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24时计时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现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的进行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基础。教材涉及的另一个内容是,通过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计算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
2、、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材呈现的是三位同学来到壮观漂亮的天文馆前的情景,呈现的信息是售票处天文馆的开馆时间,还有一张今日放映科教片的海报。这一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
3、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2、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能够准确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和进行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更好的实施教
4、学,应作以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钟表模型学具。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行教学: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成功情境中学有所乐。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1、实践探索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2、
5、合作交流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张扬个性,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成功体验。四、说教学程序鉴于对以上的认识,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课始,谈话引入:小明、小芳、小华三个好朋友都是天文爱好者,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参观天文馆,在门口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5:00是几时? 15:45是几时几分?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等问题。指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
6、经验回答“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大家可真不简单,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设计这一环节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同时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展示得愈充分,学生的体验就愈深,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立足学生的知识起点和生活经验,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1、认识24
7、时计时法结合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你更喜欢哪种记时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讨论、比较中达成共识,得出“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不叫25计记时法或26时计时法,强化一天24小时。在讨论两种记时法的异同时,适时结合钟面,结合学生的作息习惯,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计时法的记时规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
8、24时的变化过程。通过对0时的讨论,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天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并让学生在对喜欢哪种记时法的讨论中明白,使用两种记时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记时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探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规律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述互换的方法,提高熟练程度,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联系的认识。本环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引导学生自己去系统探索两种记时法,在教师有条理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梳理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到联系点。辅助多媒体直观的优势,让
9、学生亲历“数学化”的建构过程,突破重难点。3、学习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结合提出的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寻找解决方法。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计算出正确的时间,都给予肯定。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由于直接计算的方法更直接,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这一算法,从而实现算法的优化。这一环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集合集体的智慧,探究到解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三)、回归生活,应用拓展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环节结合书中的“自主练习”,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
10、成功。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评价,促进发展本节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通过评价激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即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以及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力求简洁明了,体现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和梳理知识。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并学会运
11、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图形的割补、剪拼,参透图形变换的数学思考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大队旗、中队旗、小队旗;每个学生准备剪拼的图表、剪刀等。一.导入新课.出示少先队大队队旗,要求计算大队旗的面积。(长120厘米,宽90厘米).接着出示红领巾,要求计算红领巾的面积,提出求三角形的问题。二.出示课题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这堂课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板书)。你们先想一下,这堂课要学习哪些内容?(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教学要求)讨论后投影片映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怎样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
12、面积。三.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面积。要求学生按课本第67页上的插图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长度同它的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猜想。底高面积厘米厘米厘米(学生可能会说出,三角新面机形底和高乘积的一半).尝试操作师:前面我们只是猜想三角形面积是底和高乘积的的一半,还需得到证明。大家回忆一下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投影机上演示:(图形)213生:用割补的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然后推导出计算平形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师:那么三角形能不能通过剪拼的办法转化成长方形呢,我们大家来做个实验。
13、()请同学们拿出预先准备的长方形纸片,先量一量长方形的长和宽(长厘米、宽厘米),并计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沿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图形)p214(这个实验,让学生清楚地看出这个三角形是原来长方形的一半)()让学生再拿出预先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的纸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底厘米、高厘米),算出它的面积。然后沿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再计算出它的面积。(图形)p214(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剪开的三角形底和高是一致的,充分相信剪开的一个三角形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上面两个实验,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说
14、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自学课本师:刚才我们是用“分”的办法证明,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课本是用“合”的办法证明,把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同桌二人互读,相互讨论)。教师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是通过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得出的。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也是通过把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得出的。这说明图形是可以变换的。四、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出示尝试题教师:上课开始时,我们提出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先要量什么?然后编出尝试题.学生到黑板上量出红领巾
15、的底是100厘米,高约33厘米,编的尝试题是: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约是3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学生边看课本边尝试练习。3.教师讲评。针对学生尝试练习情况评讲。特别指出: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要注意什么?(不要忘记除以2)如果只有底*高,忘了除以2,算出来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五、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十九第1、2题。2.竞赛题。计算少先队中队旗的面积(只要列式)。看谁想得最快,解法最简便。(同桌二人可以相互讨论)(图形)p216解法有:1.60*60+20*30/2*2一个正方形加两个三角形2.60*80-60*20/2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3.60*60+20*30
16、一个正方形加一个长方形以第三种解法构思巧妙,把下面一个三角形移到上面,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六、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联系上课开始时提出的三条目标回答)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高/2.三角形的底和高决定以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确定了。.计算时不要忘记除以2,否则算得结果不是三角形的面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单位和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单位换
17、算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今后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基础。2、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要求,我制定本课的三个目标:(1)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单位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3、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及其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区别。二、说教法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基于新课程“教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
18、囊,而是为学生搭建探索知识的平台”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对终身发展长久起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三、说学法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复习已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建构“面积单位间进率”数学知识,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
19、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四、说教学过程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卡纸、直尺。五、教具准备(一)复习引新。1、同学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万千百十个(1)谁和谁是相邻的数位?(2)相邻的两个数位的进率是多少?2、在我们学过的单位里,有没有邻居?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时分秒米分米厘米毫米吨千克克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在复习已学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入衔接自然,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新课后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看看课题,你想在这节课里学到什么知识?”(二)创设
20、情境,探索新知。1、探索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1)出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这是一个?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该怎么办?指名答(2)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卡纸和直尺,大家一起寻找答案。同桌二人合作,测一测、算一算,这张卡纸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回报结果。有的学生测得卡纸的边长是1分米,算出其面积是1平方分米;有的学生用厘米做单位测得卡纸的边长是1厘米,算出其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根据大家的测量计算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交流,得出结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
21、厘米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鼓励学生的各种想法。(“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上环节重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2、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100,请猜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是多少?有学生会猜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所以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也是100。只是猜想不一定正确,有什么依据来说明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鼓励学生结合已经写出的板书内容,独立思考。如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请求帮助。(因
22、为有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经历,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间的进率就是100。与同学商量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说理达到条理性和完整性。)学生汇报,教师边板书:1米×1米=1平方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100厘米×100厘米=10000平方厘米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教师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小小年纪的你们就能用寻找证据的方法来证实某一种想法是否正确,这种数学思想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用得很多,但愿你们将来成为一名对祖国、对人民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3、归纳总结:认真观察板书内容,你想说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1米=10分米,
23、那么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对应的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还发现1米=100厘米,那么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让学生观察有条理的板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疏通知识网络,很好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升华,也就是新知识的“再创造”的具体体现。)(三)巩固运用1、5平方米=()平方分米5米=()分米30平方米=()平方厘米600平方分米=()平方米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800厘米=()分米2、我是小法官1平方米比1米大。()50平方分米=5
24、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8平方分米。()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0分米,宽比长少10分米,这个花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米可种6棵荷花,这个花池一共可以种多少棵荷花?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
25、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
26、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一)认识二分之一。1、鼠妈妈
27、分饼子。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28、。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4、演示教师折出的1/2。(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二)认识四分之一。1、电脑课件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提问: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9、?读作什么?写作什么?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
30、容。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妈妈买的一大块巧克力里有一样大的8小块,怎么吃呢?方方说:妈妈吃3块,我吃4块,奶奶吃1块。他们各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多少呢?(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
31、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六、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
32、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33、一、说教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还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打下了基础。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3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获的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重点: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2、游戏教学法:在练习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习。三、说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我结合学生积极
35、进行少科院研究,引出买书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解决买书中的数学问题:24×2,24×10,24×12并引导学生解决,既复习巩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准备。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裕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学生代表讲讲算法。(转化为加、拆数连乘、乘加、乘减、笔算这几种)3、呈现算法,突破难点学生的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
36、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三)联系实际,理解算理结合复习导入部分的.买书,让学生理解算理。第一步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是旧知,我就一笔带过;第二步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到是几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从而突破难点。第三次联系导入部分的买书,让学生理解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然后通过个别说,同桌互说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四)巩固练习,拓展创新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45分钟学习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习中特别加进闯关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关:填空我能行第二关:计算我能赢第三关:错题我来改第四关:问题我来
37、解第五关:拓展我最行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扶到放,让学生逐步掌握并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回顾,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受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熏陶。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一、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
38、方法计算。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
39、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知识的重点。二、教法与学法: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
40、、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在学法上可归纳为: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三、教学程序:(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通过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4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
42、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
43、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四)巩固应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习:1、p79练习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2、p79练习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五)、提高延伸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师:这节课你有什
44、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一、教材说明:本内容是在学生
45、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二、说教学目标:24时记时法在时间这部分内容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特制定如
46、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四、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
47、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首先,出现电视台节目预报员预报电视节目,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
48、生讨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接着,寻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出示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麦当劳、大润发营业时间、邮局取信时间,然后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轮船票、购物发票、游园活动时间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2)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教材充分注意到这个难点。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天里有两个8时、两个10时、两个12时等的基础上,例题首先利用连贯的三个钟面讲述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从左边到中间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012时,中间
49、到右边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1224时。右边的那个钟面上还完整地显示了一天中的024时。通过特殊的“0时”教学加深了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3)扎实、灵活地安排练习形式。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节目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再到亲自时间完成xxxx年颜港小学秋季作息时间表的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五、说教:学过程: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其中第一则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我把这些知识安排在上课之前循环播放,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悟古时候的计时工具。1、情境
50、导入:由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内容,引出课题。2、探索新知:结合课件,深入探讨。得出:普通记时法数字不超过12,分上午、下午、晚上、凌晨等;而24时记时法,全是数字且不超过24,没有上、下午的文字。3、拓展练习:(1)告诉你的是什么记时法?从这里你知道了些什么?1、银行储蓄。2、公交车站牌。3、汽车禁行牌。4、火车票。5、麦当劳。6、大润发。7、三次取信时间(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4时记时法?(学生交流)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请用另一种计时法汇报一下。既然这两种记时法,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那么,我们要学会准确地使用这两种计时法。(3)填表(北国中心小学xxxx年秋季作息时间表)4、动手制作自
51、己的“一日生活时间”(机动)其实,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一个24小时过得很有意义呢?请用二十四时计时法制作一份双休日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背景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3、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
52、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由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难点:这种简便写法的算理三、说设计理念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四、说教学设计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
53、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应该说我还是幸运,在我上课的前一天四3班刚好是第一次去阅览室看,所以我的教学情境也就从阅览室里展开。课前谈话我也有意出示了前一天学生看书的照片,然后谈谈在新阅览室的感想,然后自然的引入课堂。接着我出示了一组阅览室信息,让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
54、,并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式。达到从生活情境中提练出学习内容。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并为学生设计了一张表格,表格中有学生喜欢的方法也有方法一、二,体现算法多样化。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
55、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在练习方面,我设计了看谁的眼睛亮,通过找错误,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一题是因数末数一共有二个0,而积的末尾应该有三个0。还有一题是因数中间0不乘的。第二练习的围绕课开始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阅览室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引出两个合理的建议,并渗透了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最后一个问题还渗透了乘法的估算和13乘105,两位乘三位数第二个因数中间有0有乘法。因为新教材的乘法第二个因数只学到两位,所以我本来想这块内容当作是拓展内容的。五、反思1、在列竖式时用口算的方法来列可不可以。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一、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支持与路径设计
- 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分析
- 高校学生社区育人模式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4年民法典知识竞赛多选题总题库含答案(共80题)
- 高中生物 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4.2 光合作用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1
- 2024年秋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同步课堂(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 小学信息技术二年级上册第2课《中华民族网上游-上网搜集资料》教学实录
- P18IN005-hydrochlor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NP-OVAL-Ovalbumin-生命科学试剂-MCE
- 学生表扬信模板合集七篇
- 危急值的考试题及答案
- 法务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央企)2024年
-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侨大学
- 2024年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湘少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2 第二课时(Part CPart D)》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 国开电大《工程数学(本)》形成性考核作业5答案
- 邻近营业线施工方案)
-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检查表(共4页)
- 扬州市梅岭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一)及答案
- 新西兰旅行计划日行程单签证
- 管道保护工试题5.实际操作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