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1页
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2页
沉与浮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与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三课沉与浮。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具备条件的猜想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板、钩码、测力计、橡皮泥每组一份、鸡蛋、乒乓球、水、玻璃杯课前准备:分组选出组长宣布纪律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引出课题1、这官课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2、可是在欣赏魔术前,我们 先来一个约定,好吗?3、魔术正式开始:杨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请同学们帮忙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吗?4、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现在老师把这个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

2、你们观察会有什 么现象发生?5、学生汇报:6、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能从魔术中看到鸡蛋的沉和浮,这山课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第四单元“盐和水的故事”中的第三课沉与浮吧。7、板书课题。二、猜想实验。1、是呀真奇怪,前而我们认识了盐,发现盐能溶解在水中,现在又看到鸡蛋的这种现 象,科学的奥秘真多啊。今天杨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它们就在你们的桌上,这些 材料你们都认识吗?下而我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像盐一样溶解呢,还是会发生 其他现象?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猜想并记录3、检查猜想4、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吧!不过试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5、分发实验记录表6、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

3、想正确吗?7、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8、学生汇报。9、“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 ”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10、学生猜想。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三、感知浮力(-)活动一:感知浮力实验。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所用到的器材有水槽、泡沫塑料板、水。2、把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轻轻往下压,用心感受,实验结束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3、学生实验。4、引导学生说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托力你们知道这种力叫什么吗?启发学生说出是浮力使泡沫塑料板浮在水面。5、教师演示用手压

4、泡沫塑料板的过程,再次感受浮力,总结出浮力概念。(二)活动二:探索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导入:我们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对它的浮力,那么沉入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 受到了水的浮力呢?刚才只是猜测,要想知道答案,必须怎样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有没有浮力呢?先让学生猜,想出办法, 再设计实验来验证。2、介绍实验器材:这个实验要用到的器材有测力计、钩码、水槽。3、介绍学生认识测力计4、指导实验:在空气中测出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再将钩码全部浸入水中,记下 此时读数。最后比较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要正确使用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与 在水中的重力,每次测试必须待测力计

5、平稳后记下读数,做出比较,得出结论。)5、出示实验要求。6、引导学生分析读数为什么变小?7、课件小结: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师板书)(三)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能改变浮力的大小,让沉入水中的物体浮在水而上吗?(学生猜 测)师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例子。(四)活动3谁主沉浮1、课件出示问题2、实验器材准备:橡皮泥水水槽3、学生先猜测,想办法,后分组试验,师随机指导。4、小结,展示成功作品。三、小结全课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认真,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沉入水底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 受到了水的浮力;同时通过实验还证明了“有些沉入水底的物体可通过改变它的形状而让它 浮在水面上;真不错,老师看到了你

6、们的努力。(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造福人类)。教 师这里有几句话送给你们。2、下课之前,老师还有一点要求四、作业:上课前老师不是变了一个魔术吗,鸡蛋在水中既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想知道为什 么?请同学们利用电脑上网去查有关资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找出相应的例子来验证你的 发现。下课!点评:这节课,孩子们不仅经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还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 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先猜想一验证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收集、 记录和表述的能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孩子自主学习,在探究 过程中表现出乐于探究与发现改变物体沉浮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交流

7、的情感态度,还学 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与孩子们的共同探究中,我也认识到:1、作为科学老师在教学中不要只唯书,应该对实验事先亲手操作,来发现问题,从而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应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 他们在活动中的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其实“亲历” 也包括教师,当教师也成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的研究者时,"亲历''也才更有教育意义上的味 道。参与,不仅仅是一种肢体外在的表现形式,科学探究中的参与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参与, 一种思维的参与,学生通过亲历探究,发现了好多发现,那么,这么多的发现本身就是很好 地证明了精神参与的“美2、教师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在交流过程中尽管有的学生答案同别人不一样或 说的并不那么完整,作为教师不能轻易否认,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 要肯定学生存有已见。既要关注别人的答案,又要反省自己的答案,这样,科学素养才能逐 步得到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进程”中,适当激励、适当评价,对形成科学学习的常规、激发 科学学习的兴趣,有很好的作用。3、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 探究,反而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