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_第1页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_第2页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_第3页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_第4页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4 004 与天地君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亲并位的万世师表师表 孔子孔子 024 024 立人定胜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思想家 荀况荀况022 022 光大儒家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仁政学说的亚圣圣 孟子孟子 影响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历史的100100伟人伟人 授课人:授课人:赵万丽赵万丽一一. .从从“无为无为”到到“有有为为” 自自春秋春秋孔子创立儒学孔子创立儒学以来,以来,战国战国时期的时期的孟孟子、荀子子、荀子等人等人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当时,与当时墨家思想形成墨家思想形成“非儒即墨非儒即墨”的局面,俨然成为的局面,俨然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当时思想界的

2、蔚然大宗蔚然大宗。孔子倡。孔子倡“仁仁”、重、重“礼礼”、讲、讲“德德”;孟子提倡;孟子提倡“仁政仁政”,并为,并为封建制度辩护封建制度辩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们的思想主张,都适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他们的思想主张,都适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他们要,但是他们共同的缺陷共同的缺陷是没有强调封建专制是没有强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朝建立以后,韩非子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秦朝建立以后,韩非子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适应了秦帝国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适应了秦帝国维护统一的需要,所以秦始皇专用法家思想而焚护统一的需要,所以秦始皇专用法家思想而焚书坑儒

3、,结果导致书坑儒,结果导致儒学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儒学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天下马上打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道家道家“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思想,实的思想,实行行与民休息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政治上的宽松使得儒家思想在的宽松政策。政治上的宽松使得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因此,在汉武帝之前,西汉初期

4、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因此,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战国后期 蔚然大宗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的四步历程。的四步历程。 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出现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期,国力强盛,出现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仍然存在许多矛盾。(是,这一时期,仍然存在许多矛盾。(1 1)南北边境不宁:)南北边境不宁:主要是北方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其次是南方少数民族尚主要是

5、北方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其次是南方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未完全归顺。(2 2)王国威胁中央。()王国威胁中央。(3 3)土地兼并剧烈。)土地兼并剧烈。国力的上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国力的上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于是,采取积条件。于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成为历史的必然。极进取的政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成为历史的必然。一一. .从从“无为无为”到到“有有为为”1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积极:积极:经济得到恢复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国力日盛。消极:消极:对匈奴妥协对匈奴妥协“和亲和亲”,对诸,对诸侯国、豪强地主姑

6、息,土地侯国、豪强地主姑息,土地兼并剧烈等严重威胁国家安兼并剧烈等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中央集权。全和中央集权。2 2、“积极有为积极有为”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时代的需要二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的提出1 1、董仲舒董仲舒简介:河北枣强人,是汉代简介:河北枣强人,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儒家代表人物,也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汉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天人三策,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晚年辞官王相。晚年辞官“终不问家产业,以终不问家产

7、业,以休学著书为事休学著书为事”,著有,著有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八十二篇,此外八十二篇,此外春秋决狱春秋决狱、玉玉杯杯、清明清明、竹林竹林等著作,等著作,“凡百二十三篇凡百二十三篇”。在退隐期间,董。在退隐期间,董仲舒依然受到汉武帝的重视,仲舒依然受到汉武帝的重视,“朝廷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而问之。”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 他说:他说:“春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

8、所守。臣愚以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矣。”3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张。 (2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的政的政 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

9、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 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书经里,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他说: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他说:“天之所大天之

10、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至。”“”“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君而欲止其乱也。” ” 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

11、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者,天夺之。”(3 3)针对土地兼并现

12、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种种违法逾制行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种种违法逾制行为十分严重。土地兼并造成十分严重。土地兼并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日益剧烈。他进一步发,阶级矛盾日益剧烈。他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限民名田,以澹(瞻)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不足”,“塞兼并之路塞兼并之路”

13、,国家对百姓,国家对百姓“薄赋敛,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徭役,以宽民力” ” 和废除盐铁官营主张。这对减轻国和废除盐铁官营主张。这对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民力,保证农时,使土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节约民力,保证农时,使土地和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结合,以缓和阶级矛盾,促地和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结合,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有进步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有进步意义。意义。(4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提倡孝道。1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

14、的新儒学)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想。(2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迪。)(3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文士都学儒家经典。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

15、到了决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延续了两千年之久。2 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春秋秋为为“五经五经”。其中。其中诗诗就是就是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书就是就是尚书尚书,是我国,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礼就是就是周礼周礼,周代,周代的典章制度,

16、道德规范;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易就是就是易经易经,是我,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博士”。挑。挑选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 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

17、帝下令全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响深远)。3 3、独尊儒术的结果、

18、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延续两千年之久。探究练习探究练习一、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一、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请回答:新儒学体系。请回答:1 1、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 )a.a.“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思想思想 b.

19、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d.d.“限民名田限民名田”、“塞兼塞兼并之路并之路”2 2、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起了直接的作用( )( )举贤良对策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重用文学儒者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a. b. b. c. c. d. d.ac3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与“大一统大一统”思想之间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是(

20、 )a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是因为( ) a 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 b、儒家提出了、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君权神授”的理论的理论 c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 d d、儒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