要用于化 纤长丝 。(二)圆锥形筒子:退 绕条件好,生 产率较高,容纱量大,在 针织中应用较广 1、等厚度 圆锥形筒子:适用各 种短纤;2、球面 圆锥形筒子:适用各 种短纤;3、三截头圆锥形筒子:适用于各 种长丝三戡決园锥形筒子、卷绕过程分析1、J0V1v1-卷曲速度(牵连速度) v2-导纱速度(绝对速度) 2、卷绕角aa =arcta n(v2/v1)a

19、大,纱线在两端不稳定,易松散;a小,纱线在筒子两端易塌 边。第四节络纱机的工作原理、络纱机的主要机构1、卷绕机构:使纱筒回转以将纱线卷绕在纱筒子上;2、导纱机构:引导纱线横向移 动以便有 规律地复布于筒子表面 ;3、张力装置: 给纱线一定张力并保持其均匀;4、清纱装置:检查纱线 的均匀度,清除附在 纱线上的粗节、大接头和杂质等 ;5、防叠装置:使 层与层之间的纱线产 生移位,防止 纱线的重叠;6、辅助装置(如上蜡、加油)。二、络纱机的种类1、槽筒式 络纱机:形成等厚或球面 圆锥形筒子,主要用于 络长丝。2、菠萝锭络纱机:形成三截头圆锥形筒子,主要用于 络短纤纱。3、松式络筒机:将 纱线卷绕成较

20、松的筒子,以便 进行筒子染色。第三章 圆纬 机的成圈工 艺与分析本章知识点在学 习了本章之后, 应该 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纬编基本组织(纬平针组织、罗纹组织 、双罗纹组织 和双反面 组织)的种类; 2各种纬编基本组织的结构及其性 质;3纬编基本组织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重点掌握台 车、多三角机、 罗纹机和双 罗 纹机的成圈工 艺及其工 艺分析,了解双反面机的成圈原理。第一节纬编基本组织及其性质、纬平针组织(一) 纬平针组织1 定义: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向一个方向穿套而成。是单面纬编织物的基础组织2. 结构特点:织物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另一面为反面线圈。正面光洁,反面暗淡 粗糙。(二) 纬平针组织的性质

21、1. 线圈歪斜(1) 线圈歪斜:在自由状 态下,线圈发生歪斜,使线圈横列和纵行不相互垂直 的现象。(2) 产生的原因:纱线的捻度不稳定,力图解捻。圈柱1与2:M1=(a+2f)p-ap=2fp圈柱2与3:M2= ap -(a+2f)p =-2fp结果:针编弧-顺时针方向扭转,沉降弧-逆时针方向扭转,沉降弧两端a比b弯曲大,所 以2缩短。(3) 歪斜方向:Z捻纱,从正面看,线圈由左向右斜;S捻纱,从正面看,线圈由右向左斜。2. 卷边性(1)纬平针织物具有 明显的卷边性。( 2)卷边方向: 宽度方向相反面卷, 长度方向向正面卷。3. 脱散性( 1)脱散方式1)横向脱散: 纱线没有断裂, 线圈从整个

22、横列中脱散出来。 顺逆编织方向都脱 散。2)纵向脱散: 纱线断裂,线圈沿纵行从断裂 纱线处顺 序脱散。4. 延伸度(1)特点:1)横向大于 纵向;2)横向比 纵 向易 变形;3)拉伸 开始变形大;4)纵向断裂 负荷大于横向。(2)变形方式1)线圈内弯曲的 纱线发 生变化;2)线圈内纱线的定向 发生变化;3)纱线接触点 转移。二、罗纹组织(一)定义: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 组合相间配置而成的双面 纬编基本组织。(二) 特征:每一横列由一根纱线编织而成,在自由状态下,正面线圈纵行遮盖 部分反面线圈纵行。(三) 命名:按正反面 线圈纵行的配置比例,用数字1+1、2+2、5+3等表示。(

23、四) 性质1. 弹性(1) 产生原因:沉降弧拉伸后由原来的从前到后 连接织物正反面变为一水平直线, 卸力后力图恢复原状。2. 延伸度(1) 纵向拉伸,与纬平针织物相同;横向拉伸大于 纬平针织物;(2) 完全组织数越大,横向延伸度越小;(3) 线圈长度越长,延伸度越大。3. 脱散性(1)横向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1+1罗纹不脱散,其它罗纹部分脱散。纵向脱散与纬平针类似。3. 卷边性(1)因为正反面线圈的卷边力彼此平衡,1+1罗纹不卷边。2+2、2+3等罗纹中,同类纵行中每一纵行产生卷曲。4. 歪斜性因为正反面线圈纵行的歪斜方向相互抵消,所以 线圈不歪斜。三、双罗纹组织(一)定义:由两个罗纹组

24、织彼此复合而成的双面纬编组织,在一个罗纹组织线 圈纵行之间配置了另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二)特征: 一个罗纹组织的正面线圈纵行遮盖住另一个罗纹组织的反面线圈 纵行,织物两面均显正面线圈。每一横列由两根纱线组成,相邻两纵行线圈相互 错开半个圈高。(三)性质1. 延伸性与弹性小于罗纹组织。2. 只逆编织方向脱散,顺编织方向不脱散。3. 纵向不易脱散。4. 不卷边,不歪斜。5. 厚实、保暖性好。四、双反面组织(一)定义:正反面线圈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二)结构特征1. 纵向收缩,圈弧突出,织物两面均显反面线圈;2. 圈住从前到后,纵向延伸大,使纵横向延伸性相近;3. 织物有凹凸感,通 过线圈的不

25、同配置可得到凹凸花 纹第二节 台车的成圈工艺与分析、成圈机件及其配置1. 退圈圆盘(大印光):将旧 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2. 辅助退圈轮(压线滚姆):将针钩里没有退下来的旧 线圈和纱线退下来。3. 导纱器:将纱线喂入针钩。4. 弯纱轮(面子滚姆):将喂入的 纱线弯曲成圈状并带入针钩里<。br /> 5. 针钢板:压在针钩上使针口关闭。6. 套圈轮(小挺):将旧线圈套在封闭的针钩上。7. 成圈轮(脱圈轮、大挺):将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来。、成圈过程(一)退圈1. 退圈圆盘向下压织物,使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2. 辅助退圈轮向里转动压下乱纱;3. 旧线圈处于针杆上。(二)垫纱1.

26、 退圈圆盘继续压住织物;2. 旧线圈处于最下位置;3. 弯纱轮自下向上转动,将新纱线垫到针杆上三)弯 纱1)弯纱轮带动 新纱线向上转动;2)新纱线被弯曲成圈状;3)退圈圆盘继续压 住织物。四)带纱1)退圈圆盘继续压 住织物;2)弯纱轮钢 片带动新纱线从针杆上进入针钩里;五)闭口1)压针钢板与针钩接触,使 针尖进入针槽,针口封闭;2)旧线圈和新纱线分别处于针钩内外;3)织物开始离开退圈圆盘,旧线圈向上移 动。六)套圈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 轮的作用下,从 针杆上移到 针钩上;2)一旦旧 线圈套在 针钩上, 针钩就离开压针钢 板的控制区( 针钩释压 )七)连圈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套圈 轮的作用下

27、, 继续向上移 动; 2)旧线圈开始与新 线圈接触。八)脱圈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成圈 轮的作用下, 继续向上移 动;2)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来3)新线圈被封闭,形成封 闭的线圈。九)成圈(1)旧线圈在牵拉力和成圈轮的作用下,继续向上移动;(2)旧线圈与新线圈的沉降弧接触,新 线圈形成规定大小的封闭线圈。(十)牵拉已形成的新线圈被牵拉机构拉向针背三、影响织物品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一)线圈长度的大小及其均匀程度(二)纱线的品质1、纱线的刚度、弹性;2、纱线的均匀程度;3、纱线的捻度。第三节 多三角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成圈机件及其配置(一)成圈机件1、舌针:直接将纱线弯曲成圈并将其相互穿套起来。2、针筒

28、:插针用,上面带有针槽。3、沉降片:(1)作用:A.用于握持住旧线圈,协助织针退圈;B.作为搁置平面协助织针脱 圈。(2)结构:1-片鼻2-片喉3-片颚4-片踵4、沉降片圆环:带有辐射状槽,用于安插沉降片。5、针三角:形成针道,织针针踵在其中运动,沿其上升或下降完成 编织动作。 包括:(1)退圈三角(起针三角和挺针三角):织针沿其上升到退圈最高点。(2)弯纱三角(压针三角):织针沿其下降到弯纱最深点。(3)护针三角:用于织针的非工作区,防止 织针的上串或下落。(4)回针三角:使织针从弯纱最低点回到起始位置,以便于进行下一成圈循环6沉降片三角:用于推 动沉降片沿经向进出运动。7、导纱器:用于将纱

29、线垫入织针,并防止针舌反拨、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1. 退圈成圈过程(1)开始退圈(图1)a. 沉降片向里运动到最里位置;b. 针背处于片喉里面,用片喉牵拉织物,有利退圈。(2)第一退圈阶段(图1-图2)a. 针上升,旧线圈退到针舌上;b. 沉降片不动,继续牵拉织物,有利退圈;c. 钢梭子进入工作位置,防止 针舌反拨,以免出漏针(3)第二退圈阶段(图2-图3)a. 针上升至最高点;b. 沉降片向外运动放松纱线以利垫纱。2. 垫纱(图4)(1)舌针下降,从导纱器中勾取新纱线;(2)沉降片向外退,以利 垫纱3.闭口(图4-图5)(1)针下降,旧线圈将针舌向上拨,新纱线位于针钩内;(2)沉降片向外运动

30、到最外位置以便在片 颚上成圈。4.套圈(图5)针继续下降,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将新纱线弯曲成封闭的线圈,沉降片不动5. 脱圈与成圈(图6)针继续下降,旧线圈脱圈,沉降片不 动,在片颚上形成沉降弧6.牵拉四、成圈工艺分析(一)退圈:织针在退圈三角的作用下,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位置1、退圈动程H=L+X+a-b-f式中:L-针钩头端至针舌末端的距离X-弯纱深度a-退圈结束时针舌尖至沉降片片颚的距离b-针钩部分截面直径f-纱线直径2、退圈空程h=btg Stg S =0.5 讥 /sin( © /2)式中:卩:针杆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纱线在针杆上的包围角b:退圈式片喉与 针杆前

31、部之间的距离h:退圈空程3、最大空程:hmax=0.5l maxI max-机上可能加工的最大线圈长度针上升的高度:a> hmax(二) 垫纱1.垫纱位置的工艺参数a -垫纱横角:纱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 针平面之间的夹角B -垫纱纵角:纱线在针平面上的投影与沉降片片 颚线之间的夹角 m-导纱器左右位置,导纱器至脱圈点之间的距离 b-导纱器前后位置,导纱器与针平面之间的距离 h-导纱器高低位置,导纱器与握持平面之 间的距离2. 正确垫纱角的选择(1) a过大,垫不上纱(漏针);(2) a过小,导纱器易碰针钩,造成坏针;(3) B过大,垫不上纱(漏针);(4) B过小,纱线易被剪刀口夹住,断

32、纱或毛纱3. 通过调节导纱器的前后、高低和左右位置来 满足正确的垫纱角tan a =b/m=b/(Tn)tan B =h/m=h/(Tn) 式中:T- 针距( mm)n-从导纱器至脱圈点之间的针距数(三)弯 纱、脱圈与成圈1、弯纱方式(1)按线圈的形成 过程分a. 单式弯纱:纱线一次弯曲成 规定大小的 线圈。(台车、单面圆机、部分罗纹机、 提花圆机)b. 复式弯纱:纱线先隔针弯曲成成倍大小的 线圈,再抽取一半纱线给另一部分针。 (柯登机、棉毛机)优点:弯纱均匀, 线圈长度一致, 织物紧密。(2)按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来分a. 夹持式弯 纱: 每次参加弯 纱的 针数在两枚以上。(大多数机器)b.

33、非夹持式弯 纱:一次参加弯 纱的针数只有一枚。(吊机)优点: 弹性好, 织物比较柔软。(3)按纱线的供给方向分a. 无回退式弯 纱:纱线只能从导纱器方向供给。b. 有回退式弯 纱:纱线大部分从导纱器供给,小部分从已弯曲成的 纱线中转移过 来。(4)按针弯纱的次序分a. 整列式弯 纱:所有针一起弯纱。 (经编、柯登机)b. 顺序式弯 纱: 针一个接一个的弯 纱。(纬编)2、弯纱张力(1)弯纱张力的计算1) 根据欧拉公式:T出=T入e0式中:T出-输出张力T入-输入张力卩-成圈机件与纱线之间的摩擦系数9 -成圈机件与纱线之间的包围角2) 在弯纱过程中任一点的弯纱张力a. 由导纱器初张力引起的弯纱张

34、力Tn=T1eE0 n式中:Tn-第n段纱线上的纱线张力T1-导纱器初张力E9 n-在第n段纱线时纱线在所经过的成圈机件上的包 围角的总和b. 由牵拉张力引起的Tn ,=T1, e 讥 E0 - E0 n)式中:Tn,-第n段纱线上的纱线张力T1,-牵拉力作用在纱线上的张力E9 -弯纱区域中,纱线与各成圈机件包围角的总和3) 最大弯纱张力及其位置a.最大张力TM的大小:TM=T n=T n,即当:TleEO n= T1 , e讥E9 - E9 n)时纱线有最大张力此时,TM= TleEO M= T1, e(E9 -E9 M)b. 最大张力的位置:E9 M=1/2卩 5XB -In(T1/T1,

35、)(2) 影响最大弯 纱张力的因素1)摩擦系数,影响较大卩上升,TM上升迅速。2)初张力T1,影响较小T1上升,TM上升。3)弯纱三角角度丫,影响较大主要原因:角度小,同 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多,刀BM大,TM上升。4)弯纱深度X,影响较大主要原因:X大,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多,刀BM大,TM上升。5)弯纱张力T1,影响较小T1,上升,TM±# 。6)弯 纱三角底面形状a. 尖底表面:回退快,最大弯纱张力在没有下降到弯 纱最深点之前发生,弯纱张 力小, 线圈小。b. 平底表面:回退慢(1-2针)或无回退(2针),最大弯纱张力更靠近弯纱最深 点,弯纱张力大, 线圈大。3、弯纱三角的 调节(1

36、)整块式三角:在 调节时退圈三角与弯 纱三角一起改 变,随弯纱三角上升或 下降。1 )优 点a. 机件简单 ,加工方便;b. 三角曲 线整体性好,有利高速。2)缺点a. 弯纱深度越深(线圈长度越长),退圈高度越低,有可能使退圈不足;可 编织 线圈大小范围小;b. 针舌开启与关闭位置及垫纱角度发生变化,必须调节导纱器。(2)直调式分块三角:在调节时弯纱三角沿直向单独调节,退圈三角高度不改 变。1)优点a. 退圈高度不随弯 纱深度一起改变,有利退圈;可编织线圈 大小范围大。b. 针舌开启位置不发生变化2)缺点a. 三角曲线整体性差,不利高速。b. 机件加工复杂。c. 针舌关闭位置及垫纱角度发生变化

37、,必须调节导纱器 (3)斜调式分块三角:在调节时弯纱三角沿斜向单独调节,退圈三角高度不改 变1)优点a)退圈高度不随弯 纱深度一起改变,有利退圈;可 编织线圈大小范围大。b)针舌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及垫纱角度不发生变化,不必调节导纱器。2)缺点a.三角曲线整体性差,不利高速。b.机件加工复杂。五、沉降片双向(相对)运动技术(一)沉降片双向运动的几种形式 1、摆动式(迈耶.西Relanit系列)<>2、斜向运动式(“ Z”系列)3、直动式(二)成圈过程1、退圈(图(1)、( 2)、( 3):针上升,同时沉降片向里(针筒中心)向 下运动协助退圈;2、垫纱(图4):针下降,沉降片上升并 摆

38、到最外位置,新纱线进入针钩;3、闭口与套圈(图5):针继续下降,沉降片继续上升,并在径向保持不 动;4、脱圈、弯纱与成圈(图6):针下降到弯纱最低点,沉降片上升到最高点, 新纱线弯曲成新线圈。(三)针与沉降片的运动轨迹a j b(四)沉降片双向运 动技术的优点1、成圈动程减小:1)三角角度不变,三角宽度小,路数可增加;2)三角宽度不变,三角角度可减小,机速可提高2、同时参加弯纱的针数减少1)弯纱张力低,破洞少;2)可加工强度低、质量差的纱线3、机件磨损小,寿命提高第四节复合针圆纬机的成圈工艺与分析成圈机件及其配置复合针圆纬机的成圈机件包括 织针、沉降片和三角。复合针有针身1和针芯2 组成。三角

39、座上的三角 块12和13分别作用于针芯2和针踵4,控制针芯和针身 按一定规律上下运动。沉降片三角11、14、15的作用以及沉降片6的运动与双 向运动沉降片技术完全一样。h二、成圈过程成圈过程的各个阶段如图所示。位置I如图中(1)所示,针身1和针芯2分别向上下运动,针口打开,准备退 圈。沉降片6向中心运动,将旧线圈20推向针后,辅助牵拉和防止退圈时重套。 位置U如图中(2)所示,针身1继续向上运动,沉降片6向下运动,使在针头 中的旧线圈20向针身下方移,到达1与2交汇处。此时沉降片6略向外移,放 松线圈。位置川 如图中(3)所示,随着针身1和针芯2的进一步升降,旧线圈20滑至 针杆上完成了退圈。

40、导纱器21开始对针垫入新纱线22。位置W如图中(4)所示,针身1下降,针芯2上升。针口开始关闭,旧线圈 20移至针芯2外开始套圈。针钩接触新纱线22后开始弯纱。位置V如图中(5)所示,随着针身1和针芯2的进一步下降与上升,针口完全 关闭。与此同时,沉降片6向上向外运动,使旧线圈脱圈,新纱线22弯成封闭 的新线圈24。位置切 如图中(6)所示,针身1和针芯2同步上升,放松新线圈,处于握持位三.复合针圆纬机的特点1. 织针动成短复合针的最大特点是织针分成针身和针芯两部分,在针口打开和关闭阶段针身与 针芯产生反向相 对运动,因此完成一个成圈循 环织针 的动成大为减小,只是普通 舌针的一半左右。 这样

41、有利于增加路数,提高生 产效率。2. 提高了织物质量复合针针头 外形平滑,符合成圈要求,在成圈 过程中线圈不会受到不合理的 扩张。 复合针与舌针,钩针 在针头外形上相比 较,如 图所示。舌 针针 廓尺寸的 变化从 1.01.55mm,钩针得针廓尺寸更是时小时大复杂多变,会引起线圈变形。而复合 针的针廓尺寸只是在0.851.0mm之间变化,而且是逐渐过渡的。所以复合针使 得成圈均匀度提高,且 织疵也减少很多。3. 飞花尘屑减少与舌针相比,复合针在成圈 过程中不需要用旧 线圈将针舌打开和关闭,纱线所受 的张力较小,所以在用短 线纱编织时 ,产生的飞花尘屑旧会减少, 导纱孔不会阻 塞, 编织 条件得

42、到改善。4. 可采用低质量的纱线进行编织由于复合针在编织过程中纱线张力较小,所以可使用 强度较低质量较差的纱线。 尽管复合针具有上述 优点,但也存在一点缺点。 如需要增加三角 针道,机械制造 精度要求很高, 针的形状与 结构还不够完善, 针芯尖端容易弯曲, 针身的槽中容 易堆积尘屑飞花等。第五节罗纹 与双罗纹机的成圈工 艺与分析一、成圈机构(一) 罗纹机1 、针:上针一种,下 针一种;2、三角:上三角一 种 ,下三角一 种;3、上下 对位关系:(1)上下针槽相错, 上下针可同时出针( 2)上下三角相 对(二)双 罗纹 机(棉毛机)1 、针:上针两种,为上高踵 针,上低踵 针;下针两种,为下高踵

43、 针, 下低踵针2、 三角:上三角两 种,为上高三角,上低三角;下三角两 种,为 下高三角,下低三角3、上下对应关系(1)上下针槽相对:上高踵针对应下低踵针,上低踵针对应下高踵针;上下针 只能相间出针(2)上下三角相对:上高三角对应下高三角,上低三角 对应下低三角、成圈过程(一)上下针的成圈配合关系1、滞后成圈(后吃):下针先弯纱成圈,上针后弯纱成圈。(1)一般下针先形成两倍大小的线圈,再分一半给上针,上针比下针迟1-6针(2)同时参加弯纱针数少,弯纱张力小,线圈均匀,织物紧密;但弹性差。2、同步成圈(对吃):上下针同时达到弯纱最深点弯纱成圈。(1)可用于上下针不能同时成圈的情况,如宽罗纹、提

44、花织物等。(2)弯纱张力大,织物松软、弹性好。3、超前成圈(前吃):上针先弯纱成圈,下针后弯纱成圈。(1)上针一般只超前1-2针,应用较少。(2) 般用于在针盘上编织集圈或密度较大的凹凸织物(二)罗纹机成圈过程(一般采用同步成圈)1、起始位置;2、上下针同时达到退圈最高点,旧 线圈从针头上退到针杆上;3、上下针同时下降,新纱线垫到针钩内;4、上下针继续下降,旧线圈关闭针舌;5、上下针同时下降到弯纱最深点,新线圈形成。第四章给纱和牵拉卷取本章知识点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 给纱和牵拉卷取机构的种类及其特点;2. 给纱和牵拉卷取机构的工作原理;3. 给纱和牵拉卷取机构在针织生

45、产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针织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影响。第一节给纱的要求和分类、给纱的要求1、给纱量必须均匀、连续、定量、可 调;2、纱线张力必须均匀一致、大小适度(棉 2-3 克,涤 3-4 克);3、各路之 间给纱必要保持 恒定;4、如发现纱疵、断头、了纱等应能迅速停 车;5、纱架应能安放足够数量的预备纱筒,毋需停机 换筒;6、给纱机构应简单、便于操作。二、给纱方式的分类1、消极式 给纱(1)定义:编织时所需纱线借助于编织机件作用在 纱线上的张力从纱筒子上直 接抽拉出来。 线 圈长度主要由弯 纱深度决定。(2)优点:机构 简单,产品适应面广。(3)缺点: 张力波动 大;线圈长度不匀, 调节困难。2

46、、积极式给纱(1)定义:纱线由专门的输线装置定量地送入 编织区,线圈长度大小由 输线装 置决定。( 2)优点:纱线张力波动小,送 纱量均匀、一致、易定量 调节。(3)缺点:机构 复杂,只是用于一些 线圈长度均匀 产品,如纬平针、罗纹、棉 毛和简单的花色 产品。第二节给纱装置的工作原理一、消极式 给纱 装置的工作原理1、简单消极式 给纱装置 1- 纱筒子;2、2' -导纱钩; 3-上导纱圈 4-油布圈 5-下导纱圈 6-导纱器2、储存式消极给纱装置(p135,图11-5)1-输入纱线;2-张力盘;3-自停装置;4-策动环;5-张力梳环;6-输出纱线;7-导纱孔;8-指示灯;9-纱圈;10

47、-储纱筒、积极式给纱装置的工作原理1、夹持式积极给纱装置(1)罗拉式:纱线通过罗拉辊输入,由变换齿轮调节送纱量。特点:结构简单、制造加工要求高、调节不便、不能无级变化送经量(2)条带式(p136,图 11-6) 1-失张自停装置;2-纱筒子;3-条带;4-输线轮;5断线自停装置;6-导纱器特点:结构简单、调节范围广、调节方便,但纱线有打滑、受摩擦2 42、储存式积极给纱装置 1-纱线;2-导纱孔;3-张力盘;4-粗节探测自停器;5-断线自停装置;6-导纱孔;7-纱圈;8-储纱筒;15、17-上下传动轮特点:a.用齿形带(或眼皮带)传动,无打滑,送经准确性高;b. 储存时可使纱线张力得到改善,退

48、绕条件好、张力稳定;断纱后不易掉布;c. 调节方便、调节范围广。3、摩擦式积极给纱装置:主要用于多色换线针织机,靠橡胶轮与纱线之间的摩擦来送纱4、弹力输线装置(氨轮输线装置):主要用于 弹性和延伸性较大的纱线送纱特点:送纱路线短、纱线牵拉张力小、对纱线弹性破坏小5、变速盘三、张力装置的形式1. 板式张力装置2. 柱式张力装置3. 复合式张力装置(1)弹簧加压(2)磁力加压 第三节牵拉与卷取的要求、牵拉与卷取的要求1、牵拉连续、及时;2、牵拉张力稳定、均匀、一致;3、牵拉张力和牵拉量便于调节 二、圆纬机牵拉对织物的影响1、织物弓形变形的产生AUAC BAr->BAC造成线圈横列弯曲,针织物

49、变形2、扩布装置的作用:改善横列弯曲 现象3、扩布装置的设计原理其中:D -坯布直径D-针筒直径2、AB+BC=AB' +B' C' =A' C'二常数AiBi+BiCi=A ' CXA=Rsin©。YA=Rcosj)o ZA=HXC=R)0 YC=0 ZC=0V(X- Rcos© )2+(Y - Rcos© )2+(Z -H)2+V(X-R© )2+Y2+Z2=VR2+H2F(X,Y, © )=0,为以©为参数的椭圆曲线第四节牵拉与卷取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式牵拉卷取机构rQk直流力矩

50、电机式牵拉卷取机构14第五章 常用经编机的一般结构本章知识点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应该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 各种常用经编机的结构与分类;2.单针床经编机、双针床经编机以及一些特殊 经编机的工作原理和生产工艺。第一节 常用经编机的种类一、常用经编机的分类经编机类型繁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特点、用途和附加装置 进行分类。主要可分为 特利柯脱型经编机,拉舍尔型经编机,以及特殊类型经编机(钩编机、缝编机、 管编机等)三大类。其中广泛使用的是前两 类。1、特利柯脱型经编机特利柯脱型(Tricot )经编机的特征是针与被牵拉坯布之间的夹角在65° -90° 范围内。一般说来,特利柯脱型经编机

51、梳栉数较少,多数采用复合针或钩针,机 号较高(最高可达E44),机速也较高(最高已超过3000横列/分)。尽管特利柯脱型 经编机有单针床和双针床两类,但绝大多数为前者。单针床特利 柯脱型经编机有:普通型(2-4梳栉),多梳型(一般9梳栉以下),弹性织物 型,毛圈型,全幅衬纬型,花压板型等。2、拉舍尔型经编机拉舍尔型(Raschel)经编机的特征是针与被牵拉坯布之间的夹角在130° -170° 范围内。该机多数采用复合针或舌针,与特利柯脱型经编机相比,其梳栉数较多, 机号和机速相对较低。拉舍尔型经编机也分单针床和双针床两类。单针床拉舍尔型经编机包括:普通多 梳型,花边窗帘用多梳型(最多达78梳栉),衬纬型,贾卡提花型等。而双 针 床拉舍尔型经编机有:普通型,短绒型,长绒型,毛圈型,袋型,圆筒织物型等。第二节常用经编机的结构尽管经编机的类型有多种多样,但他们的基本构造与组成部分是相似的。下 图显示了一种普通经编机的外形。卷绕有经纱的经轴1配置在机器的上方,有几 把梳栉就对应有几根经轴。在经轴旁侧的送经机构2将经纱输送至编织机构3。 编织机构包括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