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_第1页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_第2页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_第3页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_第4页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应用    以“泰山工程”(“清华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英文缩写tici的谐音)为标志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进程,使清华大学的信息与计算机基础建设处于全国高校领先水平,为我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支撑条件。依托设立在我校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即cernet),“泰山工程”正在成为我校与国内外高等教育开展广泛交流的跨越时空的桥梁。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和应用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校园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支持的教学、训练活动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面向全校师生的综合信息服务和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该项

2、目的建设,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教育技术、转变教育观念和变革管理体制的历史潮流,为我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一流的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推进知识传播、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系统集成我校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以当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基础,优化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播与获取方式,为实现现代教育思想所追求的“让学生成为积极、自主、主动的学习主体”的理念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在“211工程”建设基础上,学校早在1999年就组织专家完成了清华大学数字校园规划建议书。“数字校园”规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基本

3、服务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等四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初筹建校园网开始,校园计算机主干网先后采用了fddi交换技术、千兆位交换技术,使其总容量增加到256g,基本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期水平。目前,校内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的基本布局已经形成。电子化图书馆、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cai实验室、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平台、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实验室、面向学生的电子财务、电子商务以及学生社区信息服务等,通过校园网和cernet互联,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传播、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体系。主要的信息网络化教学资源基础设施如下:1电子化图书馆联结世界的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近年来,清

4、华大学图书馆依托cernet和校园网,先后完成了文献书目数据建设、光盘数据库资源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参考数据库系统建设等项目,实现了虚拟图书馆、网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先进功能。早在1996年,我校图书馆就已经正式建立了0clc(计算机联网图书馆中心的英文缩写)服务系统,这是国内首先引进的“最终用户”式的大型学术数据库群。目前,图书馆电子型资源的数据总量已超过300gb,其中电子型外文全文期刊达到10000种,电子型中文全文期刊5300种。在加速信息网络化建设的同时,清华图书馆注重现代化服务模式的确立和工作人员服务观念的更新,率先实现了工作日不间断连续服务,从过去的封闭式借阅变为现在的全面

5、开放,网络服务24小时不间断。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成为国内外检索的“热门”。随着信息网络化教学和研究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优越的网络环境,清华师生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在国内高校中居领先地位,而且在某些方面迅速超过世界名校。例如,根据isi公司2000年9月的统计,清华师生对 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sci的网络版)数据库系统的月均访问量为3万次,超过了美国哈佛大学和mit等四所一流大学各校的月均26万次。2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现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交互式学习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开放实验室是清华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信息与网络应用系统”的一个子项目。作为国内第一个大型连网微机

6、实验室,和国内第一个可以为全校学生提供unix教学平台的大型实验室,其主要功能包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各种语言和软件;使用校园网上资源,查询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及学校服务器上的信息;使用internet进行学术交流;收发电子邮件;学习cai课件;提供选课环境;提供整班教学上机环境;提供全校师生自由上机环境;师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堂教学以外的提交作业和答疑等教学活动。“计算机开放实验室”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方针,项目启动当年就为全校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教务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发挥了显著作用。特别是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使得该实验室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实行全

7、自动化管理,实行时间、空间、资源全方位开放。全年开放约330天,年运行230多万机时,机器的完好率保持在99以上,机时利用率经常为90,平均为65。实验室规模、管理方式及管理水平等得到国内外访问者和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迄今为止,该管理系统已推广到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60所国内高等院校,对提高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3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平台从校园教学资源共享到面向全国各地的知识传播与知识资源管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拓了用多种媒介进行知识传播、交流和知识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提供了教学资源跨越时空传播的新途径,在跨地区的不同教学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十分

8、重视以远程教育技术扩大校内教学资源的共享。目前,校园网络链接的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座位数超过 6000个,扩大了一批“热门”课程的教学容量,为主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例如,1998年“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开课教师采用远程教育技术,一次全部接纳所有选课学生近千名,克服了过去教室资源不足造成的大量学生无法选课的矛盾。通过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网络讨论、作业和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面授和远程传播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满意率接近90。清华网络学堂是信息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又一范例。自1999年10月正式开通以来,访问人次已突破120万人次。目前

9、,已经有47个系,250多名位教师应用“清华网络学堂”提供的环境开展网络教学,其中已有各类课件800多门,其中,电子图书100多门、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约100门。已有约2700多学生进行网上英语自测考试,取得良好效果。已有6门课程供本科生、研究生在网上获得学分,500门课程运用网络学堂进行网上辅助教学。当前,学校cai中心、多媒体教育软件研究中心等已形成完善的多媒体课件研究和制作环境。在2000年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评奖活动中,高教课件组共选出27个网络和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参评,我校有7个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2000年底,本科生宿舍已全部联通高速网,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已经融

10、入学生的学习和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实验室正在加紧开发中,为各种教学软、硬资源的远地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远程教育技术平台的建设,正在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全国各地辐射,为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培养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清华大学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首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之一。面向全国开放的研究生课程进修、专科升本科教育及各类短期培训是其主要教育方式。我校远程教育技术平台的主要特色是采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数字网和有线电视广播网“三网结合”模式。目前,卫星数字网已经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的120多个校外教学站,其中,研究生课程进修在读学员达2500人;通过

11、有线电视网,我校已在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宽带多媒体数据广播传输平台,计算机网络教育正在形成新的规模。2000年4月8日,我校开始在主干带宽为155m的北京科教信息网上进行网络教学试验,招收研究生课程进修学员160名。经过两年多来的探索与实践,以数字卫星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结合的远程教育技术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和特色,并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加广泛的积极作用。二、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信息网络化在教育领域不仅对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知识传播内容和方式等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且促进了国际范围内从教育思想和观念到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举措等空前活跃的交

12、流和借鉴。清华大学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网络化教育信息资源推进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当代世界的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空前活跃的创新期。创新周期缩短,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中的两个主要特点。我校推进的教育资源信息网络化建设,有助于及时把握世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走向,加速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进行教育改革认识和实践的讨论是近年来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特色之一。2利用网络化教育信息资源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近

13、年来清华大学十分重视从网络化教育信息资源上掌握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动向。 2000年暑期,信息学院收集了欧美国家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近年来的改革实践经验,在全院主要干部和骨干教师中统一了思想,拟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加速了新培养方案的修订。机械学院以机械系列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同类课程的改革现状。一位长期从事机械系列课程教学的老教授深受触动,在网络调研基础上亲赴国外考察,扭转了几十年教学生涯中形成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刀阔斧改革传统课程结构的设想。由于老教师带头转变,年青教师积极响应,一个新的经过结构性调整的课程体系很快产生并

14、在2000年秋季学期进入试点。3适应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化需求,加强教师和职员培训。为此,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制定了职员计算机操作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培训与持证上岗制度等。两年多来,开办了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方法、各种计算机工具软件使用、网络与网上资源的利用、教学设计与网络课件的制作等5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教职工近1000人次。4通过教学资源信息网络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校园网开设了沟通教师、学生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电子信箱。学校还将所有已设岗的“主讲教授”及其所授课程的相关信息在校园网上公布,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学校教学研

15、究与培训中心通过校园网对教学质量调查与评估结果设立三级查询系统,分别供学校和主管部门领导、院(系)领导以及教师本人从不同层面了解教学信息,以便改进工作。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网络化对学校各级领导以及第一线教师加强对教学状况的把握和快速反应产生了良好作用。尤其是学校确定了推进教育改革、保障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后,教学质量信息网络化建设为各级主要领导对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精力投入起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三、坚持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体制创新与信息网络化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近年来清华大学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注意把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作为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要环节

16、。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要点在于:1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专家在学术和教育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学校加强了各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在学科规划和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科学论证和决策咨询,并把这种机制引入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改革基本思路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产生了良好作用。2把传统管理体制下的大部分“管理功能”转变为“服务功能”。增强职能部门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建设,不断克服“官本位”衍生的衙门作风,做好包括教育教学信息服务在内的各种服务工作。3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与信息网络化建设相结合。以理念和机制创新加强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运筹,以信息网络化支持新机制的有效运行,我校实行的这一指导原则及

17、其实践效果表明,信息网络化建设实质上是转变管理理念,加速机制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以上三项原则基本上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新理念,也就是,以高层次人才富有创造性的智力资源为重心,优化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我校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先进技术的集成度高,对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成功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版权的“信息与网络应用系统”,比较典型的有:综合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支持教务处、研究生院几乎全部教务管理与信息服务流程以及学校结算中心的相关功能。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现在校园网上完成收费、选课、排课、学习成绩登记与统计,成绩查

18、询,毕业和学位资格审查等大部分功能。该系统自1998年开始运行,效果显著,引起国内许多兄弟院校的关注。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高校优秀网站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清华大学信息服务的总平台,集成了学校办公、教务、科研、人事、设备、外事、后勤服务等多方面信息资源,提供了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服务。该系统自1997年开始运行,1998年被cnnic评为唯一的高校优秀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百城千校”首荐项目  为学校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提供协同工作方式的办公环境。日常办公、办公邮件传递、信息发布、公文运转、会议管理,等等。该系统的应用大大推动了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信息网络化进程,并被ibm列为“百城千校”推广活动中第一个推荐项目。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关于“信息网络化”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抓住信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