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策略之探_第1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策略之探_第2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策略之探_第3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策略之探_第4页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策略之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策略之探石首市高基庙镇小学张华霞石首市高基庙镇屮心学校吴兆红【摘要】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直以来,很多 教育之士对减负、增效、提质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探讨、实践。但多 年來,减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本文旨在针对当前形势下对减负 策略作一些探究,从三个维度着手,对政策导向、人才选拔、利益驱 使、社会资源、考试制度、课程建设、评价体系及学校、教师和家长 减负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了一些实在看法和 应对策略,以期收到一定的效果。【关键词】减负政策体制 评价 改革所谓“减负”,顾名思义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 负担。学习总要有一定的

2、负载。负载过轻,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负载过重,会破坏和扭曲学生的发展,而且学习就成了令人生厌而又 不得不为之的“负担”。我国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减负”是一个“想做好”,又“难做好”,但又“不得不做好”的老问题,是社会 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喊了 20多年,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依然是学生及家长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为什 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政 府、家庭和学校的原因,也有历史、地域及考试评价体系、人才选拔 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的研究者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原因进行过深 层的剖析。因此,笔者在此文中不探讨学生学业

3、负担过重的原因,旨 在根据自己多年的求学经历、教育经历和一名家长的经历对减轻学生 课业负担作一些探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以期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宏观上的减负:政府、社会如果过重的学业负担要通过改革得到彻底根治的话,那么政府的 减负政策也无疑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设计。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从教育政策与一般公共政策的比较中发现,教育政策具有自身独 有的特点。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作为政 府,承担着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此,各级 政府在“减负”屮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起着主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 上左右教育的发展o

4、政府出台的减负政策,要综合考虑全社会的因素, 不仅仅是教育木身。作为负担过重的基础教育政策,更应该为教育保 驾护航。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在真正意义上减负,就必须联系社 会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根治,才能收到减负的实效。2、健全人才招聘的选拔方式想真正减负,除了教育主管部门需继续努力外,“唯学历是举” 的这种偏狭的招聘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这种选拔人才方式是造成学生 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名副其实地出新招,健全体制,端 掉造成学生负担重的承载体和支撑物,切断与学生负担有关的各种通 道。只有这样,减负才会真的有希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还 需要进一步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增加人才

5、选拔的透明度以及选拔 过程的公开、公平。国家既需要大量学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也需 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在普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和劳动者。这种 选拔人才理念,让全社会得以共识和认可,从而使广大在校学生不必 为明天的“出路”而“死啃书本”,使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在将来的社 会中找到自身发展的出路和天地。值得强调的是,社会用人制度应该 和教育本身形成良性互动,让社会人才观和用人制度对人才的培养和 选拔起着导向作用,迫使教育系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而转变观念,从 而自觉和不自觉地将学生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学校也将不 得不在这种选拔人才观的驱使下开始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去 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6、努力探究学生的发展方向。3、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国外学生的教育和学习值得我们借鉴。“轻对错,重思维”是国 外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点。一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学 生做错一道题而责怪学生,而是更多地教会学生多种解题思维,给学 生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世界各 国都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加强试验教学,着重加强对学生实际 能力的培养,而对重复机械的纯知识性传授正逐步弱化,切实减轻了 学生的学习负担,确实培育了一大批世界顶级技术专家和人才。国外 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我们当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 的借鉴和启迪。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新体系美国著名哲

7、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本 就是一本百科书,为此,让学生走出学校狭隘的空间,建立学生学习 娱乐的健康场所,实践基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兴趣,减 轻学生的在校时间,让学生在超出学校范围的空间内学有所得,也是 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目前,社会上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极 度缺乏,社会实践基地更是少之又少。就是学校本身能给学生充分活 动的各种器材、多功能室、兴趣活动空间也相当有限,有些学校即使 有,但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有 益活动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家庭的活动空间就更小了,在家长的管 制下,学生除了作业就是作业。因此,教育要

8、放开,要真正解放学主, 必须在学生的空间上拓展,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互为一体的教育 新体系。5、扩大教育政策的知晓度和知名度提高广大家长和学生对教育政策的知晓度、知名度,对减负也有 很重要的意义。长久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 在学生减负方面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也作了很大的努力,出台了相关 政策和办法,但广大家长及学生对这些却知z甚少,再加上根深蒂固 的社会升学和就业的导向,这就给减负造成了很人的阻力,最终导致 政策无法落实。除了具体政策上的保证之外,对于各项教育政策的宣 传和解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惜,广大民众对于教育政策大多 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只是盲口跟风,学生

9、课外时间训练这、 培养那,不是补习就是进培训班,从早到晚把孩了安排得满满的,搞 得学生精疲力竭,疲惫应付,收效甚微。所以,扩大教育政策知晓度 和知名度,不容忽视。6、切断教育经济利益链在优化、完善教育系统内部机制的基础上,毫不手软地切断校外 教育经济利益链,也显得极为迫切和需要。目前社会上确有不少的出 版商、书贩子(有的甚至是非法出版商和书贩子),他们利欲熏心, 趁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健全,学校应试教育盛行之际, 放手与部分商品意识严重缺乏的教育人联手行动,通过各种渠道, 不择手段地把大量学习辅导用书推向教育、推向学校,推向学生和家 长,引诱、哄骗学生购买使用。也有部分校外培训场所

10、,以金钱为目 的,办起了作文培训班,奥赛班等。不可否认,这些指导用书以及涌 现的种种培训班是需要的,但如果以学生为赚钱的工具,那它的促进 作用可想而知了。因此,切断教育经济利益链,理清教学教辅资料, 规范种种校内外的打着提高学生成绩为幌子的补习班或兴趣班,是目 前一个必须要解决的教育大事。二、中观上的减负:教育部门学校1、改革中高考制度现行的中高考制度,基本延用上世纪70年代刚恢复高考时的做 法。虽然近些年有变化,但实际上仍是换汤不换药,只要高考的“指 挥棒”不变,这就像一条锁在广大学生身上的无形铁链,学生就会紧 紧地捆在无尽的题海中。高考制度其最大缺陷是对人的选拔缺乏全面 的了解和知晓,只重

11、视理论知识,忽略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才华,导 致对人的评判和选拨陷入误区。而且一个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就是 目前的屮高考形式,只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考查、理解与要求,突出 理论知识,这就从客观上“逼着”学生不得不花巨人的时间和精力去 死读、死记、死啃书木。日光加夜光,教室加寝室,时间加汗水,这 种情形长此以往,学生的负担如何便可想而知了。因此,减负,除了 删减教材内容减轻源头负担外,彻底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突破以分 数取人的片面做法,从根本上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束缚,不失为今 天教育中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减负举措,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2、课程改革应立足于减负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课程改革,几乎每次

12、改革都未将减负 作为首要目标,带来的都是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而几乎所有的舆 论都将学校视为学生负担过重的罪魁,几乎所有的行政部门都将减负 视为学校应有之职能。其实,学生负担过重关键不在学校,只有当整 体的课程改革真正将减负作为自身的任务与工作,重新思考教育的价 值与功能,找到切合中国实际的课程改革之路,才能彻底解决学生课 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一改革模式决定 了国家在课程改革中的责任,即国家在课程改革方案制定、实施的过 程以及评价上都承担着重要的导向责任。若将课程改革的成败推向学 校,势必导致学校总是应付着国家给予的各种任务而忽略其教书育人 的基本职责。从国家与学校运

13、作机制看,国家课程改革主要依赖行政 的手段,其追求的目标是效率,它并不关注学校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目 标;而学校的运作是以科学的手段,即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按照符合教 学规律的手段与方法实施教学,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它并不关 注国家课程是否合理。正是二者在上述方面的差异,导致国家教育行 政部门与学校各行其是,于是学校就认为,只要我们改革教学,就可 以实现减负。然而,如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无限地增加课程门类、加 深课程内容,加宽课程范围,再优秀的教师也难以实现减负重任。3、突出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尽管教育政策的出台和教育改革的呼声多么宏大,只重书本知 识、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传统教学改革依然

14、举步维 艰,有些学校甚至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校虽然在课表上增加了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但实际上好综合实践课的班级少之又少,大多是应付 和摆设。综合实践课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是学校的评价制 度,其次是主管部门的改革还很不深入,表现在增设综合实践课的同 时,并没有改变原有课程的难度、课时,更没有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 标准。这决定了新增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无论在理论上多么重要,却 因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应有的地位而必然受到忽视。虽然我们己经意识 到了动手能力、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 时间的分配上,却不肯降低“主科”的比重,从而使各种有利于提高 学生综合能力的教改新设想望而止步。因

15、此,突出综合实践课的地位, 加大评价力度和奖惩,切切实实上好综合实践课。4、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受社会升学压力的严重影响,目前教育部门对学校评价的主体仍 是升学和考试成绩。学校不得已而为之,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理 所当然地集中在学生的成绩分数上。分数任英雄,学生分数高,就表 明教师教得好;学生分数低,就指责教师无能。这种评价方式虽然不 科学、不公平,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但在学校里却基本定型并盛 行。同时,这一现象表明,教师要想得到高的评价,只有提高学生的 分数。然而,实践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数,除了正常的教学时间、 环境和条件外,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家教补 习、拔苗助长等一

16、系列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方法中去争取。从 表面看,似乎教师的考评与学生的负担无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存在着 必然的联系:学校可以通过考评的方法给教师加压,以提高升学率。 那么同样,教师为了分数,不得不给学生加时加题加压,以取得政绩, 避免淘汰。很显然,教师的压力转嫁给了学生,最大的受害者仍然是 学生。所以,学校评价考核,造成学生负担再次加重,也就在人们的 情理之中了。只有下重力改革教育评价体制,打破以考试评价为主体 的评价方式,倡导多元评价、多元发展的立体评价体系,让教师有后 路,让学生有空间,让学校有发展,形成全员主动向上、积极进取的 良好风尚。5、学校为减负工作给力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

17、也不是越轻松越好,减负的冃的是为 了更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自身发展。(1)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教育“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过重负担”将学生“压弯了腰”,怎能长成参天大树? 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幸福。童年是人生美好回忆的“源头”,我们 决不能为了学生所谓明天的幸福而牺牲学生当下的幸福,只有将“过 重负担”减下来,学生才能去追求真正的幸福,才能实现学生明天 的幸福。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时代,知识唾手可得,能力更为重要, 那种依靠“过重负担”培养岀来的“书橱”式、“解题”式人才, 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

18、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就需要我们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 担入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岀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的人才。(2)减负提质,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减负提质,深化有效教学研究,是提高课堂 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因此,减负首先就应该从增效入手。如何增效 提质,可以因人因校而异。一是教师本身打铁就要硬,业务精湛,勇 于钻研,敢于担当,为学生之楷模。二是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三是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教学方法, 放开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丰富的营养餐。四是 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内外学习环境,使师生形成一种团结向 上、勇往直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 去读书、去思考、去实践、去锻炼,促进学生在发掘兴趣和 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三、微观上的减负:教师家长1.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 本落脚点。校长是学校灵魂,是教师行动的指南,一个高素质的校长 能够带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骨干力 量,也是“减负”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