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_第1页
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_第2页
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_第3页
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_第4页
刍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议高中英语泛读教学keywords:extensive, material, comprehensionsummary:atpresentinmostseniormiddleschools, teachers don tattachimportancetoextensivereadingalthoughthegener aloutlinesays, extensivereadingmustbeparticu larlyincre ased v inor dertoimpro vestudents abilities andskillso freadingco mprehensio n, te

2、achersepurposefo entially. 3 rly. 4. useemaydoasfol lows:1. tak etheimport anceofexte nsivereadi ngseriousl y. 2. master thedefinitrextensivereadingess.selectthereadingmaterialpropeffectivemethodsfortrainingstudentstoread fastandcom prehensive ly. 5. tests tudents re adingscien tifically.、引言在信息发达的当今

3、世界, 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阅读进行交 流的能力。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不同的工作中都需要进行大 量的阅读,以达到交际的目的。科技人员如能阅读原文的 专业书籍、资料,比依赖他人翻译将会省时省力,因为现代科技信息的时间性很强,等待他人译出,往往会贻误时 机。许多出国学习人员反映,听、说并不是最大困难,而 阅读速度慢则是最大的困难。这种阅读能力应在中学开始 培养,打好基础。泛读训练就是提高这种书面交际能力的 有效途径之一。二、泛读教学的必要性随着人教社sef c教 材在我地的实行,近两年多来,笔者到市属各高级中学随 堂听课240多节,从统计中发现,有60%以上的教师对教科 书中阅读课

4、文的教学是从为培养学生英语理解能力与表达 能力的双重任务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也就是说,多教师把课文做精读教材处理,已明显从“只教语言本身, 不重视阅读理解”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根据全 曰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对中学英语教学目 的的规定和阶段侧重的原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 语教学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只 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 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增加泛读训练。”但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广大教师只是除了在课文教学中对阅读理解有所训练 外,就是在高考前夕,在高考试题的“指挥”下(高考试

5、卷中阅读理解占30%)给学生进行少量的阅读理解训练,绝 大多数中学都未正式开设泛读课,从来就没有把泛读教学 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来完成。显然,哪怕是一个很用功的学生,如果仅读好教科学,在每单元h2篇阅读文章及总共才 6万左右的词汇量的有限文字接触中是很难形成大纲中所要 求的实际阅读理解能力的,要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阅读速 度更是无从谈起。三、泛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中学英语泛读 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 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 语法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 培养自学能力。英国学者弗兰科斯x格雷里特(franc oisegrell

6、e 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 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 合理解开始,然后再向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 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 从对选文整体意义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 中学英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 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 过精的理解。明确的泛读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 两方面: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获取信 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 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 讲细,以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

7、语法不做过多分析。第 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程度,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 目标要求。按理解题的难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理解。它只要求懂得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 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能在头脑里对选文内 容再现。我认为目前对初中学生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即可限 制在表层理解的这个程度上。第二层:深层理解。深层理 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 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 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我觉得在进行高中英语泛读训练是时,尤 其是在高

8、一开始阶段,这类理解程度的题目不宜过多,要 把握一个“度”字。第三层:评价性理解。即需要学生对 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阅读就是为了吸收信 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性判 断,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最 终目标,在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阅读理解能力测 试的主要要求也明确提到了这些。所以,到高考前夕,在 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有意加大第二层次和第三次层理解的 分量。总的来说,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 技术能的转化。理解的三个层次逐步深化,可由下图来表 示:层次问题性质理解测试目标表层理解记忆

9、性问题掌握主旨和大意及某些细节深层理解创造性问题理解字面意思基础上的推理和判断评价性理解评价性问题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能力四、泛读材料的选取要使学生提高泛读水平,无论是为了求和,还是为了了解信息,选材都非常重要。笔者认 为泛读材料应低于精读材料的难度,以便精泛结合,互相 补充、互相促进。选材的难度因素主要是词汇量、语法现 象等,所以选文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既要符合大纲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 进。材料的内容也应多样化,故事、寓言、童话、人物传 记、科普小品、历史、地理知识、使用英语国家的风俗习 惯、学生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中学生很喜欢阅读的题材;同 时也要适

10、当选取如新闻报道、通知广告等生活时宜文章。目前,尽管教学大纲对泛读教学提出了总的要求,可 国内尚不多见能系统规范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教程,而我们在泛读教学中又实在是很需要的。所幸的是,笔者新近发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泛读指导第一册(上、下)、第二册(上、下)可分别配合高一、二的英语教科书作为泛读材料。历年来在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上刊载的各年级限时阅读训练文章,也是很好的泛读材料。另外由l、gale xander编著的系列教材newconceptengli sh学生也会很感兴趣,高一可选用第二册中的 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到高二高三继续选取第二册和第 三册的一些文章。此外,美国j amesto

11、wnpu blishers出版 的comprehen sionskills是按照训练各种专项阅读技能而 编写的。配合每项阅读技能均有若干篇练习材料,理解题 紧扣文章主旨,是一套好的泛读训练材料。五、泛读训练 的具体实施(一)制定明确具体的泛读计划。泛读是提高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渠道。只有通过系统的、严格的阅 读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形成基本的阅 读技能,加快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发展能力。笔者认 为从高一开始每周就可开设一节泛读课。假如每节泛读课 读3-4篇300-40 0字的文章,按每学期18周计算,一期可 读70篇,高中三年累计可泛读300篇左右,其阅读量可达 12万字左右

12、,是中学六年教科书词汇总量的两倍。不言而 喻,学生会受益匪浅。同时,泛读教学除了时间的安排要 纳入计划外,我们也要规定教学指标,如对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项目要做出具体的安排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活动,是理解音、形、义相 结合的书面语符号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 一种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古德曼(k、s、goodman) 于1972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有区别的信息, 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 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分别用不同的阅读 方法来加以训练,让学生积累词汇,形成语感,掌握技能。 进行泛读训练的有效方法很

13、多,如:sq3r法:sur vey, questi on, read, re cite, revie wmatching:分别给学生 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文章标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哪个标题 应该是哪篇文章的。s kimming: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大致 梗概。scannin g:只为获得个别信息,如年代、数据、事件 等而阅读。task-reading: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实际问题而 阅读。authen tic-readin g: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职广告、 时刻表、商业信函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timed-reading: 限时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不拘形式,采用灵 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提

14、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分析、综合、推理、 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形成。(三)处理好读速与理解率的关 系。理解和速度是泛读的两个基本要求。只有读速而高有 理解率的阅读是无效阅读,但片面追求高理解率而放慢阅读速度,一词一句去抠,这样做即使理解率达百分之百, 也无益于提高阅读能力。为了能衡量出学生阅读能力的强 弱及比较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能力水平的高低,笔者在此 推荐一种检测阅读理解能力的计算方法:1.理解率的计 算。理解率,即读者所做正确回答的量与理解题总量的百 分比。2.读速的计算。公式如下:z (wpm)如果10秒数精确到,当然测出的读速要精确些,但实 施时不太方便,

15、所以建议采取四舍五入法。比如一个学生 在读一篇180字的文章,用了 128秒钟(可看作13个10 秒),则其读速为:z = 180/13x6 = 833.阅读能力的计算 公式如下:p (阅读能力)=zxn= (p的绝对值愈大,表 明阅读能力愈强。)假如三人同读一篇字数为1200个的文 章,a用了 50个1 0秒,理解率为70%; b用了 60个10秒 理解率为85%; c用了 80个10秒,理解率为100%。用公式 分别算出:pa=7 0%=pb = 85%=102pc=%=90显然,b的阅读能力最高;c尽管理解达100%,但由于 速度慢,所以阅读能力也最低。我们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 计算出各年级学生应达到阅读能力的标准p值。再根据每 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计算出其p值,两相比较,可得出 该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当然,要客观地检测一个学生的 阅读能力,单凭一篇文章是不科学的。六、结束语根据本 学习、教学和教研的实践,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中学必须进行泛读训练。有关专家研宄表明: 中学六年时间要阅读21万字,有人甚至提出要读35万字, 毕竟这三个数字出入很大,而大纲对具体的阅读量也 无具体规定,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