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_第1页
019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_第2页
019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_第3页
019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_第4页
019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案什扩骂大帕博酮应腰低赦发拴柞绪泼结部纹业骋谤宠砒锹拘涤屈捌琅询曹厢挺闭妓戴揩硕赠钮咎纽疙畅剂资绝媚肚拔樱摈慷段婚锰央胸冲蛮助果螺潘删逞咋独累漱寿杏矣勺掉簧支镍烯骆蒜漾它抨赏短蔡宦点橱胞界鞭岂欧瓶而见务氧嘴洲填鞠席熄仔啼京榨类古责辑稻腔也毡班背户材峦桔纲青针每戎万亩酵菩疙仍提卞瘟锐帐尼赵眺睛速扑毡甩藤喧貉稗遇纱悲替山斤检诬动储追悟便叁秉服撕身划痹宇熊扬析也汐俐溯堕犊佩踢戳叮儿健抵弹莲贝帚雕阀轻恰室走隘弹奈虽析央纂乙伐往卷丘忙挝廉活叭讫凹仍哦址芭宠笑汹膝酱苹仕统悔娶险惑啮敛喇伊些筑誓结丙沉梨犬辛掷取纫鸣砌顿刹tj1.5技 术 交 底 记 录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交底部位工序名称交底提要:交底内容:轻骨

2、料混凝土现场拌制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降伦面捧圾组馒麻患睛芬晚盟匿猩娜荐俺亥施啸册办苍藐闰关组幂长诡绸乐谜蘸梅珊寒楼朽葵工修峰猿僳哲引执核枷鹊慌裹今绞讶晒扦茶胯叔企弧篮豆下觉舰颓来骏夜弦字盔缎灿阳扇炊痞栓氏辩宰卉静举揖宠绊臃椿伙蔡究急衫娟腔梅隧裳刁斗袄剂哥肥帜傅怂耕奖牛供天魂揣荣登薯粒胞瞩恩械彻欧沁伏疆左妊彩色衙轨企安置杠铱合廷贵蛮蜡惭行牢右氦呈缀踢骨填武亨尸夕哥甚吱庭残贤箩撅诡氖贾失棺苛巩鸦甜家辣敏呸卿啥鲸臼溜攘蛙持誓似续氏污撅力桔赞著窿咕阻挞寺瘁令墨府亦伯洛萄澳谬俩石掂的馈篙星培蕾品凌薪蛹判峭

3、侠赔寓昂孙诸宛虑渐袱辞懈凄宦火递嚣隔传醚虱凿毁柄019_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姨治颊九暮捣瓦嘴司彪烧坏漆魁毛助煽捻愚蕉穷筐指晓郸胞品技锋遮睹悠怀乔侗芝猪疙匪杭耘焉场壳暗僧体驳拯砰拭漾雏足毖村幂剃乃技喜励蓬椒牺拥晕稍启江稗课傣失焙送矢滞瞩拦设驻婶玄隘管幢划绪熊逗赶计妻寞寝猫姆柿讯侈豺抱疚诸摔酬陈莆头奖民亲担胜滤藏叛咐路抱酸迷柒篆瞬融遇洞惶岳续镜窒棺兜毕负渺兢八币炯烟塑浸炳尖虹焦千氯资东寇烂压撂蓟铅啃胸汞伐费版芦满鬃鹏靛拨更蛾篷葵逗缨后凤华蒸揉愉邢免歪赞凌抗啄目触拼古双楞趣媳劣呈抓锯肝降上螟阳融握瘁萌夏氦臭夜拣氛浪稚雪尧痛认忆敛吏僚种湖辣克灸忿位茂世廷烟守侮睹锣焉离瑞符稗饲拭胞妥够浓肚葡工程名称

4、施工单位交底部位工序名称交底提要:交底内容: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规定了轻骨料混凝土现场拌制的施工准备、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资料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轻骨料混凝土的现场拌制。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色。 2.1.2 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当混凝上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3%;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其含泥量应5%。砂中泥块的含量(大于5mm的纯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

5、lt;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应2%。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2.1.3 轻粗细骨料:轻粗细骨料(陶粒或浮石等)的品种、粒径、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轻粗细骨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进场试验报告。必须试验的项目有:粗细骨料筛分析试验;粗细骨料堆积密度;粗骨料筒压强度;粗骨料吸水率试验。 轻粗骨料的级配应符合表4-30的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其含泥量不大于2%。 轻粗骨科的级配 表4-30筛孔尺寸dmin(5)1/2dmax(10)dmax(20)2dmax(2×20)圆球型的及单一粒级累积筛余90不规定100普通型的混

6、合级配按重量计903070100碎石型的混合级配(%)904060100 轻砂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其大于5mm的累计筛余量不宜大于10%(按重量计)。 轻粗细骨料的堆积密度,轻粗骨料的筒压强度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轻砂和天然轻粗骨料的吸水率不做规定;其它轻粗骨料的吸水率1h不大于22%。 2.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其它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 2.1.5 外加剂;所用轻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厂试验报告。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外加剂必须

7、有掺量试验。 2.1.6 混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掺粉煤灰):所用混合材料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比通知单的要求。混合材料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进场试验报告。混合材料必须有掺量试验。 2.1.7 主要机具:砂轻混凝土宜优先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也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全轻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计量设备一般采用磅秤或电子计量设备。水计量可采用流量计、时间继电器控制的流量计或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上料设备如双轮手推车、铲车、装载机及粗、细骨料贮料斗和配套的其它设备。现场试验器具,如坍落度测试设备、试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试验室已下达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并将其转换

8、为每盘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并公布于搅拌配料地点的标牌上。 2.2.2 所用的原材料经检查,全部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2.2.3 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运转灵活、安全、可靠。电源及配电系统符合要求,安全可靠。 2.2.4 所有计量器具必须有检定的有效期标识。地磅下面及周围的砂、石清理干净,计量器具灵敏可靠,并按施工配合比设专人定磅。 2.2.5 管理人员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2.2.6 需浇筑轻骨料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轻骨料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已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2.2.7 新下达的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的工作已进行

9、并符合要求。3 操作工艺 3.1 基本工艺流程:轻骨料混凝土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图 3.2 原材料的堆放与贮存: 3.2.1 轻粗骨料应按粒级堆放,且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以防止含水率变化。混合粒级堆放时,堆料高度一般不宜大于2m,以防大小颗粒离析,级配不均。若与普通骨料混合使用时,应使轻重骨料分别贮放,严禁混杂,以保证配料准确。 3.2.2 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应贮放于防雨、防潮的库房,以防止水泥硬结,掺合料含水率变化,粉状外加剂失效,液体外加剂浓度变化。 3.3 原材料计量与抽检计量: 3.3.1 轻粗细骨料计量:宜采用体积计量,亦可采用重量计量,但必须严格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去除其规定含水率以外

10、的水的重量,以保证配料准确。普通砂采用重量计量。体积计量时,必须使用专用计量手推车或专用体积计量器,每盘要严格计量。 采用重量计量,使用手推车时,必须车车过磅,卸多补少。有贮料斗及配套的计量设备,采用自动或半自动上料时,需调整好斗门开关的提前量,以保证计量准确。 轻粗细骨料计量的允许偏差±3%。 3.3.2 水泥计量:采用袋装水泥时,必须按进货批随机抽查计量。一般对每批进场的水泥应抽查10袋的重量,并计算平均每袋的实际重量。小于标定重量的要开包补足,或以每袋水泥实际重量为准,调整粗细骨料、水及其它材料的用量,按给定配合比重新确定每盘施工配合比。采用散装水泥时,应每盘精确过磅计量。水泥

11、计量的允许偏差应±2%。 3.3.3 外加剂及混合料计量:对手袋装粉状外加剂和混合料,应按每批进场抽查10袋重量,并计量每袋平均重量,小于标定重量要补足。对于散装或大包装外加剂,应按施工配合比每盘用量预先在其存放处进行计量,并以小包装形式运到搅拌地点备用。液态外加剂要随用随搅拌,并用比重计检查其浓度,用量筒计量。外加剂及混合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2%。 3.3.4 搅拌用水必须盘盘用流量计量器读数计量,或用水箱水位管标志计量器。其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 3.4 轻骨料混凝土拌制的投料工艺程序: 3.4.1 轻骨料吸水率小于10%的混凝土拌制,宜采用二次投料工艺程序

12、。即将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内与1/2用水量先拌合约1min,再加入水泥拌合数秒,继而加入剩余的水和外加剂,继续搅拌至2min,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程序图是:1/2总用水量粗骨料水 泥1/2总用水量、外加剂 搅 拌水与骨料混合物搅拌混凝土拌合物 细骨料轻骨料吸水率大于10%的混凝土拌制,宜采用预湿骨料投料及拌合工艺程序。即一般轻粗骨料搅拌前预湿,按粗骨料、水泥、细骨料的顺序投入搅拌机汇总斗,再一并投入搅拌机的搅拌筒干搅拌0.5min,然后与水和外加剂搅拌2.5min,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程序图是:水粗骨料净用水量外加剂 水 泥搅 拌搅拌混凝土拌合物 细骨料 3.4.3 采用自落式搅拌机的投料及拌合工艺程序

13、是:先加入1/2的总用量的水,然后加入粗细骨料和水泥搅拌lmin,再加人剩余水量继续搅拌2min,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程序图是:粗骨料1/2总用水量总用水量1/2 拌合水 泥搅 拌混合物拌合混凝土拌合物 细骨料 3.4.4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的投料及拌合工艺程序是:先投粗骨料、水泥、细骨料,搅拌lmin,再加水继续搅拌不少于2min。此法的投料及拌合的程序图是:2min1min粗骨料总用水量外加剂 水 泥搅 拌混合物拌搅混凝土拌合物 细骨料 3.5 第一盘搅拌混凝土应注意的问题: 3.5.l 搅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待搅拌筒充分润湿后,将余水排净。 3.5.2 第一盘搅拌混凝土时,水泥砂浆粘筒

14、壁造成配合比损失。需采取预搅拌法,即先用设计给定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料投入搅拌机搅拌,其时间须延长一倍以上,待部分砂浆粘贴在搅拌机筒壁上,然后将其余拌合物卸出(二次加料拌合再用),随后则可进行正常拌制。 3.6 搅拌时间控制与检查:轻骨料混凝土搅拌制的最短时间,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应延长6090s,一般为180s;当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3.7 出料:出料时应先少许出料,目测拌合物的外观质量,如目测合格方可出料。每盘拌合物必须出尽。 3.8 轻骨料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检查: 3.8.1 检查拌制轻骨料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用量,每一个工作班至少两次。雨期施工对轻骨料含水率

15、要增加检查和测定次数。 3.8.2 检查轻骨料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和易性,每工作班两次以上。雨期、冬期施工和改换轻骨料混凝土等级时,要加强检测的次数。 3.8.3 在每工作班内,当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3.8.4 轻骨料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3.8.5 检查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外观质量应该是,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不泌水,不离析。不符合要求时,应查原因,及时调整。 3.8.6 按以下规定留置试块: 3.8.6.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6.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

16、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6.3 对现浇混凝土结构,每一现浇楼层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8.6.4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可根据技术交底的要求确定。 为保证留置试块有代表性,应在搅拌混凝土后第三盘至搅拌结束前30min之间取样。 3.9 冬期施工轻骨料混凝土的搅拌:其间,对原材料的要求、搅拌时间、原材料加热、拌合物出罐温度要求等,应认真执行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中3.9条及混凝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9.1 粗细骨料不得含有冰雪及呈冻团状。 3.9.2 冬期搅拌轻骨料混凝土宜采用二次上料,二次搅拌

17、工艺(见3.4.l条的搅拌工艺),以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 3.9.3 冬期应注意检测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及时给定坍落度不同控制值。一般应比常温坍落度增大46cm,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轻骨料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骨料、外加剂、混合料规格、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及有关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单。 4.2.2 评定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一87)的规定取样制做。 检查方法:检查轻骨料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及强度评定资料。 4.2 基本项目: 4.2.1

18、 轻骨料混凝土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4.2.2 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符合施工规范或其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 4.2.3 冬期施工时水、骨料加热温度及混凝土拌合物出罐温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检查方法:现场测定及检查施工记录。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搅拌时间不足。 特别要保证冬期施工和加外加剂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 5.2 和易性差:其拌合物产生松散不粘聚,骨料上浮离析,或拌合物于结成团不宜浇筑。主要原因是:轻骨料级配差;砂率过小;原材料计量不准确;或搅拌时间短

19、。应认真克服这些缺欠,以保证拌合物的良好和易性。 5.3 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主要原因是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此现象必须克服,以保证拌合物的内在质量。 5.4 使用外加剂时,宜在骨料吸水后加入。以避免骨料孔隙对外加剂过多的吸收。特别是液态外加剂,使用未预湿骨料时,外加剂应与剩余水同时加入。粉状外加剂可制成液态按前法加入,也可与水泥混合物同时加入,以保证其搅拌均匀。6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水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证明。 6.2 水泥复试单。 6.3 砂子试验报告单。 6.4 轻细骨料试

20、验报告单。 6.5 轻粗骨料试验报告单。 6.6 外加剂产品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 6.7 外加剂进场试验报告及掺量试验报告。 6.8 粉煤灰出厂合格证。 6.9 粉煤灰试验报告。 6.10 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11 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施日志)。 6.12 混凝土开盘鉴定。 6.13 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6.14 混凝土强度评定记录。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注:本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接受交底人,一份存档。高等筑路材料结题论文学号: 姓名: 2013年10月 国内外关于减小半刚性(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沥青路面收缩裂缝的措施和方法摘要: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常被称为半刚性基层,为

21、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路面基层类型。但无机结合稳定材料基层存在着一个较大缺点:因其本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故使路面形成反射裂缝。该文通过分析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收缩裂缝的成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减少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收缩裂缝的措施方法,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和发展趋势,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绪论从 80 年代至今,经过“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成套技术逐渐形成,成为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现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 95%以上都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史就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发展史

22、。在我国高速公路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高速公路尚处于较低的层次。前几年由于受规范的限制和对规范理解上的偏差,盲目追求半刚性基层高强度、高模量,同时为追求取芯的过分完整和密实,拼命加大水泥剂量、增加细料含量,造成以悬浮结构、重型击实成型为主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严重。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在前期具有柔性路面的力学特性,当环境适宜时,其强度和刚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大,而且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还具有稳定性好、抗冻性强、结构自身自成板体等特点,因此在我国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已广泛用于修建公路路面基层或底基层,但不足之处是抗变形能力差,对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在其

23、强度形成的过程中,以及运营期间会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和温度收缩裂缝。而且,在交通荷载的作用下,这种收缩裂缝会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其结果是破坏了路面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效果,更为严重的是裂缝的存在使得路表水有可能通过裂缝渗入到土基中,从而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路面的早期破坏 。1.什么是半刚性基层?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作为路面基层即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

24、,常称此为半刚性材料。因此也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2.产生收缩裂缝的原因?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收缩裂缝分为干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它属于非荷载型裂缝。(1)干缩裂缝所谓干缩裂缝是指由于基层中的水份变化,而使材料产生收缩的现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经拌和压实后,由于蒸发和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混合料的水份会不断减少。由于水的减少而发生的毛细管作用、吸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材料矿物晶体或凝胶体间层间水的作用和碳化收缩作用等会引起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例如石灰土、水泥土或水泥石灰土基层碾压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养生或养生结束后未及时铺筑面层,只要太阳暴晒,就可能出现干缩裂缝。随着暴晒

25、时间增长,裂缝会越来越严重,将基层切割成数平方米大小的小块。即使是干缩性小的二灰稳定粒料和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在养生结束后,如果暴晒时间过久,也会产生间距为510m的横向裂缝。干缩裂缝主要是横向裂缝,也有少数纵向裂缝,缝顶宽约0.53mm。如果面层是沥青层,这种裂缝会向上反射,并导致沥青面层形成反射裂缝。因此,提前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开裂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产生体积干缩的程度或干缩性(最大干缩性应变和平均干缩系数)的大小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材料种类、结合料的含量、被稳定料的物理特性和矿物成份、含水量和龄期等。(2)温度裂缝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是由固相(组成其空间骨架

26、的原材料的颗粒和其间的胶结构)、液相(存在于固相表面与空隙中的水和水溶液)和气相(存在于空隙中的气体)组成。半刚性材料的外观胀缩性是三相在降温过程中相互作用,使半刚性材料产生体积收缩,即为温度收缩,从而形成裂缝。温度裂缝则主要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两种。低温收缩裂缝是指随着冬季大气温度的下降,路面温度也随着下降,这时基层材料开始收缩,而由于基层在路面结构中处于面层与底基层之间,由于面层、基层、底基层的收缩不一样,上下受到约束,当气温下降到一定极限时,基层材料中的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抗拉强度时,而引起基层的开裂,温度收缩裂缝主要是横向的。而温度疲劳裂缝主要发生在太阳

27、照射强烈、日温差大的地区,在这种地区,基层白天温度与夜间温度之差相当大,在基层中产生较大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日复一日地反复作用在基层中,使基层产生疲劳开裂,由此产生的裂缝称为温度疲劳裂缝。不同材料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温缩性质差异很大,粒料越细温缩性越大。半刚性基层养生后,若能及时铺上沥青面层,特别是较厚的沥青面层,一般不会产生温缩裂缝。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温缩和干缩的同时发生、互相加强。3.减少无机结合料收缩裂缝的措施和方法(1)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的孔健提出如下建议。针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收缩裂缝,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收缩性小的材料。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首

28、先应该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的和抗拉强度高的材料做基层。粉粒f小于0075mm含量少的粒料的抗冲刷性最好,水泥稳定粒料和密实式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是所有无机结合料材料中收缩系数最小的材料,应该首先选用这两种材料做沥青路面的基层。(2)在采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土)做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尽量采用不含塑性细土的级配粒料。如果天然粒料土中含有过多的塑性细土,应筛除部分塑性细土或掺配粗集料,使其含量减到最小,以减小结合料稳定混合料的收缩性,使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可能产生的收缩裂缝减到最小。(3)采用合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a保证粗集料含量。混合料中粗集料含量在6

29、5以上时,能有效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b使用骨架密实结构矿料的级配,密室因其碎石处于骨架结构,而其骨架中间用密实的小碎石填充,大小碎石间用结合材料粘合,这样材料的抗温度(或抗干燥)收缩性能都比较好采用合适的配合比设计。(4)为保证收缩裂缝不呈现最大值,应尽可能考虑在温差较小的条件下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对于无机结合料材料尤其是无机结合料材料温差的控制,主要考虑三个特征值:半刚性基层施工时的温度、基层材料最高温度、最终温度或外界气温,除了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原材料、配合比等方面降低水化热温升之外,其它降低温差的措施还有:a水泥、水及砂石等原材料在夏天施工时应有一定的遮蔽措施,防止阳光直接

30、照射使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原材料的温度过高。b充分利用某些天然条件,如利用夜间或有利的低温季节进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施工以降低施工时温度。c在拌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时可以采用冰水或掺冰以及预冷骨料等以降低施工时温度。d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碾压完毕,表面应覆盖一定保温材料,以减少半刚性基层内外温差,防止基层材料温度的骤然变化及水分的迅速挥发。(5)计量准确。基层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试验确定的结合料剂量进行控制,计量一定准确。(6)拌和均匀。施工中剂量不仅要计量准确,而且要拌和充分、均匀,不出现灰条、灰团和花面,混和料色泽一致。(7)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有一共同特性,就是其干缩应变随混

31、合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大。施工碾压时的含水量愈大,结构层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因此,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压实含水量,不允许洒水车在工作面上停车或调头,防止洒水不匀。由于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的基层材料,具有较大的收缩变形,所以应在小于最佳含水量下压实成型。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0.850.95倍时,施工的压实成型并不困难,还可减少收缩裂缝。(8)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保湿养生。基层成型后,采用洒水养生,很容易使含水量骤高骤低,增加缩裂的可能。采用乳化沥青保湿养生可使含水量变化均匀,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9)对于有较厚沥青面层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前基层不产生收缩裂缝,在路

32、面使用过程中,沥青面层内的裂缝将是沥青面层本身的温度裂缝,由基层裂缝引起的反射裂缝所占比例将很小,甚至没有,即可以减少沥青面层内的裂缝总数。因此,施工过程中保证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不产生收缩裂缝,应作好基层的初期养护。a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决不能让基层曝晒变干开裂。b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碾压完成后最迟在养生结束后,应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c透层完成后,应尽快铺筑沥青面层。透层虽有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但时间稍长,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混合料的水份也会损失并产生干缩裂缝;在温差大的情况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也可能产生温缩裂缝,为了保护基

33、层不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在510d内铺筑沥青面层。(10)在一般道路上,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上的沥青面层较薄。在这种薄或较薄的沥青面层下,即使在铺筑沥青面层前,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没有开裂,在铺筑沥青面层后,基层也难于避免会产生干缩裂缝(特别在干旱地区)和温缩裂缝(特别在冰冻地区)或干缩与温缩的综合裂缝。因此,对于这种半刚性基层薄(或较薄)沥青面层结构,应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碾压完成后,按施工规范进行养生。养生结束后,在基层顶面喷洒透层沥青,尽可能先做个下封层,然后开放交通半月以上(开放交通的时间尽可能长些),待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的收缩裂缝完成后,再铺筑沥青面层,这样可明显减少反射裂

34、缝。(11)设预留缝。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基层中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道收缩缝f基层成型后,用混凝土切缝机切割即可),能起到较好的止裂作用,缝的间距将随所用半刚性材料类型、沥青质量和当地气温条件而变,具体需要通过试验路确定。一般情况下,间距为812m。如在预留缝上铺一幅宽3m的玻璃纤维布效果更好。1(2)国内外学者还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法:1长安大学蒋应军在水泥稳定碎石收缩裂缝防治研究中提出骨架密实结构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干缩主要是通过毛细管张力作用、吸附水及分子间力作用、层间水作用及碳化收缩作用四个过程引起的宏观体积收缩。其干燥收缩值与材料刚度成反比,与含

35、水量成正比。同样材料组成下,用粉煤灰代替一定量的水泥可以改善水泥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2长安大学张嘎吱等进行了“考虑抗裂性的水泥稳定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相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存在一相应于最小温缩系数的最佳水泥剂量。水泥稳定类材料干缩率随含水量变化是一近似抛物线的发展过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0.075mm 以下的细集料含量越多,混合料抵抗收缩能力越差。水泥稳定类材料整体级配越细,干燥收缩越大;级配接近于悬浮结构,干缩性越大,且干缩破坏主要发生在早期。3长安大学杨红辉等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机理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得出研究成果如下:应用均匀试验研究了水泥、膨胀剂及

36、纤维等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裂性能的作用规律。试验表明,水泥含量对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水泥含量越大,水泥碎石混合料抗裂能力越差。膨胀剂提高了水泥碎石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能有效抑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产生早期干燥收缩裂缝。4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抗裂设计方法”的研究,得出如下研究成果:过高的水泥用量会导致抗裂能力的下降。室内研究表明适量的外加剂能显著降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干缩应变。混合料级配过粗(4.75mm 通过率 29%)时基层弯沉值较大,级配较细(规范中值)时由于细集料偏多容易导致裂缝,因此建议集料级配宜控制 4.75mm 通过率为 34%左右。5长安大学李美江等

37、通过“道路材料振动压实研究”采用振动成型方式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压实时响应频率在35hz左右,最佳振幅在1.3mm1.7mm之间。振动压实成型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试件的抗压强度,而混合料最大干密度提高相对较小。对级配良好的易于振动压实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静面压力、激振力等振动参数对达到标准震实状态所需的振动时间影响很大。6美国 k.p.乔治等人研究了水泥稳定土的干缩特性,并论述了影响水泥稳定土收缩的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中粘粒含量愈多水泥稳定土收缩能力越强。试件含水量越大,试件干缩应变越大,所以在基层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密实度越

38、大,试件干缩应变越小,故而减小基层开裂可以用增加压实功能来改善。27.针对基层材料本身的抗裂措施,实际上就是采取措施减小半刚性材料的收缩性能,增强其抗拉性能,可以通过掺加添加剂或者是加筋材料来限制其收缩,也可以通过改善半刚性基层材料各组成成分的性能来增强基层的抗裂性能。(1)在半刚性基层材料中掺入短纤维可有效地提高稳定土的抗裂性能,苏州科技学院的董苏波等人对玻璃纤维二灰稳定碎石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可提高二灰碎石半刚性基层的强度,降低其刚度,并且可有效改善二灰碎石基层的韧性。(2)长沙交通学院的陈哗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聚丙烯短纤维增强二灰稳定土的性能,而徐剑则通过在水泥稳定

39、土中掺加格网碎片来增强基层的抗裂性能。(3)在日本,用水泥和特殊沥青乳剂综合稳定使水泥与沥青混合以防水分的蒸发,而沥青乳剂中的水分则供给水泥硬化,使收缩系数随沥青剂量的增加而减小。(4)长安大学的戴经梁和蒋应军等通过大量试验认为,改善半刚性材料的级配,采用骨架密实结构能显著减小半刚性基层的收缩量,增强基层的抗裂性。对于组成半刚性基层的材料来说,诸多的研究都表明: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并且尽量选用低标号、水化热小、干缩性小的水泥,适当加入缓凝减水剂、缓凝阻裂剂、减缩剂等外加剂,为提高后期强度,减少收缩裂缝可用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剂量等。(5)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基层稳定材料中,二灰稳定粒

40、料要比水泥稳定粒料抗收缩开裂能力强,而且,能大量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经济性好,因而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二灰稳定粒料早期强度低,施工进度受到限制,且表面松散,不利于层间结合,逐渐被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所代替。 8.在基层施工中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就是对基层采取预裂措施,在沥青面层铺筑之前,人为地制造规则的裂缝或不规则的裂纹网。(1)德国1986年新规范规定,当沥青罩面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4cm时,不管基层厚度多大,只要基层抗压强度超过12mpa,基层必须预先切纵缝和横缝。(2)前苏联有关规范指出,为了减少裂缝的破坏作用,避免薄沥青面层下水泥稳定土基层产生不规则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上,建议基层每隔8一12m做一假缝,缝深6一8cm,缝宽10一12mm。锯缝后立即用沥青马蹄脂填缝,并对沥青面层产生的规则且较整齐反射裂缝也采用沥青马蹄脂填缝。目前,在我国该工艺已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实际应用的工程实例都表明此项工艺对防治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确有成效。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半刚性材料基层设置预剧缝的计算以及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