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观测方案_第1页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_第2页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_第3页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_第4页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乡建业壹号城邦二期工程基坑变形观测方案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二o一三年十月一日目 录1、工程概况32、监测目的33、监测内容34、监测依据35、监测方法46、监测频率77、监测报警78、信息反馈99、观测周期9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新乡市新一街和向阳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交通便利,施工现场的 “三通一平”基本完成,施工现场交通条件便利,一期工程有8#、9#、10#、11#、12#、15#楼组成,另外有一层地下车库,建筑物和车库互不影响,可以单独施工,建筑物基础埋深7.5米,地下车库埋深6.4米。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大,考虑基坑开挖中对周边建筑物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基坑开挖

2、中必须对基坑的安全实施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基坑边坡位移、沉降、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位变化、锚索拉力、围护结构土压力进行的安全监测。2、监测目的2.1、反馈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动态信息及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影响的各种信息。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确保其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以防不测。2.2、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为施工单位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提供依据。 2.3、将现场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业主、监理及设计方,以优化设计,达到工程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3、监测内容 3.1、基坑边坡位

3、移、沉降 3.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 3. 3、地下水位变化4、监测依据 参考设计图纸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4.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一99) 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 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 4.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5、监测方法5.1、基坑边坡水平位移监测 5.1.1、测点布置 在基坑边坡部沿基坑周边按照1015米分别布置观测点,共设置16个测点,设置在边坡项面上,测点位置详见附图。在冠梁顶用钢筋预埋到指定位置,用

4、红漆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在通视条件良好且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地点设置三个基准点。在一个基准点上架设全站仪,另一个作为后视点,第三个点作为备用和检查点。用全站仪测出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第一次是初值,相对位移为零,以后每次测出的坐标与第一次坐标值相比较,计算出各点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的监测要注意选点,日常的操作要符合测量规范要求,随时进行各点位移分析。 5.1.2、仪器 本工程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日本产索佳(sokkia)电子全站仪,用坐标法进行。仪器(set210)参数如下: 钡4距精度:2+2dppm 角度测量精度:2级使用环境温度:一20+45在观测点架设棱镜时,应采用

5、三角架并通过棱镜支座进行对中、整平。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前,应输入温度和大气压值,由仪器自动对观测结果进行校正。 5.1.3、测量精度 采用二级变形测量,观测点的坐标中误差±20mm。 5.1.4、测量方法 针对基坑现场条件的限制我们采用的是坐标观测法,此方法较为灵活性,适宜在基坑场地小的情况下使用,此方法采用独立的坐标网,每次采集出来的数据借助cad将其连成线段,每次采集的数据在cad里比对,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观测点的变化方向、变化量,然后以正规报表的形式上报。在基坑影响范围外设置工作基点,根据现场情况设置3个。每次观测尽可能的在同一测站架设仪器,同一后视置方位角。每次测量应符合下列

6、要求: 在一个基准点上架设全站仪,另一个作为后视点,第三个点作为备用和检查点。用全站仪测出各监测点的平面坐标。第一次是初值,相对位移为零,以后每次测出的坐标与第一次坐标值相比较,计算出各点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的监测要注意选点,日常的操作要符合测量规范要求。5.2、基坑边坡竖向位移监测 5.2.1、测点布置 在基坑边坡部沿基坑周边按照1015米分别布置观测点,共设置16个测点,测点设置在边坡顶面上,测点位置见附图。 5.2.2、仪器 s2水准仪和铟瓦合金水准尺 5.2.3、测量精度 - 采用二级变形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4-o3mm。 5.2.4、监测方法 在基坑影响范围外设置基准观测点3个

7、,工作基准点视现场情况设置。每次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按光学测微法进行沉降观测,应进行闭(附)合水准网精密测量,测量要求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外业观测。等级高差中误差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闭合差()二级0.550m2m3m0.2m1.0×n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注:表中n为测站数。 仪器参数如下:垂直位移(沉降)测量用ds07水准仪(dsz2水准仪配fsl型测微器)、 因瓦合金标尺。 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中误差:±lmm: 使用环境温度:一30+50 望远境放大倍数:32* 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个小时、太阳

8、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5.3、 地下水位监测 5.3.1、测点布置 在基坑周围和中央均匀布设水位观测井详见测点布置图。 5.3.2、仪器 钢尺水位计。 5.3.3、测量精度 测量重复性误差为±2omm。 5.3.4、监测方法 将测头放入水位观测井导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位时,接收系统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写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深度尺寸,即为地下水位离管口的距离。开挖前,首先对观测井进行一次

9、全面检查,在疏干排水、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两次。全部降水设备运行时,对抽排水的含砂量进行观测,观测抽排水的浑浊情况,细砂含量应小于11万。由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施工现场巡视,对不利于基坑支护结构稳定的因素,如施工条件的改变,基坑周围堆荷的变化,管道渗漏和不适当的排水,都可以在日常的巡视中及时发现。此外某些工程事故隐患,如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支护结构的裂缝等都可以用肉眼发现,使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处理,消除或减轻可能出现的事故。5.3.5、监测频率 降水检验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降水期间一日一测,底层地下室施工完毕,且水位在设计降水深度趋于稳定后可25天观测一次。具体的测量频率根据变形情

10、况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业主现场商定。6、监测频率 监测点布置及观测频率的确定,必须遵循安全、合理的原则。一方面,观测结果要全面反映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又不可能无限地增加观测频率,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本方案的观测时限和监测频率,是参照其它工程的成功监测方案,经多方面比较而确定的。6.1、观测时限: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应从基坑开挖之前3日起开始,到基坑 开挖完毕且地下室完工并回填完毕之日结束。预计监测时间为3个月。 沉降变形观测应在降水之前3日起,地下室底板打完,基坑内停止降 水之日结束。水位观测在基坑内停止降水之日结束。6.2、观测频率:通常情况下,基坑开挖阶段

11、1次天,地下室施工阶段1次 3天,地下室完工1次7天。当基坑或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快速发展 时,应加密观测,1次天或2次天。当基坑局部支护结构或周边建筑 物的变形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连续进行观测。基坑开挖完毕,在地下室施工阶段,若连续三次观测值无大的变化,可降低观测频率。1次7天、1次1 5天或1次每月。6.3、 在遇到变形、沉降或其他观测值变化速率加快,或者遇到自然灾害 如暴雨、台风、地震等情况,将加大监测密度。7、监测报警 在基坑变行监测中,每一监测项目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计算书,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断位移或受力状况是否会超出允许的范围,判断施工和周边建筑物是否安全,是否需要调整施工步骤或

12、优化原设计。因此,监测项目的警戒值的确定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警戒值应由两部分控制: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的允许变化量(允许变化速率)。7.1、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警戒值的确定应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7.1.1、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7.1.2、考虑环境和施工因素的影响。7.1.3、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7.1.4、满足现行规范、规程的要求。7.1.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 要的资金投入。7.2、警戒值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并参考有关规范与标准,警戒值确定如下:支护结构变形警戒值序号监测内容安全域警戒域危险域备

13、注1桩顶水平位移1515-20203/d2周边建筑物沉降2020-30303/d3周边建筑物倾斜22-2.52.5h/b4地面沉降2020-30303/d5坑外地下水位1m1-2 m2 m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7.2.1、出现了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监测方案确定的报警情况,监测项目实测值达到设计监控报警值。 7.2.2、支护结构体系中有个别构建出现应力剧增、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7.2.3、既有建筑物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15rnm的变形裂缝;或附近地面出现大于10mm的裂缝;且上述裂缝尚可发展。 7.2.4、基坑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如隆起、陷落等)。 7.2.5、现场发现漏水、漏气应预报警。 7.2.6 、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8、信息反馈 8.1、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监测成果的提交以监测报表的形式体现,分日报表、阶段性监测报表和工程监测总结报告。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完毕采用日报表反馈信息;土方回填完毕可采用阶段性监测报表反馈信息;监测工作完成后,最终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8.2、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分析应结合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