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三国鼎立_第1页
第22课三国鼎立_第2页
第22课三国鼎立_第3页
第22课三国鼎立_第4页
第22课三国鼎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课三国鼎立第22课三国鼎立第22课三国鼎立湖北省教学研究室高级教师 原铁生(一)教学目的 1.使学 生掌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生活带来了灾难,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 和进步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马钧发明的翻车,在当时世界上是一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 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辨清某些正统观念和把诸葛亮 神化的错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 在第15课中,大家学习了 “黄巾起义”,哪位同学能谈谈东汉 末年黄巾大起义

2、爆发于哪一年?它的后果是什么?2 .导入新课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腐朽的东汉王朝趋于瓦解而名存实亡。 在镇 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 甚至公开举兵 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从此,我国历史自秦以来400多年的统一局面结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期,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二阶段,共约 370年的历史。这一时期 有两个特点:一是我国圭寸建国家第一次出现大分裂; 二是全国范围内 的民族大融合。22课至27课就是写的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3 .讲授新课 今天先学习第22课三国鼎立(板书课题)(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鼎立”? “三国鼎立”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

3、概括指出:三 国鼎立就是三个国家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稳定。) (请一 位同学先将课文前的导言朗读一遍)从导言中可知本课要学习两位大 家都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棗曹操和诸葛亮,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 评价他们?这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是怎样通过官渡之战统一北方的。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各地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 战不休,最后经过一番兼并战争,在全国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重要的 军事集团:袁绍占有冀、青、并三州(含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山 西),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刘表占据荆州(今 湖北、湖南),刘璋占有益州(今四

4、川),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 以南地区),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先后依附于曹操、袁绍、刘表等。2 .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 在各国军事集团的混战中,黄河中下游地 区最后被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所占领。当时袁绍的实力非常雄 厚。然而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在打败青州 的黄巾军后,选其精锐,将他们编为“青州兵”。曹操正是主要依靠 这支力量,顺应人民渴望安定结束战乱的要求,完成北方的统一(出 示曹操彩色画像或指引学生看课本 131页的插图)。曹操是一位具有 远见卓识的杰出的政治家,在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中,他主要采取了 两方面的措施: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

5、献帝,他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 就可以用它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和文武大臣一起劫持到许昌,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东汉时期选择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不以此作为用人标准,而且是提倡“唯才是 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 他身边的第一谋臣荀彧就是平民出身。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 耕 当时由于农业生产遭到战争的破坏, 广大农民流离失所,许多军 事集团往往因为军粮不足而崩溃瓦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恢复和发

6、 展生产,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 建议,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屯田的农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 几十人一屯。这样,使大批流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 田又种上了庄稼,屯田第一年就得谷百万斛,以后继续向各地推广。由于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 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他 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按原来的 建制,5里一营,每营60人,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 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 质基础。 经过推行屯田,曹操的势力得到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在北 方仅次于袁绍的军事集团。曹操有了皇帝为

7、他发号令,又有大批文臣 武将的辅佐,还有充分的军粮,于是准备同北方最强大的袁绍决一死 战。3 .官渡之战 (展示官渡之战图,指图讲述)官渡之战 前,袁绍的地盘和实力都超过曹操。公元200年袁绍率兵10万南下, 企图一举消灭曹操。曹操仅2万兵力迎击袁绍。袁绍的大军到达黄河北岸的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津。曹操自 知兵力远远不及袁绍,决定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亲自率军到白 马津西边的延津,佯装要从这里渡河北击的假象。袁绍中计,将大军 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立即派兵急救白马,由于颜良没有防备, 结果被曹军打得大败,颜良本人也被杀死。袁绍没有冷静分析形势, 依仗兵多粮足,下令全

8、军渡过黄河直扑延津。曹军一边撤退,一边故 意把辎重财物等丢弃在路上,让袁军四处抢夺,乘其大乱时曹军反击, 第二次又打败袁军。白马、延津两战,曹操只是取得了两次局部的胜利,袁绍的力量仍然大于曹操。曹操决定诱敌深入,主动退到官渡 一线,双方在官渡相持达半年之久。曹操自知兵少粮缺,不能拖延, 正感为难时,袁绍谋士许攸前来投奔,密告袁绍在乌巢屯粮情况,建 议立即偷袭。曹操连夜亲率精兵 5000 ,假装袁军,直插敌人后方的 乌巢,焚毁全部军粮。官渡前线的袁军闻讯大乱,曹操全军进击,乘 胜歼灭袁军7万人,袁绍只带着800多骑兵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 振,两年后忧愤而死。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9、战例。大家看132页右下角框内的那道题,谁能回答?(学生回答 后教师小结)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了几年时间肃清袁军残余势力, 到207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通过“官渡之战”一目的学习,同学们再来看看131页曹操的那首诗(不是全诗,是摘录龟虽寿 中的几句),大家想想,由此他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抒发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精神。)(讲 到此处,可对曹操作一简要评价,强调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军、军事家和诗人。他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 合人民的愿望。他完全不是某些戏剧舞台上塑造的白脸奸雄。) 二、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 .赤壁之战前的形

10、势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之后,准备乘胜统一南方。这时,南方的孙权和刘备正在崛 起。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原来他的势力不大,后来陆续消灭了江南 一些地割据势力,地位日益得到巩固。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东汉末年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各个军事集团的混战中,他因实力不足, 没有固定的地盘,曾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最后又 投奔荆州的刘表。他一直寄人篱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有远 见卓识的人辅佐,所以刘备在荆州期间十分注意访求贤才。 后经荆州 名士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得知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人才。身处危境 而壮心不已的刘备曾接连3次带着关羽和张飞,冒着严寒,亲往诸葛 亮隐居的隆中山中的草庐拜见。前两

11、次诸葛亮未出来,到第三次时被 刘备的诚意所感动,才出来会见。诸葛亮在隆中从政治、军事、地理、人事等方面精辟地分析了国家的形势,建议刘备先占领荆州、益 州(今湖北、湖南、四川一带)为根据地,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和孙权结成联盟,共同对抗力量雄厚的曹操,然后再积蓄力量,等待 时机出兵灭曹,统一全国。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是一个具有 远见卓识的正确的战略策略。此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逐渐壮大 了自己的力量。2.赤壁之战(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指图讲述)208年,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全国。他的 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先取荆州。在曹军到达前刘表已病死,次子刘琮继位后便投降了曹操,刘备由樊城

12、败退到樊口。曹操占据江陵,收编了 荆州水军,并从江陵顺江而下。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会见孙权,要 求联合抗曹。诸葛亮最终说服了拥兵观望的孙权,决定派周瑜带领3万人马沿江西进,联合刘备顺赤壁一带同曹军决战。曹操的兵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他的兵士多为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而且曹操被 表面的强大所麻痹,他的这些弱点被周瑜利用。那时正是初冬季节, 一天夜里,江面刮起东南风,周瑜派大将黄盖前去诈降,带领10艘装满干柴浇透油脂的船,外面用布将柴盖好,乘着风势直扑曹营。渐 近时,那10艘大船突然着火,迅猛冲进曹军水寨,顿时风狂火烈, 曹军战船一片火海,大火又迅速延烧上岸,岸上曹营也被烈火片片吞 噬。孙刘联军乘势

13、猛攻,曹军大败,烧死、溺死的无以数计,曹操只 带领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教师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或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此图)赤壁之战后,曹操已无力 再南下,他死后,子曹丕于 220年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建都洛 阳,定国号为魏,东汉至此结束。(应向学生强调指出:此时才是三 国时期的开始,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人。)刘备在赤壁 之战后占领了长江以南的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进占四川,221年,他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或蜀汉。孙权则继续领有江 东地区,使其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于222年在建业称王,定国号为吴。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注意:魏国 在

14、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如同鼎的三足。这一局面的形成, 使我国以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走上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这就为以后全国范围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三国建立前后,魏、蜀、吴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注意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力量。三、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 .曹魏重视农耕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他的后继者更加重视农业,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 有:继续实行屯田。当时曹魏的屯田区有 20多处,分布于西起今甘肃天水,东至今山东淄博和今江苏徐州,北达今天津蓟县,南到 淮河的辽阔区域。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淮河南北实行的大规模的军屯, 使这一地区的荒地得到开发,生产了大量粮食,对后来晋军灭吴时

15、的 军粮供应起了很大的作用(结合课本上的曹魏屯田图讲述)。 大力兴修水利。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曹魏政府注意发展 水利灌溉事业,在各地修造陂塘,如在安徽合肥附近修建的芍陂可灌 田万顷以上;在颍水南北开了 300余里的渠道,灌田达2万顷。此 外,在安徽北部、陕西南部、河南等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从而保 证了这些地区的农业连年丰收。推广先进工具。马钧少年时生活贫困,由于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并十分注意结合社会生产的实践, 所以成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机械制造发明家, 他最重要的发明是翻车(即水车,又叫龙骨车)。从课本的插图中可以看出,翻车构思巧妙, 只要有人上边脚踏,就可以把低处的水不断提到高

16、处,既大大提高了 效率又十分轻便。它不但能灌溉,而且还能排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 进的灌溉工具。他发明的翻车后来被推广到魏国以至全国。 对当时农 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种工具在我国广大农村一 直沿用下来,许多地方至今还在使用。重视保护农桑。曹操不但重视农业生产,而且十分注意保护农桑,行军时不准将士践踏庄稼, 而且身体力行,在这方面做了表率。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在广大农民和士兵的辛勤劳动下,北方经济逐步从满目疮痍的 景象中恢复过来,许多地方仅几年时间,仓库中就已装满了粮食。大 家看136页的图画,上面画的是在今甘肃地方农民的牛耕、播种、 采桑和扬场的情景,与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接近,说明了整个北 方农业的发展。2.诸葛亮治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