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和教学设计_第1页
学习心得和教学设计_第2页
学习心得和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解原理听后感20XX年暑期参加了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南京教师培训,听了一节中华 中学钱华老师的课,感觉启发良多,先总结了如下四点:一、情景导入简明生动本节课通过夏季游泳池安全问题导入, 结合授课时间及时引入与学生生 活相关的问题并且简洁明了的点明了这一问题与本节课的关系, 快速激发学 生的兴趣,引入课题。二、实验设计新颖有趣本节课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 可得开始采用了先做实验后授 课的方式介绍演示了电解食盐水的实验, 该实验与传统书本实验不同, 原本 的电解槽被表面皿和两张湿润的 pH试纸代替,这一设计不仅新颖有趣,并 且大大缩短了原书本实验所需要的时间, 并且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实验

2、现象 变得层次分明, 为学生通过实验思考电解原理提供线索: 阴极试纸变蓝不仅 直观的告诉学生电解液于阴极显碱性, 也为学生得出阴极氢离子得电子而非 钠离子的电子提供了线索和有效的证据, 阳极试纸先变红再褪色, 让学生直 观的观察到氯气的产生,而又避免了这种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环保安全。本节课的第二个实验, 钱华老师采取了先播放动画模拟微观效果图, 在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该实验原理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迁 移,帮助学生进行了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与思考。第三个实验,钱华老师采取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大胆预测实验现象 在,根据学生的预测完成更高一个层次电解原理的知识结构的搭建。三、教学设计层

3、次分明可得开始先通过氯化钠溶液电解演示实验, 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 个别 代表发言的方法, 先进行在实验观察基础上的自主学习。 再通过个别代表的 发言,介绍总结:电解反应的原理、建立一个电解池的条件,电解池与原电 池的结构差异、离子在电解池中的移动方向, 电子在电解电路中的移动方向, 阴阳两级的反应原理, 并通过俗语帮助学生记忆, 原理介绍完毕后又通过溶 液中有四种离子, 仅有两种得失电子, 引出疑问, 为什么是这两种离子得失 电子,规律是什么, 仍然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 再让学生根据上述分 析总结,在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 本节课以电解氯化钠溶液为主线的教 学历时大约 25 分钟,重

4、点十分清晰,并且通过实验分组讨论总结提 问分组问题解决再总结的顺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 习自主性。可得后半段钱华老师通过模拟实验实验总结新的电解类型的学习 想象实验现象预测更高一个层次电解类型的学习, 层层深入, 对学生知 识迁移和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出更高要求。四、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节课从与学生相关的生活场景引课, 充分激发了课的开始学生学习的 热情,在演示实验后, 又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 能力,也为学生自主思考电解原理奠定了基础, 之后根据实验现象学生通过 先分组讨论, 再个别代表发言的方法, 在实验观察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总结

5、了 电解的原理,接着钱华老师又通过学生之前所学氧化还原的知识和元素周期 律让学生组讨论自主学习, 再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总结, 在电解池中离子的 放电顺序,这种根据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的方法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简 单有效,又便于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迁移与应用。整节课钱华老师通过模实验实验总结电解原理的学习再实验 更高一个层次电解类型的学习, 层层深入, 对学生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能力 逐步提出更高要求, 整堂课处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跟进的方式, 互动积极课 堂气氛热烈。最后结合这次听课的感想和平时教学的体会, 谈谈关于电解池教学的三点想 法:一、离子流向分析的必要 电解池与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类似

6、,较活泼金属失电子,阴离子失电子, 阳离子得电子。难点:哪些物质得或失电子,做时考虑两类 - 电极材料本身及离子,金属最 外层小于 4 个电子, 故有金属易失电子, 从而正负极均存在金属时, 负极金属失 电子,正极不得电子, 正极排掉金属故阳离子得电子。 在这里我认为新课应回避 原电池与电解池得失电子先后顺序的对比,避免难点一次下放学生难以消化。外出去听课, 发现在进行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对比教学当中, 常有一项是阴阳 离子的流向的对比,而 化学反应原理 对比框中并没有此项 , 那这项的对比是否 有必要 ?个人觉得从两电极反应及溶液呈电中性来分析其流向更加贴近反应本 质,便于记忆,因此电极反应就显

7、得尤为重要。二、得失电子不管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阴阳离子如果反应的话, 都是阳离子得电子, 阴 离子失电子, 然后对应到相应的两极, 因为原理当中最重要的是记住两极的得失 电子情况。 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清楚正确地意识到阴离子失电子, 而阳离子得电 离呢?将心比心, 如果现在问我两个的得失电子情况, 我的脑子里出现的不是这 个结论,而是氯离子一般变成氯气,化合价要升高,失电子,故阴离子失电子。也就是我潜意识当中并不想想去记这个结论,而是通过典型的例子来回忆知识 点,尽管前面我也承认电解池当中阴阳离子的移动很重要。如果清楚较活泼金属(除 Pt 、Au)易失电子,失电子变成阳离子,而阳离 子要变成

8、金属则需要得电子,类似,阴离子则需失电子,清楚这点后,又记住电 极的得失电子情况,那么离子的移动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自然就清楚了。在这里,英文教材中无论电解池、原电池只要发生氧化( oxidation )的电 极都叫阴极( anode),发生还原( reduction )的电极都叫阳极( cathode ), 我觉得更加简单易于记忆。、尽量少记知识点现在对于不管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我都想说只需要知道两极得失电子情 况,以及熟练地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指导就足够了。关于原电池,在复习时,我引 导学生从电池电流方向, 推出电子方向, 从而记住正负两极得失电子情况, 因此 不存在记忆上的问题。 而电解池,

9、只需记信阴阳两极的联接, 从而可分析出电子 情况。最后强化失电子的两极。 当然关于电解池通过书本几个例子, 知道放电顺 序。打通电解池与原电池要点: 1、从电流分析出电子的流向,轻松记住两极的 得失电子情况。 2、哪些物质易得失电子分清楚。(较活泼金属比阴离子更易失 电子,阳离子易得电子) 3、得失电子的先后顺序弄清楚(一般金属越容易失电 子,其把得的阳离子越难得电子)。你知道牛奶是怎么杀菌和提纯的吗?胶体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方法2理解过滤、渗析的原理 3理解胶体的制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4理解丁达尔现象的原理 5理解电泳的原理 6理解胶体的介稳性原理并应用该原理解释胶体

10、的聚沉 教学重点:宏微观概念的建立引课:“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牛奶作为一种营养均衡、 丰富的食品倍受大家的喜爱, 今年三鹿毒奶粉事件让我们大家更加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牛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其中包含多种营养成分, 今年央视科普节目介绍了一 种叫“极致奶” 的优质奶与普通奶的区别:优质奶去除了牛奶中过多的脂肪, 并 且分离出了一定量的细菌和巴氏消毒后残留在奶中的细菌残体。 由此可见,牛奶中过多的脂肪和细菌及细菌的残体是影响牛奶质量和口味两个重 要方面。设问:同学们,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内容,你能不能推测一下,悬浮于奶中的淡黄色的脂肪颗粒和一些杂质固体颗粒应该如何

11、分离?牛奶中 大量的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和细菌残体又该用什么样的过滤器才得以分离呢? 学生回答:略总结: 茶水中的茶叶可用孔径比茶叶小的金属网滤去, 奶茶中的茶粉就必须用孔径更小 的纱布滤去, 这一生活事例告诉我们随着需要分离的粒子越来越小, 过滤器的孔 径也要越变越小, 牛奶的分离净化就利用了这样的原理: 用颗粒过滤器除去其中 过多的脂肪粒和固体颗粒,用超滤膜去除其中的细菌和细菌残体。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来模拟上述过程, 切身感受一下不同种类混合物的分 离方法:有三个试剂瓶,它们分别盛放着:泥水、淀粉溶液和食盐水。设问: 假如将这三种混合物相互混合在一起, 我们可用怎样的方法可证明相应的

12、各种物 质的存在?学生回答:泥水:用眼睛观察 淀粉溶液:加入碘水 食盐水:加入 AgNO 3/HNO 3 溶液 设问:我们能否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重新分离开?学生回答:泥水与淀粉、氯化钠溶液通过滤纸过滤,溶液变澄清,设问: 溶液澄清说明泥水的固体颗粒被滤纸分离出来, 那么淀粉和食盐水都通过滤纸了 吗,如何证明 ?演示实验 1: 1、过滤一份样品,并事先准备一份试样,两份试样分别检验:加入碘水:溶液变蓝 滤液中含有淀粉分子 2、取少量的滤液加入 AgNO 3/HN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有 Cl-离子 (由电荷守恒原理可知,滤液中同时含有Na+离子)设问:怎样才能将淀粉大分子与溶液中的N

13、a+离子和 Cl-离子分离开来?引导设问: 让学生取出在家里做好的用醋酸浸泡的蛋壳观察。 醋酸明明装在鸡蛋内部, 还隔 着一层蛋膜,为什么外面的蛋壳变薄了、变得很容易剥离了?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醋酸中的氢离子、水分子等微小粒子透过了蛋膜与蛋壳碳酸钙接触反应 引导设问:那么原鸡蛋中的蛋白质大分子有没有通过蛋膜?这说明了什么?因此蛋膜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 蛋膜可让小分子、离子通过, 而无法让大分子通过;可利用蛋膜分离滤液中的淀 粉大分子和氯离子、钠离子。演示实验 1:3、加入如图悬挂在蒸馏水中的蛋膜中, 浸泡后, 从烧杯中取约 5mL 试样三份, 第一份试样放在试管架上备用,另两份试样分别

14、做以下实验:加入碘水: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 溶液中不存在淀粉分子4、溶液加入 AgNO 3/HNO 3溶液:产生白色的沉淀溶液中存在 Cl- 和 Na+总结:现在我们将上述实验过程总结如下: (分散系的分类 实验小结)可将泥沙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的结果分析:实现了淀粉和 NaCl 的初步分离设问: 上述物质有哪些相同点? (从物质类别、组成的角度看) 学生回答:物质类别都属于以水为溶剂与其它物质所形成的混合物。定义:在此我们对原有的有关溶液概念加以延伸,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系。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由实验体会这三种不同混合物的分类依据) 学生回答:分散质

15、的粒子大小不一。 (分散系的分类微观过程 ) 幻灯片演示: 一、分散系的分类及胶体的定义:颗粒大小分散系分散质直径( D )-9D < 10-9m-7m-910 m < D < 10 -710 m < D溶液胶体悬浊液分散剂 设问:这种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浊液和溶液之间的 分散系胶体,该如何由浊液或溶液制备呢? 学生回答:把浊液分散质粒子变小或把溶液分散质粒子变大: 介绍:和大家设想的一样,我们把这种:将悬浊液或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散成 1100nm 的胶体方法叫: 幻灯片演示:二、胶体的制备DNA 粒子1、分散法 研磨法如:金溶胶:用纳米微粒的胶体金可用于固定墨汁 (磨墨

16、 ) 、碳素墨水 溶解法 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血液学生实验 1:1、1mol/L 盐酸 1/5试管 加56滴1mol/L 水玻璃 用力振荡1mol/L 盐酸 1/5 试管 加 1mol/L 水玻璃 1/5 试管 用力振荡2、 1/4试管蒸馏水 加 56 滴饱和氯化铁溶液 用力振荡 1/4 试管蒸馏水 加热煮沸 加 56 滴饱和氯化铁溶液 用力振荡 引导设问:实验中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描述 1:实验一步骤一没有明显现象 1,步骤二产生沉淀。 学生回答:实验二步骤一没有明显现象,步骤二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 引导学生:试写出两个具有明显实验现象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FeCl3+3H2O

17、=Fe(OH) 3(胶体) +3HCl Na2SiO3(水玻璃 )+2HCl=H 2SiO 3( 胶体) +2NaCl Na2SiO3(水玻璃 )+2HCl=H 2SiO3+2NaCl 设问:实验要想成功需要注意哪些操作 ? 学生回答:浓度不可过大,否则粒子过大不再是胶体变为浊液,并须不断振荡。 幻灯片演示: 2、化学结合法:所有的化学反应,只要能生成难溶物,就可以通过控制反应 条件,用来制备溶胶(1) 水解反应 : (2)复分解反应 设问:如何证明你制备的是胶体而不是溶液? 那么胶体到底有哪些有别于溶液和浊液的特殊性质呢? 展示图片: 洁净的空气可被归类为气态溶液, 但含有灰尘和水蒸气粒子的

18、空气属于胶体, 这 样的胶体中的粒子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这一生活现象大家应该很熟悉) :当阳 光照射上去可以看到明显的光路。 按分散剂的种类我们可以把胶体分为: 气溶胶、 溶胶、 固溶胶, 这三类胶体都有这个共同的性质, 那就是在光束的照射下它们都 会形成光亮的“通路” 。演示实验 2:用一束光分别通过盛放在试管中的泥水、淀粉溶液和饱和食盐水,观察实验现象:光线光线光线 光线泥水 淀粉溶液 食盐水学生实验 2:Fe(OH)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光线2SiO3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设问:为什么浊液不透光,溶液透光而只有胶体表现丁达尔现象? 学生回答:浊液分散质粒子太大、溶液分散质粒子太小介绍: 浊液粒子

19、太大, 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 发生光的反射而无散射, 故光线不能 通过。 溶质粒子太小, 小于入射光波长太多倍, 入射光发生衍射, 散射很微弱, 观察 不到丁达尔现象,表现为透光。 胶体粒子直径小于入射光波长,发生光的散射,每一个微粒相当于一个发光 体,无数发光体散射结果就形成了光的通路。展示幻灯片微观原理图: 幻灯片演示: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胶体的光学性质。用于区别溶液和胶体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 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一条光亮的 “通路”。设问 : 为什么氢氧化铁胶体较长时间放置均匀稳定而氢氧化铁悬浊液静置沉淀?用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原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谁更

20、稳定呢?为什么?学生回答:悬浊液粒子太大,因重力沉降,胶体和溶液粒子较小因微粒永不停息的运Fe(OH) 3胶粒向动混合均匀相对稳定,其中溶液粒子更小更稳定。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止胶体粒子相互聚集变大凝聚沉降2 、胶体的稳定性介稳性 稳定性: 溶液 > 胶体 > 浊液 介绍:胶体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从电泳实验中找到答案展示实验图: ( 引导学生做答 )阴极区颜色逐渐变深阴极区胶粒浓度增大阴极移动 Fe(OH)3 胶粒带正电荷 Fe(OH)3 胶粒吸附阳离子胶粒吸附能力强,可吸附离子胶粒直径小,表面积大(类比碳块、碳粉、活性炭)解释:(2)电泳胶体的电学性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 ( 或阳极 ) 作定向移动的 现象,叫做电泳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