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摘要: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在要素领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符合现代大学发展的理论逻辑,也是对当前高校转型要求的现实呼应。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质量欠佳、办学效益较低、创新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以供给侧为突破口,通过调整与优化要素配置,在理念、机制、资源、技术等层面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建立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高等教育体系。关键词: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时代诉求,实践路径基金项
2、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世界城市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发展经验及其对北京的启示”(项目编号:12yja88005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首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jyb008);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it&tcd201504023)。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深入,产业升级的步伐日趋加快,“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正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人才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增加对高端服务类、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优质供给,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高等院校作为
3、人才供给的核心源头和重要基地,意欲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在广泛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实现高校自身的转型发展。而实践表明,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质就是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唯有从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走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才能切实增强对高校转型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进而有效破解高等教育在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力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为最终高质量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人力基础和提供智力支持。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所谓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供给侧为改革突破口
4、,通过调整与优化要素配置,在观念、机制、资源、技术等层面全面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实现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的提升及创新动力的增强,最终建立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供给侧”的概念由经济学中衍生而来,是作为高等教育需求侧的对应性概念而存在的。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一组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范畴。它们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有着各自独特的理论基础与内在逻辑,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19世纪初,法国学者萨伊(jean baptiste say)在其著作中提出的“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创
5、造自身的需求”,并指出“干涉本身就是坏事,纵使其有利益”1,该定律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问题上明确地突显了供给的主导地位,由此引发了学界对于供给与需求孰轻孰重的热议。从历史角度看,“萨伊定律”开创了供给侧学派的先河,且开启了欧洲古典自由主义的时代。然而,与其不可否认之重大意义并存的,是西斯蒙第(jean charles lnard simonde de sismondi)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等对其做出的批评。针对萨伊排斥政府干预经济的观点,西斯蒙第猛烈地抨击了其任由国家财富顺其自然的价值观,指出:“个人利益常常促使它追求违反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自由放任的竞争会导致最终财
6、富极度不公的恶果。”2凯恩斯更是强调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强力干预,主张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加大投入,刺激消费,扩大出口,凭借“三驾马车”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速。二战后及至70年代初,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的西方世界经济增长较为快速,但凯恩斯学派对政策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由此而来的消费需求不足视而不见,进而造成美、英等国一度面临滞涨叠加等结构性问题的困扰。而供给学派所奉行的“大市场,小政府”,通过市场自动调节来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的作用,以此提高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做法,有效地帮助了其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纵观西方经济学发展史,凯恩斯主义主张需求侧改革,倡导政府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对
7、经济进行干涉,新古典主义则倡导供给侧改革,倡导经济的市场自由化,反对政府从中进行干涉。两种不同的改革理念,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或国家都曾发挥过作用,但其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而没有考虑经济的动态发展,并且双方所做的都是总量分析而不是结构分析。实际上,“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分析中不可拆分的一对,分割两者如同分隔电池的正负极一样荒唐”3,供给能够创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给,它们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这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以供给侧为主导推进结构性改革。”4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定调是
8、:“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中央并没有否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逆周期的调控措施,而是鉴于供给侧改革的多方不确定性认为:扩大总需求的增长仍然是必要的,同时也意识到经济的长期的可持续增长仅靠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推进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来提高潜在增长率,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要义所在。经济与教育向来就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两者没有任何一项可以纯粹地孤立存在。与基础教育相比,高等教育既要为一定的社会形态提供政治服务,又要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具有更加鲜明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双重属性。而无论从哪一种属性来看,其存在与发
9、展均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尤其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已变得越来越密切,且这种关系并非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方面,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作为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以及科学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基于上述对其属性和职能的分析可见,高等教育是经济供给侧的重要主体之一,承担着为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特殊使命,因而与经济改革相似,高等教育也存在着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两种不同的逻辑,虽然在具
10、体方法和要素上有所差异,但基本原理和思路是一致的。在高等教育的需求侧,政府的高等教育投入、家庭的高等教育消费以及国际留学生的往来等构成了高等教育领域需求侧投资、消费、出口的“三驾马车”。具体而论,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不仅通过财政手段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投入,而且间接地通过政策引导,支持银行贷款、鼓励企业赞助、号召社会捐赠,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对巨额资金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校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办学规模上迅速扩大,招生人数也持续递增,扩招意味着更多学生有机会上大学,也带动了更多的家庭参与高等教育的消费。而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出国留学、鼓励来华留学等也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1、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的需求侧改革以政府的资金、政策推动为主导,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促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过分依赖外部强有力的政府推行下的需求侧改革容易导致高校成为行政权力的附庸,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观点也渐趋一致,大家普遍认同:高等教育改革的压力在外部,而真正的动力却在内部。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也只有回归到大学自己的发展语境,回归到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逻辑来看,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是经济供给侧的“三驾马车”,而在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源自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劳动力(教师和学生等
12、)、土地(基础性资源)、资本(学校资金和无形声誉)和创新(思想、理念、制度、文化)”5等核心要素亦构成了高等教育供给侧的“马车”,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供给是从要素角度看问题,高校不仅可以输出高质量的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一流技术,在劳动和创新方面有所作为,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高等教育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成为政府重点投入资源与资金支持的领域。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方面已具备了较好的要素条件,亟待通过全面而深化的要素改革,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
13、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领域,要素改革依赖于市场经济通过价格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利益机制来实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高等教育的要素配置,实现政府有限管制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有限市场化,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无疑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借鉴要素市场改革,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就是在要素领域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消除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改革的方向则要回归大学根本,改革的重点也要从“需求侧拉动”转向“供给侧推动”,从注重规模、数量的发展转变到注重结构、质量、效益和创新上来。正如有学者所言:“破解难题、走出困
14、境是改革的间接逻辑,回归根本、追求质量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供给侧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6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诉求一个命题的产生是需要有科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的。高等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浪漫虚无的美景,而是建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它的提出不仅符合现代大学发展的理论逻辑,同时也是对当前高校转型实况的积极呼应。(一)供需错配要求优化完善高等教育结构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如果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想要继续存在下去,它就需要一定类型的结构发挥功能性的作用。”7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联方式,其适切与否既关系到高等教育自
15、身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影响着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依照德国学者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的自组织理论,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自组织系统,可以根据内外条件的变化,“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8,并进行自我调节与修复,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正因如此,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应当遵循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实现受教育者的满意度和价值效用最大化。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在政府主导下一味迎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甚至于用经济建设的方式抓教育,侧重于从“需求侧”强调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却忽视了从“供给侧”
16、考虑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这种“重需求,轻供给”的发展路径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短期繁荣,但随着需求管理边际效益不断递减,供给结构错配问题日益严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调也逐步显现。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存在层次结构失重、形式结构割裂、科类与区域结构失衡等问题,亟需以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高等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对平衡。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的正是高等教育权力结构的深刻变革,其“大市场、小政府”的发展思路意在打破原有政府主导下的权力与利益结构,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提供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进而有效地缩小层次结构方面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两头小,中间
17、大”的不平衡比例,改变形式结构上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相互割裂的尴尬局面,等等。尤其是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高等教育应该回归大学根本,主动融入特定的时代潮流。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使高校从适应时代发展向积极引领社会进步转变的必然选择。(二)推进内涵式发展亟待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逐年提升,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几乎到处蘑菇似的增长成为高等教育政治日程上的一个优先考虑的问题。”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
18、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也明确要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从国际局势来看,日本早在1900年就发表了教育白皮书,把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作为调整和充实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英国在1991年发表的高等教育的框架中就提出,每一所高等院校承担着保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时至今日,发达国家已凭借质量优势在各种形式与层次的国际教育活动中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争夺优质生源。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52.37万人,比2014年增长了13.9%,本科及以下层面就读人数增长尤其迅猛,低龄化趋势明显。10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高
19、等教育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亟待从提高高等教育的供给质量入手,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英国学者迪纳·格林(diana green)在谈及“质量”时曾指出,“虽然人们能够对质量有一种直觉上的理解,但却难以表达清楚”11。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高校扩招使得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的生源涌入,高等教育在地方上、在本国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已有了新的含义,“高等教育质量也越发地表现为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使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12。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扩大数量供给,又
20、注重内在发展品质供给,可以为新形式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探寻更为多样化的目标、更加综合性的内容以及更趋灵活性的方式,从而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的包容性,更好地迎接超大规模的、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受众。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国际化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三)资源供需矛盾迫切要求提升高校办学效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认为:“学校可以视为专门生产学历的厂家,教育机构可以视为一种工业部门。”13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生产单位,想要生存和发展就不可能游离于物质资源之外。物质资源既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哪些大学得到最大数量的金钱,就将有助于决定哪所大学拥有十年或二十年的发展优势。”14然而,在当前的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石方承包合同书范文(6篇)
- 医院核酸采集工作人员先进事迹(5篇)
- 溯源数据区块链应用-洞察分析
- 探究元宇宙玩具发展趋势-洞察分析
- 艺术家个人品牌构建-洞察分析
- 研究团队协作模式-洞察分析
- 新型驱动系统开发-洞察分析
- 维护质量改进策略-洞察分析
-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课件
- 反校园欺凌活动总结范文(6篇)
- 食品安全与卫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T-CPHA 9-2022 智慧港口等级评价指南集装箱码头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英语3月月考试卷
- 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新版)
-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案
- 血栓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干预(遗传性易栓症风险基因检测)
- b族链球菌孕妇的护理
-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药品)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罗湖、福田、龙华四区2023-2024学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人生需要规划》课件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记录表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