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_第4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 随着“打工潮”的不断涌现,农村“单亲家庭”的出现,特别是父母一起外出打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在每个班级约占三分之二左右,其的身心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就显得更加重要,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将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内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对我校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达到1

2、8%,而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上述材料足以说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近年来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问题如下: (一)学习压力严重导致心理障碍 现在,学生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又高,这就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例如李琼同学,刚进班时位列班级第5名,学习成绩不断下降,本人经常感觉很困惑,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苦闷、烦恼、忧愁,看见书就又恨又怕。还有一位男生也经常说,自己平常学习成绩不错,

3、偶尔还可以指导他人,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张的地步。 (二)厌学 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优秀学生就谈道:“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讥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晚上11点多了,

4、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同学关系问题 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反映,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付出得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她的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么做。 (四)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

5、,或家庭关系不和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的学生,虽然父母满足了其生活需求,但其还是,怪父母不了解自己;有的学生谈道:“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的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心里烦闷,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不良的行为,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五)早恋问题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有了新发展。那就是由高中生群体下移到初中生群体,甚至小学五、六年级。特别是农村初中生,尤其严重。每个班级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大约

6、有20%30%,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包括成绩优秀者和成绩一般者,分布在学生中的各个层次。在语言上也比较成人化;态度上,在同学中也不避讳,甚至连老师也不隐瞒;形式上,“情书”在课堂上满天飞,老师在认真讲课,学生在“奋笔疾书”。早恋问题成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 三、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客观上他们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但这方面的教育明显滞后,如果他们在生命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偏差的纠正,青少年的心理不健康问题就会形成,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埋下隐患,甚

7、至直接或间接地引发违法犯罪。欲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一)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与家庭环境关系密切。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一方面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些令家长头疼的毛病和缺点,很可能就是不久前被家长欣赏的长处或闪光点。另一方面,孩子在期中或期末考试后,考得好,得到赞扬和奖励;考得差,便是训斥和打骂。致使孩子不愿和家长交流思想,敬而远之,最终导致家庭教育失败。可见,家长的行为、教育方式、处事态度,以及生活环境、教育环境

8、等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阵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教师的积极关注和同学的真挚友情更能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细心发现学生的一点点的进步和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成功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有的老师对于“问题学生”往往贴上“标签”,导致这些学生不喜欢学校,厌学情绪严重,进而逃学甚至违法。所以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育规律,利用人文化教育观念,还要在各中学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课,是一种直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

9、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学习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心理教育的内容,

10、只要老师在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内容,上课时注意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能达到目的。如,语文课就包含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意志力。 3.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除心理教师集中为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外,也可个别谈话,单独诊治。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形成健康心理。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常常不能自控。心理教师应理解他们,为他们设计合理发泄的途径,防止不当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这一过程也可以由班主任完成。注意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 (三)社会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