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面授教案_第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面授教案_第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面授教案_第3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面授教案_第4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面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面授教案一、大纲说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课内学时为72,共4 学分,开设一学期。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和促进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程主要内容有: 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方法和途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其指导。本课程

2、的主要任务是:1. 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 的主要理论;2 .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规律; 3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了解:是指能够通过阅读,知道所阅读内容的大意。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包括能够准确表述各个基本概念、原理) 。掌握和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 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

3、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二、考核内容及要求本课程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期末为闭卷考试。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 学科性质与内涵的掌握情况。2考核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 学 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3考核要求识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定义与研究任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相关概念。理解: 各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以及它

4、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及课程领域的关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专业准备与教育效果间 的关系。应用: 对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分析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明确努力方向。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以及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3考核要求识记: 几种主要理论的代表人物、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5、;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类型、表现及其方式。理解: 各理论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其教育启示;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亲社会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 能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问题与现象; 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各因素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实际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功能; 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其内容; 学前儿

6、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范围及组织。3考核要求识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概念及功能类型; 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原则的内涵与作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内容选择原则的内涵、依据与运用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及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策略。理解: 不同目标功能之间的关系; 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 主题与课时目标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各内容范围的关系及不同组织策略的特点。应用: 能运用相关原则分析社会教育目标的合理性; 能根据各层级目标之

7、间的关系进行目标的分解与制定; 能运用相关原则进行教育内容的选择, 并分析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能根据组织原则分析内容组织的合理性, 并进行内容的组织设计。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原则、方法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方法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与社会教育的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方法; 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 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3考核要求识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的内涵与运用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内涵、 依据与运用要求; 幼

8、儿园教学活动及游戏与区域活动的主要特点; 随机教育的特点与进行随机教育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与 家庭和社区合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基本问题。理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社会学习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 不同活动形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不同作用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 随机教育与其他教育途径与方式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的意义。应用: 会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分析教育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 组织教育实践活动; 会根据教育目标、 内容与对象分析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并能进行恰当的方法选择; 能根据目标、 内容与儿童的特点开展相应的社会教育活动; 能运用

9、相关原理与方法进行有效的随机教育; 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进行家庭与社区的合作。第五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相关原则和方法等知识的了解及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活动设计的能力。2考核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应掌握的基本信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基本架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与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特点与方法。3考核要求识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基本原则与应掌握基本信息的内容; 社会性主题方案的基本特点; 主题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与基本要素; 社会教育区域活动设计的特点与方法;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

10、内容与方法。理解: 基本原则的内涵以及信息掌握的方法; 理解方案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思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间的关系及其设计的原理。应用: 会运用相关方法收集信息; 能运用相关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社会性主题方案的设计;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进行社会性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第六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2考核的知识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 原则与意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方法。3考核要求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涵;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与内容范围,社会活动评价的

11、内容范围与主要要求;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的内涵与运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社会测量法的基本类型与方法;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教育行动反思法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理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社会性发展评价与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联系与区别;不同方法的特点、作用与运用中要注意的基本问题。应用: 运用相关原则分析评价的合理性; 能根据要求评价相关内容; 能运用相关方法收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信息。 并能在这些信息基础上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具体评价。第七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矫正1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生对常见的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及矫正方

12、法的掌握程度。2考核的知识点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界定与分类;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常用的指导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3考核要求识记: 正常行为的一般标准; 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与特征; 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 各种常用指导方法的内涵与程序;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及每一程序的主要内容。理解: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分类几种基本维度; 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成因; 各种常用指导方法运用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有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指导中的每一环节要注意的问题。应用: 会运用相关原理分析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成因; 能联系具体

13、的行为问题运用这些基本方法;能根据实际案例设计指导方案。三、课程辅导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专业准备; 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内涵, 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 以帮助学习者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系统地了解, 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

14、会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应的专业准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定义: 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 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 在尊重儿童生活, 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 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 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 陶冶儿童性灵, 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 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 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 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 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

15、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 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 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 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 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 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 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 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 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 这些关系的层面、 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学

16、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1) 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发展的内容看, 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从结构看, 认知、 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2) 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 积极的社会化并不会自然的发生, 它需要在教育者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并加以适当引导才能实现。 学前儿童社会

17、教育的研究就是要寻找创设积极教育环境与适当引导 的原理与方法。(3) 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 一个公民是承载了一定文化传统, 并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的人。这决定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公民的培养, 既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也要引导孩子有参与现代全球化生活的眼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一)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习性与处世的行为和态度。 这种培养是通过学前儿童的所有活动领域来进行, 并需要结合诸多教育力量来达成的。 因而, 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

18、、 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 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二)掌握相关的知识、教育原理、规律与教育策略相关知识:一是关于自我社会性与品格成长的知识。二是关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知识。三是关于社会教育内涵、目标与内容的知识。相关教育原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设定、 内容与方法选择原理;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与教育评价原理。相关教育规律: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规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规律。相关教育策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设定、 内容与方法选择、活动设计与组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策略。(三)提升自身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1、主要的品格素质尊敬、爱、坚忍、自制与勤奋

19、。2、主要的社会能力社会洞察力、社会适应力、社会行动力。3、主要的教育能力主要指设计、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能力。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卓越与完美的品格、社会能力与教育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重要的是教育者要有追求卓越的意愿, 这种意愿本身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成长力量。 因为孩 子也正处于成长的途中,一个愿意成长并追求成长的老师会成为他们同行的伙伴。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几种经典理论;识记精神分析、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与难点: 重

20、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 核心概念:本我、自我、超我、心理性欲阶段、原型、社会性心理需要、信任对不信任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人格完善与儿童内在的动机与情感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2、认为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冲突的解决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动力3、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连续并有阶段性的4、儿童早期的生命经验对其终身有重要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社会教育应致力于完整人格的培养2、尽可能给予幼儿良好的早期生命经验3、尽可能妥善满足幼儿

21、的各种生理与心理需要,帮助他们面对种种成长冲突,促进其发展。二、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沃尔特斯。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1、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2、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4、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1、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2、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3、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三、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

22、要观点:1、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2、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他们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3、道德发展的动力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1、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幼儿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儿童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2、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

23、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伦茨 、威尔逊 、凯恩斯 、布朗芬布伦纳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1、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3、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4、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其影响。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24、启示:1、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2、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3、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区分人与物的不同,区分照顾者的不同情绪,区分不同的意图与行为等。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容:1、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发展内容 发展特点自我认知 由主客不分到将自己与外在事物分离

25、, 代词 “我” 的使用标志自我意识的形成。其认知有外在化的特点。自我评价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与外在性。自我控制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2、对他人认知的发展发展内容 发展特点对他人外形认知 2 岁以后, 幼儿能逐步发现与他人在外形上的差异。 准确地使用 “你” 、“ 他”这两个人称代词时,标志幼儿已把他人当作独立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 能通过行为特征与结果来理解他人内在情绪与推断他人在集体中的地位。3、对社会环境和规范的认知发展内容发展特点对社会环境的认知由近及远,由简单到

26、复杂,逐步扩展和深化。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使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真正目的。在游戏和行为中往往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他们往往首先在别人的行为中发现违规。学前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1、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容易变化, 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征;容易受感染;具有冲动性。2、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学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依恋的发展、道德情感发展。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1、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及发展阶段产生阶段: 初始阶段对他人需要的注意阶段; 亲社会行为意图确定阶段; 意图和行 为建立联系阶段。发展阶段: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2、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发

27、展内容发展特点助人与分享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利他行为, 但这种行为是随着儿童社会化的认知的发展而变化的。儿童的利他规范是一个逐步确立的过程。合作 在出生后的第二年, 合作行为开始发生并迅猛发展。 而研究也表明儿童合作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的。安慰与保护 儿童早期就会对他人悲伤情感作出不同反应, 并逐步发展出复杂的亲社会性干预意图与行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自身因素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生理成熟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气质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水平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有计划、 有目的教育活动的影响。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计划性与目

28、的性保证了幼儿社会教育的方向性与价值性。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 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美观、和谐、 设计合理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 宽松、 温情的精神环境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行为示范、 积极的期望与恰当的强化方式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 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家庭、 社区与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父母

29、是儿童行为的榜样并引发儿童的学习模仿行为, 父母直接指导儿童的行为,儿童对父母的认同;社区的共同信仰、 价值观念、 归属感、 理性目标、 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 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传媒手段的丰富, 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对于电视, 教育者要合理利用与引导才能避免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伤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导学案二一、课程辅导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重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与教育内容的范围。难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原则。一、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1.

30、 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内在依据)2. 社会发展的需要(外在依据)3. 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操作性依据)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1. 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 方向性原则即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作用: 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 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2. 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内涵: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31、作用: 层次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 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3. 科学性与动态性原则内涵: 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动态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 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作用: 科学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动态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与开放性。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容分析(一)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 学习互助、 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

32、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第一,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第二,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第三,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二)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1. 年龄阶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纵向分解, 它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目标的年 龄差异性和连续性。如:愿意、喜欢、善于和同伴一起游戏。2. 分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 它反应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 容全面性与完整性

33、。如: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自我、他人、社会。3. 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共同构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二层级的目标, 但 它们都服从于总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分解: “乐于与人交往” :年龄阶段: “愿意、喜欢、善于与同伴交往” ;分类: “愿意、喜欢、善于与同伴、师长、邻里、陌生人的交往” 。(三)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1 .主题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主题系列内容活动目标的综合说明, 它应当具有系 统性与综合性。例: 我们的中班的主题目标:了解自己班级所处的环境(楼层、方位) ,并知道邻近班级的班名和自己日常活动关系密切的活动场所。学习自己制定每个活动环境中的行动规则。有安全和自我

34、保护意识。学习做简单的自我服务类的劳动,感悟快乐,有我已长大了的意识。2 . 课时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 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例:谈话活动我的好朋友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1. 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内涵: 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 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 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 适宜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 要根据目标, 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

35、有助于幼儿发展,同时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依据: 生活性原则是依据儿童社会学习的实践性而提出, 适宜性原则是依据儿童学习受制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而提出的。应用要求:( 1)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 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有益幼儿发展的内容。2. 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 全面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全面涉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 具体 的、启发性的知识,是为儿童发展所必须学习的基础性的知识。提出依据:培养健康与完整的儿童的社会教育目标应用要求:( 1)均衡的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2)选择基础的、

36、富有启发性的内容。3. 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内涵: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既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 又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 坚持这一要求才能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在适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又能发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应用要求:( 1)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2)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陶冶性与发展性原则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要有利于陶冶幼儿的品性,同时要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的发展。第四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重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的理解;难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的运用、方法与途径的选择。一、学前儿

37、童社会学习的特点(一)随机性和无意性对幼儿来说,系统的、有计划与有目的的学习还不是一个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带有更多的随机、 无意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 教育要注意为幼儿提 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二)长期性和反复性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与行为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反复的体验与练习而形成的, 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特点。 从这一特点出发, 教育者需要确立持久和耐心的教育态度。(三)情感驱动性情感是幼儿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纽带, 儿童常常是因为信任与爱这个世界才愿意参与和学习这世界中新奇的一切, 因而, 他们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情感驱动性。从这一特点出发,教育要注意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四)实践性社会学习的内容

38、大多是情意性与操作性的知识, 它们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与实践的知识才能成为真知。 从这一特点出发, 教育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实践学习的机会,才能使这些知识与态度内化为儿童自己的体验。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一)情感支持性原则内涵: 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 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烈的情感驱动性。应用要点:1 .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2 . 激发良好的社会情感(二)生活教育原则内涵:生活教育原则是指要把学前儿童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借

39、助于日常生活,并且为了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依据: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在生活中随时进行的,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应用要点:1 .善于抓生活中的细节2 . 长期一贯地坚持(三)正面教育原则内涵: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 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 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依据:幼儿的学习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应用要点:1. 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2. 创设积极的环境3. 树立榜样4. 以鼓励表扬为主(四)实践性原则内涵: 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多种多

40、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依据:活动和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应用要点:1. 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2. 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 允许学前儿童犯错(五)一致性原则内涵: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这个环境既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也包括各 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依据: 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模仿学习的对象与环境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才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建构。应用要点:1. 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 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 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

41、社区之间的力量。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一)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1. 陶冶法内涵:陶冶法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依据: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随机性和无意性, 陶冶法的特点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陶情” 、 “冶性” ,是学前儿童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使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 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幼儿园协同每个成员,步调一致地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 营造温馨和谐、 互相关爱、 积极向上的 生活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幼儿园文化。(2) 教师在创设良好环境时应当有明确的目的, 要制定计

42、划, 使整个幼儿园 环境氛围具有整体性,而不能零敲碎打。(3) 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 因此, 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 让行动说 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2. 共情训练法内涵: 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 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 习惯性地自然理解 和分享的方法。依据:情感支持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运用要求:(1) 提供的情境必须是学前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或是学前儿童看得懂的, 这 样学前儿童才可能产生共情,否则可能出现误解。(2) 共情训练的基点应是唤起学前儿童已有的类似体验, 使学前儿童已有的体验与当前情境相关联,从而理解

43、与分享。(3) 注重学前儿童表现共情, 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同情与共鸣上, 更有良好 的行为习惯。(4) 教师应与学前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3.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境, 让学前儿童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 使学前儿童体验角色的情绪情感, 并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的方法。依据:角色承担是儿童积累社会认知与理解的重要方式。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学前儿童熟悉、 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 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 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 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 教师只可指导活动, 不应经常分配角色

44、, 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 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3) 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 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 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 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 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 二 ) 以观察、实践为主的方法1. 参观法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 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 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运用需要注意的以下问题:(1) 参观场所要安全、卫生,无危险因素,以保证学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一般来说参观地不宜离幼儿园

45、过远。(2) 参观前要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 包括联系参观单位, 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要精心设计参观路线及提问等。(3) 参观单位的介绍要简练易懂,适合学前儿童的理解水平。(4) 参观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要通过提问有步骤地引导学前儿童观察。(5) 参观结束回到幼儿园后, 教师要对参观进行总结, 以提升学前儿童的经验。同时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中。2. 实践法教师创造一定条件, 组织学前儿童亲自参与某项活动, 感知、 体验或学习某种社会实践技能的社会教育活动。实践法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社会实践技能, 更好地适应社会, 能满足学前儿童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形成学前儿童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实践

46、法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 实践内容和要求要适合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 难度过高的内容既会让儿童产生挫败感,也容易产生诸多纪律问题。(2) 实践法重在让学前儿童参与活动, 因此, 要重视实践过程中学前儿童参与的态度与积极性,至于结果如何不要强求。(3) 实践过程中要教给学前儿童做事的方法,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避免只会简单模仿。(4) 要鼓励学前儿童勇于克服困难,以培养他们的毅力。3. 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促使 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

47、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运用行为练习法需要注意:(1) 行为练习要在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即教师首先要示范正确的行为,以供幼儿学习与模仿。(2) 行为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以引起学前儿童练习的兴趣和愿望, 避免简单枯燥。(3) 由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行为练习要反复进行, 持之以恒, 以使其行为得以巩固。 持之以恒的要点就是要尽量形成规律的活动节奏与规范的活动形式。(三) 以语言引导为主的方法1. 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 回 忆已有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运用谈话

48、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 谈话的主题要来源于学前儿童的生活, 适合他们的生活经验, 是他们感 兴趣的。(2) 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因此要避免教师单方面讲述。(3) 谈话结束时应有总结, 但总结的方式避免单一化, 可以教师总结, 可以用一首儿歌总结,也可以让学前儿童自己总结。2. 讲述法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 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讲述法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由于学前儿童思维具体形象, 为了使讲述达到更好的效

49、果, 教师在讲述 时语言要生动、 形象, 讲述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形象化手段 (如实物、 图片、 幻灯、 录像等)作为辅助,以帮助学前儿童理解。(2) 为调动学前儿童学习的兴趣,讲述者可以多样化,可请学前儿童来讲,也可请某一领域的专家来讲,特别是可以利用家长和社区中的专家来进行讲述。3. 讨论法讨论法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 现象、 事物相互启发、 交 流意见的方法。讨论法的运用需要注意:(1) 讨论的主题应当是幼儿熟悉、理解的。(2) 教师要创设平等、 宽松的讨论氛围, 使学前儿童畅所欲言, 不要轻易否定或怀疑他们的意见。(3) 由于展开讨论的基础是学前儿童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有

50、较强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讨论法一般在大班使用。4. 行为评价法行为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以增强和巩固其好的行为, 削弱、 消除其不好的行为的方法。 恰当的行为评价能引导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1) 根据正面教育原则, 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 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2) 行为评价要及时、一致。(3) 评价要具体,避免空泛。(4) 强化手段不能运用得过于频繁。(5)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要根据不同的场合、 不同个性的学前儿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6) 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二、作业讲评你认为同

51、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哪些影响, 请写出并用实例阐述它是如何影响儿童的。人从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各种关系中, 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爷爷奶奶的亲孙关系, 与其他儿童相处的同伴关系等。 现在的儿童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这种亲子关系,亲孙关系,儿童常常处于被关注,被爱的角色, 与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的交往时常是不需要付出努力去维持他们之间的这种亲情的,他们对儿童的爱是无偿的,一味付出的。而当他走出家门,来到社区,进入幼儿园和同伴们交往时,儿童之间是平等的、互动的,没有人去谦让他, 纵容他, 这需要和同伴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地健康发展。我认为同伴关系

52、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有:一、 儿童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认识了别人, 了解了自己, 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活动,和谐相处,提高了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学校的小孩很多, 大多数都在三、 四岁左右。 幼儿园放学比我们学校要早, 每天晚上在校园里总能看到他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听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其中某老师的女儿也三岁左右, 一直跟着奶奶长大的, 他看到周围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被送进了幼儿园,也把孩子接了过来。放学了她也不“认生” ,很快地融入了这群孩子堆中。 没过多久孩子就哭哭啼啼地进办公室找妈妈了, 小家伙哭得还挺伤心的, 妈妈怎么安慰她也不行, 也不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

53、当妈妈的把其他几个小家伙喊了过来, 问问怎么回事?几个小家伙七嘴巴舌地向阿姨告状: “阿姨,我们一起玩得好好的,她骂人(孩子的奶奶好这样) 。老师和妈妈都说了,骂人不是好孩子,她是坏孩子,我们不和坏孩子一起玩。 ”这个老师听了后,对这群小家伙说: “如果她自己把骂人的坏毛病改了,大家能和她成为好朋友吗?” “那当然了,她除了有时骂人外,其他可好了,会唱歌,会跳舞”然后,当妈妈的把女儿搂进怀里,安慰女儿说:大家很喜欢你,还夸了你呢!你以后还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啊?女儿点了点头。 妈妈又说, 那宝宝该知道怎么办了吧?女儿懂事地点了点头, 不多久就和这群小家伙混成了一片, 偶尔骂人的坏毛病也很快改正了

54、。小家伙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 受到了排斥, 认识到骂人不是好孩子, 好小伙伴们在一起, 骂人是不对的, 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更好的与同伴和睦相处了。还记得田甜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新玩具, 遥控电动汽车, 进退自如。 很快吸引了小家伙们的注意。庞韧说:田甜,能给我玩玩吗?也许是新的吧,他不愿意给他们玩, 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 其他小家伙一个个走开了, 到别处一起玩去了。大概一个人玩够了吧,田甜开始向人群中凑,也挺有意思,这群小家伙都不搭理他,也许是自讨没趣吧,他竟然拿着玩具给了庞韧,说:让我和你一起玩好吗?我把我的玩具给你玩, 行吗?大家又重新接纳了他。 田甜知道了要和小伙伴交往,首先能和

55、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不独霸东西。我认为,孩子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合作,分享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及时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等品质,这是很重要的,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二、儿童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培养了儿童的规则意识。小家伙们在一起, 很多时候要玩各种游戏, 如老鹰捉小鸡了, 警察捉小偷了等活动, 每一个游戏活动都有相对应的规则, 如老鹰只能抓最后一只小鸡, 不能乱抓,抓了不算数,被抓到的小鸡要表演节目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得遵守规则, 要不就会受到大家伙的指责, 时间长了大家就不会和你一起玩了。 这样,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了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三、儿童在与伙伴交往的过程中,学他人之长,拓展了知识面。我和我爱人是属于五音不全那一伙的, 很少唱歌, 一唱就跑调, 更别提会弹什么乐器了, 但我家楼上有一个和女儿差不多大的小姐姐会唱会跳, 女儿总爱往人家跑和小姐姐呆在一起唱啊、跳啊的。时间长了,女儿的唱歌特别好,绝不跑调,音准把握的很好,我经常说,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